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菜園裏》教學反思

關於《菜園裏》教學反思

《菜園裏》是人教版語文第一冊看圖歸類識字教學,通過圖幫助學生熟悉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下面我們來看看《菜園裏》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借鑑。

關於《菜園裏》教學反思

《菜園裏》教學反思1

今天隨着一首歡快的《小兔子乖乖》歌曲開課了。

首先是由韋淞源(班長)主持的《口語訓練》:説説自己認識的蔬菜。第一個介紹是謝汝夢,他拿着自己畫的蔬菜圖畫卡片介紹:我去菜市場認識了黃瓜,黃瓜是青色的,西紅柿是紅色的,南瓜是黃色的??(嘿!小傢伙認識的蔬菜還真了少,而且還能把各類蔬菜的顏色準確説出,聽着他的彙報,我心裏不禁驚歎孩子的認知能力。)小主持給予他肯定:你認識的蔬菜真多,向你學習。接下來孩子們爭先恐後的介紹了自己認識的蔬菜,並且都能講出各類蔬菜的顏色。在這過程中讓我驚喜的是陳軒琪觀察得特別細心,她説黃瓜是青色的,身上還長有刺,像刺蝟一樣。她這句發言贏得小主持人的表揚:你真棒!觀察得真仔細!其他學生聽了也來勁了,瞧!覃保頌馬上説:豆角長長的像繩子!另一個説:西紅柿像燈籠,吃在嘴裏還甜甜?

因為口語訓練中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發言,看着每個孩子激動的急於表達自己認識的蔬菜,我臨時讓她們與同桌交流自己所認識的蔬菜。這個臨時改變的教學設計無形之中讓學生進行的口語訓練,還能學到新知識。這企不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口語訓練》這教學設計是本課的最大亮點,也是我在南寧民主路小學培訓期間感觸最深的。從教多年來,我一直在思索:為何學生在課堂上口語表達差?膽量小?學生的預習總不到位?培養一個主持人這麼難?其實這些困惑在口語訓練中都能得到解決。

當然,要解決這些問題,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導尤為重要。如:我執教的《菜園裏》,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預習,提前兩天佈置的任務,第一天要求學生做自己認識的蔬菜生字卡片。在第二天的檢查中,我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把自己認識的蔬菜畫下來,並塗上顏色寫上名稱;第二能説出這些蔬菜的特點。(這兩個任務有難度,要適當的指導。)在第二次的檢查中,我發現有的學生畫蘿蔔用了白、紅兩種顏色便問他:為什麼有兩種顏色呢?他説菜市場有白蘿蔔和紅蘿蔔,還有學生髮現有紅色辣椒和青色辣椒。瞧!孩子們能在生活中自己發現問題,探索知識了。

我覺得尊重學生是課堂民主的前提。讓學生在預習中學到知識,得到感悟比老師教的更記得牢固。學生對課文,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滿足他們。這就是“參與式”的教學目標。

《菜園裏》教學反思2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注重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與生活相融合,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在學習《菜園裏》一課前,我讓學生走出課堂,課前跟着爸爸媽媽到菜市場去買菜,認識蔬菜、瞭解蔬菜。學生在自由時空中遇到新事物、新問題,覺得有趣,不自覺動眼觀察、動手收集、動嘴詢問、動腦思索,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接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二、給學生選擇的權利,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都有差異。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學習的個性。在《菜園裏》教學中,安排的環節使學生有選擇的自由,也就是在這樣無拘無束的活動中發展個性,發揮學生主動性,縮短了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還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形成最佳的心理響應。在《菜園裏》一課的教學中,我特意安排這樣環節,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蔬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介紹一蔬菜,這樣給學生以選擇的自由,也就是在這樣無拘無束的活動中發展個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給學生有展示的舞台,在趣味中學習兒歌。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很難形成主體意識,這樣的學習者是很難獲得主動發展的。因此,我為了滿足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設計豐富的活動形式。如讓他們找出自己喜歡的水果,在特定的情景中擔任角色,扮演角色為學生提供發展展示自我的學習舞台,讓學生居於活動的中心,成為活動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如出示菜園風光圖,此時,教室猶如一片菜園,學生在這種情境下,自然而然地理解“紅綠黃紫真好,菜園一片好風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不足之處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遺憾。

1、聲音太大,給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造成疲憊感。

2、在朗讀教學中,指導不夠到位。如在指導“衣裳”這一輕聲詞的朗讀中,可將詞語先從句中提取出來反覆讀,在放回句中讀,效果會更好。

3、教師板書不夠美觀。四、朗讀的形式還不夠多等等。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定會不斷反思改進教學,以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菜園裏》教學反思3

《菜園裏》是人教版語文第一冊看圖歸類識字教學,通過圖幫助學生熟悉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讓學生熟悉表示蔬菜名稱的漢字,瞭解有關蔬菜的特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本課,我創設了接到農民伯伯求助信,請小朋友到菜園裏幫忙的情境,把學生帶進漂亮的菜園裏,然後在各種有趣的生字復現的遊戲中認讀生字,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接着寫字,拓展練習,有趣的拓展練習和課始的情境融為一體,讓孩子們在農民伯伯預備的午餐中複習今天學習的蔬菜名稱,其樂融融。這樣把遊戲和課堂相結合,讓學生樂學、愛學,自主地學,符合一年級語文輕鬆、愉悦的教學方式。這一課時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主要體現了兩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愛好,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閲讀的能力,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有利條件,更好地去激發他們的愛好。”針對孩子愛幫助人的特點創設有趣的情境,課始就設置收到求助信的情境,讓孩子到菜園裏幫助農民伯伯收蔬菜,讓孩子對將開始的學習佈滿期待和熱愛。接着,我出示課文掛圖和蔬菜圖片,讓學生參觀漂亮的菜園畫面,感受真實的蔬菜,貼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自己看看蔬菜,獲得體驗,把學生一下子就帶進輕鬆、愉悦的語文樂園天地,讓課堂與快樂不再分離。在認生字時,讀準生字並組詞造句,就可以摘下一個果子。最後,讓孩子們在農民伯伯預備的午餐中複習今天學習的蔬菜名稱,其樂融融。這樣的活動使枯燥的字詞練習,變成有趣的遊戲,使學生樂學、愛學,讓學生積極展示自己,在展示中體驗成功的愉悦,增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

二、紮實識字,採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識字意識

這篇課文有十幾個要求認的生字,在一節課內把十幾個生字一併學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實在是負擔過於沉重。我把這些生字分成兩部分,第一課時學習一半,第二課時學習剩下的一半,如此分散識字,對一年級孩子來説,是符合他們年齡特徵。我想方設法讓所學生字和學生多見面,先是讓孩子看蔬菜圖片(圖片上有蔬菜名稱和拼音)説説你熟悉的蔬菜寶寶名稱,再讓會認的小朋友帶大家認讀,這是第一次和生字寶寶見面。再是讓同桌藉助拼音讀蔬菜名稱,再開火車認讀蔬菜寶寶名稱。認讀後去了拼音再認,再從這些蔬菜名稱中出示生字,讓孩子互相交流記憶方法。然後是學生齊讀,集體交流識字方法,孩子用加一加減一減,記筆畫等辦法來説自己的認字法。接着請同學們指名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最後做摘果子的遊戲,能否摘到果子就是要讓孩子讀準生字,能夠口頭組個詞,説個句子。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後,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較好。如此生字教學體現層次性,遵從一年級學生識字的特點,“認得快,忘得快。”這麼有層次有梯隊,通過反覆練習,學生對生字的認記一定能得到鞏固。

不過,在這第一課時裏,我沒有完成我的教學任務,顯然,在前面教學中,我一定還存在拖沓的現象,環節方面有不緊湊的現象。這還有待於我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我的課堂效率。

《菜園裏》教學反思4

一、創設情境可激發興趣

針對孩子愛幫助人的特點創設有趣的情境,課始設置收到求助信的情境,讓孩子到菜園裏幫助農民伯伯收蔬菜,讓孩子對將開始的學習充滿期待和熱愛。接着,我出示蔬菜圖片,讓學生參觀漂亮的菜園畫面,感受真實的蔬菜,貼近學生的生活。然後讓學生自己看看蔬菜,説説蔬菜,能讀準生字記住生字並組詞造句,就可以摘下蔬菜帶回家。最後,讓孩子們在農民伯伯預備的午餐中複習今天學習的'蔬菜名稱。這樣的活動使枯燥的字詞練習,變成有趣的遊戲,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投入。不過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發揮,但因個人活躍度參差不齊,控制力不夠,就會有種易放難收的困惑,有一些本來要在課堂中體現出來的知識點也沒法體現了。

二、學會大處揮毫小處落筆

課堂是個講究選擇藝術的地方,首先大的框架要流暢,其次則是決定各個板塊的輕重和費時的多寡,平均主義是站不住腳的。讓孩子説自己對蔬菜瞭解多少用的時間長了,那麼認讀鞏固生字的時間就會短了;看圖認字的時間花費多了,後面的擴展訓練勢必無法正常進行了。在課堂上,我們要學着注意時間分配,把握整體佈局,細化重要環節。

《菜園裏》是人教版語文第一冊看圖歸類識字教學,通過圖來幫助學生熟悉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來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其中讓學生熟悉表示蔬菜名稱的漢字,瞭解有關蔬菜的特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那麼,這部分就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很遺憾我的識字環節抓得還不夠牢固。

三、領略讀的奧祕與藝術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在課堂裏是不是隻要每位小朋友讀了就一定都懂了呢?未必!讀也有讀的藝術,讓絕大多數小朋友都讀會的奧祕。

出示生字後,先讓學生自由讀一讀,不會的可以問問旁邊會的同學,把字讀通。然後,再來問問誰最棒都會了能當小老師了,讓其當小老師帶着所有小朋友讀一讀。接着,再開小火車讀,考考其他小朋友是不是都認真讀起來,都會了。最後全班讀,加以鞏固和強化。這樣一來,不掌握的小朋友相對就少了,哪幾個還沒掌握也能夠一目瞭然。很是遺憾我的這節課並沒有這樣來進行,效果也大打折扣。學海無涯,教無定法,教學真是件費腦子的事,上課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面對遺憾,我們只能不斷反思,一路反思,一路教學,一路前進!

《菜園裏》教學反思5

哪裏有生活,那裏就有語文。《菜園裏》是一篇與生活聯繫緊密的課文,在教學設計中,我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與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課前我讓學生走出課堂,到集市上去買菜,認識菜,瞭解菜。課堂中,我讓學生把蔬菜帶入課堂,在遊戲活動中動腦思考,動手摸一摸,動眼看一看,動嘴説一説,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直接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學習語文的樂趣。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學生説蔬菜,猜謎語,舉行蔬菜展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情緒中讀書、識字、説話。當孩子們都舉起蔬菜時,教室裏猶如一片菜園,學生自然就理解了紅綠黃紫真好看,菜園裏一片好風光。的含義,教學也達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學中我還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學習舞台,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部分朗讀,思考讀懂了什麼,與同桌交流,並不斷質疑,自己解疑,互相解疑,在這裏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在此情此景中,我也加入到學生學習的行列中,老師的範讀,老師的參與讀,讓學生感受到了師生的和諧,人與文的和諧。最後又給了學生選擇的自由──自主選擇作業。孩子們有了課堂上愉悦的學習經歷,輕鬆地為自己設置了這樣的作業:想畫一畫蔬菜,想再給其它蔬菜編一首兒歌,想自己學做菜此時我已帶領學生由課堂走入了生活。

生活中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把温馨的話語送給孩子,把熱情的鼓勵送給孩子,把無私的關懷送給孩子。

標籤: 反思 菜園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y3n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