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文化教學反思

文化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幫助老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辦法.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文化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閲讀。

文化教學反思

文化教學反思篇1:

1、學情瞭解不夠。對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瞭解不夠 。

2、沒有體現“學在講前,講在關鍵處”的理念。由於沒有使用學案,導致學生的自學處在一個相對的盲目狀態之中,因此在學生在學習探究時沒能很好地表現出熱烈積極參與的現狀。

3、在探究《文明長河共追溯》時用時過多,本來此內容完全可作為學生自主學習並得出結論,達到了解古老中華文化在東方走過輝煌歷程即可。

文化教學反思篇2:

這節課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課第一框的內容,本學期由於學生初次接觸文化生活,所以我希望在這節課裏讓高2的同學體會到文化其實無處不在,我們這學期所學的內容就在我們的身邊,所以,我們要善於挖掘身邊的案例,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把這個觀點貫徹到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去,應該説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以身邊校園的文化現象引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節課的導入精彩與否,將直接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採用學生身邊的事例——繽紛多彩的校園文化現象導入新課,不但可以使學生所學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求知的慾望。課中我利用軟件編輯了一段帶有背景音樂的“校園文化面面觀”視頻,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身邊的文化現象,總結出原來我們自己熟悉的校園內就存在着諸多的文化現象。在播放過程中,學生細數校園內舉行過的各種文化活動,分辨出校園內隨處可見的文化景觀,引發學生積極發言,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次導入新課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很好的鋪墊。

二、充分運用學生親手收集的材料資源,精心編輯教學課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講到文化現象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並且各個區域的文化各具體色時,通過練習的幻燈片展示學生利用放假期間自己親手拍攝拍錄的文化現象:過去、在現在,在學校、在小區、在大街、在小巷、在山上、在水邊等等,説明文化現象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通過中山市各鎮區呈現出的不同文化景觀、文化活動,如中山市各鎮各具特色的文化,去讓學生思考總結出不同的區域呈現出的文化現象各具特色。

在講到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之為文化時,我再次運用了部分同學拍攝的自認是“文化現象”的照片,收集起來編輯成相冊,讓學生去分辨哪些屬於文化現象、哪些不屬於文化現象,因為是學生自己拍的,所以學生學起來掌握的很快,對於這個難點就這樣的輕易的攻破了,從後面所編排的鞏固練習的做題情況來看,應該説掌握的情況還是蠻好的。

三、有效利用學案,有機結合教材、課件進行教學。

學案不能讓學生在課前做過便算了,應該在課堂中充分的運用起來,畢竟是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本內容做的,所以在正式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利用學案進行教學,在學生的熟悉知識範圍裏再進行深入的探討應該會更好些。學案、教材、課件以及課後練習應該成為一個有機、完整的學習系統。經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學習某個知識點的學習週期才算了初步完成了。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共我也發現一些不足,在以下方面需要反思改進。

一、教師自己準備的不太充分,對於某些知識講解略顯生硬。比如説意識形態和非意思形態,應該結合政治生活的某些相關知識進行講述會使得學生更好的裏理解這個知識點。

二、課件可以更為精煉,也就是在編輯課件時應該對學生所上交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的精挑細選,進行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編輯。可以在精簡課件的同時節省教學時間,因為這個問題導致40分鐘的教學過程顯得不太從容,略顯緊湊。

三、也是由於教學課件編寫過於累贅,導致教學過程的後半部分,即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這一知識點時,用時不多,過於倉促。沒有很好的進行展開,也沒有結合後面第二課的“文化對人的影響”進行深化。過分突出第一課的“啟發興趣”的功能,但忽略了“繼承”、“啟後”的功能。

當然,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比較流暢的,對於課件編輯,利用學生親自收集的素材進行編輯並且運用到教學過程的各個教學活動當中去應該是本次授課的最大的亮點,也是最可以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中的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的。但畢竟是一種新的形式,對於學生來説也有些過於熱鬧,也就是一時間無論是觀念上還是做法上都存在着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有些喧賓奪主的味道在裏面,當然,應該説這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畢竟鍛鍊了學生一定的資料收集能力、分析比較、歸納總結能力,因為也只有在這基礎上才能進一步要求學生具備合作探究的能力。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能力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進來,同 時也要老師密切配合,時刻關注各個環節的進展情況,隨時做出必要的指導,這對於老師的個人能力與素質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在以後的教學中得到改進。

文化教學反思篇3:

週四下午我開了一節校級公開課,在九年級2班上的,首先很感謝孩子們的配合,呵呵!雖然優點也多:比如,導入採用了《中國看見》MV,學生很快有興致地進入了角色,在展現燦爛中華文化的同時,配以優美的古典音樂,然後讓學生去談所看到的、想到的`。通過看、聽、説立體展現燦爛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首先就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角度增強了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自覺做到弘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同時抓住中華文化的特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以及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展。同時在知識和能力方面注重拓展和延伸。課堂小結采取了一個立體圖解的方式展現,使學生在知識的脈絡上能把握到位。總之,雖然一節課下來,也有不少亮點,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但是,沒有缺點是不可能的。下面着重把需要改進的地方談談:

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應該從豐富的內涵中選擇一到兩個可談的話題,而且這個話題要結合學生的自身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出發,這樣課堂探究時才有話可講。比如傳統美德中的誠信、貴和等,都可以結合現代社會中一些與傳統美德相違背的現象。真正把“寓教於德”貫穿到教學中,同時業應具有時代氣息。

二、在分析中華文化特點的時候,並沒有真正突出“源遠流長”。説到底是沒有對文本進行很好的挖掘和拓展,沒有選好相關的材料去拓展那個點。

三、沒有貫穿好“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教師説的多,應該讓學生多談談當今社會的現象,案例等。與當前的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相結合,把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作為本可課的落腳點。這樣效果更好。比如《中學生守則》就是當代社會發展的要求與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相結合。

總之,這節課不管是成功還是不成功,我都應該從中學習到什麼,這才是我們開公開課的關鍵所在。

文化教學反思篇4:

《禮儀中的文化》是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第四單元第三課《文化風采》中的一課時,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認識到了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瞭解了其他國家人們的飲食習慣、待客方式和禮尚往來等。

這部分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容易產生學習的興趣,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努力做到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動手蒐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有關風俗禮儀的知識很多,學生可以通過讀書,上網查尋等方式瞭解,所以在課前我安排了讓學生自己動手的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查找書本上網查找資料的環節,通過讓他們自己查找、實踐,大大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並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利用這一特點,教學中,我安排學生把自己整理來的資料展示給大家,通過“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小組表演、判斷確認、介紹”等方式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演示活動中,親身體驗到各國家、各民族人們的禮儀、習俗及待客方式的不同。通過學生分組表演,把各國不同的風俗禮儀直觀的呈現出來,請觀看的同學猜測這是哪個國家或地區的見面禮,然後向大家簡要介紹,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慾望,又能直觀形象的展示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三、聯繫生活、深化感悟

教學中,為了做到學以致用,我設計了與學生生活有關(相聯繫)的問題,例如:1、當遇到與我們不同的見面禮節時,我們該怎麼做? 2、面對不同的飲食禮儀,我們應該怎麼做?3、在饋贈禮品時,我們要“入鄉隨俗”嗎?4、針對不同國家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習俗我們該怎麼辦?等,這些問題既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也有利於學生對已學知識的鞏固,並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表達能力。

四、不足之處:

由於我們農村的資料資源比較缺乏,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上網查找資料,課前學生找到的內容較少,有的同學一直沒有發言。

在學生分組時,由於對學生的瞭解不夠,考慮不全,還存在着照顧不到的學生。

標籤: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v9xz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