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精選8篇)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精選8篇)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精選8篇)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1

《只有一個地球》是本冊中一篇的科學説明文,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環保教育,同時培養其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並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由於在五年級時已經學習過一個單元的説明文,因此,有關説明方法的類型和作用在本文中也要有所強調。作為一片較為嚴肅的説明性課文,在上完以後也是感受頗深。

首先是在本課教學中,在提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母親”這一問題並進行簡單交流之後,就馬上提出中心問題“實際上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地球母親的,使她面臨着怎樣的危機?對此你又有何感想?”組織學生進行自讀與小組探討。這樣就使學生全面清楚地瞭解到由於人類對地球的無節制破壞,已使地球面臨資源缺乏甚至枯竭的危機,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危害等問題。在與之前地球的美麗壯觀,哺育人類的內容形成反差,學生心靈受到較大觸動,水到渠成地發出“保護地球”的呼籲。因此為了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能力範圍之內的最深刻理解、得到最大提高,就必須緊扣中心。

其次儘管文中明確提出“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個觀點,但是受科幻作品的影響,不少同學提出諸如“月球家園”、“火星之家”、“空際旅館”等幻想中的人類未來家園。這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象,也表明學生開始敢於質疑。此時,把“只有一個地球”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顯然是不明智甚至是愚蠢的。於是我出示了火星等其他星球的圖片,並結合文中出現的“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將其摺合成目前飛機的速度,讓學生明白即使能到達其他星球,以目前的人類技術也是無法移居的,加深學生對“只有一個”的理解。

最後為了教學的需要,可以對文本的順序進行調整,以更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促進閲讀理解。文中宇航員的話是在接近尾聲時出現的,起到了總結前文、激發感情的作用。但當學生了解到地球的被破壞程度,便發出了類似“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也太容易破碎”的感慨,因此調整原順序,在“讀議”之後請學生讀一讀宇航員的話,不僅沒有妨礙教學進程,反而使學生加深了理解,情感也得到自然的昇華。

課堂上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最明顯的,在上説明文的時候,科普性加強了,但是語文味卻少了很多,到後來感覺語文課變成了科學課。我想最大的問題還是老師自己對課文的研究和把握還不夠,尤其是對文中的一些重要的詞語或者句子沒有抓準。而恰巧這些語句對理解課文中心又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如何能將説明文上得更有語文味,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繼續加以重視和研究。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2

所謂“語文味”,就是讓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體悟情趣。對於科學小品文的學習,同樣也要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後的語言文字,摸索表達方式和語言規律,獲得語言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

下面以《只有一個地球》為例,談談在科學小品文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體現“語文味”的。

一、抓關鍵詞語,揣摩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點——科學性、嚴密性。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採用對比閲讀的方法讓學生品讀:去掉“至少”一詞後讀讀句子,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學生在對語言的斟酌中理解了“至少”一詞是強調了目前的科學研究成果還只限於“40萬億千米”這個範圍,至於“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目前還不能確定,自然而然就感受到了科學小品文用語的嚴謹性。在此讓學生去文中找找類似的語句,運用刪減詞語的方法讀讀、品品,既增強了學生語言的敏感性,又訓練了學生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借品讀感悟,注重讀書方法地指導。

例如:學生在感悟地球的可愛時,先讓學生了解地球的美麗、壯觀和慷慨提供資源,此時學生萌生了對地球的熱愛之情,趁機引導學生帶着讚歎、感激的語氣自由讀“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這段話,再指名讀,最後全班齊讀共同感受地球的可愛。這個時候告訴學生讀書不能僅僅停留在讀上面,要心腦並用,要把文字讀成畫面,那樣才能讀出自己的體驗,才能真正觸摸到語言的精妙之處。

相信只要我們挖掘出了科學小品中的語文因素,就一定會讓我們的課堂煲出濃濃的語文味。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3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采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從人類的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本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一中心句,讓學生在閲讀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裏?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的外表的美麗可愛,讀出對地球的讚美之情,並能熟讀成誦。在引導學生體會地球的渺小。再讀三四段從中知道了什麼。體會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然而面對養育我們的母親,人類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 “礦產資源的枯竭”。接着全班分小組圍繞“是否可以移居”展開辯論。告訴我們只有保護地球,因為只有一個地球。

教學中,我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誘導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主體內化,激發了孩子的情思。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親”的懷抱時,他們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們盡情地訴説着自己對“地球母親”的心聲。一聲聲、一句句飽含真摯感情的話語,多麼令人心酸,扣人心絃。那不是僅僅用語言在説,而是用心在説,用情在説,用自己對“地球母親”全部的愛在説。

教學後,和學校的老師交流,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中評價太膚淺的,“你讀得很有感情”、“你説的很好”……辯論會的時候只是一個小組上去展示,而沒有讓全班參與進來,讓孩子白白準備了,學生的參與度降低了,影響了一下學生的積極性。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致力於引導學生關注“你從他的朗讀中感悟到了什麼”“你覺得他那些地方讀得好?好在哪裏?”……引導學生圍繞這些方面進行實效性的評價,讓評價真正落到實處,不在只是空套、只是點綴。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4

這一次執教《只有一個地球》,旨在引導學生明白“貴在得法”,特別是訓練提升閲讀理解方法。

從文章內容上來看。《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教育意義較強的説明文,本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中心句,讓學生在閲讀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從文本寫作特點來看,本文的説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引用。這些説明方法的運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課文的重點內容。教學中,我通過對比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它們的作用。例如,在品讀“周圍裹着一層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一句時,引導學生思考“直接説周圍裹着一層大氣層有何不妥”,從而讓學生自主得出“打比方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事物更具體,使説明更生動形象”。除了引導學生體會説明方法及其好處外,説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性也是本課的一教學重點,對於這一方面,我採取學一練一的方法,在引領學生體會“本來”的不可或缺之後,讓學生自主去發現“至少”的重要性。

在掃清生字詞障礙環節,我這次沒有面面俱到,而是緊抓學生容易出錯的點,有選擇性的拿“薄”“扁”這兩個多音字來啟發學生,讓學生明白根據多音字在詞中的具體意思來認讀是最有效最準確的方法,課後發現,這樣清晰、單純的呈現難點,學生掌握的會更好。

不過執教這節課,也觸動了我些許的困惑和深思。生字詞環節能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預習表現很直觀的提煉出學生不會的點,可是課文領悟環節,由於學生的能力和基礎不同,呈現出來的學生的認知也有很大的不同,面面俱到的理解領悟性教學又使重點相對較為模糊。因此在把握學情方面還得且行且思。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5

本文以“只有一個地球”為題,採用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説明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課文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等多種説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説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用詞嚴謹,表達生動,是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同時,課文多處採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體現了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全文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於一體,在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能激發讀者的情感,啟迪讀者的思想。教學本課:

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瞭解地球的'有關知識,懂得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

二是引導學生學習“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

三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領悟文章的説明方法。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難點是通過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教師在課堂上創造一種適宜的“對話”環境,或是情感誘導,或是方法指點,或是激勵肯定,努力促成“對話”的不斷生髮與深入,使學生有感而發,有情可抒。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6

本單元的重點是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篇文章結構嚴謹,中心明確,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要領會中心並不難。因此,我設想讓學生以自瀆自悟、交流學習心得的方法來讀懂課文,還學生課堂的主權,他們能自己學懂的就讓他們自己去感悟。

一,大膽設想,瞭解説明文的基本特點

本篇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可以從課題入手,展開學習。揭題後我讓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學生很快就明確了“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這一道理。然後我追問:你同意這個觀點嗎?如果是你,你打算怎麼來説明這個觀點?學生沉默片刻後,大膽設想:可以舉些有關這方面的例子,讓大家從他的事例中明白“只有一個地球”;可以運用一些名言警句,從中感悟“只有一個地球”,使説理更充分。

同學們的設想多有道理!雖然學生接觸説明文不多,或許還不瞭解舉例子是説明文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實踐證明,這樣設計可行,而且可以讓學生懂得:要説明自己的觀點,很好的一個辦法就是用充分的事實有力地來證明。

二、感情朗讀,感受精心保護地球是每個地球人責任。

説明文一般不如記敍文生動,所以往往過分注重課文的分析。本篇課文例舉了三項保護地球的事例,可以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活動範圍很小,地球被破壞沒有其它星球可去”。因此,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文章。那麼怎樣讓學生感悟地球急需人類保護呢?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激發學生對愛護地球之情。從而懂得: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7

本篇課文是六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該組課文以環保為主題,第一篇課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通過生動的語言講述了地球的可愛與容易破碎,同是又是唯一的,呼籲人們要愛護地球。

在第一課時中,我引導學生在解決完字詞的基礎之上,對全文進行了結構劃分,從整體上引。導學生把握全文。因此,在這一節課上,我主要是想通過讓學生抓住宇航員在太空俯瞰地球時發出的一句感慨,來引導學生學習地球的可愛及容易破碎,以及地球的唯一性,最後再帶着整節課的體會,來發出熱愛地球的呼籲。

上課伊始,我採用視頻導入的方法,將邁克爾傑克遜的《地球之歌》MV播放給學生,雖然前期營造了較好的氛圍,但視頻時間太長,擠佔了後面的時間。在回顧舊知識,可以找一兩個人回顧一下,不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

在地球的可愛這一環節還能順利的完成,但是,到了地球容易破碎這一環節,就出現了一些問題,我沒能以較好的銜接形式將這一部分呈現給學生,同時,朗讀和分析的方式單一性,也使得學生被老師牽着鼻子走,教學的過程中缺少個性閲讀,同時又在方法的講解上忽略了科學小品文最重要的説明方法。整個中後期顯得較為混亂,同時課堂氛圍顯得死板。最後由於時間不足,撰寫廣告語的小練筆也沒能進行。

此外,板書字體還有待於進一步練習,板書的設計不容忽視,應該再多用些心,將其設計得更為完美而嚴謹。

這次講課,問題還是很多的,尤其是對於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還得不斷加強。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下次要儘量避免並改正。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8

一篇課文就是一個語言文字的大千世界,字詞句篇,語言修辭各種語言現象無處不在。在講課時,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主導全都滲透在語言文字裏,對語言文字訓練越準確,對文章主旨就把握得越深刻。我不能貪多求全,詞詞講,句句説,違背學生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破壞課堂教學有限的容量。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比較生動的科學小品文,同時緊扣環保主題,深入淺出,發人深省。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對學生的預習指導,引導學生充分蒐集了相關資料,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瞭解,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俗話説,動人心者,莫不先於情,情不深,則無以驚心動魄。教師教學不僅要重知識的教學,還應重視學生情感活動。在教學中我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地球家園的美好,對地球母親的親切、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歎“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我緊緊抓住這一句開展教學,先讓學生找出這句話讀一讀,然後抓住了這個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易碎”“同時”,聯繫全課,説説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裏?“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裏?。為幫助學生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通過不少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圖片,學生從中瞭解了我們面臨的十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污染,自然產生了保護環境的強烈願望。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節制”地“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有許多需要可加以改進的地方,例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敍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因為一堂成功的閲讀課,留給學生是無盡的回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也是我渴盼達到的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v0ymj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