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爬山虎的腳》是葉聖陶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屬於小學語文教材中年級片段訓練選用的傳統教材。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是小學中年級過渡期讀寫訓練的關鍵項目。《爬山虎的腳》在教材中肩負着這一訓練項目的首要任務。教學中一定要憑藉課文使學生明白,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很神奇這個意思是怎樣選擇材料、安排順序,又是怎樣把每一個材料寫清楚寫具體的。才能使學生既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又學到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實現教學目標。

但是,課文中有關爬山虎的腳怎樣爬牆一段描寫,我在教學中感覺到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甚至產生誤解。

“爬山虎的腳觸着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起初我在備課時也有些發矇,僅僅看這些文字描述,實在想像不出爬山虎的腳究竟是怎樣爬牆的,因為爬山虎畢竟不是動物,而從“……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感覺它就像動物一樣邁着步子往上爬。總覺不妥。於是就仔細琢磨本段中的第二句:“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一“直”一“彎”一“拉”使我情不自禁地伸出了自己的手臂,附在牆上做試驗,這一試讓我恍然頓悟,隨着手指的變曲,胳膊便被自然帶動向上升。原來爬山虎的腳就是這樣帶動嫩莖爬牆的。我連續作了幾個“直──彎──拉”的動作,感覺這就是動物在爬牆。於是,我的大腦中出現了電影裏的慢鏡頭。植物的生長本來就是緩慢的',非生物研究者的長期守候,平常人是難以發現它的生長動態的。爬山虎的爬行和動物的爬行原理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慢與快。琢磨來琢磨去,我就這樣理解了葉老的那一段文字。

課堂上,我估計這一段的理解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果不出所料,我引導學生在細讀這段文字之後,想像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牆的,學生們直搖頭。沒辦法,爬山虎是一種供觀賞的植物,西北農村是很少種植的,孩子們即便是有人見過,也是偶爾入城從機關大院看到那滿牆的葉子,並沒有注意到它的腳,所以缺少認知條件。於是我用手臂在黑板上做了演示,學生也模仿着做,一雙雙皺起的眉頭舒展了。顯然他們也頓悟了,領會了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直”一“彎”地將嫩莖“拉一把”的,我看見學生們的手在牆上、桌子上慢慢地連續“爬”着,神情興奮,顯然,學生的理解跟我一樣:爬山虎的腳爬牆時跟動物爬行時相似。

幸虧這是一堂公開課,全校老師都來聽。一下課,兩位同事就來提意見,説爬山虎的腳不是像動物一樣往上爬,而是爬一腳就牢牢地巴住牆,等長出新的腳然後再爬一下,每隻腳只爬一下,便巴在牆上不動了。我很懊悔,責備自己沒有提前去請教自然老師,犯了知識性的錯誤。我再次琢磨那一段文字,覺得如果補上一句就清楚了:

“爬山虎的腳觸着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就變成了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然後抽出新的莖,長出新的葉片新的腳。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p04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