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4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4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4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4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

1、在情境中引入

情境創設有利於反映新舊知識的聯繫,促進學生思維的聯想,激活已有的經驗,幫助學生對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你能説出一個分數來嗎?這個分數是怎麼得到的?” 複習導入是為了瞭解並做到尊重孩子的知識基礎,然後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2、在操作中感知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在向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豐富學生的表象,更好理解數學知識,提高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通過回憶想象,來説明1/4的含義,這也是對三年級學習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1/4的複習,同時也為學生創新學習作準備。新知識的生長點就是讓學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後也可以得到1/4。教學時,我讓學生幫我分蘋果,用這種方式對剛才各個小組的操作和彙報進行總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學生驚奇地發現1/4可以是一個物體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面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説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

3、在交流中內化

新課標強調學生經歷教學活動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主要是通過溝通實現的,課堂上,我重視學生將自己觀察理解用語言表達出來,學生在合作交流,觀察思考的過程中促進了語言與思維的融化,內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四分之一的理解較為透徹之後,我引導孩子的思維繼續深化,這個整體在數學上我們一般用自然數1來表示,叫“單位1”,板書之後我提示:“你有什麼問題想問我嗎?”暗示它和自然數1的不同。果然,孩子們敏感的發現了這個問題,在我的解答中,深化了對單位“1”的理解。僅僅深化到這個程度還是不夠的,我繼續引導,“剛才你們得到的這個四分之一的過程,我們平均分了一個物體或者多個物體,既然它們都可以看做單位“1”,我們就結合單位“1”來描述一下四分之一這個分數吧。”孩子們開始嘗試,從生澀到熟練,我們看到孩子們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越來越好。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了努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智能和思維邏輯智能。霍華德加德納的“智能多元論”對我影響很大,只要有機會,我一定把它努力滲透進教學的角角落落。

我結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讓學生把對“一個整體”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們身邊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後,可以表示哪一個分數?”我開始引導孩子們做這件事,從四分之一到幾分之一,從分子是1到分子是幾,引導他們嘗試用單位1來表達這些分數的意義。這讓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到了生活的數學,也為理解分數意義奠定了基礎。我把孩子從身邊找的分數一一記錄在黑板上,這是課堂寶貴的生成資源,一定要充分利用。板書孩子自主生成的這些分數,有兩種用意:一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和歸納分數的意義,二是為以後學習分數單位提供了實例充分研究。

4、在概括中深化

抽象概括是數學得以產生的基本前提,離開了抽象概括,就不會產生數學的概念,更不會有抽象的數學思維,訓練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在教學中,分數意義是分3個層次來抽象概括的:前面學生已認識到了可以把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又認識到單位“1”的含義。有了前面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單位“1”來表達黑板上這些分數的意義,從而脱離原來具體分物的例子。這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孩子們腦子裏已經初步建立了分數的模型,説這些分數的意義的過程,就是在應用這個數學模型來解讀原來較低層次的“分物”,這是對原來的認識的一個抽象化過程,我覺得也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和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根據學生的認識順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完整建立了分數概念。理解到這步還遠遠還不夠,接着我引導學生:“請你讀一讀,讓人一聽就明白這句話裏什麼詞語最關鍵,最重要?”對單位“1”、“平均分”等關鍵詞語的強化,加深了分數意義理解,較好突破了難點。如何讓層次差一點思維慢一點的學生也透徹的理解分數的意義?我採用了“舉個例子説説”的方法,把前面同學們自主生成的分數納入分數的概念之中“像………這樣,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我結合“塗一塗”這道題,仍舊在“做中學”,引導學生理解3/6裏面有3個1/6,並告訴他們1/6就叫3/6的分數單位。並讓孩子們猜測黑板上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是什麼,在充分感知“一份”和“有幾份”的基礎上,給出分數單位的概念。教學分數單位時,很多老師採用讓孩子自學的方法,避免講授。很大程度上,“講授”“灌輸”成了同義詞,尤其在公開課上,老師們都避免使用。但是我覺得老師的價值、老師的主導作用就應該體現在“該出手時就出手”。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就是我讓同學們找竅門兒,“怎樣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它的分數單位呢?”經過仔細觀察,他們發現了!“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我繼續追問:“怎樣就能一眼看出分數有幾個分數單位呢”仔細觀察思考之後,一個學生説“分子是幾就有幾個分數單位!”多麼好的方法啊!所以我體會到,老師一定要善於追問。

5、在練習中發展

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而概念的運用則是一個由一般到個別的過程,通過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加深、豐富、鞏固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層次、有梯度來設計練習。“搶答練習”是基本練習,從分一個物體到分多個物體,從分子是1的到分子不是1的,主要用於鞏固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辯一辯”通過辨析來加深對分數和分數單位概念的理解。“畫一畫”設計的理念是從部分到整體,和分數的意義正好相反,分數的意義是從整體到部分,知道整體來描述部分,這個題目則是知道部分來推知整體。同時還讓孩子的創造性充分發揮,創造出了很多種美麗的圖案,真正讓我們體驗到數學是美的。“玩一玩”這個遊戲,不僅僅是讓學生玩,而是在玩中加深對分數的理解。孩子們思考“為什麼同樣是取出1/3,個數卻不同”這個問題的同時,頓悟,原來單位“1”不同,即使是同樣的分數,每一份的數量也是不同的。最後得到的2/2這個分數,其實就是單位“1”,它同時又等於自然數1,後面會逐漸學到,這裏只作滲透。因為前面對單位“1”和自然數1做了區別,所以我怕給孩子造成思維混亂,所以沒板書。課的最後,我用寫信的方式作課堂小結,有兩種用意,一是和語文學科的整合,二是教給孩子這種善於反思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總結這節課的收穫。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2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的認識》這一課是小學階段學習完整數後,第一次學習分數,屬於分數學習的起始課,也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後學習的小數的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奠定基礎。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展示出來。但實踐與預想的還是會有所差距,教學過程中有收穫,也免不了失落。這裏我就結合本節課教學談一些自己粗淺的想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源於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初始我用一個小故事導入,創設了一個學生所熟悉的教學情境——分蘋果。在分蘋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徵。在這個學生分蘋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對分數含義的理解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説,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在對二分之一含義的理解上,我讓學生自己説這個蘋果的一半是怎麼來的,當學生説不出來的時候,適時地加以引導。然後嘗試讓學生説二分之一的含義。並讓學生用圖形來表示出二分之一。藉助多個例子,理解二分之一以及平均分,理解分數的每個部分所代表的含義。在講二分之一書寫的時候,我注重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演示畫分數線的時候用直尺,分數的書寫先後順序。

此外,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值得反思: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

1.首先是時間觀念不夠強。

關於二分之一講解的時間過長,導致後邊的環節沒有更好的實施。在備課的時候沒有考慮到每個環節的具體時間,導致這節課完成的不是很好。主要是在講解二分之一時,我的語言還不夠簡練,簡單的問題可以減少追問、可以讓大家一起來説説,這裏可以節省點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部分命令需更加到位些這裏也有點多。

2.教材需讀的更透。

本節課主要的任務是分數的意義教學,但是我覺得就教這一個知識點會有點少,所以我將第二課時的部分內容分數的大小比較也加進來了,預想的比實踐的差好多,我根本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所以這一部分需要好好改進。我在教學這課時,應該去掉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部分,而是着重理解分數的意義,同時增加關於分數的意義的理解,圖形多樣化以及寫分數的題目。

4.小組活動不充分,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這節課我本設計三個動手的環節,一個是摺紙折出正方形或者長方形的二分之一,先讓學生自己摺紙、塗色,再在小組中進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摺紙塗色方法,卻可以得到同一個分數;説一説二分之一的含義;一個是讓學生折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還有一個是用圓形紙片代替西瓜,折一折,比較誰吃的西瓜比較多。

5.評價語言不夠

在問到“一半”可以用什麼數來表示時,一個學生回答“0.5”,這個答案儘管也是在我的預設之內,但我忽視了對他的誇獎,倘若這時我問下學生是如何得知的,再誇獎她好學,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給其他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但是我卻忽略了。

6.沒有聯繫到生活的分數。

常見物品中的分數、人體中的分數、廣告畫面中的分數。這樣做,有利於學生理解分數的產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同時也有利於學生聯繫常見的事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理解分數的含義,強化應用分數的意識。通過這些聯繫強化了孩子的實際應用能力。

我認識這節課不足的地方有很多,同時感謝各位前輩給我提出的寶貴意見,希望通過老師們的指導,使我更快的成長起來。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3

認識分數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8單元的內容。到今天為止,我已經完成了這一單元內容前6個例題的教學。真的是有憂有喜。心中百般滋味,難以釋懷。

這一單元的內容相對於前面教學更加抽象。對於分數,學生在生活中見過,但是並不真正懂得分數的意義。在寫分數時,有些學生竟然把我認為很簡單的分數分子分母的位置寫反了。由此看來,對於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我們作為教師,都馬虎不得。教學寫分數,也應該像寫生字那樣,讓學生跟自己一起寫一寫,讀一讀。我想,這樣的問題就會少出現或者不出現。因為在教學前,我沒有預計到學生會出現這個問題,所以,教學時,忽略了教寫分數這個環節,導致學生寫分數出現寫反、書寫順序錯誤等問題。值得以後教學中借鑑!而理解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很多同學明白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2表示。但如果把一塊月餅換成2個孫悟空,或者四個兒童,學生就很難理解了。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要在這裏多下功夫。如果1/2理解了,我想1/4,1/6……這些其餘的分數就很容易理解。

在教學分數比較大小時,我用豬八戒分西瓜這個情境導入新課,學生覺得很有趣,所以整節課表現得興趣濃厚,對於1/4與1/6比較這樣的問題也在情境中迎刃而解。學生總結的也非常準確,能用數學語言來進行概括。在練習中,學生反映迅速,回答準確。

今天,我又講授了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數,學生也能夠理解4/5與2/5比較,取的分數越多,分數越大。可當我把兩天的內容放到一起的時候,學生就蒙了。大小比較很多學生就出現問題了。我想,這個應該跟孩子們總是試圖記住一些東西,而不能用畫圖,聯繫實際等方法解決問題有關係。因為功課內容緊張,任務繁重。我發現我也真的很難做到停下來,等一等,慢一點,畫一畫這些教學方法,心裏變得浮躁,不那麼安靜,有時候也急於求成,希望自己講過的東西,每個孩子都會。但那怎麼可能呢?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的心態很關鍵。安安靜靜教學,有條有理上課,內心的安寧真的真的很重要!那就繼續修行——以修心!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4

《分數的認識》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對數的認識的一次擴展。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對分數的初步認識,明白分數的含義,在明白分數含義的基礎上還要學會表述,讀寫出分數。從整堂課的教學來看,基本上完成教學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注重學生的口述表達能力訓練,發散學生的思維,大部分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和掌握得還不錯。但在教學的過程上來看還不是很靈動,説的有些多,學生動手的少,造成了對於分母的表示理解不是很到位。

對於分數的概念,是學生初步接觸的基礎知識。分數被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來認識,是一個東西要分成若干份了,該怎麼來分,這就要與平均分有關聯了。本節課“認識分數”是第一課時。因此,教學時,我是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分東西場景出發:4個披薩、2個披薩能平均分給2個同學,那1個披薩能不能平均分給兩個同學。讓學生意識到原來學過的數不夠用了,要想辦法來表示“一半”,引入“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首先,我們的聾生由於聽力缺陷等原因,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是以目代耳,以直觀為主,僅僅停留於表象的思維上,抽象的思維能力是比較的薄弱,對於建立概念的過程是很慢的。為了讓學生能較好理解簡單的分數的意義,我主要通過用圖片和課件演示操作一個平均分,讓學生通過觀察平均分的過程。先認識分數1/2,理解分數的意義,使學生體會1/2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為使學生對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在認識1/2的基礎上,再認識1/4、2/4。把1個披薩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或2份,該怎樣來表示?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來觀察:把圓形、長方形平均分3份、5份、10份等,讓他們聯繫已有的數學知識,思考。並通過獨立思考,嘗試讀寫,判斷題和塗色的練習,使學生能體會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份之一,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本課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學生對分母的理解不透徹,分母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導致了在後面練習看圖説出分數時,學生説的分數表示是錯的,在表達含義時還是有點困難,教師要從操作中讓學生體會抽象出分數的意義,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其次,數學語言表達不夠到位,無邏輯性。由於在授課過程中自己心理上緊張,在講課中語言表達要不準確、沒有邏輯,平時還需多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反思整節課,我認為,作為一個教師,要研究學習過程,善於思考,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加強課堂的駕馭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202w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