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麥哨教學反思

麥哨教學反思

體會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和我們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現代人相比較,他們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樂、幸福、自由的主人。下面有哪些反思呢?請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麥哨教學反思

篇一:麥哨教學反思

一、課堂充滿了活力

我以“麥哨”的呻聲音線索,緊扣文題初讀課文,能快速理清課文脈絡。其後,讓學生聯繫文中“和、應、歡快、柔美”等詞對“嗚卟嗚卟”的麥哨展開想像,能有效把握學習語言的本質性目標。同時,那歡快而柔美的哨聲在課堂裏吹起一股清新的風,使學生彷彿置身與田園之中。

從課題麥哨引導到學習直接寫麥哨的段落,通過1.2和7.8段的想象、對比,既理解了詞語又加深對麥哨聲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歡快、悠長。接着,“尋着聲音走進田野”,通過給看到的畫面質疑課題與文章內容的關係,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為解決疑問自然地走近鄉村孩子,理解鄉村孩子那歡快、柔美的田園生活。

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在《麥哨》一課中,陳老師成為親切而又睿智的點化者、組織者,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讀),去體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時間裏,讀得有重點),讀得有層次,以讀激趣、以讀悟情、以讀啟智、以讀育人。

以“歡快、柔美”為重點,讓學生自主讀悟的突破口,並搭起一個有效地學習空間。再學習中重點詞句品詞想像,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從而真正品位到文本語言所流淌着的濃濃情趣。

三、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我們的教學應該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服務,包括認知水平的提高、學習技能的掌握與熟練、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等等。我們在提倡人文、感悟情感的同時,不能否定工具、忽視語文文字,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才是語文教學的完美。在《麥哨》一課中,我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如:課堂教學一開始,讓學生大家注意“和、應”的讀音,作者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排比、比喻、擬人),我在教學這修辭手法時進行句式練習,讓學生體驗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講排比句,用新舊知識的聯繫來體驗。課堂中我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深入感受田園風光的柔美時,聯繫《桂林山水》中的排比句學習。這些不僅滲透着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還落實了知識點。板書也對文本起了提綱挈領的效果。

我又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看到的景物。這些語言文字的訓練,都是立足於教材,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融合的,不是為了訓練而訓練。

在教學中,通過美的情境和美的語言,陶冶學生美的情操,讓學生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課文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幅幅令人嚮往的鄉村圖,同時,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極富特色,如“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源於這是一篇閲讀課文,我把教學的重點落在了田野美景上。先通過學生自主圈畫表示色彩的詞語,感悟色彩的美,再抓重點詞“擎”來體會豐收的喜悦。情境美與語言美融合一起,激發了學生熱愛鄉村、熱愛語文的情感。

四、注重讀寫結合的能力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語言規律,並熟讀積累,定能使文本豐富的語言滋潤學生的心靈。另外,作為本單元最後一課的學習,引入拓展閲讀,嘗試寫作練習,把學習的視角引向了廣闊的天地,使得文已盡,而學無盡、意未盡。最後以一首小詩來感受學生的詩情畫意。孩子們用最質樸的語言,展現了鄉村風情和特色,這既是一次有意義的課堂練筆,又是對文本的豐厚。

篇二:麥哨教學反思

《麥哨》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鄉下人家》、《牧場之 國》、《古詩詞三首》三篇有關鄉村生活的課文。上這堂課前,佈置學生結合綜合學習的任務,收集田園風光的資料,便於學生進一步感受鄉村自然環境的特點和在那樣的環境中生活的快樂。

本文內容淺顯,寫景意境清新,寫人童稚純樸。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因為,多讀是品位語言的最佳方式。有疑問時讀,多讀茅塞頓開;有感悟時讀,多讀理解深入;品位語言時讀,多讀朗朗成誦。

我以麥哨為引子導入課文,介紹了麥哨的做法,讓孩子們模仿吹麥哨聲音,孩子們馬上進入了學習熱潮,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思考問題,對學習《麥哨》一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麥哨”的聲音是課文的線索,貫穿全文通過初讀課文學生能快速理清課文脈絡,找出描寫麥哨的段落。其後,讓學生聯繫文中“和、應、歡快、柔美”等詞對 “嗚卟嗚卟”的麥哨聲展開想象,讓他們體會當時的情景,切身感受鄉村生活的美感。

吸取自己以前教學中,讓學生朗讀不足的缺點,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所有的孩子在讀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學節奏,為孩子們創設讀的平台,有自由讀、默讀、齊讀、小組讀、男女聲呼應讀、師生配合讀等,各種讀法交叉進行,始終提醒自己這樣一個觀點: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孩子讀有所得,讀有所長。

篇三:麥哨教學反思

朗讀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語文基本功之一。而朗讀能力的培養,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積月累,不斷訓練。怎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呢?請看《麥哨》的一個片段,老師引導學生找到描寫農村美麗景色的句子之後,學生開始自由朗讀課文,但並非很投入。根據實際情況,教師調整了導讀書的最高境界是:把文字都讀活了,演變成一幅幅美妙的.圖畫。我們來比一比,誰把文字讀成的畫面最美!

學生爭先恐後地再次投入了對課文的朗讀之中,個個搖頭晃腦,聲情並茂。“把文字讀成美麗的畫面”,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卻激起了學生高漲的讀書慾望。在琅琅書聲中,無聲的文字轉變成有聲的語言,這有聲的語言,又在孩子們的頭腦中,漸漸地演變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從他們那無限憧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讀書的投入程度。“把文字讀成美麗的畫面”,使學生在語言文字與思維火花的撞擊中,產生共鳴效應,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把文字讀成美麗的畫面”,提醒着教師以讀代講,以讀代練,以讀促思,化抽象的語言文字為具體形象的畫面。這樣,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引領學生讀出文章的“味”來——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趣。減數分裂教學反思家鄉的橋教學反思四年級語文下冊:《麥哨》

篇四:麥哨教學反思

《麥哨》是新課程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選學課文,文章一共有8個自然段段。課文的1、2自然段和7、8自然段採用前後呼應的形式,寫了孩子們歡快、柔美的麥哨聲。課文中間的4個自然段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4幅鄉村孩子快樂生活的場面。

教學中,我先從已有的知識積累入手,幫助學生理解課題。通過分別給“麥”“哨”組詞,使學生自然地理解了“麥哨”的意思。接着以培養學生語感為出發點,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與表達。學習1、2、7、8具體描寫麥哨的段落,以讀好“嗚卟,嗚卟”的麥哨場聲為入口,引導抓住課文中“忽高忽低,一聲呼一聲應、你呼我應、此起彼落”等詞語體會這歡快、柔美的麥哨聲。同時又通過回答第2、8段的問題引導學生一問一答朗讀,達到在誦讀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目的,同時又在一問一答的朗讀中體會課文問句的作用。最後在整體迴歸中欣賞課題《麥哨》,感受課文前後照應的寫法,感受結尾“傳得很遠很遠……”的意味。但是課上下來,自我感覺學生沒讀夠,沒讀好,也沒説夠,沒説好,留下很多的遺憾。

標籤: 教學 反思 麥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rwrj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