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鼓上的小米粒》教學反思範文

《鼓上的小米粒》教學反思範文

《鼓上的小米粒》是一節大班音樂課,這個歌曲非常的活潑,是孩子非常喜愛的,特別是裏面的歌詞“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輕,米粒跳得低。”這個形象的語言使孩子對敲鼓的輕重有了具體的認識。於是,在活動中,我利用孩子對這個歌曲的喜愛,和歌曲中形象的歌詞並藉助小鼓的現場敲擊,從而讓孩子感受音的強弱變化。而後,在熟悉旋律、學會歌曲的演唱後嘗試表演和創編歌詞。

《鼓上的小米粒》教學反思範文

在活動一開始,我就出示小鼓與米粒,讓孩子們猜測,我把學唱歌曲與科學探究巧妙結合起來,讓幼兒在探究活動中感受物體震動的幅度與頻率。有效幫助幼兒理解與記憶歌詞,避免了生硬的歌詞解説。然後在“小鼓怎麼唱歌的?”的思考中,通過對兩條節奏的聽、練等對音的強弱、快慢初步感受,而且這兩天節奏在歌曲的旋律中都有出現,所以為學好歌曲打下一定的`基礎。

活動時,孩子們在這裏環節裏,因為對擬人化小鼓滿感興趣,所以聽的、學的、説的都還可以。我藉助小鼓的現場演示,把活動的重點、難點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接觸、感受。遊戲,孩子們都喜歡,按小鼓的要求,邊有節奏的念,邊用動作來感受理解,效果還是不錯的。我用圖文並冒的歌曲譜,有利於孩子們理解和記憶歌詞,特別是歌曲的重點――附點部分有了圖譜直觀看到的,再經先前遊戲時的有節奏念和現在幾遍的練習,唱起效果還是挺不錯的。歌曲中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小鼓唱得響輕那兩句,經過提醒後孩子們馬上知道怎麼用自己的聲音唱了,我想這與先前的聽鼓音輕重和遊戲起了作用了。本來想通過對小動物的仿編髮展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對歌曲節奏更好的掌握和鞏固。但在創編到小象時,孩子們就在邊唱邊議論小鼓要跳破的。從引導編小兔,到獨自編小螞蟻編還是編的不錯的。

每一次活動都會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如:

1、在第一環節中,我把米粒放在鼓上敲鼓,原本我是為了讓孩子看得更清楚,我在鼓上放了十幾粒米,所以鼓一敲,好些米粒都跳到了地板上,前排的孩子就趴在地上撿,如果我放一粒米粒,可能不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

2、在讓孩子邊唱邊用肢體動作表現時,我沒有給孩子太多的時間去創編,就自編自跳,以至於孩子們的動作千篇一律,都拘泥於我的動作,使他們的想象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所以在以後的課中,還應該做好更多的準備和更細的思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z7z2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