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通用7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通用7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通用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通用7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1

執教本課時,我先用課件出示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愛。緊接我讓學生接龍讀課文後再談談對地球的瞭解又增加了哪些。其次我引用宇航員的話引出可愛,讓學生圍繞可愛一詞從文中找出描寫地球可愛的語句或段落,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談體會等。然後同多課件和深入讀文,感受地球是易碎的。最後引導學生寫環保宣傳語激發學生保護地球情感。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值得反思,現就反思。

1、教學中我利用課文題目中的“地球”一詞組織教學,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愛,並且讓學生自主讀書、聯繫課文深入思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自由與文本對話的空間。

2、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為了使學生感受地球的可愛及與人類的關係,我出示宇宙中看見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對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這一節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不足。

1、學生自主閲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課文第二段時,學生的理解面較窄,沒有聯繫生活來理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不到位。由於學生對地球瞭解不夠,朗讀課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課文朗讀缺乏美感。

對於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後將努力改正,並將對教學繼續探究、完善。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2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社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説明文,它介紹了有關地球的知識,説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條理清晰,説服力強。由於是説明文,文中用了不少列數字、舉例子的説明方法,來説明地球資源的缺乏和不能移居的事實。但是對於學生來説,由於這些數字的龐大、例子的遙遠,仍然感覺很抽象。這時,我就採取列舉實例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如,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來説明地球的渺小:“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羣星璀粲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麼大,不會再長大。”學生看了以後一臉茫然,不能領會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我就舉例子告訴他們,如果把光明小學的操場比作宇宙,那麼地球就相當於操場上的一粒塵土。這下子就形象起來,學生們就能領會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又如,課文第六自然段通過列數字告訴我們人類無法移居的事實:“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別的星球上去。”學生對40萬千米的概念很模糊,我就告訴他們地球離太陽是1。5億千米,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麼一估計,40萬千米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這麼一舉例,學生們恍然大悟,一下子都明白了。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3

今天,我上了一節品社課《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走下課堂的那一瞬間,我的第一感觸是: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永遠是最考驗人最磨練人的舞台。在上課之前,我首先進行了目標定位,繼而鎖定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瞭解水污染和森林資源驟減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嚴重危害,樹立節約資源的環保觀念。我還了解到了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對《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有了初步的概念,因為他們在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中已經接觸了這樣一組課文——《只有一個地球》、《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青山不老》……所以我想對於這課的教學應該是比較容易的。

本課教學中,繼提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母親”這一問題並進行簡單交流之後,馬上提出中心議題“實際上人類是怎樣對待地球母親的,使地球面臨着怎樣的危機?對此你有何感想?”組織學生進行自讀與小組探討。充分的讀、議,使學生全面而清楚地瞭解到由於人類對地球的無節制破壞,已使地球面臨資源缺乏甚至枯竭的危機,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危害。在與上一環節內容的反差中,學生心靈受到較大觸動,水到渠成地發出“保護地球”的呼籲。

在蒐集準備資料的過程中,我力求從三個維度着手,一是來自家鄉的資源;二是我們祖國的資源;三是全球性的資源。因為我們今天畢竟探討的是全球性的問題,不能侷限於身邊的資源。因為,作為對於資源的有限問題,相對比較難以體現。所以,作為自身來講,我搜集了比較豐富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而且在反覆比較中取捨。可是,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我卻忽略了他們的儲備情況。可以説是偷懶,沒能提前一天親自走一趟,深入學生生活中去了解,也可以説是高估了六年級學生的知識面,以為有了六年級上冊語文一個單元的學習積累,學生的認識會比較深刻……總而言之,還是自身在教學前“想當然”的層面太多,最終導致了課堂上學生的發言不夠廣,也不夠有深度。要造就“智慧課堂”,的確如大家所言,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無疑能為課上的智慧引導和巧妙處理做好鋪墊。在這節課中我深刻的認識到了這一點,以後要加以努力。

在本節課中,讓學生充分理解我們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都跟地球密切相關。我們每丟一張紙,吐一口痰,折一根樹枝都是在破壞環境。要讓學生懂得呵護地球,保護環境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影響身邊的人。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4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比較生動的科普作品,同時緊扣環保主題,深入淺出,發人深省。

二、預設目標:

1、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對學生的預習指導,引導學生充分蒐集了相關資料,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瞭解,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在教學中我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地球家園的美好,對地球母親的親切、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3、在此基礎上,通過不少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圖片,學生從中瞭解了我們面臨的十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污染,自然產生了保護環境的強烈願望。

三、具體措施

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歎“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在教學這一部分時先讓學生找出這句話讀一讀,説一説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講的,然後抓住了這個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聯繫全課,説説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裏,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裏,為什麼要強調“同時”。在體會地球的“可愛”時,從多媒體課件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圖片、美得令人驚歎的自然風光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為幫助學生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通過完成表格式思考題,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節制”地“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四、不足之處

1、例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

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敍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讀這段話,“本來”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把“本來”讀得稍重一點,以強調資源的不可再生。

2、提問的指向性不太明確

例如在讓學生尋找能代表本文觀點的句子時,由於我個人表述不夠明確“文中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地球?”同學們都能找到其中的一點,但具有概括性的句子,同學們沒有迅速的找到,以後會加強這一點。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5

《只有一個地球》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的一篇邏輯嚴謹、條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科普知識説明文。這篇文章以題目貫穿全文,主題重大,立意深遠,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能獲得地球的有關知識,而且能增強環保意識,為他們將來自覺地擔負起環保的責任打下初步基礎。

全文條分縷析,説服力強,先講人類擁有的地球美麗而渺小,接着講地球上資源有限,然後講人類不能夠居住別的星球,最後呼籲人類精心保護這唯一可賴以生存的星球。從而使得“保護地球,勢在必行”的觀念深入讀者之心,達到作者寫作之初衷。另外,作者還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增強文章的説服力,不僅把地球的特點、地球與人類的關係説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而且説得準確、生動、形象,從而增強了文章的説服力、感染力和號召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為什麼宇航員會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樣的感歎?”這一問題直奔課文主題,再輻射全文。這樣,既避免了瑣碎的分析,又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學進程。

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外在的美麗,讀出對地球的喜愛讚美之情。再引導學生談地球內在的美——地球是慷慨的、無私的。讓學生體會到: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接下來自然過渡:然而面對養育我們的母親,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她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自然資源的有限”,“人類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因為有了前面對地球母親的情感積澱,所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抓住“不加節制”、“濫用”、“隨意破壞”等關鍵詞的理解,就容易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衝突——人類是多麼自私,多麼貪婪,多麼無知!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節制”地“隨意毀”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從而引導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必須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這雖是一篇説明文,卻有着記敍文同樣強烈的情感。所以,我打破學習説明文的一般方法,主要從情感方面進行啟發,激發學生對地球母親的熱愛之情以及對破壞地球行為的痛恨之情,增強保護地球的使命感。激發情感方面,主要引導抓住關鍵字詞,體會含義,想象畫面,再輔以直觀的圖片,使學生的情感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最後,引導學生和作者一塊發出號召——齊讀課文最後一段,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此時,從學生強烈的語氣中,我能感受他們的痛心、熱情與決心。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着眼於每個學生的發展,力求將“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新課程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學習的自信心及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得到語文綜合能力的鍛鍊。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6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本文采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從人類的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本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中心句,讓學生在閲讀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裏?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的外表的美麗可愛,讀出對地球的讚美之情,並能熟讀成誦。再引導學生談地球內在的美麗——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然而面對養育我們的母親,人類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礦產資源的枯竭”,“人類根本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都告訴我們,我們只有保護地球,因為只有一個地球。在課外補充人類對地球破壞的圖片時,學生的的情感被調動起來,越發感受到人類的做法是不對的,從而認識到今後該怎麼做,在聆聽了邁克?傑克遜的公益歌曲《拯救地球》後,學生們為地球母親寫宣傳標語,“保護地球=熱愛媽媽”,“為了生存,保護地球”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我能感受孩子們的焦慮、心痛、熱情與決心。

教學中,我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誘導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主體內化,激發了孩子的情思。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親”的懷抱時,他們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們盡情地訴説着自己對“地球母親”的心聲。一聲聲、一句句飽含真摯感情的話語,多麼令人心酸,扣人心絃。那不是僅僅用語言在説,而是用心在説,用情在説,用自己對“地球母親”全部的愛在説。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7

《只有一個地球》是本冊中一篇的科學説明文,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環保教育,同時培養其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並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由於在五年級時已經學習過一個單元的説明文,因此,有關説明方法的類型和作用在本文中也要有所強調。作為一片較為嚴肅的説明性課文,在上完以後也是感受頗深。

首先是在本課教學中,在提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母親”這一問題並進行簡單交流之後,就馬上提出中心問題“實際上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地球母親的,使她面臨着怎樣的危機?對此你又有何感想?”組織學生進行自讀與小組探討。這樣就使學生全面清楚地瞭解到由於人類對地球的無節制破壞,已使地球面臨資源缺乏甚至枯竭的危機,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危害等問題。在與之前地球的美麗壯觀,哺育人類的內容形成反差,學生心靈受到較大觸動,水到渠成地發出“保護地球”的呼籲。因此為了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能力範圍之內的最深刻理解、得到最大提高,就必須緊扣中心。

其次儘管文中明確提出“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個觀點,但是受科幻作品的影響,不少同學提出諸如“月球家園”、“火星之家”、“空際旅館”等幻想中的人類未來家園。這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象,也表明學生開始敢於質疑。此時,把“只有一個地球”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顯然是不明智甚至是愚蠢的。於是我出示了火星等其他星球的圖片,並結合文中出現的“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將其摺合成目前飛機的速度,讓學生明白即使能到達其他星球,以目前的人類技術也是無法移居的,加深學生對“只有一個”的理解。

最後為了教學的需要,可以對文本的順序進行調整,以更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促進閲讀理解。文中宇航員的話是在接近尾聲時出現的,起到了總結前文、激發感情的作用。但當學生了解到地球的被破壞程度,便發出了類似“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也太容易破碎”的感慨,因此調整原順序,在“讀議”之後請學生讀一讀宇航員的話,不僅沒有妨礙教學進程,反而使學生加深了理解,情感也得到自然的昇華。

課堂上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最明顯的,在上説明文的時候,科普性加強了,但是語文味卻少了很多,到後來感覺語文課變成了科學課。我想最大的問題還是老師自己對課文的研究和把握還不夠,尤其是對文中的一些重要的詞語或者句子沒有抓準。而恰巧這些語句對理解課文中心又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如何能將説明文上得更有語文味,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繼續加以重視和研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k0n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