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5篇)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5篇)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

俄羅斯這一課的重點在俄羅斯的位置、疆域、資源優勢和經濟基礎。俄羅斯氣候和經濟的地區差異。

如果一開始就介紹它的位置,講起來顯得很枯燥,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讓學生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了,我想到用俄羅斯的民俗來導入,於是我找了許多這方面的資料。

一上課,我微笑地對同學們説:”同學們平常你家來了客人你用什麼來迎接他們呀?有的學生説:”茶”,有的學生説:飲料,有的學生則説:”吃一餐唄”,你們知道俄羅斯人用什麼迎接他們的客人的?猜一猜。是酒,是茶,是———不對,是麪包和鹽,這時學生都興致勃勃想知道更多。這時我就繼續讓猜俄羅事?打破杯、碟子呢?一連串的猜一猜讓同學們一下子喜歡上了俄羅斯。

能吸引學生的導入是一節課好的開始。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2

多年以來,初中地理教育教學在社會上急功近利思潮和應試教育思想的雙重衝擊下,學生地理學習水平處在低谷狀態。特別是地理教學質量不令人滿意,經過多年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特別是一年多來,在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仍然有相當多的學生沒有學會判讀經緯度、計算實地距離、判斷方位和氣候類型、年平均温差等實用技能,沒有具備基本的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識的公民意識。就目前來説,地理學科在初中教學中還是處於“小兒科”、“皮膚科”的地位。初中學生往往剛接觸地理學科積極性還比較高,但越往後,特別是進到八年級時,地理學科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現了地理課的“廬山真面目”,絕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不重視。而多年的地理學科的教學使我也體會到,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及《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指導下,以新課標,新環境,高要求進行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課堂教育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堂教育教學改革:

一、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專業地理的科任教師往往拘泥於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記憶,缺乏地理情趣。非專業地理的兼課教師更拘泥於課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專業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於嚴謹和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於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麼怎麼會喜歡“地理”?怎麼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造一個輕鬆、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係,才能使師生都充滿着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境的氣氛。(教學反思)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於學習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發揚“民主”。

二、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

現在的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並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絡“課堂”。由於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佈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發佈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學民主”。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我國的河流——“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的問題,學生圍繞着問題的提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八年級(1)班上課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有一男生舉手發言,一本正經地提出將黃河“幾”字形拉直,從甘肅的蘭州到河南的洛陽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觀摩課中,我也同樣聽到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有學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學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課教師的意料。但教師沒有指責、嘲笑,也沒有迴避,而是允許學生繼續發言。在表揚有大膽的學生的設想的同時,教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這“幾”字形地區,是否同意他的建議,為什麼?由此全班同學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對師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地圖化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所以地圖教學是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説地圖是其他任何工具無法取代的。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於初中地理學科內容的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須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完全可以藉助地圖來掌握有關知識。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藉助地圖來學習、掌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學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也是學具學好地圖,並用好地圖,對學生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當前初中生的地理學習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水平上,對地圖的學習和運用則顯得比較薄弱,關鍵在於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很難真正懂得地理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僅如此,學習和掌握地圖知識,對於學生學習其它科學知識以及開發學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個人,不管是住在城市還是農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圖的幫助,這已成為當代人的共識。此外,學習中也需要地圖。大家都知道,地理學習的主要對象之一就是地圖,而其它學科的學習也需要地圖的幫助。如歷史就離不開地圖和地理知識,語文、體育、美術、外語、數學等課都要有地圖知識,才能學好,事實上所有的學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開。一句話,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也是離不開地圖這個必備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學中牽涉的各種各樣的示意圖、景觀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瞭解,掌握判讀方法。地圖教學能力也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的主要標誌。地圖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想象、演繹、分析、比較、判斷等綜合能力,這也是最具有地理學科特點的能力。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如果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圖能力和地圖教學能力,很難成為一位好的地理教師,也就是説,不懂地理的教師。而一些地理教師不願用、不會用地圖的情況實質是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弱的表現。目前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圖教學能力有關。所以,地理教師還要努力學習和運用電子地圖等新的地理的教學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勢下的地理素質教育的新理念。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3

一、反思是否具備新課程的教教育教學理念

近幾年,初中地理與其它課程一樣實施了新教材,我作為一名從教近20年的地理教師非常關心新教材的內容,拿到教材後,深感教材的難度明顯降低,但趣味性和實用性明顯提高,從而要求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而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為此,我經過認真地反思,認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在地理教學中應從有利於學生“生活再現”和“終身發展”入手,建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應與時俱進,放棄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造條件。以“34個省級行政區”(《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教材如果採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遊戲法,採用多媒體技術製成“ 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於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同時,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報刊雜誌及其它媒體獲取地理信息,並適時的交流,給學生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在交流信息的過程中,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反思教學中如何進一步強化地圖教學

翻開地理新教材,我們會發現文字篇幅有所減少,各種地理圖表去佔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圖、政區圖、氣候圖、人口分佈圖、照片等,還有各種統計圖表,不僅具有形象、直觀、信息量大、空間性突出等特點,還可以形象、直觀、準確、趣味的表現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課堂上面對課本里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我經常反思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閲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鑑於這種情況,我主要通過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等)和傳統教學方法(如掛圖等)相結合的方式,有意識地將地圖展示給學生,從地圖的三要素入手,教他們認識地圖信息,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們提高看圖的興趣,從而養成看圖的習慣。例如,在“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的教學時,首先出示“中國的地理位置圖”然後提出問題:“從東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國分別位於哪個半球,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看,中國的疆域對我國發展的作用?”並要求學生在圖中找出答案,然後讓學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與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學俄羅斯時,請同學看一看俄羅斯地跨哪兩個大洲、以什麼地形為主、有什麼特點,緯度位置怎樣,什麼是影響俄羅斯農業的主要原因......,使學生通過看圖感受到俄羅斯人口少卻要進口糧食的原因。從而養成讀圖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作為地理教師在上課時,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圖的意識,用圖導入深入,用圖突破教材重點,解析教材難點,給學生以直觀易懂的印象。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4

農村教育有兩個“極端現象”:其一是教育基礎普遍薄弱,其二教學力量不均衡導致的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兩極分化。有鑑於這個客觀因素,在進行教學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劃分為三個層次,在習題練習上有不同程度的傾斜。

(1)將題目仔細分析難易程度,劃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大膽的跳出習題冊的拘泥,重視自主命題和交流命題,根據中考的命題動態進行試題研究,同時利用互聯網優勢進行交流命題,借鑑吸收其他教師的命題經驗和成果,將這些習題應用在教學訓練過程中。

(2)對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標準化作業”教育,具體而言,就是根據教學、練習、講評的各環節的需要,制定出“答題五步驟”,讓學生再做練習時,按照五步驟依次完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第一步閲讀題幹,找出關鍵詞語”可有效防止學生看錯題目和漏題現象;“第二步閲讀題支,作答並説明理由或解答過程”可以有效鍛鍊學生的細節意識和對課本知識點分佈的熟稔程度,同時有助於教師分析學生的思路偏差以作為講評的依據,例如在批改中,發現學生在比例尺換算和錯別字等方面的問題,在講評中有的放矢,極大的節約了教學課時,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使節餘下來的時間充分地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地理課外知識的拓展上面。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5

實施新課程標準,要求課程的設置,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設貼近現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着眼於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反思之一: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學習興趣。對於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繫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的事實來加深理解我國降水空間分佈的特點。結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導引出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水熱差異。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地理。還可結合報刊雜誌、電視新聞,接收各種音畫逼真,生動形象的地理知識。例如通過收看近幾日央視一套的天氣預報節目,觀察電視屏幕上的天氣預報圖,學會天氣符合並能分組報導天氣狀況。此外,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靈魂。要讓學生用好地理圖冊、填充圖、教材彩圖、插圖。通過讀、填、繪、析,養成手不離圖,圖文對照的學習習慣。例如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哈爾濱冰燈和廣州花市”,學生明白了我國冬季南北温差很大這一氣温分佈特點。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彩圖“颱風雲圖”,學生形象地認識了颱風及其特點。

反思之二: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創新思維。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越俎代皰,不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創造。不怕出錯,不怕重複,讓學生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過程中增知長智。例如在學習颱風時教材提出了“颱風有過也有功”的觀點,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沙塵暴、火山的看法並分成正方、反方兩組進行辯論。正方提出沙塵暴影響人們出行、污染環境,反方則提出沙塵暴也能降解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淨化空氣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發釋放的氣體可能致人於死命,火山噴發的熾熱巖漿毀滅了龐培古城。反方則提出火山噴發後的土壤肥沃,農作物長勢喜人,甚至還提出人們用來表達真心永恆的鑽石就是火山奉獻的精品。同學們在激烈的辯論中不知不覺增長了知識,從而也懂得了一分為二,辯證認識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話説“反彈琵琶出新意”,在教學中,有時我還故意與教材唱反調,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例如講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地理意義時,向學生設問:假如我國地勢東高西低,將對氣候、河流產生什麼影響?講氣温的變化時,向學生設問:三峽工程的建成,將對當地的氣温日較差、年較差產生什麼影響?學生思維被激活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效果顯著。

反思之三:解放學生的嘴,培養表達能力。“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得到能説會道的鍛鍊,並能和老師、同學經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獨立提出問題:為什麼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高級智慧生物存在?為什麼地球形狀是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為什麼北方多沙塵暴而南部沿海多台風?為什麼印尼、伊朗、日本地震不斷?

以上這些問題提出後,我首先肯定了學生大膽提問的精神,然後通過師生探討,給學生一個滿意的解答。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解放學生,使學生走出“應試教育”的圈圈,有足夠屬於自己支配的時間、空間,才能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思考、去創造,發揮各自的特長和聰明才智,真正把新課標的精神落到實處。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6

課堂上,和學生一起總結在填圖訓練中的規律:根據整體——局部——整體的原則,大小圖結合,按先讀圖,後簡化,最後復原的程序練習。即:先看總圖,再出示暗射圖,在腦海中浮現和拼圖;接着簡化填繪、仿製,最後打開地圖冊驗證復原。由於調動了各個感官協調動作,使地圖知識記得住、記得牢。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7

每次上課,總感覺一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動作遲緩,效率低下,並不是以學習的訴求來上課。有時心思這是為什麼,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得到了一點啟示!

影響學生髮展進步的不僅有智力因素,也還有非智力因素諸如:個人的理想目標、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生的意志力、師生之間的心理相融指數,個人在班級人氣指數等方面。這些非智力因素對學生髮展進步的影響可能超過智力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發展的生命線,也是我們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工作的生命線。請回憶一下我們時常找學生談心,談的是什麼?無非就是非智力因素的這些內容吧?這條生命線的作用有發揮出來了吧?我們不僅要讀懂這些因素還要利用好這些因素,否則豈不做了冤大頭,白費了力氣?

教學如帶兵,不是自己的兵不好帶,每個兵都有自己的思維習慣和心理訴求,只有官兵的心理訴求和思維習慣一致了、默契了才能鋒芒所指無不披靡。我們這些老師只有瞭解了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心理訴求才能化腐為奇、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把無限美好的願望化作活生生的現實。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8

教學反思行為,如同教師的研究、示範、指導、應答行為一樣,是教育活動中教師全部教學行為之一,也是現代教育的特徵行為。教學反思有助於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習適度地調控,使不盡相同的學習過程在合理的教學方法支持下,得以包容並相得益彰,教學反思是教育評價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改的客觀要求。那麼,教學反思有哪些策略,哪些途徑,應當把握哪些度呢?

一、合理的教學反思要看是否關注創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系統論認為,現代教學已不再是簡單零碎的教給學生知識,而是幫助其建立學科系統設計觀念,使之學會自主學習。現階段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對探究性教學(重展示、重設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認識和掌握還有一段距離,而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的行為還遠未形成。因此,要適應課改要求,教師應在手段多樣性、過程自主性、目標發展性、形式新穎性前提下,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以“34個省級行政區”(《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片段如果採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從教學方法創新角度出發,教師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遊戲法,採用多媒體技術製成“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於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教師啟發]簡要地介紹拼圖遊戲的操作方法及競賽規則。

[學生活動]學生出於好奇,躍躍欲試地進入競賽活動狀態中:

第一輪:可以看課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頁“1。7中國政區圖”),並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於東北的3個省;二、位於北部邊疆的1個自治區;三、位於黃河中下游的6個省、直轄市;四、位於長江中下游的7個省、直轄市;五、位於南部沿海的7個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六、位於西南的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七、位於西北的5個省、自治區。)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二輪:不可以看課本(同上),並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三輪:正式開始競賽,不可以看課本(同上),並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教師點評]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成績居前六名者,可以獲得獎品(注:“中國政區拼圖”競賽遊戲,在學生完成拼圖時電腦可以自動記時)。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死”圖變“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遊戲中體驗了輕鬆愉快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快樂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創新精神得到了體現、創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難看出,一堂課的質量與教學法創新性呈正相關。

二、合理的教學反思要看能否處理好抓雙基教學與引導研究性學習的關係

巴班斯基指出,教學過程作為一個系統,必然存在着優化過程。一方面教師應通過精心挑選教育內容,嚴格設計教學方案,抓好雙基教學;另一方面應當明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掌握某項知識技能不是終極目標要求,關鍵要看他們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能否在不同學科知識相互整合中誘發靈感,從而有所發現和創造。“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3節地圖)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分析下列變化過程入手展開探究活動: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就越小,表示的內容也越詳細;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就越大,表示的內容也越簡略。②若需要一張內容詳細武夷山市地圖,則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則需要用小比例尺;③師生共同走出教室,帶着皮尺實地測量學校籃球場的長和寬,記錄數據後回教室進行交流與討論,具體過程如下:

[教師]請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將籃球場畫在練習本上(部分學生畫在黑板上);

[學生]學生根據比例尺計算、畫地圖(教師適時地引導);

[教師]請大家討論,同一籃球場為什麼有的同學畫得比較大,而有的同學卻畫得比較小呢?從中能否得出一些規律?

[學生1]比例尺越大,畫的圖上距離就越長,反之就越短。

[學生2]我們要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適當的比例尺,從而畫出所需要的地圖。

[學生3]……;

教師點撥探究思路後,設計探究方案、製作武夷山市地圖、做地圖製作資料分析、歸納總結等都讓學生自主去嘗試。這樣一堂課中,由於涉及直觀性較強的數學概念加上學生實踐的體驗,所以研究性學習過程始終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學生探究結果與預計有偏差,其知識掌握也有疏落,但在這種類似科研的情境中,學生自主探究、發現、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斷,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學反思時應當明確,雙基考察更要關切研究性學習背景下能力與方法的評價,而非簡單追求知識和技能掌握。當然,研究性學習因其側重於綜合實踐,所以運用時也當有所選擇,一般最值得選擇的內容,應當是對地理學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礎地位的概念和規律性知識。

三、合理的教學反思要關注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互關係問題

新課標闡明,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繫他們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其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最終使學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階段,以低起點小坡度激勵學生參與多元性課外實踐活動,是穩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當使知識技能學習掌握的各環節在功能維度、要求維度、實踐維度中找到相應位置。組織“收集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資料”(《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3節水資源)課外活動時,教師以“水污染危害大”為題,組織學生對家鄉水污染危害程度進行考察。教師設計具有深入思考價值的問題,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識,並建議學生上圖書館或上網查閲資料。活動中教師適時讓學生提出自學或聯想中遇到的問題,針對性地引導、點撥,讓實踐活動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發展這一鏈接順利開展下去。課後分析可以看出,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是相互促進的,成功的課外實踐活動能鍛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把生活問題轉化成學科問題分析判斷並得出處理意見的能力,是否把實踐能力培養,放在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這個大氛圍中進行,這是亟待引起的問題。實踐表明,與教學相關的活動具備兩成涵義:“活”包涵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習活動的生成性,“動”表現為學生真正的動眼、動口、動腦和動手過程。“活”與“動”被激活與否,是教學反思時應當把握的一個尺度。

四、合理的教學反思源自合理的評價機制

教學信息論表明,教學過程中知識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反饋信息等隨教學進程不斷調諧整合,確保教學系統信息轉換流暢並且流量適中。教師能夠且應當從學生知識技能形成性、過程性評價中及時捕捉信息,適時進行教學反思。要準確捕捉藴含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就要*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初中地理教學效果評價要以發展性評價為核心和原則,除了知識性評價外,要特別重視學生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評價要多樣性、多元性、綜合性,注重終結性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教師要快捷捕捉某一章節或片段的教學反饋信息,採取形成性評價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形成性評價具有反饋及時、提出問題及時、管理調控及時等優勢。實施形成性評價可嘗試以下方面入手:①隨時提問供學生單獨或集體回答,評價他們聽課情況及口頭表達能力。②根據教學目標預設形成性問題供學生回答,判斷他們對教學內容掌握情況。③實踐中密切注意學生操作過程,看方法步驟正確與否、反應敏捷與否、有無創新意識,評價他們動手動腦能力。實踐表明,進行教學反思之前制定恰當的評價目標,設計可行的評價方案是必要的。一個好的評價方案一般涵蓋以下層面:一看學生學習態度好壞、積極性高低;二看學生上課時能否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回答問題正確性如何,地理學習能力如何;三看學生能否按時完成作業,實踐或實驗活動動手能力、速度如何,過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無創新能力;四看學生能否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STS關係等。

總之,有創新意識的教師,總會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教學任務完成後,對自己上過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教學反思是一種教育教學常態下,教師應當具備的內在的自省、自糾、自勵行為。因其涉及思想觀念和方法論的方方面面,故而應當將其放在以學論教,以思促教大氛圍中加以實踐和探索。實踐表明,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等諸多信息的獲得,無不源自教師理智而有見地的教學反思活動。基礎教育階段的地理課改任務重、難度大,尤其應當強化教師教學反思行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斷改變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提高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9

氣候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自然條件之一。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尤其對農業生產來説,它是一種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

本節主要講述了天氣和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及其區別,以“當你清晨背起書包走出家門最先感受的是什麼?”為切入點,用身邊的問題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聯繫實際的學習習慣,體現課改中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歸納出天氣的概念。之後又附有天氣符號、衞星雲圖以及相關圖片,可以幫助學生輕鬆掌握天氣預報的知識,更能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小活動”題目的設計也是結合實際,讓學生了解天氣與生活的關係,反映了當前課改的提倡的“學習有用的地理”。

一、學習身邊的、有用的地理知識。

天氣和氣候,如果按傳統的授課方式,講起來會有些難度,因為氣候、衞星雲圖等專業術語很抽象,而本節課從身邊的地理現象出發,從同學們的觀察、回憶入手,瞭解天氣和氣候,教案中列舉了既淺顯又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説明掌握天氣預報的重要性,使同學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知識。

二、給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的地位,請同學們自己發現問題,師生一起探究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現,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還給學生,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成為課堂的主人,營造出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個性張揚的空間,充分體現新課改精神。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

不知道為什麼,實踐了一年的合作學習,成績的突顯讓我確實看到了應試教育所不可企及的效果,學生的積極性在不斷的提高,在學生髮自肺腑的言談中,對學習對人生對生活的渴望與美好的期待都在悄然的紮根於學生的靈魂深處,學生對我的欽佩與感恩都讓我感覺到作為老師的一種滿足感和自豪感,雖然一直以來,我感覺自己也沒有做什麼,只是做了一名老師本應該做的事情,但學生對我的仰慕與信任卻讓我在平淡的生活中尋得一絲絲心靈的慰籍,在課堂這個社會小舞台的角色扮演上,在心靈和心靈碰撞的空間裏,在創造思維激情的勃發裏,真真正正的感受到學生與老師其實是互助共勉的,相互激勵相互攜持,我們才走到了現在,也體驗到豐收的喜悦。但此時此刻我內心的不安也在隱隱約約的閃現,不知道自己在擔心什麼,或許一路走來,曾經的享受課堂的激情,曾經夜幕靜謐下思維的緩緩流淌,曾經夢想的執着,都在褪掉鮮豔的顏色,輕車熟路的風景或許已經引不起我太多的眷戀和嚮往,冥冥之中我感覺到自己內心的疲累,或許這一切在考驗着我曾經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也或許在擔心,自己的智慧不能滿足於日臻成熟的教學方式所要求的新的創造和改變,我有點感覺力不從心。

當感觸於出外學習的一節課,看到人家成熟的合作機制,看到課堂上學生那飽滿的熱情和求知的渴望,以及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精彩的自信,我忽然感覺到自己所無法達到的高度,也忽然感覺到勢單力薄的孤獨,當看到小組長以主持人的身份將一節課演繹的猶如春晚的精彩,我內心觸動了,如此的課堂不就是求知,交往,審美的有機結合和統一嗎?而這樣的課堂不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嗎?而反思我的課堂,雖然學生看似熱熱鬧鬧的學習氣氛,但也掩蓋不了粗線條的單薄,學生飽滿的熱情或者僅僅是為了小組的分數和榮耀,而不是真正的把學習看成自己的內在需要,自己展示生命精彩的機緣,與我所倡導的讓學生做有智慧的人的目標還相差甚遠。當我試着將這種表面的方式挪移到我的課堂上時,才發現那僅僅是沒有靈魂的邯鄲學步東施效顰,是折斷了的枝葉沒有根部的滋養,也許一切還得從長計議,慢慢做起。這一節課的嘗試,讓我感覺自己課堂的任重道遠和迷茫。

靜心思索的一刻,我總再想,這一生我到底在追求什麼?或許這個命題值得每個人去玩味深思!做最好的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簡單快樂就好!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1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出現的疑難問題不能就題論題地提示一下,然後隨便講解就了事。而是要通過一定的分析、歸納和總結的過程,去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正所謂“授人一魚,頓餐之食;授人一漁,終身受用”。不僅要以良好的師德,嚴謹的治學態度,廣闊的視野和對待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給學生示範教育,而且要用具有鮮明性、邏輯性和生動性的規範化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促使學生真正掌握和擁有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教師對於上課要“怎樣講”、“講多少”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切不可迴歸到傳統教學上去,又完全變回了老師的一言堂,這就要求教師要對自己的課堂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對於“講”要適度。如,在講“工業地域的形成”一節時,講完工業集聚後又提到工業分散,同學們理解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不明白有工業聯繫的企業部門為什麼還會“分散”,這時我就以當時新聞熱播的“天津總裝線組裝第一架A320系列客機”為例,給同學們詳細解釋了“工業分散”的含義,其表是分散,但實質是緊密聯繫的,所以有工業聯繫的企業部門不一定都集聚在一塊,有時也會有分散,但其分散也是有條件。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2

七年級上冊引領學生走入地理世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地球、地圖、陸地與海洋、天氣和氣候、居民與聚落等)與地理技能(讀圖、表和分析和繪製相關地理圖表),本學期以上冊為鋪墊,進行分區地理學習,以實現學生地理知識的昇華和地理技能的提升及對社會、環境的正確態度和價值取向。因此在新的學期,我打算由原來的以教授法為主,逐步轉變為以討論為主。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分析地理,能夠做到活學活用地理。

《亞洲》是本學期的第一節課,因此這課很重要。從這課開始,就要逐漸教會學生分析地理的方法即從哪些方面入手。《亞洲》分為“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兩部分,而其實在以後學習其它地區或國家時也是從這兩方面入手。因此從《亞洲》開始,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區與國家時要從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入手。同時,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什麼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他們可能沒什麼概念。所以本節課我還着重區分了自然環境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等,人文環境包括人口,文化,經濟等。那麼在這節課裏,主要是我按照這些方面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找出答案,並且反覆強調以後的學習中要按照這些方面分析。《亞洲》這部分一共用了3課時,一課時用來講自然環境,我會給學生們強調學習一個地方先要知道它的位置,那麼一般是從圖上獲得一個地區的位置。讓學生們養成看地圖的習慣。這樣也便於學生更加形象的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學習地形同樣是看圖,主要是看分層設色地形圖,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們看地形圖的步驟,讓他們逐漸學會自己看地形圖。接下來是氣候,其實氣候是和地理位置有關的。因此我在本課開始就從位置的角度讓同學們思考亞洲的氣候,而不是毫無思路的死記硬背。二課時講人文環境,人文環境其實是和自然環境緊密聯繫的,因此我對照自然環境來講人文環境,從而引導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也從這些角度分析某個地區的人文環境的特點。三課時主要是總結以及舉例鞏固,讓“自己學會分析地理信息”這個概念更加深刻的留在學生頭腦中。這樣的上課方式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取得較好效果。

本課也存在有一些不足,比如對於初一學生來説,分析能力可能還比較欠缺,我沒能很好的掌握好這個度,在以後的課裏我會逐步改進。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采用討論的方式上課,課堂紀律還比較難掌控,在今後的課裏都會逐步改進。

通過上面對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知識的講解學習,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3

當初因為參加講課比賽,感覺課堂上的學生離我那麼遙遠,感覺課堂好像是我一個人的舞台,學生只不過是我為了證得一張證書的工具,於是,從講課比賽舞台退出來之後,自己悄悄地進行了課堂的教學改革,試着把課堂還給學生,嘗試着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於是,在那以後的日子裏,我的課堂上學生激情飛揚了,被壓抑,被奴役的性靈得到了釋放,課堂上有了學生燦爛的笑容,我也曾享受着這樣的快樂而幸福的生活着。有見地的領導也被這樣的課堂感染着,於是喜歡上了這獨屬於我的課堂。這只是因為我們對青春生命的尊重和對未來年輕生命的擔當。

日子就這樣如小河流水一樣,慢慢地往前。天高雲淡的生活,石中清流滴滴,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翩,疏林如畫。但風,但雨耐不住這樣的寂寞,於是心生醋意,一陣風來,一陣雨來,讓雲兒暫時找不到了自己的歸宿,也衝昏了自己的頭腦,度過了一陣渾渾噩噩的日子,但,風和雨是經受不住歲月的推敲,天高雲淡才是生命的常態,飽經風霜讓天更高,讓雲更淡,更成熟,刪繁就簡,才頓悟了生命的真意,才了悟生命的真實!生活不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混合色調才是通融的人生。嚴嵩不一定就是壞蛋,海潤不一定就是好人,“知行合一”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又是一次講課比賽,雖然幾經曲折,但還是站在了講課比賽的舞台上,不同評委的口味,不同的教學理念,迥異的教學思想,衝撞着我這隻屬於學生激情飛揚的課堂,於是,在幾分清醒,幾分醉中,我又茫然了,回來思索了良久,甚至一小段時間內對這屬於學生的課堂缺乏了興致,我要提煉屬於自己精彩的課堂,反覆觀看全國名師的視頻,反覆鑽研教材,不厭其煩的向我的同事請教我不懂得地方,對一個問題的處理都要思索再三,這一切,讓我在一段時間內,感覺課堂上的我激情飛揚,自信滿滿,天下英雄舍我取誰!學生間或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也有時和我一起隨聲附和着講課的話語,但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原來屬於學生探究的快樂沒有了,學生互相討論問題的熱情沒有了,學生對知識頓悟的眼神沒有了,課堂又回到了灌輸知識的藩籬中,午夜夢魂,心生愧意,耳畔總會想起領導多次對我的話語“學生精彩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不要在乎其他,堅持走自己的路子。”在黑暗前的黎明到來之前,又出發了!或許我會笑,或許我會哭,但這一切都不重要,有觀眾的舞台是精彩的,有喝彩聲的舞台是喧鬧的,但沒有觀眾的舞台確實真實的!

説來,講課比賽與同事相比我很失敗,我羨慕同事的成功,但我不嫉妒,因為做好自己永遠比嫉妒別人更重要。上帝賦予每個人的都是均等的,做好自己才是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執着了六次講課比賽,卻沒有一次自己滿意的成績,省講課比賽的舞台或許對我永遠是遙不可及的夢,但我依然會走好屬於我的每一步,或許僅僅只是相夫教子,夫唱婦隨,僅僅是和同事之間平平淡淡的生活着,嬉笑着,但我依然快樂着!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4

一、八年級地理學科教學目的要求

學習地理主要是掌握學科知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懂得自學地理的方法,教會學生閲讀地圖,並熟悉它們,為學生今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初中地理第四冊主要從中國區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實材料,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的居民,如何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生產和促進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地區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同時還要複習前三冊書本以迎接小中考。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八年級兩個教學班共有學生約80人,由於學生來源層次不同,知識面有的窄有的寬,對外界瞭解多少不一,給學生學習地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從上學期統測來看,教學成績仍不夠理想,還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針對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認真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緊學習大綱,貫徹大綱,進一步轉變觀念,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對教材的研究,解決問題,深化教學改革。

2、加緊對教師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做到認真備課,因材施教,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傳授知識和技能。

3、加快教學方法研究,在教學中認真吸收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大膽嘗試,加以變通,並從理論的角度,加以深華。

4、加快教學手段革新,教學中繼承和發展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合理部分,利用學校語音室教學手段於教學。

四、取得的成績

一方面針對近年來地理統考試題的研究、分析,及時組織複習,先後模擬測試3次,估計平均分在26分左右。一部分學生最後中考取得了好成績。另一方面我校領導和各位老師給予了極大幫助,特別是兩位班主任耐心做學生思想工作,才使學生成績得以提高。

五、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本學期由於時間短,與以往相比學生又不上晚自習,再學習一冊新書,致使複習時間非常短,專題訓練題學生訓練少些。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對小中考還不夠重視,認為分值低無所謂,所以學習態度不認真,導致兩極分化嚴重,同時給教學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六、今後的努力目標

今後的教學工作,應以素質教育為突破點,培養學生技能。力爭在學年小中考中平均分30分以上,力爭第一名,及格率100%以上,杜絕不及格。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5

新世紀之初,我國建國以來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誌性體現。強調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潛力、獲取新知識的潛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潛力。本人從事地理教育教學近20年,經歷了幾次的課改,這次的課改,讓我感受很多,下方僅從地理教學方式上進行反思。

一、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情感體驗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孔子説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地理教學過程就應成為學生一種愉悦的情緒生活和用心的情感體驗。

此刻的初中生思維活躍,由於認識水平的侷限性及觀念意識,普遍對地理科不重視,在課堂上的情緒不是冷漠呆滯就是惟恐天下不亂。如果教師在教學觀念上不更新,上課時只是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勢必造成學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興趣。因此,我們教師務必用“心”去施教,熱切地關注學生。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係。

首先,我們教師的課前準備除了寫教案,更需要走進學生中間,瞭解他們對即將講解資料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瞭解學生的需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忙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並能針對不一樣的學習資料,選取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角:一是用心的旁觀者,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狀況,思考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學生,讚賞學生,啟迪思維,激勵鬥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是培養學生的自律潛力,讓學生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以“34個省級行政區”(《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片段如果採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從教學方法創新角度出發,教師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遊戲法,採用多媒體技術製成“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於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教師啟發]簡要地介紹拼圖遊戲的操作方法及競賽規則。

[學生活動]學生出於好奇,躍躍欲試地進入競賽活動狀態中:

第一輪:能夠看課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頁“1。7中國政區圖”),並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於東北的3個省;二、位於北部邊疆的1個自治區;三、位於黃河中下游的6個省、直轄市;四、位於長江中下游的7個省、直轄市;五、位於南部沿海的7個省、自治區、個性行政區;六、位於西南的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七、位於西北的5個省、自治區。)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二輪:不能夠看課本(同上),並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三輪:正式開始競賽,不能夠看課本(同上),並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教師點評]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成績居前六名者,能夠獲得獎品(注:“中國政區拼圖”競賽遊戲,在學生完成拼圖時電腦能夠自動記時)。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死”圖變“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遊戲中體驗了簡單愉快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快樂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創新精神得到了體現、創造潛力得到了提高。不難看出,一堂課的質量與教學法創新性呈正相關。

再次,善於處理偶發事件,一要做到冷靜沉着,不急不燥,善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先把偶發事件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和最短的時光內。二要充分認識和挖掘偶發事件所包含用心因素,善於引導,即使進行批評也不能埋沒了閃光點。總之,教師用自我熱切的情感去影響着學生,關注學生,使學生在地理課堂上其樂融融,興高采烈,伴隨着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用心,信心是越來越強。

二、注重雙方交流溝通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資料,求得新的發現,從而到達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本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好處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構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透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意味着合作性好處建構,它不僅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齊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三、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搞笑的閲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搞笑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應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用心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僅能幫忙學生構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於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超多的插圖,如八年級上冊就有120幅左右,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並且均是彩色圖。應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閲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潛力?這些都是我們地理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潛力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我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mjk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