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秋天的懷念》的教學反思6篇

《秋天的懷念》的教學反思6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秋天的懷念》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天的懷念》的教學反思6篇

《秋天的懷念》的教學反思1

《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感人之處有許多,我讓學生説自己最喜歡之處。學生説最喜歡第一自然段,因為"我"因癱瘓,脾氣變得暴怒無常,對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失去信心,砸東西,可是媽媽卻忍受了這一切,她不但沒有怪"我"還等"我"恢復時説要帶"我"去北海看花。

有的學生説,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因為那裏寫出媽媽再一次的要帶"我"去北海看花,幾乎是在央求"我",媽媽之所以央求"我"是為了讓"我"開心呀!有的同學説,我最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因為,媽媽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是我明白**的話,懂得珍惜生命和妹妹一起面對生活的困難,勇敢的活下去。也有的同學説,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因為這裏講了"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這樣"。

説明媽媽有病,且因為過度的操勞,病已十分嚴重了,這不都是為了我們兒女嗎?還有她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也正體現媽媽在生命垂危時還掛念着自己的兒女該怎麼辦,根本都沒考慮自己,這就是母愛。讓學生暢所欲言,只要他們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説出來吧!

《秋天的懷念》的教學反思2

今天,我和學員們一起懷着激動的心情坐在南寧市秀田小學的多媒體教室裏聆聽全國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師執教《秋天的懷念》。於老師中等個子,頭髮花白,帶着一副眼鏡,他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樸素、儒雅和謙恭。聽完兩節課,讓我感受多多,回味無窮。於老師的課就像他的人一樣,是那樣的樸實、真實、自然。他在課堂上的雙基的訓練,朗讀的指導,細節的處理都是如此的簡簡單單,紮紮實實,真真切切,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位老人是在用自己對語文教學的深情演繹語文的激情,在用自己對語文的理解詮釋本色語文的內涵。

一、紮紮實實教生字

(投影出示生字)癱瘓侍養捶打訣別

師:通過預習,生字能讀準了嗎?

生:能。(生齊讀)

師:這裏有一個字要特別注意它的筆順。請同學們跟老師書寫“捶”字。

(邊寫邊提醒學生注意筆劃,生跟老師書寫。)

師:生字能讀了,詞語會嗎?這裏有一個詞語“訣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生:永別

師:請大家在文中找到有“訣別”一詞的句子,好好讀讀,再想想是什麼意思?

生:讀句子後回答。“訣別”的意思是最後一次見到;指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見着。

於老師的生字詞教學紮實、有效。“訣別”二字的字意推敲,“捶”字的書寫,於老師都是那麼的執著耐心,一絲不苟。於老師説:“字是人的第二張臉”,於老師規範的書寫為每個孩子作出了表率,他在黑板上板書的每一個字都是認認真真,一筆一畫寫的。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都非常馬虎、粗心呢?與老師有沒有關係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現在藉助多種手段讓孩子識字、思考問題,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字不多,而且有時為求速度寫得飛速。試問:學生如何能讓學生注意到這種認真的好習慣呢?聽了於老師的課,我深切地體會到:語文教學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常態課,都要重視語文的基礎知識的教學。脱離了這一根本,即使上出的課十分精彩,那也只能是曇花一現,表面文章而已。

二、反反覆覆讀課文

在兩節課中,幾乎全部都在朗讀,方式也多種多樣,尤其是於老師的範讀,真的是聲情並茂。不僅學生,連聽課的老師們都被他感染了。後來才知道,於老師的每一篇文章,自己至少要讀上七八遍。想想自己,真是慚愧。於老師反覆引導學生朗讀,一定讓學生自己從讀中去體會人物語言、人物思想,這是一種執着。

在訓練學生朗讀時,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字,於老師都要訓練到位,十分認真。一上課,於老師問的是:“什麼時候拿到課文的?讀了幾遍?是朗讀嗎?”第一個瞭解的是學生讀書的情況。在學習完生字詞後,他請了四位同學讀課文。每位學生讀完他都會及時指出:“‘望着望着’這裏的輕聲讀得很準。大家一起讀讀這句話。”“‘孃兒倆’這個讀音對南方小朋友要求很高,慢慢來。大家跟我讀。在一起讀讀這句話。”……一篇課文在課堂上的第一遍朗讀,就在這樣指名讀,正音,再讀,齊讀的過程中達到了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教學要求,很紮實,作為公開課也很樸實。接着,於老師便範讀課文。特別是最後母親臨死前説的一句話,更是充滿感情,非常難受的,一口氣讀出來:我還有一個……生病的……兒子……和……一個……未……成年的……女兒。讀完後,要求學生字字入目,一個標點也不要放過地讀課文,讀出味來。

三、真真切切品母愛

在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後,於老師開始引導學生品詞品句,首先於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帶着思考讀母親。“秋天的懷念,不説也知道懷念的是母親,為什麼作者要懷念他的母親?讀懂一個人無非是聽其言,觀其形,察其色。注意母親言行色的描寫,凡是描寫言行色的句子都劃下來。不動筆墨不讀書。圈圈畫畫,留下的是你的思考,留下的是你的收穫。靜心讀書。”在於老師的一番引導之下,學生展開了自主學習。在交流時,於老師是先讓學生讀自己所劃的句子,然後聚焦到幾個細節描寫的關鍵詞“躲”、“擋”“笑”,讀中感悟,以讀促悟,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母愛是理解,是呵護;是寬容,是平等;是惦記,是牽掛。然後用同樣的學習方法知道學生讀作者。整個過程就是讀、感悟、再讀、再感悟。教學的主體部分是在初讀的基礎上着力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是重在培養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於老師引領學生在誦讀中走進文本,在品味中體驗情感。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對課文產生了獨特的感受、理解與體驗。

看於老師的課,讓我想起了華中師範大學楊再隋“平平淡淡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的本色語文理念。不過,我也明白,於老師的“簡單語文”並不“簡單”,反觀自己的課堂,值得學,值得研究的東西很多。精讀之,熟思之,記憶之,篤行之!我將記住名師的課例,用以指導我的語文課堂教學。我相信,只要我們熱愛教育,善待學生,有着一顆愛心,我們一定能把語文“教出味兒來”。

《秋天的懷念》的教學反思3

課堂上,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學生提出:作者懷念誰?為什麼懷念她?一年有四季,為什麼作者只寫“秋天的懷念“?以疑入情,學生很快地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產生了強烈的閲讀慾望,他們一邊讀書一邊勾劃,很快就進入了探究性閲讀之中。在接下來的交流中,他們得出了結論:因為作者的母親是在秋天(北海的菊花開了的時候)去世的,所以作者懷念秋天,就是懷念他的母親。我感到:讓學生在課始進行質疑,有效地利用了“閲讀期待” ,為學生在學習中創造性的發揮提供了空間。

作者為什麼如此懷念她的母親,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感知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環節的設計使我感到孩子們在充分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語言,進入了課文內含的情感之中。孩子們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們的回答各種各樣:偉大的母親、無私的母親,體貼兒子的母親、苦命的母親、優秀的母親、病重的母親、善良的母親、堅強的母親、慈祥的母親、熱愛生活的母親……學生是閲讀的主體,我感到設計“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一個開放的問題情境,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強化了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打開了閲讀文本的突破口。

學完這篇課文,我和孩子們都被這偉大的母愛所感動。這節課的教學實踐使我感到:通過小組交流、集體評議,學生的主體地位會得到尊重,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探索、合作探究。

《秋天的懷念》的教學反思4

文中母親自己重病纏身卻隱瞞病情,無微不至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用深深的愛温暖兒子絕望的心,用深深的囑託幫兒子重新鼓起生活的風帆。我也是母親,我能體會當母親面對這殘酷的事實,心裏是如何的疼痛。可不管命運是如何的曲折,還是要勇敢地面對生活。文中作者通過細節細寫,往往就是那麼幾個小小的字眼兒,卻觸動了我們情感深處最脆弱的那根弦。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1.讓學生在讀中受感染

這篇課文篇幅不長,但飽含深情。我在課前先讓學生對史鐵生以及和他的母親的經歷有一個較為詳細的瞭解。在課堂上讓學生讀的時候就很安靜,我讓他們能有感情地閲讀,説明他們看懂了別人的苦難。情感鋪墊之後,我繼續情感的感染,我慢慢地、帶着深厚地情感讀了這篇課文,這時課堂上,學生聽得很專注。在我營造的這樣的課堂氣氛之中,我和學生開始了交流,把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讀讀。

2.讓學生在説中得感悟

開始讀課文時,讓學生邊讀邊劃出文中自己最感興趣的句或段,並要小組間説一説自己喜歡的原因。彙報:有的學生説最喜歡第一自然段,因為“我”因癱瘓,脾氣變得暴怒無常,對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失去信心,砸東西,可是媽媽卻忍受了這一切,她不但沒有怪“我”還等“我”恢復時説要帶“我”去北海看花。有的學生説,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因為那裏寫出媽媽再一次的要帶“我”去北海看花,幾乎是在央求“我”,媽媽之所以央求“我”是為了讓“我”開心呀!有的同學説,我最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因為,媽媽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是我明白媽媽的話,懂得珍惜生命和妹妹一起面對生活的困難,勇敢的活下去。也有的同學説,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因為這裏講了“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這樣”。説明媽媽有病,且因為過度的操勞,病已十分嚴重了,卻還是不告訴兒女,這不都是為了我們兒女嗎?還有她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也正體現媽媽在生命垂危時還掛念着自己的兒女該怎麼辦,根本都沒考慮自己,這就是母愛,無私而又偉大的愛。在此時讓學生暢所欲言,只要他們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説出來。

3.讓學生在思中受薰陶

最後一段話學生理解很深刻。我讓學生先讀,看看能想到什麼,學生説到作者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提問:“我為什麼現在懂得了母親的話?我是怎麼懂得的?”我引導學生再讀此段聯繫前句體會,有了效果。有學生説:“菊花開得那麼生機勃勃,母親想讓我看到菊花也能燃起生活的希望。”還有學生説到:“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都能開得那麼絢爛,母親也想讓兒子知道我們人也多種多樣,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説得太好了,説實話我都沒想到這兒。我又提問:“文中最後一個省略號有什麼含義?有哪些意思沒有表達出來而用省略號代替了?把你想到的寫在省略號的地方。”學生陷入沉思,裏面有對母親的思念、愧疚之情。

當然,教學中某些地方還存有不足,如對母愛的感受,學生找到相關語句卻不能概括時,教師的引導還不夠,沒有善於捕捉學生的語言來追問,在今後的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善於隨機應變,循循善誘,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秋天的懷念》的教學反思5

一、教學思考

1.教什麼?

對於一篇語文課文,可教的東西很多。但面面俱到,等於面面不到。所以,選擇“合宜的教學內容”最重要。根據什麼來判定教學內容“合宜”呢?我以為一是看學生需要,二是看文本特質,三是看課文在單元或課本中的教學重心。據此,確定以下教學內容:

⑴從文本中的人物語言揣摩入手,讀出文本背後 “空白、沉默、隱匿的東西”。

⑵學習“文本細讀”的解讀方法。

⑶感悟、體驗母愛的無私、博大、寬容、含蓄。

2.怎麼教?

⑴提供閲讀材料,包括文本細讀的樣本、與文本有關聯的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我與地壇》(選文)等,為學生解讀課文提供支架。

⑵課堂上進行文本細讀,讓學生在相對集中的人物語言“言語形式轉換”操練中讀懂文本背後的`緘默內容,進而學會文本細讀的方法。

⑶對母愛的體驗、感悟則讓學生在解讀、言説中完成。

二、教學目標

1.懂得人物語言在顯性意義下另有隱匿意義。

2.初步學會“文本細讀”的解讀方法。

3.能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出母愛的無私、博大、寬容、含蓄。

三、教學預設

1.營造氛圍:從作者簡介導入,為文本解讀、情感體驗營造一個適宜的“學習場”。

2.文本細讀:讓學生自由言説,報告自己仿照“《合歡樹》的文本細讀”方法閲讀《秋天的懷念》的成果。這是分散的文本細讀法。

3.定向解讀:運用“言語形式轉換”的方式對人物語言進行揣摩、解讀。這是定向的文本細讀法。

4.定點解讀:聚焦分析“秋天的懷念”的題旨,實質是對文本及自己的體驗、感悟進行小結。

5.作業鞏固:通過課後的“閲讀理解”題及史鐵生著作的拓展閲讀,鞏固課文閲讀的成果。

四、教學反思

(一)滿意處:

1.全班學生真正沉浸於文本,進行了一次文本細讀,而且讀出了文本中藴含的人物思想、情感,與文本、作者進行了較深入的對話。

2.學生是閲讀主體。我努力尊重學生的閲讀主體地位,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閲讀儲備自由地解讀文本,課堂上呈現出“我要閲讀”的主體興奮狀態,令人欣慰。

3.學生有些解讀超出了我的預見,生成點較多。教師有預設,但更希望課堂上有生成。當學生説到“看看”與“走走”的差異時,我不禁為學生叫好!

4.教學支架的提供發揮了作用。課前讓學生看《一次文本細讀的嘗試:史鐵生合歡樹》和《我與地壇》(選文),意圖在於為學生提供文本細讀的範式和解讀課文的參考,從課堂上看,學生的旁批夾註將課文兩邊及中間的空處填得滿滿的,分析文本時能參讀支架材料,説明支架的選擇是適宜恰當的。

5.從教什麼的角度考察,本課着眼點在於:(1)讀出文本背後 “空白、沉默、隱匿的東西”。(2)學習“文本細讀”的解讀方法。(3)感悟、體驗母愛的無私、博大、寬容、含蓄。後兩個內容在這節課上完整呈現。

6.從怎麼教的角度考察,文本細讀的解讀方法在這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大多數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在運用中嚐到了甜頭。

7.從教學目標的達成上看,由於定位具體,揣摩文本中的人物思想情感、學習運用“文本細讀”方法及透視文本中的人物對話背後的緘默內容等目標基本達成。

(二)不足處:

1.生生間的對話還不夠,雖然也有生生間的正面交鋒,但限於時間,教師並沒有讓學生充分發揮。否則生成點會更多,也許更精彩。

2.教學內容之一讀出文本背後 “空白、沉默、隱匿的東西”在課堂上因時間不足草草收場,留待下節課完成。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看,內容仍然多了。如果作為整篇課文的學習內容,則比較適宜。

3.從課的完整性上看,前面的文本細讀是從局部入手的,課結束前還應該整體閲讀一下,也是限於時間,結尾時對“秋天的懷念”的題旨分析略顯不足,當然,如果留待下節課分析還是可以的。

4.我曾經分析到,當教師的教學預計遇到學生的現場生成,學生的生成影響教師的教學預設的時間、節奏和內容完成時,教師應該怎麼辦的問題。我的觀點是根據學生生成的價值,教師的兩種選擇都有合理之處。其一是,當學生討論的問題不必當堂解決,也可以課下完成時,就主張將學生的討論中止;其二是,當學生討論的問題特別有價值(吻合教學目標、觀點新穎獨特)時,則主張教師放棄預設,順從學生的生成。這節課裏也有幾處學生的生成頗有意思,但我顧慮時間不夠,中止了學生的發揮,雖覺得有理由,但仍覺遺憾。

以上為本課的教學反思,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秋天的懷念》的教學反思6

今天講《秋天的懷念》其實是猝不及防,早上本來計劃第二節聽課,楊老師讓我第一節去給他們班學生上課,不管備了什麼,我把七年級第一單元除了文言文都備了,最後決定講《秋天的懷念》,《秋天的懷念》是精讀課文,也是新加的課文,我初中沒有接觸過,按理説是兩課時講完,結果我在14春用了不到一節課,上課前楊老師去印課文,我看到鈴聲響了楊老師也沒有來,就先讓學生們把課文在手機上搜出來看一遍,十分鐘後才開始上課,第一節課還是太倉促,有些東西都沒有講出來,板書也不詳細,下課後思考了一下,發現問題設置的不對,覺得文章題目為什麼叫秋天的懷念應該放在第一個,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課文,文中懷念母親從哪些方面描寫應該放在母親的人物形象前面,順便提及寫人的方法,引出下一個問題,這樣會比較順,最後扣題,説明為什麼叫秋天的懷念,引導學生回答,最後總結,讓學生思考母親對自己的愛,這樣比較好。

結果到了15秋準備聽陳老師的課,陳老師讓我再講一遍,這次我發現不是我之前提到的兩個問題順序不對,前後可以這樣排列,只是我連接的不好。我可以把人物性格交給學生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最好是朗讀,就像陳老師説的那樣可以防止學生幹其他事,這節課很明顯比上節課好很多,板書也很詳細,因為第一節課講過了知道不足在哪裏,這一節課補充。四十五分鐘我沒有講完,這篇課文四十五分鐘的確是講不完的,還有一個問題:文章題目為什麼叫《秋天的懷念》沒有講到,這是一個點題的地方,總之第二節課比第一節課要好些。楊老師還告訴我備課的方法和順序,兩個課時的課一定要分開備,先看課本再看課後題,最後看教學參考,這也是我一個需要改正的問題,感謝老師們指正。還有學生,因為我是在職教中心實習,所以學生們有春季秋季之分,這些學生最大的也只比我小五六歲,我心裏很是忐忑,幾節課下來,對學生也有了認識,14春的學生相當於高三,氣氛比較沉悶,需要想辦法調動積極性。

15秋的學生相當於高二學生,很活躍,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他們雖然一個活躍一個沉悶,但是問題能回答出來,還能説到點子上,很不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d7wp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