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片段反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片段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三方互動的對話中,尤其以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為最終的出發點和歸宿。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片段反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單元組的一篇課文。文中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一位大陸青年不幸身患白血病,一位台灣青年冒着生命的危險,不顧家人的安危,為這位大陸青年捐獻骨髓;台灣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險從台灣青年身上抽取骨髓,兩岸人民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鑑於課標精神,在設計本課時,我通過指導朗讀、拓展想象等方法,來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以下是我教學中一個片段的反思:

一、理解朗讀品味,感悟真情。

在閲讀教學中,“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明義”這樣的理念越來越得到老師們的認同,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會人物情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這個環節上,我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閲讀文本。

如課文3---5節是感受台灣同胞對小錢的愛:

我先讓學生讀讀3——5自然段,再用波浪線畫出使自己受到感動的句子或段落,想一想感動你的是什麼?將你的感受寫在句子的旁邊。

1、讀相關的語句。

生: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2、全班交流:

出示: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師:這句話怎麼感動你?

生:這麼危險李博士沒有跑到外面躲起來,而是沉着地站在病牀旁,我很感動。

師:李博士在什麼情況下還如此沉着?

生: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

師:“突如其來”是什麼意思?

生:餘震來得很突然,沒有想到。

師:同學們據有關資料記載:台灣這一天每小時要發生60—70次餘震,也就是説房屋隨時會倒塌,隨時會造成人員傷亡,在如此緊要關頭李博士仍——生:沉着地站在病牀旁

師:此時他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是什麼?

生:能快點抽出骨髓給小錢送去。

師:是的。我們從“沉着”中感受李博士的無私。台灣青年呢,他是怎麼做的?

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師:你從“靜靜地”這個詞體會到了什麼?

生:他想快點把骨髓抽出來。

師:小錢和台灣青年都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這兩個“靜靜地”含義一樣嗎?

生:小錢是毫無生計地躺着,而台灣青年不顧生命危險沉着地躺在病牀上為小錢捐獻骨髓。

師:這個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難道他不知道危險?不怕危險?那他為什麼不遠離危險?

生:“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台灣青年心裏想着自己的骨髓能給小錢帶來怎樣的希望。

出示想象練説:

台灣青年心裏想着,自己的骨髓能讓小錢___________。

生:台灣青年心裏想着,自己的骨髓能讓小錢生命之花重新綻放

師:多麼美好的願望呀!

師:讓我們再次朗讀這句話,感受李博士的無私和台灣青年愛心吧!

3、感情朗讀:用不同形式去朗讀。

以上片段,在總體把握文本內容和與文本對話的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教師不斷加以引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淡到感人;學生對課文的認識也完成了由“感知”到“理解”直至“深入理解”的過程;學生的心理完成了從“平靜”到“起波瀾”直至“被感動”的過程。

二、思維拓展,深刻感悟人文內涵

《語文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發揮語文課的以情感人、以美育心的獨特性;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深入地感受語文材料,挖掘人文內涵,從而使學生受到心靈感動、情感的薰陶、人格的感化。

使學生受到心靈感動、情感的薰陶、人格的感化片段:

生:學生讀感動的句子。“在這場災難中,病牀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這句話怎麼感動你?

生:這位青年他不顧家人的安危,為小錢捐獻骨髓。因為杭州的小錢正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是的家人的安危他豈能不擔心、不牽掛。但是他此時想的更多的是海峽彼岸的小錢啊!因為,他知道,引讀: 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假如台灣青年的家人知道他要在餘震中為小錢捐獻骨髓,他們會怎麼説?請同座位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

生:他的家人知道後會説,你真了不起,雖然現在很危險但你能用骨髓挽救小錢的生命,我們支持你。孩子你去吧,不要牽掛我們。

師:小錢真的是太幸運了,有這麼多人在關心他。台灣青年不顧親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險為一個遠隔千山萬水,為素不相識的小錢捐獻骨髓,他這顆火熱的愛心令我們感動。讓我們齊讀第四段感受台灣青年的愛心吧。

以上片段引導學生注重形象感悟、情境感悟和心靈的感動,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文本的人物身上,最終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等精神領域產生影響。這樣設計即緊扣文本語言,又超越文本語言,使學生的語言、思維得到發展,從而深刻感受到文中豐富的人文內涵。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的閲讀過程始終伴隨着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學生在體驗感悟的過程中,知識得以內化,能力得到培養,情感得到薰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nzy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