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自然的濃厚興趣並喜歡探索自然奧祕。

2、進一步加深對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認識,能通過樹葉的不同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

[活動準備]

課件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樹幹各一棵、樹葉若干《小樹葉》磁帶

[活動過程]

一、音樂遊戲《小樹葉》

1、師:"天氣好冷啊,北風老頭鼓起腮幫子使勁一吹,小樹葉會怎麼樣?小數葉都離開了媽媽,飄呀飄,飄呀飄……"師幼隨音樂一起自由遊戲. "小樹葉,你要飄到哪裏啊?""小樹葉轉了圈,飄到了滑梯上、蹦蹦牀上、草地上……"大風吹來了,小樹葉是怎麼飄的?風漸漸小了,小樹葉又怎麼飄了?風停了,小樹葉怎麼樣了?

2、組織幼兒入座。

師:"小樹葉飄呀飄,有點累了,它們都輕輕地飄到了小凳子上。"

3、師幼談話:"小樹葉為什麼要離開媽媽?"

二、認識落葉樹

1、引導孩子回憶對落葉樹的認識。"秋天,天氣漸漸變冷了,小樹葉會怎麼樣?會慢慢變黃,冬天一到,小樹葉會怎麼樣?紛紛離開了媽媽。樹媽媽變成什麼樣子了?一直是這樣嗎?什麼時候不是?會變成什麼樣?"

2、教師小結:

"冬天過去,天氣會漸漸變得暖和起來,春天來了,樹媽媽就會長出新的葉子來。像這樣春天樹葉發芽,秋天樹葉變黃,冬天樹葉全部落光的樹,我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你猜一猜叫什麼?叫它--落葉樹。"

3、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見過的落葉樹。"想一想,你見過的落葉樹叫什麼名字?"(柳樹、楊樹、梧桐樹、法桐、石榴樹、柿子樹、合歡、蓮子樹、玉蘭、槐樹、銀杏樹、櫻花樹……)

三、認識常綠樹

1、師:

"小朋友見過這麼多的落葉樹,是不是所有的樹都是落葉樹呢?你知道什麼樹不是?(冬青、松樹、柏樹……)"

2、教師小結:

"對!除了落葉樹之外,還有一種樹一年四季都有綠葉,它在落葉的同時長新葉子。人們也給它起了一個名字,你知道嗎?對!叫--常綠樹。"

四、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樹葉的不同

1、引導孩子觀察樹葉的不同。

師:"在寒冷的冬天,為什麼落葉樹的樹葉全部落下來,常綠樹的樹葉不全落下來呢?它們的樹葉一樣嗎?落葉樹的葉子是什麼樣子的?常綠樹的葉子是什麼樣子的?老師收集了這兩種樹的葉子,我們來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常綠樹的葉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蠟質。落葉樹的葉子是軟軟的、粗糙的、薄薄的、沒有水分)。

2、教師小結:

無論我們在馬路邊看到哪些樹,即使我們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們可以根據它的樹葉的樣子來判斷它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請小朋友讓你的樹葉寶寶躺在小桌子上睡一小覺。

3、出示魔術盒(各種葉子),引導孩子判斷它是什麼樹上的葉子,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

師:"老師這裏還有很多小樹葉,請小朋友看一看這片樹葉像什麼?它是什麼樹上的葉子?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也請個別孩子來取葉子,魔術盒,告訴我,這片樹葉是什麼?魔術盒怎麼不説話不告訴我?小朋友誰來告訴我?

五、遊戲:《樹葉找家》

(聲音:小樹葉,你在哪裏呀?)

(1)、出示一棵落葉樹的樹幹,"我是落葉樹,我的樹葉寶寶又大又薄,表面沒有蠟質,天氣變冷了,北風把小樹葉都吹跑了,我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了。我的腳好冷啊!小朋友你能幫我找到樹葉寶寶嗎?(音樂響起,幼兒把落葉樹的樹葉放在落葉樹上。)""

(2)、出示一棵常綠樹的樹幹,"謝謝小朋友。我還有一個好朋友,它是常綠樹,它的樹葉寶寶有的很厚,有的像針一樣細,上面都有一層蠟質,保護着樹葉中的水分。寶寶不怕太陽曬,也不怕被風吹。一年四季都是油亮亮的。小朋友你能幫它找到樹葉寶寶嗎?(音樂再次響起,幼兒把的常綠樹的葉子放在常綠樹上。)

六、根據樹葉的特徵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

1、師:

"謝謝你們!小朋友真厲害,幫樹媽媽把寶寶都找到了。不知道樹媽媽高興嗎?你問問她。樹媽媽説很高興,謝謝小朋友,我還有很多朋友呢,不過我不知道它是落葉樹還是常綠樹,請小朋友幫我判斷一下吧"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判斷。"這是什麼樹?它是落葉樹還是常綠樹?為什麼?"

七、瞭解樹葉的用處

師:"小朋友現在能根據樹葉的不同來判斷見過的樹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了。樹葉的用處不小呢!你知道樹葉還有什麼用處嗎?(樹葉為大樹製作養分,為人類釋放氧氣、提供食物、擋風遮陽、做樹葉面具、燒火、書籤……)"

八、欣賞樹葉粘貼畫

1、師:"原來樹葉的用處這麼多呀!我知道它還能變成非常有趣的圖案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2、出示樹葉粘貼畫,引導孩子欣賞。

活動反思

該活動是兩類物體的比較觀察活動。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兩次觀看錄象,加上老師的針對性提問和幼兒零距離觀察樹葉,很快掌握了“落葉”和“常青”兩個概念,認識了落葉樹和常青樹,發現了常青樹和落葉樹的不同點。

這裏的錄象和實際的樹葉都帶給幼兒豐富的感性認識,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樹葉找家》的遊戲更是將幼兒的學習推向了高潮,在探索操作的過程中較好鞏固了對常青樹和落葉樹的認識。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2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知道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關。

2、運用材料自由操作,獲得小球減緩速度的方法,學習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紙板、小車、紙、毛巾、橡筋、席子、積木、沙、記錄表A、B、鉛筆)

2、VCD機,(有關斜坡的內容)

活動過程:

1、引入:小朋友你們玩過滑滑梯沒有?滑下來時的感覺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玩小球滑滑梯的遊戲,請你們用積木、紙板搭成滑梯,看誰的小球滾得快。

2、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關係。

(1)老師交代要求:幼兒三人為一組,兩人分別用不同數目的積木和紙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輛小車同時滑落,一人負責記錄比賽的情況,可輪着交換玩。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A,老師巡迴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提問:比賽結束了,你們的小球贏了嗎?告訴老師,做完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怎樣才會贏呢?(幼兒自由議論,將自己發現的説出來)提問個別幼兒,在黑板記錄情況:第一局誰嬴了?為什麼你的小球比他的跑得快?(老師操作教具“空中滑道”)示範、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發現了:積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緩,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積木越多,坡度越鬥,球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兒操作探索球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關係。“在下斜坡時滑得太快會很危險,得想個辦法減慢速度,小朋友你們也一起來想想辦法,讓小球滑得慢起來。

(1)老師交代要求:兩個滑梯下面都是放五個積木,幼兒在一個滑梯上用老師給的材料進行嘗試,另一個滑梯保持原狀,然後兩個小球同時滑下,看一看小球的速度有沒有減慢,最後填好記錄表。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B,老師巡迴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提問:小朋友都很聰明,用了各種方法使小球慢了起來,誰能告訴我,你用了什麼方法使小球慢起來,為什麼會這樣的呢?(在黑板簡單記錄)老師示範、小結:原來我們的小車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關的,表面光滑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會,表面粗糙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幼兒積極去探索的精神。

(1)(向幼兒介紹斜坡防滑的方法)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與我們實驗有關的例子,請小朋友先看看錄像,再想一想,為什麼?

(2)知道小車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規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應不斷去探索,發現更好的方法。好!那我們就把我們發現去告訴開車的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

活動反思:

具體如下:

我講的《賽車》是一節科學活動,本班幼兒對這節課的內容很感興趣,能夠積極參加,在發展了幼兒觀察力的同時,使幼兒瞭解了交通規則、體驗到了空間方位的相對性。大部分幼兒能夠以自身或客體為中心比較物體的前後方位。通過課後反覆思索,發現許多不足之處,

一、材料準備不夠充分

粘貼環行公路需要顏色亮麗的繩子,我使用綠色毛線繩來代替。由於綠色毛線繩顏色暗淡,不易被看到,致使有些幼兒開汽車開到公路外(小椅子中間)。

二、沒有充分利用遊戲規則

幼兒開汽車時,有些幼兒沒有遵守遊戲規則,出現將汽車開到公路外、反向開車的現象,我只採取了耐心勸導的方式,遊戲規則並沒有真正的利用起來。

三、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有規則的開汽車環節中,直接向幼兒規定了所有的紅汽車開在最前面,所有的藍汽車開在紅汽車的後面,忽視了幼兒拿到汽車頭飾後會迫不及待的戴在頭上,並不知道自己的汽車頭飾是什麼顏色,應該讓幼兒在剛拿到汽車頭飾後或有規則的開車前仔細地觀察一下自己頭飾的顏色。之後還可以先讓所有頭戴紅汽車頭飾的幼兒開到老師的前面,糾正站錯位的幼兒後,再讓所有頭戴藍汽車頭飾的幼兒開到所有紅汽車的後面,對個別幼兒進行糾正。

如果讓我再次上這節課,我一定會將材料準備充分;充分利用遊戲規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仔細考慮該提出什麼問題,應該什麼時候提出問題;語言引導與肢體語言引導結合使用。並避免在其它課上出現以上問題,爭取將課上得更加好,達到預定目標、使其更大發揮作用。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並瞭解螞蟻的種類和分工;

2、活動中能細緻、有序的進行觀察,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

3、對螞蟻感興趣,在生活中能進一步的觀察與探索。

二、活動準備:

1、相關課件;

2、在生活中有觀察螞蟻活動的經驗。

三、活動過程:

1、手指謠導入:

教師:

小螞蟻,很有趣,頭上長着小鬍鬚,

小螞蟻,有秩序,走路排隊很整齊螞蟻,有情義,見面點頭很有禮小螞蟻,真得意,冬天來了又積蓄

2、説一説:

教師:你在什麼地方見過螞蟻?他們在幹什麼?

教師小結:在草地上、山坡上、沙坑裏、馬路上,到處都能看到螞蟻,螞蟻喜歡羣體居住,兩隻螞蟻相遇時,靠觸角相碰傳遞信息,他們的身體還會釋放出一種氣味,通過氣味來找到朋友和行走路線。

3、看一看:

教師:我們來觀察一下螞蟻的身體是什麼樣的?(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

教師小結:螞蟻的身體很小,呈褐色或黑色,頭上有觸角,身體下面有三對足(六隻腳)。

1、談論螞蟻的種類與分工

教師:螞蟻的家裏每隻螞蟻的工作都一樣嗎?他們是怎樣分工的呢?

教師小結:螞蟻分為雌蟻、雄蟻、工蟻。有翅膀的是雄蟻,搬運食物、養育寶寶的是工蟻,負責產卵的是蟻后。

2、課件中關於螞蟻分工的部分,瞭解螞蟻的種類與分工。

3、教師小結

螞蟻的身體很小,呈褐色或黑色,頭上有觸角,身體下面有三對足(六隻腳)。在草地上、山坡上、沙坑裏、馬路上,到處都能看到螞蟻,螞蟻喜歡羣體居住,兩隻螞蟻相遇時,靠觸角相碰傳遞信息,他們的身體還會釋放出一種氣味,通過氣味來找到朋友和行走路線。螞蟻分為雌蟻、雄蟻、工蟻。有翅膀的是雄蟻,搬運食物、養育寶寶的是工蟻,負責產卵的是蟻后。

四、活動延伸:

回到家中以後可以畫一幅螞蟻大家庭的畫,並和家人分享一下!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通過談話、討論交流自己餵養蠶寶寶的經歷及對其生長、活動過程的認識。

2、能夠藉助觀察記錄,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蠶寶寶的記錄。

2、教學掛圖:《蠶的一生》。

活動過程:

1、出示蠶寶寶產的卵,引發幼兒討論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從哪裏來的?

2、出示教學掛圖,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蠶寶寶的生長變化。

教師:蠶寶寶剛孵出來時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後來蠶寶寶是怎麼長大的?它吃什麼?是怎樣吃的?蠶寶寶是怎樣移動的?它有多少條腿?蠶寶寶長大時有什麼變化?

教師:蠶寶寶長大後會怎樣?蠶寶寶從孵出來到吐絲一共生長了多少天?它是怎麼樣吐絲的?結的繭子是什麼樣子的?它在繭子裏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後他變成了什麼?你還發現蠶寶寶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餵養經歷,體驗收穫的快樂。

教師:蠶寶寶到我們班和我們做培養後,你為它做了什麼?"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你是怎麼樣做得?為什麼要這樣做?

教師:當你為它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當你看到蠶寶寶蠶卵時,你又是怎麼想的?

4、請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蠶寶寶的生長、活動過程。

教師:請小朋友以小組為單位用表演的形式來表現蠶寶寶長大的過程,看哪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請幼兒先商量,在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用身體動作進行表現。

活動反思:

由於自身經驗的不足,在課程審議時將這一活動安排在了還沒有蠶寶寶飼養的季節。由於這次的活動安排的時間還不是蠶寶寶飼養的季節。所以沒有蠶寶寶可以讓小朋友飼養,因此對蠶寶寶的生長、活動等習性不熟悉。

農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飼養蠶的,但是現在飼養蠶寶寶的家庭越來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沒有接觸過蠶寶寶,對於蠶的生長過程一點都不瞭解。在出示蠶的生長過程圖後,我先讓孩子們猜蠶寶寶最初的樣子,小朋友都猜錯了。但是由於請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蠶的生長過程,小朋友對這個活動非常的感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回答問題。還會因為自己猜對蠶寶寶生長的一個環節而歡呼雀躍。孩子們對於蠶寶寶在生長過程中會蜕皮充滿了好奇。這些都只能留待到養蠶的季節時再讓孩子們進行觀察。

主要採用了圖片和教師講解為主。如何讓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主動、積極參與呢?我就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猜想先討論、講述。我再進行糾正、補充,這樣不僅讓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還能讓對所學知識映像更深刻。

在以後課程審議的過程中一定要更加註意到季節性活動的時間安排。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探索用自己的身體某個部位或自己身邊的工具來進行測量

2.學會動手種植草莓的能力,團隊的合作能力

3.體驗種植草莓過程中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用多種方法或身邊的工具進行測量

難點:通過討論確定種幾棵草莓秧苗,棵與棵間的距離為多少

活動準備

1.幼兒與父母一起體驗摘草莓、一塊種植園地、除草、將土地分成4份

2.鐵鍬、鏟子、水壺、草莓秧苗、撲克牌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老師提問幼兒現在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呀?小朋友們都喜歡吃哪些水果呢?展開今天的活動主題。

二、活動內容

1.老師將幼兒組織在一起,並拿出30張撲克牌,讓幼兒進行抽撲克牌,顏色相同的組成一組。

2.幼兒分好組後,老師帶領幼兒到種植園地,每組幼兒有一塊空地進行種植。

3.老師:“今天我們要進行比賽種草莓,小朋友以前也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摘過草莓,那你們知道草莓的種植方法是什麼呢?

幼兒1:“草莓長在地上,我們拿鏟子在土裏挖個坑,把草莓秧苗放進去,然後再鏟泥土來蓋上。”

幼兒2:“把草莓秧苗放在水裏。”

老師説:“小朋友們真棒,都在想辦法。那老師來告訴你們,草莓是喜歡陽光充足的地方,所以我們在種植的時候要選一塊陽光好的土地,在地裏挖個小坑,把秧苗放在裏邊然後拿鏟子將泥土鏟在坑裏把秧苗的根遮住,再澆點水在上邊。”

老師:“現在我們知道怎樣種草莓了,那草莓之間的距離我們要怎樣來測量呢?”

幼兒1:“我們可以用手臂的長度來測量。”

幼兒2:“我們把鏟子放在地上測量。”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在積極討論着怎樣測量草莓之間的距離。那我們現在開始進行種草莓吧,看哪組的小朋友種的草莓最多又好。”

4.幼兒自由的進行小組內的分工,小朋友可以用老師説的方法進行種植。也可以自己進行嘗試,用一些其他方法來種植草莓。

5.幼兒在進行種植草莓時,老師在旁邊觀察幼兒種植草莓秧苗的方法,在幼兒有危險行為時及時的制止,在幼兒遇到困難時,先讓幼兒自行想辦法解決,若幼兒不能解決時老師再出面給予幫助。

三、活動結束

老師:“今天小朋友們都把草莓秧苗種在了土地上,老師也看到了小朋友們的團結合作,有困難也一起想辦法解決,真的特別棒。都在用你們聰明的大腦來思考。那接下來我們就等着草莓秧苗慢慢的長大,結出甜甜的大草莓。”

活動反思

在幼兒種植完過後,可以開展觀察草莓生長,畫草莓等的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強調幼兒園日常生活組織,應從實際出發,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規,堅持一貫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師可以在室外多開展活動,讓幼兒能更好的接觸到大自然,更能直接的去感受大自然。《幼兒園工作規程》強調幼兒園應當將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室外環境,創設開放的,多樣的區域活動空間。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通過鐵絲變形遊戲,感受鐵絲可以任意彎折的特性;

2、大膽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讓鐵絲變形;

準備活動:

鐵絲若干、桌子、椅子、隱形環境設置(投放橡皮泥、泡沫板、紙盒、夾子、鉛筆、棒子)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發活動興趣教師出示鐵絲,提問:你在哪裏看見過?

二、玩一玩,感知鐵絲任意彎折的特性

1、你們想玩嗎?怎麼玩?玩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2、幼兒在座位上自由結伴彎曲鐵絲,教師觀察指導。

提問:你把鐵絲變成了什麼?你是怎麼變的?(引導説出扭、折、彎)並讓孩子用肢體表演。音樂(讓幼兒聽音樂結束造型)

小結:鐵絲在我們手裏彎一彎、折一折、扭一扭、繞一繞就變出這麼多的東西來,下面鐵絲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試一試,讓鐵絲站起來

1、鐵絲説它會站起來,誰來幫它呢?可以用什麼幫助呢?

2、請幼兒自由探索借用其他物品讓鐵絲站起來。説説用的是什麼辦法?

展示藉助不同物品讓鐵絲站起來的作品。

3、鐵絲給你們提出了一個要求:請能幹的小魔術師探索不借助任何物品讓鐵絲站起來。

4、幼兒自主操作,通過各種方法給鐵絲造型讓它立在桌面上。

5、請幼兒把成功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你變成過了什麼?你用什麼方法做到的?

為什麼有點鐵絲站起來搖搖晃晃,有的平平穩穩呢?怎樣站得最穩?

小結:底部要平整,碰到桌面的地方要大一點才行。

6、比一比,誰的本領大。

幼兒選用不同方法,再次嘗試讓鐵絲站得高而且穩。

四、活動延伸:

尋找生活中利用同樣的原理使自己站穩的物體。

活動評價:

(小組討論)

活動反思:

本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藉助色彩鮮豔、可隨意造型的電線,以觀察性、開放性提問為中介,以誘發積極思維,大膽操作,自主表達為核心,通過動手、動口、動腦,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讓幼兒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識。

我覺得在活動前還應讓幼兒豐富一些知識經驗,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應該關注到每一位幼兒,並肯定他們的每一件作品,讓幼兒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7

【活動目標】

1、能自由地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知道物體振動可以產生聲音。

2、瞭解、分辨樂音和噪音,養成輕聲説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相關的圖片及聲音。

2、操作材料:金屬、塑料等多種材質的材料,小鼓、三角鐵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發興趣,感知聲音。

師"請你們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物體為什麼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答)教師小結:

因為材料不同、用力大小不同……物體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6、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這些材料能發出聲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東西能發出聲音?請你去找一找,試一試,讓這些東西也能發出聲音。

三、引導幼兒認識樂音和噪音。

1、通過聽覺感受,使幼兒知道什麼是樂音和噪音。

老師放兩段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好聽的聲音,也有不好聽的聲音,要是多聽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們在遊戲時,活動時中要注意輕聲説話,不要大喊大叫,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的嗓子,不要產生噪音,養成良好的説話習慣。

四、結束活動讓我們用好聽的聲音唱首歌吧。

活動反思:

活動一定要讓幼兒有提升、有發展,帶給孩子們強烈的聽覺和視覺衝擊力,拓寬了幼兒視野,提升了科學探究的素養,為幼兒今後科學探究精神的樹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8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通過創設情境、遊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並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單"和"雙"

森林裏要開動物PARTY,老師和小朋友去參加,但是小動物們要考一考小朋友,我們身上哪些東西是"單"的?哪些是"雙"的?

(在談話中,幼兒説嘴巴是一隻,眼睛是兩隻,教師小結,像嘴巴、鼻子這樣只有一個的,叫"單",像鞋子、手、眼睛這樣兩個兩個成雙成對的,叫"雙"。)

二、參加動物PARTY

小動物圓舞曲

故事情境:今天來了3只小兔子、4只小狗,5只小貓,6只小山羊……,他們要結伴條圓舞曲了,幫他們找找舞伴吧!

幼兒操作動物卡片,兩個兩個拉在一起。

教師:發現了什麼?

幼兒:有的小動物剩下一隻,沒有舞伴;有的小動物都找到舞伴了。

教師:哪些小動物剩下一隻沒有舞伴?這些小動物是幾隻?

幼兒:小兔子(3只)、小貓(5只)

教師:哪些小動物都有舞伴?這些小動物是幾隻?

幼兒:小狗(4只)、小山羊(6只)

教師小結:

兩個兩個找朋友,到最後剩下一個,孤孤單單沒有朋友,這樣的數叫單數;兩個兩個找朋友,最後都有朋友,沒有剩下,這樣的數叫雙數。

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抱雙,躲單"的遊戲,好嗎?

三、鞏固單雙數--遊戲"抱雙,躲單"

遊戲規則:

幼兒根據教

師念或舉單數雙數,如果教師唸的是單數就把頭埋在膝蓋上,如果教師唸的是雙數,就用雙手抱住手臂。

四、結束

小朋友們真棒,老師非常喜歡你們這些聰明的孩子,老師要獎勵每個小朋友一張火車票,一會兒老師要帶你們坐着火車去旅遊,小朋友們把火車票戴在胸前,並仔細看一看你的車票是單數還是雙數,單數的去單數列車,雙數的去雙數列車,如果上錯車,檢票員會把你趕下車,你就不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旅行了,大家準備好火車進站了,小朋友們請上車火車馬上開啦!

教學反思:

單數、雙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單、雙數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並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尋找身體上的單雙數”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嘗試探索用各種方法移動物品。

2、學習主人公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態度與勇氣。

活動準備:

1、故事。

2、各種大小不同的盒子,球

活動過程:

一、解讀課題,導入故事

師:小朋友們中午好!

幼:老師中午好!

師:這幾個字認識嗎?(不認識老師可以標註音節)

幼:搬過來,搬過去。

師:你們搬過東西嗎?搬過什麼?

幼:我搬過椅子。

我搬過箱子。

我搬過玩具箱。

我搬過家。

師:用什麼來搬的?

幼:用手。

用頭(頂)。

用腳。

師:好,我們來聽聽故事。

二:欣賞故事,玩玩遊戲

1、欣賞故事

師:這是長頸鹿小姐,這是鱷魚先生,他們戀愛了,儘管他們的身高相差那麼多,但是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他們結婚了,你們覺得他們住在誰家裏合適一些?

幼:住在長頸鹿家,因為長頸鹿高一些。

師:好,看看他們商量的結果,住在誰家?

(出示鱷魚的房子)

幼:鱷魚家

師:哦,他們商量了住在鱷魚家,長頸鹿小姐有好多東西要搬呢,你們願意幫他們嗎?

幼:願意!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盒子。

師:一樣嗎?

幼:不一樣有大盒子,中盒子,小盒子。

師:有多少個呢?你們過來數數看

幼:9個

師:你們是一個一個數的,馬上要做小學生的朋友了,這樣數起來有點慢,有沒有更快的辦法來數一數?

幼:2468

9師:他剛才是2個2個數的,有誰能3個3個的數?

幼:369

師:馬上要做小學生的朋友了,數數的方法肯定很多,剛才你們每人搬幾個?

幼:1個

師:搬了幾次?

幼:1次相親相愛的長頸鹿小姐和鱷魚先生想快點把家搬好,誰能幫他們?

(幼兒單獨搬,一幼兒一次搬2個,疊放,一幼兒一次搬5個)

師:看看別人的,對你有幫助的

師:哦,這樣兩次就搬完了

師:誰能一次就把盒子搬完?

(一幼兒嘗試,結果弄翻了)

師:想想怎樣才最安全?

幼:要大中小的排列(一男孩去,不能解決)

師:好,這位妹妹在這裏等得很安靜的,你來幫幫他

師:哦,果然兩個人在一起辦法就多些

師:好,看看他們是怎麼放的

幼:大的在下面,中等的在中間,最小的在下面

師:好,看看這樣的辦法行不行(一幼兒搬,有一幼兒説:別倒啊,小心點)

師:哦,成功了(掌聲)

師:這就是你們剛才想的疊加的辦法,謝謝你,誰還有別的辦法?

(一幼兒打開盒子)(掌聲)

師:他把盒子打開幹嘛呢(小盒放進中盒,中盒放進大盒,放好了搬)

師:沒剛才那麼高了,這樣就安全了,是嗎

師:把小盒放進中盒,把中盒放進大盒,這就是你們想的套裝的方法

師:你們幫他們搬好了家,他們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嗎?長頸鹿小姐到處碰壁,當她想伸個懶腰的時候,頭就到屋外面去了,他們的生活遇到了困難,你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困難嗎?會怎麼辦呢?

幼:平時爸爸搬桌子就會喊我,我個子矮

幼:克服困難

幼:有句話説得好,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師:他們的生活遇到了困難,會想什麼辦法呢

幼:搬到長頸鹿家去

幼:鱷魚搬個梯子住到屋頂上

幼:各住各的

師:他們還真跟你們想到一塊去了,這次還有愛運動的鱷魚先生有很多東西,們能不用手把這些球搬過去嗎來,一人拿一個球,不用手(放嘴裏,夾在手臂裏)

師:剛剛你們用了什麼方法

師:可是,放嘴裏有點髒呢,能用別的方法嗎

幼:用胳膊

幼:用膝蓋夾

幼:放肚子上,彎着腰夾過去

幼:用腳輕輕的踢過去

幼:用腳尖夾住慢慢跳過去

師:哥哥學會等一等,你又想到什麼辦法

幼:還可以用衣服夾

師:長頸鹿小姐和鱷魚先生的生活又遇到了困難,當他們想共進晚餐的時候,桌子太高,鱷魚先生夠不着,上衞生間的時候,馬桶太大,他們又開始想辦法了,他們有了一個偉大的計劃,他們在門口挖呀,鑿呀,終於建好了屬於他們的新家。走,我們一起去參觀他們的新家好嗎。

教後反思:

這是一本讓你第一眼就喜歡上的圖畫書,可愛的形象,柔和的色彩,幽默誇張的動作表情。繪本大意是:一位小個頭的鱷魚先生愛上了一位大個頭的長頸鹿女士,因彼此相愛而生活在一起,卻因為相互間的巨大差異而面臨着許多的麻煩;但他們終於勇敢地攜起手來,共同打造幸福的生活。

為了讓幼兒便於理解友誼,我將長頸鹿和鱷魚設計成好朋友,孩子們對畫面很感興趣。

在活動過程中,有幾點值得分享之處:

1.開放性的提問。在課堂上,小朋友們也被故事所深深的吸引。我通過PPT課件,先出示封面,讓孩子們觀察這本書的封面,説説這本書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長頸鹿和鱷魚油什麼差異。然後我把主動權拋給了幼兒,讓幼兒觀察圖片並思考辦法。在這個過程中,積極鼓勵幼兒動腦筋去思考全面的辦法。

2.閲讀過程中,我注重幼兒的表達。如,讓幼兒猜測着他們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比如:長頸鹿的牀太高了,鱷魚只能睡到地板上;長頸鹿家的洗臉池太高了,鱷魚的臉每天都髒兮兮的;長頸鹿家的櫥櫃太高了,鱷魚幫不上他太太的忙……同時幼兒為了能讓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想了許多辦法:把他倆的房子連在一起,中間開個小門,這樣他們都方便而且還可以見面;住在長頸鹿家,因為他們是愛人關係,所以當鱷魚夠不着東西時,長頸鹿可以把鱷魚抱起來,幫助他……我為他們的想象力而驚歎,或許這就是繪本帶給我們的魔力。

3.為了幫助幼兒便於觀察,我除了用課件,還用簡單的圖示表示:吃飯問題;門把手問題;樓梯問題;馬桶問題;晾衣服問題等等,當幼兒在長頸鹿和鱷魚的新家圖片中將這些問題一一解決掉時感到非常興奮和油成就感。

本次活動繪本教學選材很重要,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去開展,才能行雲流水般地把活動開展下來。作為大人,看這個繪本同樣深有感悟,在和愛人、家人遇到困難時不能一味的放棄、退縮或者互相埋怨,應該一起想辦法,一起動手改變、克服困難。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10

活動背景和設計意圖: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處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樹木發芽了,小蟲子鑽出來了,小螞蟻成羣結隊的運糧食,小蜜蜂和小蝴蝶到處飛舞,有的小朋友還帶來了寵物螞蟻到教室裏餵養,大家對螞蟻產生了很高的好奇心!他們天天去看看、照顧小螞蟻,於是生成了小螞蟻這次美術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三個圓的方法畫出小螞蟻不同的動態。

2、培養幼兒充分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以及各種線條的組合能力。

活動準備:濕粉筆、書面紙、小螞蟻圖片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螞蟻--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謎語,請你們開動腦筋,看誰最先把它猜出來?

謎語:身體雖不大,力氣可不小,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團結又互助,勇敢又勤勞。(螞蟻)--你們可真聰明呀!你們見過螞蟻嗎?你們知道小螞蟻長什麼樣?它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嗎?

教師小結:小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着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體上長着六條腿。

x老師這裏還有一首兒歌,可以讓你更快地記住螞蟻的外形特徵兒歌:螞蟻外形要記住,身體分為頭胸腹,一對觸角頭上長,三對足在胸部。

二、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慣--那你們知道螞蟻喜歡吃什麼呀?

x螞蟻是怎樣找食物的啊?

x螞蟻今天遇到了一個困難,它們的家被別人破壞了,不能再住了,所以它們只能搬家了,它們想請小朋友們幫忙,幫它們挖一個新的家,你們願意嗎?

三、幼兒繪畫螞蟻的"暢想之家"今天就請你們幫助螞蟻打洞,建造一個新的家吧!讓所有的螞蟻都能搬進你們幫它們建的新家。

(1)用線條打地洞,幫螞蟻建造新的家.

(2)建好新的家後請螞蟻住進新家。

(3)在新家裏添加一點螞蟻喜歡吃的食物。

重點觀察:幼兒是否有商量並有分工重點指導:提醒幼兒線條要接住,中間不可以斷掉。

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儘可能畫出不同的形態。

四、交流分享幼兒展示介紹自己給螞蟻建的新家。

設計意圖:天氣越來越暖和了,小動物們都出來活動了。其中小螞蟻是幼兒生活當中非常熟悉的,所以小朋友對今天的活動也特感興趣。根據中班我們中班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通過觀察、討論,初步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及有趣的生活情景。讓幼兒以繪畫的形式對螞蟻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的初步認識。

活動名稱:螞蟻王國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手段來表現螞蟻的外部特徵。

2、嘗試表現螞蟻王國有趣的生活情景。

 活動準備:《美術》、油畫棒、橡皮泥、牙籤。

活動過程:

一、教師唱着螞蟻的歌曲導入活動

1、教師問:小朋友老師剛才唱的歌曲裏是誰呀?你們見過嗎?它們長的什麼樣?

2、請幼兒觀看課件中的螞蟻仔細觀察螞蟻的外形特徵。

二、佈置螞蟻王國。

1、引導幼兒回憶日常觀察瞭解到的螞蟻:螞蟻的身體是分節的,有六條很細的腿,螞蟻是用觸角探路的,它的力氣很大,能搬動比自己還重的東西。

2、出示螞蟻地洞圖,引導幼兒設想怎樣佈置螞蟻王國。如什麼地方是糧庫,什麼地方是嬰兒房,什麼地方是遊戲房,螞蟻們分別在幹什麼,等等。

3、啟發每組幼兒討論怎樣佈置螞蟻王國。

4、幼兒自由選擇材料,用畫、捏、剪等方式標新螞蟻,教師注意觀察。在幼兒需要時給予協助。

三、螞蟻王國的故事。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螞蟻在幹什麼。

2、請每組幼兒一起根據背景圖上的內容共同創編故事“螞蟻王國”。

3、將“螞蟻王國”圖展示在牆面上,請幼兒互相觀看、交流。

活動反思:螞蟻是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昆蟲,通過活動前過對螞蟻的仔細觀察,瞭解了螞蟻的身體是分節的,有六條很細的腿,螞蟻是用觸角探路的,它的力氣很大,能搬動比自己還重的東西。在作畫過程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整個作品讓人能清楚的就能看懂幼兒表達的意思。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1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大熊貓的主要外形特徵,瞭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2、讓幼兒知道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動物,是國寶,應保護大熊貓。

3、豐富詞彙:珍貴、竹筍。

活動準備:

大熊貓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一、用謎語引出課題,讓幼兒猜:"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裏安家。"(大熊貓)

二、出示大熊貓玩具,引導幼兒觀察大熊貓的外形特徵

教師出示大熊貓玩具,提出問題,引導幼兒依次觀察大熊貓的頭、嘴、眼睛、耳朵、鼻子、身體、四肢、尾巴等。

小結:大熊貓的頭是圓形,頭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來源;一張嘴,一對小眼睛周圍長着黑色的毛,像帶黑色的眼鏡。鼻子是黑色的,在臉的中央,兩隻小耳朵是黑色的。身體胖乎乎的是橢圓形,全是白色。有四條粗短的腿,長圓形,是黑色的,尾巴短短的是黑色。

三、講述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教師提出問題:大熊貓生活在哪裏?它喜歡吃什麼?怎樣生活?是怎樣走路的?

小結:大熊貓住在長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歡吃竹葉、竹筍。它喜歡獨居,白天睡覺,晚上出來吃東西,會爬樹,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

四、談話:大熊貓與人類的關係。

"為什麼稱大熊貓為國寶?你在什麼地方見過大熊貓?你喜歡大熊貓嗎?為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

小結:(為什麼稱大熊貓為國寶參見教學資料)小朋友在動物園、電影、電視或圖書中見過大熊貓。大熊貓形體美麗,動作有趣,性情温雅,可供大家觀賞,還可以表演精彩的節目,是我們和世界人民喜愛的動物。但它卻面臨着越來越多的危險,我們要救救大熊貓,保護大熊貓,讓它永遠生活在地球上。

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藴含的教育價值主要在於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應用。幼兒學習的動機與成人不同,他們的動機完全依賴於對被認知對象感興趣的程度。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1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玩玩、做做、説説等多種活動,尋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發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2、通過讓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殼若干,沙子、棉花、木塊、彩泥、圓形金屬、膠帶、剪刀若干。

活動過程:

(一)發現問題

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玩不倒娃娃。孩子們有興趣的玩了起來,一會兒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會兒把玩具拿在手裏摸來摸去,一會兒在手裏掂來掂去….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小朋友爭先恐後的舉手,有的説不倒娃娃頭小腳大;有的説娃娃沒有腳,娃娃下面是圓的;有的説不倒娃娃永遠倒不了;還有的小朋友感覺不倒娃娃有點重。)

(二)進行比較(發肚子裏沒有東西的不倒娃娃外殼給幼兒)

師:小朋友再來玩一玩老師剛才發給你的不倒玩具。(幼兒自由的玩)

師:小朋友你現在發現了什麼?(有的小朋友發現兩個娃娃一模一樣,有的小朋友發現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發現後發的不倒娃娃很輕。)

(三)開動腦筋

師:兩個娃娃看起來一樣,為什麼前面發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後面發的不倒娃娃卻站不住呢?(小朋友再次討論起來。有的小朋友説不倒娃娃肚子裏有東西,有的小朋友説因為前面發的不倒娃娃重……)

(四)動手嘗試

師:那給娃娃肚子裏放什麼東西才能讓娃娃不倒呢?請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東西試一試。(幼兒打開後發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裏,結果發現娃娃倒了還是起不來;有的小朋友用木塊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興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團成一個圓球放到玩具的底部,發現娃娃倒了站不起來,他又取了一大塊橡皮泥團圓壓扁固定在娃娃底部,這次他發現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興的讓周圍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試用了幾種材料後發現用比較重的金屬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發現放在底部的東西必須在中間不動,娃娃才會倒了再站起來。)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探討,並進行再次嘗試。

(五)交流結果

師:現在請你們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讓娃娃不倒的?(小朋友爭先恐後告訴我他們的實驗過程。有的小朋友告訴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塊,發現太輕了,娃娃照樣倒下去起不來;他又用沙子放在裏面,沙子在娃娃肚子裏動來動去,娃娃倒了還是站不起來;最後他用厚鐵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來卻是個歪的.。)師;誰發現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讓大家討論)

(六)看看構造,打開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兒觀察內部結構。

師: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裏到底有什麼?

(七)發現祕密

師:小朋友現在你發現娃娃不倒的祕密了嗎?

幼兒總結:應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點的東西並固定住。

延伸活動:

1、修一修壞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學角,讓幼兒繼續探索。

3、準備蛋殼、橡皮泥、膠水、彩筆、彩紙供幼兒自制不倒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既有科學的探索,又有動手製作,這樣的活動孩子們都會比較喜歡、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在活動前我認為不倒翁應該是小朋友生活中經常玩的一種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們也要學習不倒翁遇到困難繼續站起來的精神。讓我們和你的小夥伴介紹下你的不倒翁吧。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13

設計意圖:

在一次遊戲中,一個男孩拼命想讓一個頭重腳輕的罐子站立起來,結果嘗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交流的時候全班孩子幫他想辦法,最後他們在罐子裏灌入水,讓罐子成功地站穩了。這件事給了我設計集體教學活動的靈感,並促使我進一步思考。思考之一是,在這個探索活動中幼兒最需要學習的是什麼,即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有哪些,這些核心概念應既能使幼兒理解科學的價值,又能為他們未來的科學學習做好準備。思考之二是,如何找到讓幼兒感知科學概念的媒介。經過反覆實驗,我把一個長牙膏盒和一個短牙膏盒組合起來製作了L形小玩具,讓幼兒在玩中學,玩中悟,感知重心的作用及力的平衡。

活動目標:

1.嘗試在L形盒子底部加入一定數量的沙袋,通過變換沙袋的位置,改變盒子的重心,觀察盒子的靜止穩定性。

2.通過實驗學習合理預測及取材。

活動準備:

用廢舊牙膏盒製作的兩個末端分別標有紅點、黑點的L形盒子(中空的、內有沙袋的各若干),袋裝細沙若干,可供幼兒站立操作的桌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盒子,導入活動

師(出示L形盒子):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它是什麼樣的?

師: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生活中有很多廢舊的東西可以再使用,今天我們就來和這個由牙膏盒變的L形盒子一起做遊戲。

二、第一次探索:讓空盒子站起來

師:你們覺得這個L形盒子能站起來嗎?

(個別幼兒操作示範。)

師(小結):你們真棒,發現L形盒子長的部分橫躺在桌上,盒子站起來了;短的部分橫躺在桌上,盒子站起來了;長的部分、短的部分放置成人字形,盒子也站起來了。

師:現在盒子上的紅點和黑點有點不服氣了,它們也想朝下,讓盒子站起來。你們有辦法嗎?如果讓紅點或黑點朝下,還能讓盒子站立起來嗎?(幼兒猜想後進行嘗試。)

三、討論:為什麼紅點、黑點朝下時盒子站不起來

師:你們的盒子站起來了嗎?紅點、黑點朝下時都不能嗎?

師:你們看清楚它們是怎麼倒下的嗎?朝哪個方向倒的?為什麼? (教師演示並嘗試朝幾個方向放置L形盒子,驗證幼兒的猜想。)

師(小結):當紅點朝下時,長的部分用它自身的重量把短的部分拉倒,不讓短的部分站着。當黑點朝下時,短的部分也用它自身的重量把長的部分拉倒,不讓長的部分站着。

四、第二次探索:讓紅點、黑點朝下的盒子站起來

師:我這裏還有一個盒子,你們看我來試一試(演示紅點、黑點朝下都不會倒的不倒盒)。

師:咦,當紅點、黑點朝下時,這個盒子上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怎麼都不會倒下呢?可能會是什麼原因?(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師:告訴你們吧。是我在盒子裏面裝了沙袋。不過是不是有了沙袋的幫忙,盒子的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就一定能站立起來呢?現在給你們每人一個有沙袋的盒子,你們去試試看,是不是會和我這個盒子一樣。

(每個幼兒操作一個有沙袋的盒子,通過變換沙袋的位置,使盒子靜止,保持穩定。)

師:咦,原來倒下的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為什麼都能站立起來了呢?

師:是沙袋在裏面的關係嗎?沙袋有什麼作用呢?

師(小結):有了沙袋的幫忙,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就有力氣抵抗了。當紅點朝下時,短的部分和沙袋一起抵抗住長的部分的力量,它就站起來了。當黑點朝下時,長的部分也和沙袋一起抵抗住短的部分的力量,它也就站起來了。

師(用透明的盒子和幼兒一起進行驗證):沙子落在盒子的底部,有紅點(黑點)的部分重量重起來了,就不會倒下了。

五、製作不倒盒

師:想不想挑戰一下,自己來做一個不倒盒?請把剛才給你們的空盒子拿出來,我再給你們每桌一些沙袋,這些沙袋裏的沙子是一樣多的。我們試試讓沙袋來幫忙,讓盒子站起來。要求是:沙袋不能打開,只能一袋一地加。

師:我們來探索一下,紅點朝下,短的部分站住,最少要請幾個沙袋來幫忙?黑點朝下,長的部分站住,最少要請幾個沙袋來幫忙?

(幼兒把沙裝入盒子進行實驗。)

師:你的實驗完成了嗎?請X X X演示一下。

師:長的部分最少用了幾個沙袋來幫忙?短的部分最少用了幾個沙袋來幫忙?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師:原來長的部分自身的重量比短的部分重,長的部分的力氣也就比短的部分大了,所以它用兩個沙袋來幫忙就能站住了;短的部分的重量輕,所以要請更多的沙袋來幫忙才能站住。

延伸活動:

師:如果不請沙袋來幫忙,你們有辦法在紅點、黑點朝下時,請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站起來嗎?我們下次再來研究吧。

點評:

該活動教具設計巧妙、新穎。教師在活動中運用小玩具讓幼兒玩玩、學學、做做,這樣的做法體現了"做中學"的新理念:運用一個模型指向大概念。而這個大概念為幼兒將來的學習搭建了最初的腳手架。在活動中,教師通過清晰的環節、簡練的語言幫助幼兒逐層梳理操作經驗,把核心概念演繹得清楚、到位,使重點、難點非常突出,有利於幼兒形成嚴謹的思維方式。

教學反思:

1、縱觀整個活動,感覺過程輕鬆、自然、和諧,幼兒在動手操作活動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獲得了有關分類、語言、科學等綜合能力的發展。

2、透過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我們得到這樣的啟迪:

(1)簡單、操作性強的材料,有利於幼兒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幼兒的探索和創造。

(2)只有當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與想法來使用材料時,他們才能全身心投入活動之中,才能充分體現活動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14

活動目標:

1、在吸吸玩玩的過程中,瞭解磁鐵,感受磁鐵吸鐵的特性。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望,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磁鐵和內裝各種製品的封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事先準備好的一張公園圖片放在桌子上,圖片上放着磁鐵小人)老師操控磁鐵在下面移動,帶領磁鐵小人遊公園。 操控磁鐵使小人翻滾跳躍,表現出小人遊公園的快樂心情。

2、師:小朋友,你們想想看,老師是怎樣變的魔術呢?到底是誰在幫助小人遊公園呢?(出示磁鐵)

3、介紹磁鐵的特性,結合實例講解什麼叫"吸引"。

4、"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用過磁鐵,用來做什麼?

5、產生問題: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幼兒假想猜測)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種製品。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磁鐵和裝着各種小東西的封袋。假如你們想知道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就用磁鐵吸吸看,然後互相説一説,吸住了哪些東西?"幼兒玩磁鐵,老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每樣都去吸一吸。提問:磁鐵吸住了哪些東西?

小結:原來磁鐵吸住了鋼筆、鐵釘、針……

2、歸類。師:小朋友用磁鐵吸住了很多東西,也有很多東西沒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們分開來放?請幼兒將磁鐵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開擺放。

三、討論活動。

1、為什麼有的東西能被吸住,有的東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東西是什麼做的?

3、小結:鐵製品能被磁鐵吸住。

四、磁鐵遊戲。

1、師:"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大的用處,它還能變魔術呢,今天就讓它帶着小朋友們玩魔術好嗎?"

2、讓幼兒玩磁鐵,讓磁鐵貼着桌子下面移動,看桌子上的鐵製品也會跟着移動。

五、在生活中尋找鐵製品。

教學反思: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於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於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活動很成功。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15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活動準備: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氣球、吸管、蠟燭、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小朋友,早上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不想看啊!(想)那小眼睛可要仔細看喲!

這是什麼(毛巾),是乾的還是濕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麼樣的毛巾啊?是塊乾毛巾。這是什麼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裏面,然後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裏……你們猜猜毛巾會不會濕?(請你説……),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濕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摸,濕了沒有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裏的,卻沒有濕,是不是很神奇呢?現在,老師再來變個魔術,這是(毛巾),這是(杯子),我們也要要把毛巾放進杯子裏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裏,小朋友仔細觀察噢!看一看會發生什麼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猜毛巾有沒有濕(你説説看……)到底毛巾濕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濕了沒有?(濕了)。為什麼毛巾會濕了呢?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裏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説説,什麼跑進去了?對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濕了,而第一次沒有濕,是因為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乾的。剛才老師給你們變了兩上關於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好看)

那麼空氣它在哪裏呢?它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用紅色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誒,我捉了袋空氣,你説説我是從哪裏捉到的呀?(用白色的更大的袋子從四周,再用最大的藍袋子從拐角捉)……我在旁邊也捉了一大袋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想)請小朋友從老師這兒每人拿一個袋子,你們都有了嗎?(都有了),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後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得空氣又多又快?(你真能幹!)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們能看得見袋子裏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袋子裏的空氣有顏色嗎?(沒有顏色)空氣是沒有顏色的。(同樣的方法再來捉)袋口張開,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袋子裏面的空氣有氣味嗎?對,空氣是沒有味道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裏摸一摸,小手能摸到袋子裏面的空氣嗎?空氣是摸不着的。我們去到別的地方去捉捉空氣,好不好?試試能不能捉到空氣呢?(播放背景音樂帶幼兒到各個地方去捉空氣)。好,請小朋友把袋子放回來。我請小朋友相互説一説,你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你是在哪裏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好了,你們剛才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捉到了空氣?那小朋友你們説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能摸到嗎?原來,我們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着的,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麼感覺?再用小嘴巴吹吹空氣,又有什麼感覺?這説明空氣是存在的、是流動的。

而且空氣也是很好玩的,我們來和空氣寶寶玩一玩,好不好呢?我們來用吸管吹杯子裏面的水,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當我們輕輕吹和使勁吹髮生的現象有什麼不同嗎?來,從你開始一個一個走過來。……好了請小朋友回來!小朋友,你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你們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鼓起來呢?(往氣球裏面吹空氣),怎樣讓氣球吹得大一些呢?如果氣球小説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請小朋友從老師這兒每人拿一個氣球。(小朋友再吹的時候詢問個別幼兒)好了,氣球寶寶累了,請小朋友把它們回家,小筐是它的家)。哦,空氣寶寶這麼好玩,我也想和空氣寶寶玩一玩。

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蠟燭),這是什麼呢(打火機),現在我要把它點燃,再來點一根,我要把杯子罩在蠟燭的上面,小朋友想一想蠟燭會怎樣,會不會滅?(請你説説……)小朋友仔細看,蠟燭怎麼樣了啊(熄滅了),你們想不想來試試呢?請小朋友到後面來,我們每個小朋友找一杯子,罩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蠟燭燙着手了。好的,請小朋友回來!你們看看這支蠟燭滅了嗎?而被杯子罩住的的蠟燭卻熄滅了,那剛才你們沒有沒有注意到蠟燭是怎樣熄滅的啊?是慢慢的,還是很快的呢?那我們再來看一次,這一次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噢,蠟燭是慢慢地熄滅了。為什麼用杯子罩住蠟燭後,蠟燭就會熄滅了呢?(你説説看……)老師告訴你真正的原因:這是因為杯子把蠟燭罩住,杯子裏面有空氣,空氣中能夠讓蠟燭燃燒的成份用完了,而外面的空氣又進不來,所以蠟燭就熄滅了。那你們説説,蠟燭燃燒的時候要不要空氣(要),蠟燭燃燒的時候需要空氣,我們人要不要空氣呢?你們説説。我們來做個小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一個小朋友説一説有什麼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為什麼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呢?因為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裏面,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空氣了,所以我們就會感到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説我們人要不要空氣啊。對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也需要空氣,花草樹木呢?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樣呢?就會無法生存。

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乾淨清新的空氣,還是需要受到污染的空氣呢。現在我們來看看大屏幕!小朋友説説,這樣的空氣乾淨嗎?這樣的空氣不乾淨,被污染了,如果我們吸進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要保護我們的環境。垃圾能不能亂扔,能不能隨地吐痰,爸爸抽煙了,我們怎麼對他説。不然會污染我們的空氣的,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呢?我們來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説説他們在做什麼?(讓幼兒把看到的説説)他們在做環保小衞士,來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空氣的更加清新更加乾淨,我們吸入乾淨的空氣,我們的身體才會棒棒的,更加健康!

小朋友,你們願不願意來做環保小衞士呢?(願意)好的,請你們到老師這排排隊,我們的環保小衞士馬上就要出發了。環保小衞士要出發了!跟客人老師再見!(播放環保小衞士音樂結束)

活動反思:

一、在遊戲中鼓勵幼兒積極主動探索。

在本次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探索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鼓勵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探索與空氣袋接觸的方法,用身體部位與空氣袋接觸。在遊戲中,幼兒通過交流、嘗試,想出了許多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有的小朋友向上跳,用手觸碰空氣袋,這是大部分小朋友想到的辦法;有的幼兒想到了用頭頂、用臉頰去觸碰空氣袋,也得到了成功嘗試,還有的小朋友説可以用腳,但失敗了。嘗試有成功,有失敗,但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是他們良好學習品質的體現,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對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

二、不足之處

在活動中,我先鼓勵幼兒探索、嘗試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再分組進行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個別幼兒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宜的高度,如:個別較矮的小朋友選擇了一個高的空氣袋,他用手縱跳觸物較困難,也無法體驗到其他的觸物方法;個別較高的小朋友選擇了較矮的空氣袋,他沒有跳起就能用手觸碰空氣袋,沒有達到縱跳的目標。因此,我認為可以調整繩子的高度問題。請幼兒從矮到高排列,將繩子一頭系矮,一頭系高,鼓勵幼兒初步探索。再將繩子調高高度,增加難度,鼓勵幼兒探索、嘗試,教師小結縱跳觸物的方法:較高的空氣袋可以用手縱跳觸物,較矮的空氣袋可以用頭、手臂等縱跳觸物,在感知並有一定經驗之後,再鼓勵幼兒自由選擇高度、方法縱跳觸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v9y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