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高一物理在實踐中體驗的教學反思

高一物理在實踐中體驗的教學反思

説是“趕鴨子上架”,一點也不過分,我在迷茫和困惑中被推進了生命化課堂改革的大潮中,潮起潮落,多少彷徨與苦惱,激動與興奮,希望與收穫,令我百感交集。想當初,自己帶着貧乏的知識和經驗置身於生命化課堂改革大潮中,既感到新奇,同時又有點措手不及。這一路走來,感觸頗多,當然也有些許的體會和心得。

高一物理在實踐中體驗的教學反思

一、我的疑惑

初識生命化課堂改革,我體驗了教與學方式的改變帶來的震撼;品嚐了新理念對傳統教育理念衝擊的苦澀。也難免對生命化課堂改革產生了重重的疑惑。

(一)進行生命化課堂改革會不會課時不夠,教學任務能不能完成?

(二)怎樣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如何操作?

二、我的困惑

帶着這麼多疑惑,開始,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推進着我的物理教學,生怕步子邁大了,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即使如此,在生命化課堂改革的實行過程中仍舊時常遇到一些新困惑:

(一)“教”的困惑生命化課堂改革的要求是課堂交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由教師的多講、全講變成了少講或不講,我感到難以適應,以前自己“獨霸”課堂慣了,突然“閒”下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感到有一種自己“滿腹經綸”無處施展的苦惱。怕“多”講會被冠以觀念陳舊、方法落後等莫須有的“罪名”。少講,又怕學生的學習達不到自己預期的效果。真是舉步維艱,左右為難。

(二)“學”的困惑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問題也層出不窮,是我困惑和憂慮最多的:1、每個班級總有一些基礎較差、性格較為內向、不善言表和缺乏學習自覺性的學生,自卑心理強,又不願參與合作,在自學環節難以跟上班級學習的進度,更難以得到知識的深化理解,致使這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難有保障。2、學生們的文字組織和口頭表達能力不是很強,而且參差不齊,在小組討論或老師提問時,有的學生怕發言,有的學生是該説的不説、不該説的亂説,有的班級學生人數多,不能同時兼顧全班同學,控制和駕馭好這一堂課,做起來真的是難度較大。3、影響了尖子生的發展。課堂上分組進行學習或討論,兵教兵是通常的模式,尖子學生教普通學生,他們就變成了各小組的小老師,他們在不厭其煩的講解中,雖然非常有成就感,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部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深層理解和探討。4、課堂上,只要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説什麼;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的學困生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合作流於形式。

(三)“評”的困惑以前評價學生往往以考試成績論好壞,簡單好操作。現在新課程要求全程評價學生,這是我最為頭疼的一件事,生怕表揚少了,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課堂上,只要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哪怕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趕緊鼓勵表揚説:“講得真好!你太棒了!表揚他!”學生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來,並加星給於褒獎。另一個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節課上,表揚不斷,掌聲此起彼伏,“星星”滿天飛。

三、我的感悟

回顧自己的生命化課堂改革之路,充滿艱辛。但在艱辛中我也不斷反思着自己教學行為,在反思中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一)課堂開放要有度還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課堂,並不是將課堂完全“歸還”給學生由學生決定一切,象一盤散沙,放任自流。教學中,學生確實應該做課堂的主人,可是這並不等於就應該任由他們隨意亂説,更不能抹殺老師的存在。因為教師的生活閲歷、對教材的把握,以及知識的底藴都要遠遠的高於學生。所以教師該“干涉”的時候要干涉,該糾正的時候要糾正,該限制的時候要限制,該“主宰”的時候要主宰。不要只追求課堂上的“轟轟烈烈”,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上,而忽視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把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學生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

(二)合作不要流於形式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髮展過程。

(三)評價要褒獎有度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但是,過多外在的獎勵如果用的讚賞太多太濫了,這樣的鼓勵反而會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悦,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學生的創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勵,學生錯誤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予鼓勵,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適當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是必要的,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份由衷的讚賞都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會激發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並向老師期望的方向努力。

四、我的收穫

從剛開始的“霧裏看花”到現在的“撥雲見日”,我真切地感受到新課 程給 老師,給學生帶來的變化。在艱難的探索中,我也與生命化課堂改革一起成長起來了,真正是教訓多多,收穫也頗豐。

(一)教——胸有成竹

一年來的新課程實踐中,我的觀念在不斷的變化,認識到了課堂教學應該“以人為本,以生為本”,體現在上課中,過去考慮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現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學”,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去認識新課程,而不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考慮。在實踐的過程,針對不同的課型我試着採用不同的方法,並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1、對新課的教學,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當老師,這樣可以將簡單的內容學的更透,當然,有學生講解,也有學生為老師進行評價,教師只是作適當的點撥,這樣一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也是學生有了一種成就感,使他們真正尋找到了學習物理的快樂。2、對複習課,試卷分析課的教學中就比較難,針對這個情況我在這種課的教學中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講解,自己分析存在的問題,然後相互交流。因為我瞭解到,每考完試學生都急於知道正確答案,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做錯題。每個同學都會將自己的錯題進行分析,因此,在課堂時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給學生留空間,能使他們很好的展示自己,為了鞏固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我還採用了同伴互教的學習方式,因為學生要給別人講明白,自己必須理解得非常透徹,並且在講解的過程,同伴之間可以從對方的講解中學到新的、更好的方法,和不同於自己的思路,從學習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均能從中受益。3、對實驗課的教學,在實驗課上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發現他們不僅能順利地完成實驗要求,還能進行一些合理的探索,看到這種情況,驚訝之餘感到格外高興,學生不僅玩出來門道,而且玩得更高興更有趣,感到學習物理的快樂。如在學習壓強一章內容時,在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係時,讓同學們拿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較平的鉛筆,左右手擠壓筆的兩端,並讓他們説出自己的感覺。通過學生自己感受實驗效果,比教師演示實驗時看到現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再如,講授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時,可讓學生們各抒已見,提出各種猜想、實驗方案,並指導學生用實驗驗證,並對他們的探究進行交流評估。讓學生嘗試初步的科學探究,使學生在實驗與探究中體驗物理學習內在快樂。

由於有了這些舉措,課堂教學少了先前的迷茫和不知所措。上課時有了一種得心應手的感覺和豁然開朗的喜悦。

(二)學——樂在其中

由於不再把學生當成裝載知識的容器和知識的收購站,而是鼓勵學生、帶領學生去探究,去學習,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習不再是一個被動完成教師學習任務枯燥過程,而成了一個學生們親身體驗、自我發現、充滿樂趣的過程。例如在一節浮力的習題課上,我把練習題分成難易不等的幾個層次,以小組為單位,組長據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解決一個問題,學生積極參與,特別是一些平時不願思考的學生都被調動起來了,生怕拖了小組的後腿。而對一些尖子生,我總是要求他們,不要拘於表面,要他們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並在原題的基礎上深刻挖掘,讓他們對知識有更深層的理解和探討。這樣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成功感和自豪感,組內問題全部自己解決的優勝組,加星獎勵,如果還能對別的組給以援助格外加分,這種快樂的情緒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源泉。這樣一堂枯躁的的習題課,被學生之間的熱烈討論、激烈辯論取而代之。根據教學內容,適當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多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參與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快樂學到知識。“我認為”、“我覺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議是”等,成為課堂上學生使用頻率最多口頭語之一;一雙雙高舉揮動的手臂成了課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三)評——深入人心

對學生的評價不再單純地以分數認定,對學生的長處和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都給以關注,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人格養成,不再恨鐵不成鋼,因為我知道,有時候,鐵和鋼是等值的,學生有自己的人生體驗,有自己的內心世界,考查學生,當然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量不同的東西。對於學習比較好的同學,我總是以鞭策激勵為主,而對與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以鼓勵為主。評價學生要選擇好時機,也要因人而宜,這樣的表揚才能深入人心。記得有一次,我在課堂知識拓展這一環節中,提出了一個為優生準備的問題,兩分鐘過後,我用期待的目光掃描了我的得意門生一遍,發現他們都避開我的目光,我心知肚明,正準備給學生點撥。突然一個學習成績中等偏下、平常不願發言的學生站了起來,雖然他的回答不很完美,但還是令我和全班同學吃了一驚。我帶領全班同學給了他足有一分鐘的掌聲,看到他的臉紅了,我知道臉紅的背後,他收穫的是得意和自信。在以後的學習中,我特別注意去發現他學習過程中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點”,“閃光點”,並及時的表揚鼓勵,比如哪一次家庭作業完成的不錯,我總是不失時機的的在作業本上寫上肯定的話,使他學習興趣逐漸穩定,學習成績不斷進步,學習能力逐步提高;讓他由對學習物理感觀上的快樂轉化為內在的快樂,並保持愉快的學習狀態,在快樂中學習。

當然,在一年的生命化課堂改革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從最終的檢查來説,學生還是要參加考試,平時的表現再好,平時的考核全部是優,最後中考依然壓在那兒,考試模式不變,評價的最終標準不變,生命化課堂改革的前景還是堪憂的。

從評價 老師的機制來説,歷來評價老師都是學生的成績,即使課上得再好,學生再喜歡你,最後如果沒有成績,原本喜歡你的學生也會背叛你。因此,面對生命化課堂改革和成績評定這對矛盾,老師如履薄冰,陷入兩難。

儘管如此,一年生命化課堂改革的實踐,我覺得還是得比失多,最起碼我們努力過了,實踐過了,儘管只能摸着石頭過河。一步一個腳印,儘管這行腳印可能歪歪斜斜,但畢竟我是在探索着,前行着,希望在以後的生命化課堂改革實踐中克服更多的不足,獲得更多的成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v2my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