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科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

科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科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

科學教學反思1

這學期教科學課,是我第一次接觸科學課。雖然在教科學課之前,我學習了課程標準,閲讀了相關資料,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要想上好科學課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首先,在理念上的轉變。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以下六個理念: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得需求;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標準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些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其次,我發現:

1、科學課的主要內容,不僅綜合了自然課的主要內容,還增加了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對人體自身的認識、環境保護教學內容。這樣做更利於有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

2、科學課程具有更強的實用性、趣味性和靈活性。課程中的內容更注重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符合兒童興趣和需要的學習內容。尤其是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取知識。這樣,更有利於發展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全面的發展。

3、由於文本提供的學習內容的開放性很強,在備課時,要充分想到可能發生的情況,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和教學時間。所以,在備課時,我不僅要考慮到文本的內容,還要考慮到文本延伸到的內容,查閲相關書籍,上網查閲資料,以防上課時出現過多的學生質疑,而自己卻不知怎樣回答的情況。

4、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創設開放性課堂。有的學習內容,實踐性非常強,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教學過程不能僅僅在課堂上,需要提前佈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蒐集材料、合作探究、從中獲取知識。而在課堂上,只是彙報交流結果。如鐵的生鏽。當然,雖然探究的過程在課外,老師不能看到探究的過程,這就要求老師的指導更要及時、準確,這樣才更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結論。

5、及時幫助學生寫出探究記錄。在寫探究記錄時,指導學生把探究的過程寫條理、清楚,把結論寫明白,並提出自己還沒有弄清的問題。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科學教學反思2

《身體的結構》是四年級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裏的起始課。在教師教學用書上明確指出“在第一課中,要向學生介紹關於身體結構劃分的不同方式——從身體的外形劃分和根據身體各個部分功能不同劃分。觀察與體驗活動構成了學生活動的主體形式。”本課重點是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以及認識人體的左右對稱的特點。難點是觀察身體內部器官。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讓學生圍繞觀察和體驗開展探究學習,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借用課內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的一開始,讓學生回顧一下學過的昆蟲的結構特點,明確昆蟲的外形分為“頭、胸、腹”三部分,為人體結構的劃分做知識上的準備。並且通過兩次體驗活動感受人體左右對稱的好處——行動靈活、保持平衡,並感受人體外形的和諧美。接着通過“摸袋子,猜一猜”的活動讓學生自然地轉入到對“人體身體內部有什麼”的探究,學生通過各種方法猜猜人體內有什麼。最後又以“跳繩”這一活動讓學生觀察感受人體在運動的時候都有哪些部位參與了,即第三部分“身體的工作”,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認識了氣泡圖,分析出人體結構的第二種劃分方式——根據功能的不同(工作的類型)進行劃分。至此課堂目標基本完成,最後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在這節課上的收穫,進一步梳理本節課的重難點。

上這堂課之前得到了屠老師以及學校各位相關老師的指導,尤其是屠老師,對我們今年新轉教科學的老師的成長十分重視,在細緻聽取我的想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可行的建議,在此甚表感謝。

課上完後,老師們就這堂課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聽後令我受益非淺。東湖小學資深科學老師李衞提出的幾點,令我有撥雲見日的感覺,到底是科學界的前輩,思考問題深入淺出,尤其是關於一個課內活動的設計——單腳走和雙腳走比賽,李老師所説的為了更好的得出平衡的結論,讓學生單腳站立和雙腳站立一段時間比較,效果會更明顯。我想,在教室這個狹小的範圍內,這樣的方案可能會更有效。關於身體的工作中,小組合作完成一個氣泡圖的環節,李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人體的工作不僅僅是運動系統的工作,老師應該還提示一下包括消化(吃東西)、呼吸等內容的活動。細細想來,呼吸等其他系統的活動其實就是融合在整個運動的過程中,並不能單獨分開來講。

有幾位老師提出“摸袋子”的環節用時太長或者顯得有點不必要,雖然學生的興趣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但是使得後面的教學顯得有點緊張。我認為,時間是花得長了點,學生之前可能已經有了“看、聽、摸、聞、嘗”等前概念,但是在這樣一個缺少實驗的課堂中,這樣的方式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覺得在科學課堂中既能得到知識,又能獲得快樂,所以,我認為刪除是不必的,可以在時間上再縮短些。

屠老師在最後的交流中,對我的兩個細節環節十分肯定,令我感到挺意外的,一是採訪單手系紅領巾的同學,讓她談談自己在使不上勁時最想做的是什麼,以體會雙手配合使行動更靈活。二是課堂上提到班裏的殘疾孩子,只是表揚經常幫助她的同學,並沒有指明是哪一位,屠老師的説法是保護了孩子自尊心。其實,在我的教學中一直比較注重語言的善良和行動的善良,儘量不去傷害孩子稚嫩的心靈。經屠老師這麼一肯定,我就更加確信這樣的教學是快樂而有效的。

科學教學反思3

我執教的這節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前面已經提及,重點是讓學生經過對數據的分析,發現運動對呼吸和心跳的影響,難點是如何採集比較準確的數據。本節課由於實驗難度大,資料多,所以我在設計時只上了前一個部分的資料“測量呼吸和心跳”,把“呼吸為什麼會加快”放在下一課去上。

導課時,我提出問題:“運動時,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説出了很多身體的變化,其中,有的學生談到呼吸和心跳的變化。我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緊之後問:“人在運動時,呼吸和心跳比平靜時快多少怎樣明白讓學生自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引導學生,要準確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數,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之後就提出怎樣測量呼吸和心跳測量時應當注意什麼呢教師先讓學生説自我的想法,然後再給予補充。

在本節課中,學生能否發現呼吸和心的變化規律,取決於對數據的分析,而如何科學、準確地採集數據,又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數據的分析,所以,準確地採集數據成為擺在師生面前的一道難題,而難題當中還有一個難點,即學生要採集的數據必須是同一時間段的,也就是説,呼吸和心跳的`次數必須是相同一分鐘裏的,否則,測量一分鐘的呼吸次數,再測量一分鐘心跳的次數,這兩個數據顯然是不科學的。可是,讓學生一個人既要測呼吸,又要測心跳,是無法完成的,於是,我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部分學生測量呼吸,一部分學生測量心跳,教師則幫忙學生計時。測量時要求學生都把眼睛閉上,這樣,能夠減少學生分散注意力。從測量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採集的數據接近實際情景。僅有一組同學的數據不夠科學。

由於學生採集的數據比較科學、準確,所以,在接下來對三組數據的分析中,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呼吸和心跳變化的規律,它們之間是有聯繫的。

應當説,本節課基本突破了難點,所以學生在對數據的分析上就顯得十分簡便,很好地突出了重點,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但在分析哪個運動後呼吸和心跳恢復得快這個問題時,教師反覆強調了一個個數據,顯得太羅嗦了。

上完課之後,我回憶了一下,覺得在對難點的突破時,教師還是説的過多,教師的語言不是十分的精練。另外,在學生測量記錄後就立刻把記錄表貼到黑板上了,在這個環節時本來應當讓學生先在各自的小組裏對照測量到的數據先進行一個分析比較,這樣在之後的全班交流時效果會更好一些。

科學教學反思4

本課經過給固體體分類、觀察固體的性質,研究固體的混合與分離等活動,引導學生探索固體在顏色、形狀、軟硬、透明度等方面的性特點及固體混合前後重量、體積的變化,從而提高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的本事。

第一部分,給周圍常見的物體按固體和液體分類。這個活動一方面能夠了解學生對固體、液體的已有認識,以便提升其對固體和液體的認識;另一方面能夠對學生的分類本事進行訓練。活動中我出示幾種讓孩子感興趣的物體,讓學生説説是固體、液體。孩子們踴躍回答。然後我又不失時機地問道:“關於固體和液體,你們還想明白些什麼?”時,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有些問題正是教師引發學生進入探究性學習的最佳切入點,應對來源於學生中的很多問題,我也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和肯定,並把它寫在黑板上。當學生帶着問題進入下頭的學習時,他們會更專心。因為僅有這樣進取性的支持態度,學生的內心才能激起科學探究的慾望,進而促使學生構成科學情感和探究意識。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認識固體的性質。經過利用各種感官觀察,認識固體的顏色、形狀、軟硬、透明度等性質,培養學生在探究中隨時收集證據的良好習慣。

第三部分,經過混合和分離認識固體。教師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混凝土和篩沙子的例子引出固體的混合和分離。接下來引導學生研究固體混合前後重量和體積的變化。

整個活動實施下來,我覺得有幾個不足之處需要改善:

1、備課不充分,對課堂中時間的把握心中沒數,致使拖堂。

2、課堂上有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沒認真的去聽,也沒能及時的給予評價。其實這期間我是在思考我自我的問題而忽略了學生。

3、最終一個環節固體的混合與分離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其實應先讓學生看書上的那兩個最典型可是的例子,然後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去舉一些例子。

4、以後還要在備課上大下功夫。除了備教材之外還要認真的去備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研究知識,學生先想到的自我早一步想到。準備好多種方案,以及時的應付課堂上會出現的一些尷尬局面。

科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依據《課標》理念,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路,設計了問題引入、經歷探究、總結提煉、激發興趣這幾個教學環節。

一、問題引入,以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科學的本質就是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異常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所關心的問題。我們科學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努力去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

二、將猜想、實驗、思考、交流這些探究的科學過程充分讓學生經歷,在探究中學會探究。從而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三、讓學生學會探究。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便是科學教育的全過程。靠教師講書本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那些知識結論,絕不是科學教育。

四、激發科學情趣,懂得科學道理。使得學生們親近科學,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科學,從而把科學轉化為對自我日常生活的指導。

不足:針對有些學生的回答還是有些操之過急,沒有充分相信學生的自主本事,我想在今後教學中值得注意和研究解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yv7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