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落花生》教學反思

《落花生》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落花生》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落花生》教學反思

《落花生》教學反思1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我執教時側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1、父親筆下的蘋果、桃子、石榴是怎樣的?花生又是怎樣的?啟發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着落花生的這種精神?

2、要求學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細品讀,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裏面藴含很深的道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談了對父親那段話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於形式,很多道理要讓學生在以後人生歷程中慢慢體會,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把背誦課文作為教學重點來抓。讓他們把課文背下來,再慢慢在生活中體會。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幫助。

《落花生》教學反思2

《落花生》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敍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為此,本課教學的重點既要求學生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又要求學生分清文章的主次,體會文章詳略的合理安排,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會用“居然”造句。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並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課前,我引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瞭解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知道落花生名字的來歷。由於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説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所以,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説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我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處),特別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貴”的那一點理解到位,然後再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此外,我還注重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親説那段話的本意,在深入學習時,重點應放在理解爸爸説的“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這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體會做人的道理。學習落花生內在秀美,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在討論外表好看和不好看與有用和沒有用的關係時,我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由於文章採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在充分接觸文本後讓學生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討論: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怎樣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樣不圖虛名、默默地做着奉獻?通過聯繫實際,學生能認識到自己身邊的,在平凡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做着貢獻的普通勞動者,就像落花生一樣,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也許並不令人羨慕,他們的勞動成果也許並不引人注目,但他們切切實實在為大家服務,例如:清潔工、送報人、修理工等等,他們是有用的,是值得我們敬重的。我們學習落花生,不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實際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願像落花生那樣,做普普通通的人,幹實實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別人帶去更多的好處。課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幾個月的時間,課文中卻只用了“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收穫”幾個詞一筆帶過,而過花生節,只是一個晚上的事,但在課文中卻佔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邊吃花生、便議論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樣,他們又是怎樣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後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這樣安排材料有什麼好處?我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次,詳略有具體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詳略,是從中心思想的表達需要出發,進行裁減的。

體會恰當安排詳略可以使文章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落花生》教學反思3

《落花生》一篇敍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議花生”部分內容是課文的重點。我執教時側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具體操作如下:1、父親筆下的蘋果、桃子、石榴是怎樣的?花生又是怎樣的?啟發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着落花生的這種精神?2、要求學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細品讀,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裏面藴含很深的道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談了對父親那段話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於形式,很多道理要讓學生在以後人生歷程中慢慢體會。

雖然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但在課堂中我存在以下不足:

體會花生的內在可貴之處是課文的重點,但我覺得自己講的不夠,學生體會的不深,個別學生還不太明白。

教學內容有些鬆散,重點不突出。

課前《論語》的積累、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體會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對比時,填表用時太長,導致最後的小練筆時間不夠。

語言太囉嗦,不簡練,課堂語言太隨意。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多學習,多積累,改正自己的缺點,讓自己進步!

《落花生》教學反思4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富於哲理性的一篇課文,其特點是:由物及人、借物説理、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和重點突出等。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學花生”來寫,重點突出了“議花生”這部分的內容。

在設計這堂課時,首先我大膽地對對教材進行取捨,把父親所説的這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思想感情。其次,為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以求培養學生求異性思維。最後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一、還學生自由學習的權力: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提前預習課文,並蒐集相關資料。課堂反饋時,我發現通過自已的方式,學生查找到的資料十分豐富,增長知識的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調動起來。

二、合作探究,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語文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悦、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説、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中,從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父親説的話,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小組合作,以交流彙報的形式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説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包藴着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學時,我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交流。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默默無聞,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

三、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

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的問題,都由他們自己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各抒已見,雖然説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這樣的課堂討論,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於探究,敢於直言,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四、方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所以教學結束後,我佈置學生課後讀幾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再次領悟這種説明方法。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真正的體會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説只有在學生心目中產生“想學習”的內在情感因素,才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應該是流淌着情感的。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對教材把握不到位、緊張等原因,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教師語言詞不達意、引導學生讀書不夠等,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

《落花生》教學反思5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文質兼美的課文,寫的是“我們”一家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的事。“議花生”一部分是這篇課文的中心和重點,通過“我們”一家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説明做人要做像花生那樣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其特點是:由物及人、借物説理、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等。

一、教學設計的高效性。

設計這篇課文教學時,我以文本作為載體,緊緊抓住作者和文本的聯繫展開教學,帶領學生深入淺出,理解文本內容的同時,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第一瞭解作者許地山筆名的含義,第二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課文的寫作方法是主次分明,借物喻人,不但設計帶領學生從文本中提煉寫作方法,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也緊緊抓住“主次分明”這一特點,簡單地分析完“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三件事後,快速進入“議花生”部分。做到了一種統一,為課堂有效地節約了時間,體現了課堂的高效性。

二、課堂提問和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要簡、精,儘量做到提綱挈領,讓學生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來進行。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真正的問題,他們真正不理解、有疑惑的問題,既不是應付差事地隨便提問,也不是投師所好地虛假提問。如:發現了“居然”的問題、父親來了“實在很難得”的問題、“最可貴”的問題。在這堂課上,學生的質疑分為兩個環節,一個是針對第一自然段,學生讀出了“居然”這個顯眼的詞,並由質疑這個詞的用意體會到了收穫花生的意外和喜悦。第二個環節是默讀3至15自然段質疑。他們的確是不明白為什麼父親來了“實在很難得”;也不明白議花生為什麼還要講桃子、石榴、蘋果。問題也是學生自己解決的,我只是提醒他們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小組合作探討解決。“體面”問題,“有用”問題則教師示弱,讓學生幫着解決,運用以往的學習方法(如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或者鼓勵他們大膽猜想,或者友情提示,諸如此類,既有學法滲透,又巧妙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自己“學”,自己獲得答案,體現了課堂提問和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高效課堂就是要把課堂更多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合作交流,少走彎路,提高課堂效率。在處理“桃子、蘋果、梨”的問題上,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先填表,再討論,最後感情朗讀,既由淺入深,層次清晰,又體現高效性。

四、情感滲透的有效性。

本作作者借花生告訴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從“什麼最可貴”到“為什麼最可貴”的解讀中,我採用了層層剝筍法:“體面”是什麼意思?“只講體面”是什麼意思?我們能不能只講“體面”?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人?通過這樣發問,層層逼近,幫助學生理解了“體面”、“只講體面”的差別,為準確地把握《落花生》一文的主旨掃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學生領悟到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真正含義,有效地滲透了情感教育。

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就一定能發展學生,就一定能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落花生》教學反思6

1.我父親寫的蘋果、桃子和石榴是什麼?那花生呢?啟發學生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就是用事物來形容人。在落花生的幫助下,作者用什麼樣的人來描述?什麼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降落花生的精神?

2.請學生仔細閲讀重要的段落,因為本文是一篇隱喻文章,其中藴含着深刻的真理。儘管學生們在課堂上談論對父親通過的理解,但其中許多隻是形式上的。許多原因應該讓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體驗。因此,在教授這篇課文之前,我把它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來背誦。專注於它。讓他們背誦課文,然後慢慢體驗生活。我肯定這對孩子的生活有幫助。

3.利用好課後寫作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在平凡的事物中找到美。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訓練學生學習如何用文字寫作。通過比較、隱喻等修辭手法,它們可以一石二鳥,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並運用。早班準備也很重要。我讓學生們瞭解有關的信息,瞭解花生的生長特性和花生的一般知識。讓學生了解花生名字的由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更深地理解文本中表達的思想和感情。本文語言簡單,但理論基礎深刻,教學效果豐富,教學力度大。在課堂上,孩子們能夠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同時專心地説話。只有少數的孩子還在想着“開小差”,無法控制自己,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發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的自由創造空間。教師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輕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現,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當然,課堂上的不足之處值得更多反思,如不善於提問,設置懸念,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和角度思考和解決新課程理念中提到的教材的價值取向。我認為“落花生”這個詞反映了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應該賦予花生一種主體性,或者説是主體精神的反映。落花生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是默默成長,在地下結出果實。但是把果實埋在地下是一種充分的貢獻。蘋果和桃石榴在生長過程中因其色澤和香味而吸引着嫉妒的目光。他們也會炫耀自己。炫耀自己是對自己慾望的一種滿足,也就是説,蘋果在生長和死亡的過程中滿足了自己的慾望。但他們仍然有水果。人類行動的價值不亞於花生。掛在樹枝上的美麗的顏色只是上天賜予的生長方式。這不是他們對自我的誤解。世界內外都不需要優秀的人嗎?雖然我從我自己,甚至那些讀過課文的人那裏知道這些,但我不敢在課堂上讓學生們談論這些,因為我害怕違背教室的真正目標,提前打亂設計。想想如果孩子們在課堂上提到這樣的問題,我如何引導他們回到我想要的狀態。總而言之,中國的教學方式還是很長的,我們的學習方式也是很長的。只有教師將教材精神化,才能真正活在學生的心中。

從這一課中,我真正體會到了所説的:“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生命體內快樂地流動時,知識才能觸及人類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説,只有當“想學習”的內在情感因素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時,才能激發學習的意圖。因此,我們的漢語課堂應該是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充滿感情的。

《落花生》教學反思7

〈落花生〉這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敍事散文,文章篇幅簡短,但內含深刻的哲理。

我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只要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把父親所説的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上讓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主要是寫哪件事,看看父親是怎麼議論花生的,由此父親説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在理解課文所説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我安排學生個體進行閲讀,思考和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聯繫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但是不足之處是:

1、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後,我要求學生抓出相應的部分,讓學生進行分段,浪費了很多時間,使得後面學生的閲讀時間不夠充分。

2、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的品格,沒有説哪三種水果外表好看而沒有用處。我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好,所以後面問學生喜歡當什麼的時候,學生都説當花生,有了侷限性,後來及時補充了,還是覺得學生理解不好。

3、時間不夠,沒有很好的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有感情的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

《落花生》教學反思8

學情分析:

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説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學生可以順利理解花生的特點,做人的道理不一定理解到位,教學時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現代優秀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所受的家教。課文通過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品嚐花生時談論花生的話題,告訴我們做人要做務實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第2——14自然段)寫一家人嘗花生,談論花生的好處。所談內容可分兩層:一是講花生的好片面性特點;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15自然段),寫父親的話深深印在“我”心上。課文通過議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闡明做人的道理,發人深思。文章重點突出,主次分明,語言質樸簡潔、清新自然。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課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鑽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説家、散文家。因為小時候父親關於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麼,他的父親關於花生談了些什麼,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板書:19.落花生)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本課生字不多,但每個生字都有要提醒學生的地方。

“闢”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兩個讀音,通過組詞讓學生區分並掌握

“榨”是翹舌音zhà,糾正學生口語習慣讀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繫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

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開闢:開拓發展。

翻地:用犁、杴等翻鬆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穫:取得成熟的農作物。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愛慕:由於喜愛或敬重而願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泛指生物體發育到完備的階段。

分辨:辨別。

體面:(相貌或樣子)好看;美麗。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繫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為什麼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落花生是本文議論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為題。全文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穫節,併為過收穫節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分段時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將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學生不會有什麼分歧;對第二段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有些學生會將第2自然段到最後都分作第二段,依據是這一大段是講一家人過收穫節。對學生的這種分段方法教師應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三)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着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麼?再寫什麼?

(先寫種花生,再寫收花生)

(板書:(一)種花生收花生)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為什麼?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

3.“居然”寫出了什麼?在這裏起什麼作用?

(“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穫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穫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穫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

4.練習用“居然”造句。

學生練習用“居然”一詞口頭造句,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類型的句子。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花生居然收穫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穫節。

(板書:(二)母親的建議)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板書:(三)嘗花生議花生)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姐姐説味美,哥哥説可以榨油,“我”説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説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裏。)

(板書:兄妹們議花生父親議花生)

3.兄妹們所説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麼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説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1)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説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通過果實的樣子、果實結出時的位發的比較説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教師幫助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裏”“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板書:果實理在地裏鮮紅嫩綠的果實矮矮地長在地上高高地掛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裏,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鑽進土裏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為什麼?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3)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麼?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練習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兩個義項。一是泛指生物由發育到完備階段;一是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師據此指導學生造句。

(5)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

(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

“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可是,不是而的東西。”

(板書: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

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裏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背誦。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麼叫有用的人?什麼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説明。

(3)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啟發,所説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説明了做人的道理,讚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讚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

(4)齊讀全文最後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麼作用?

(第一句講過收穫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敍述完整。第二句説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説明了作者在收穫節上的收穫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

5.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五)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結合“我”的一段話,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收穫節上一家人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説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主次有具體的感受,對文章主次與中心思想的關係有比較具體的體會。

(板書:略寫詳寫)

3.這篇課文的重點是過收穫節,議花生是主要的,父親的議論是着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為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説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及寫作特點。

(七)總結: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

(八)作業。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誦課文。

《落花生》教學反思9

本學期開學初就接受了要為課題上一節公開課的任務,精心準備了很長時間。上完之後,收穫頗多。這次教研課題為“應用信息技術,優化分層教學”。我選取了《落花生》一課進行教學,這是一篇老課文,也曾聽過不少老師上過。課文雖簡單,但並不好上,讓學生了解的內容太多,所以我上的這節課容量較大,既有基礎知識的講解,學習方法的指導,又有深刻道理的滲透。《落花生》是一篇敍事散文,教學中我以花生謎語導入,簡介作者,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再緊緊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層層深入引導。讓學生了解詳略分明、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重點對父親兩次對花生的評價和“我”對父親話的認識這三個段落進行分析指導。整個教學過程自我感覺比較流暢,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有種潤物無聲的感覺,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在我的牽引下水到渠成。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注重朗讀,以讀促悟

教學中我運用了齊讀、個人讀、自由讀、分角色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尤其是理解父親第一次評價花生的段落,課文運用對比手法突出花生品質,我也讓學生通過對比讀,讀桃子、石榴、蘋果時,語調高揚,讀花生時語調沉穩,學生也因此理解了花生品格,所以説出了很多讚揚花生的四字成語。讀“我”對花生理解部分,我讓學生抓重點詞讀,使學生很輕鬆地就理解了“我”的那句話的內涵。

二、觀察比較,學法指引

本文第一自然段有個“播種”一詞,學生讀的時候字音有誤,我指引他們觀察比較,通過詞語結構和詞義明白讀音。分析父親第一次評價時,我先撇開課文,通過圖片觀察比較,總結出花生和三種水果的特徵。本文最突出的兩個寫作方法是詳略分明和借物喻人。我也分別通過橫向比較,觀察本文段與段的區別,得出詳略分明的特點,在通過縱向比較,結合前面學的《梅花魂》一文,總結出借物喻人的特點。

三、聯繫實際,昇華情感

對於“有用的人”的理解,學生結合實際談了不少的個人理解,最精彩的還是對於原因的解釋讓我有些意外,因為後面坐着一、二十位老師聽課,我擔心學生緊張,説不出太多所以然來,舉出幾種身份的人物就不錯了,沒想到學生説的正是我想拓展的,所以我覺得聯繫實際這個部分使主題得到深化,情感也得到昇華。

四、巧用多媒體,分層教學

課堂伊始,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謎語,設置懸念,學生踴躍猜謎語,調動了課堂氣氛。講授過程中,通過幻燈片出示重點段落,又通過小組討論,互助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質疑,提出自己想要弄明白的問題,也有自問自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還利用圖片比照的方式分析課文,讓學生自己總結,避免了教師一言堂。

當然,教學中也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如時間有限,還有些地方讀得不充分,父親的第二次評價沒能很好地指導讀。結尾佈置的小練筆如果在課堂上能展示一下,整節課會更完整。另外,課堂氣氛沒有我想象的那麼活躍,由於是公開課,課堂上A類學生展示得稍多一些,C類相對少了些。分層次教學很難得到較好的開展。

《落花生》教學反思10

《落花生》一篇敍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教師站彩紛呈。並在無拘無束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藴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圍繞這句話進行熱烈地討論。對於當今社會,你想做花生一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

我在課上設計了《實話實説》欄目,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預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有獨立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無論他想做何種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學生課上説得非常精彩,並能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有的學生説想做落花生一樣的人,對社會默默奉獻。有的同學説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也講究體面,敢於表現自己,也能對社會有貢獻。多數同學説要做花生、蘋果、桃子、石榴兩種結合的人,該默默奉獻時奉獻,該表現時表現。我真的為學生有這樣的見解而感到高興。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建築工人、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説得有理有據,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四、體悟情感,課外延伸

在課的結尾,我還設計了本文的寫作方法的點撥。用“花生,我想對你説……”作為開頭寫一段話,讓學生説出心裏話,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落花生》教學反思11

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我就以《落花生》一課教學為例,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是如何滲透人文精神的。

一、給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法的權利。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興趣需要學會選擇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形式,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特點,或圈點,或查寫,或操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學會面對陌生領域,自已去搜集,篩選資料,尋求答案。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課前蒐集有關花生的和作者的資料,如“花生為什麼又叫落花生?”“除了書上介紹的你還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對作者許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這些問題中,學生興趣哪一項就查找哪一項,任務一明確,孩子們就行動開了,或上網查找,或到圖書館、圖書城查找,或請教有關專家等。課堂反饋時,我發現通過自已的方式,學生查找到的資料十分豐富,增長知識的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調動起來。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在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我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學生在無拘無束和非強制性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老師,課文中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我馬上肯定這位學生愛動腦筋,然後抓住疑點引導學生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了:學生各抒已見,雖然説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這樣的課堂討論,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於探究,敢於直言,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落花生》教學反思12

匆匆一瞬間,歲月輕如煙。我來到工作的“新家”近兩個月了,通過準備,於11月8日(上週五),我講了《落花生》第2課時這節課,作為新教師過關課,向大家作了初步的彙報和交流。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反思我的課堂,我想了很多,感受頗深。不妨從以下三個層面,簡單的跟大家談一談我的反思,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導。

一、我的課堂思路和理念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細想我校精讀課的模式,憑藉我的理解與思考,我理清了這節課的整體思路,設計了“回答問題,導入新課---品讀課文,深入重點---體會寫法,嘗試練筆”三個教學環節。在整個課堂中,我遵從“讓學生多讀、讓學生多想、讓學生多説、讓學生多練、讓學生有自信、讓學生心靈受震動”這個理念,設計中注重了“課前激情、課中齊讀、自讀、接讀、看圖讀、分讀等多種讀書方式的運用、討論交流、嘗試練筆、我宣誓”等預設,力求學生能夠學有所獲、學而有力、學後有情。

二、我感到安慰的地方

(1)儘管我課前想了很多,也做了自認為比較完美的準備,畢竟講語文匯報課是從教來的第一次,經驗不足、能力有限,自感這節課遠遠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多處考慮不足和失誤,需要再思考,但不管怎樣,總算堅持了下來,我內心感到很欣慰。

(2)這節課課前沒有嘗試,孩子們只有思想準備和精神準備,效果雖然不太好,但孩子們很努力,我很感謝他們,也讓我感到最大的安慰。

三、我感到不足的地方

(1)課堂組織方面:由於我準備不足,心裏緊張,儘管強裝鎮定,去組織課堂,但還不能靈活自如的調控管理課堂,更不敢奢求打造高效課堂,就此,我真的需要再學習、再鍛鍊。

(2)讀書指導方面:我重點指導的有兩處,雖然我做了適時的引導,但效果還不十分明顯,這方面,我會再多想方法,提高學生的讀書能力。

(3)板書方面:本應是我的長項,可由於我的緊張,造成了很大失誤,板書錯位,給我的後續講課罩上了無形的陰影和壓力,幸虧我及時發現,為了學生,做了及時的修正,這是我最痛心的和最大的敗筆。

(4)練筆方面:由於對學生的預設不夠、前面的出錯等原因,造成學生的練筆時間不足,再加上我這方面的經驗不夠,練筆根本談不上什麼效果,只有其形,希望大家能給我支支招,我會好好學習。

總之,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我的反思永遠沒有結束,因為我需要進步,我要學習,我更要成長。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大家的指導和幫助,我會盡快的成長起來,早點兒走到我校語文教師的隊伍中間來,讓我的語文教學走向成熟,讓學生喜歡,讓領導放心。

《落花生》教學反思13

《落花生》一篇敍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狀況,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資料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資料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麼?讓學生自選資料,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並在無拘無束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透過學生的發言,我明白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好處。我在設計時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主角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藴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到達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潛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資料,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圍繞這句話進行熱烈地討論。對於當今社會,你想做花生一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我在課上設計了《實話實説》欄目,讓學生闡述自我的真實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預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有獨立表達自我看法的權利,無論他想做何種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學生課上説得十分精彩,並能闡述自我的觀點和理由。有的學生説想做落花生一樣的人,對社會默默奉獻。有的同學説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也講究體面,敢於表現自我,也能對社會有貢獻。多數同學説要做花生、蘋果、桃子、石榴兩種結合的人,該默默奉獻時奉獻,該表現時表現。我真的為學生有這樣的見解而感到高興。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建築工人、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説得有理有據,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四、體悟情感,課外延伸

在課的結尾,我還設計了本文的寫作方法的點撥。用“花生,我想對你説……”作為開頭寫一段話,讓學生説出心裏話,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落花生》教學反思14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我執教時側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具體操作如下:1、父親筆下的蘋果、桃子、石榴是怎樣的?花生又是怎樣的?啟發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着落花生的這種精神?2、要求學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細品讀,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裏面藴含很深的道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談了對父親那段話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於形式,很多道理要讓學生在以後人生歷程中慢慢體會,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把背誦課文作為教學重點來抓。讓他們把課文背下來,再慢慢在生活中體會。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幫助。3、抓好課後小練筆的落實。目的是讓學生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表達方法,通過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去寫作,一舉兩得,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學習中運用。在課前預習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瞭解了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從而讓學生知道花生名字的來歷。這樣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本篇文章語言淺顯,但所説明的道理卻很深刻,富有教強的教育意義。課上孩子們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聽講,同時也能積極發言。只有個別孩子仍然思想“開小差”,不能控制自己,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當然課堂上的不足之更值得反思,比如不善於質疑,設置懸念,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新課程理念提到的關於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問題。我認為《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在評析時要賦予落花生以一種主體性,或者説它是主體精神的某種體現。落花生沒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果。,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桃子石榴在生長的同時由於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炫耀自己是一種自我慾望的滿足,也就是説蘋果等在生長和死亡的過程中滿足了自我的慾望。但它們畢竟還是有果實的。對人類的作用價值可一點不遜於花生,懸在枝上顏色好看只是上天賦予它的生長方式,這並非它們自己的錯誤觀念,難道這世上不需要內外兼優秀的人嗎?儘管自己甚至看過課文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可我課堂上卻絲毫不敢去大膽讓學生講到這一點,怕的就是違背了課堂的真正目標和打亂提前的設計。再想如果課堂上有孩子提到這樣的問題我又該怎樣去引導,又該怎樣去把他們拉回我想要的預設好的環節中呢?總之,語文教學的路還很長,我們學習的道路也同樣很長…教學內容只有被教師心靈化,然後才能在學生心中真正地活起來。

從本節課,我真正的體會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説只有在學生心目中產生“想學習”的內在情感因素,才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應該是流淌着情感的。

《落花生》教學反思15

一、複習導入

1、複習生字。

2、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什麼事?(種花生,過收穫節)理解詳寫和略寫。聯繫舊知,本節課的口語交際和下一環節的引入做好鋪墊。以課文為例,向學生滲透寫作方法。

二、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一)默讀“過收穫節”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穫節?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②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哪個是重點寫?

(談花生)詳略得當。非重點一帶而過。引出本文的重點難點。

(二)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1、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談花生”段落。

2、三個孩子認為花生有哪些好處?

3、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是什麼?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讚美了花生的什麼品質?

①出示父親説的話,齊讀。

②桃子、蘋果有什麼特點?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長在地上!你覺得落花生怎樣?

4、指導朗讀。

5、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

6、讀父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説説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過渡:這次“收穫節”作者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將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①齊讀。

②談談你從中又體會到什麼?

8、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三、總結深化

1、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

標籤: 教學 反思 落花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vyr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