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 篇1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

“安塞腰鼓”是陝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象,也是陝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徵和符號,而這一切均與陝北古老的歷史有關。因此,《安塞腰鼓》呈現出這樣幾方面的特徵:第一,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言:“五情發而為辭章。”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就是“為情而造文”的標本。《安塞腰鼓》通篇貫注一個“情”字,作家通過一系列對“安塞腰鼓”讚美的語詞,來直抒胸臆。第二,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文心雕龍·情采》中又言:“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為了確保情感的暢通無阻,劉成章《安塞腰鼓》通篇用詩的方式加以強化。第三,想像奇偉,意境雄渾。“安塞腰鼓”這個特定的意象,在劉成章的腦際孕育、旋轉,彷彿地底突騰運行的火山巖漿,最後有最徹底、最盡興的噴發,燦爛的意象在瞬息之間紛翻飛舞。

但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要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三個問題,即: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

3、掌握“三讀”式散文閲讀賞析方法。

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個人對新課標的理解為指導思想。新課標認為語文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的理解是這揭示了閲讀教學的本質屬性——對話性。圍繞這一屬性,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五個注重,即注重情境創設,為對話營造氛圍;注重朗讀感知,為對話夯實基礎;注重內外勾連,為對話豐富內涵;注重個性化閲讀體驗,這是對話能否有效高質的重要條件;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這是對話活動的重要目的。為了能很好地體現對話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由“課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動建構型”模式轉變,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由“問題式”(設計瑣碎問題若干,組織逐個擊破,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知道答案)向“話題式”(提煉少量話題,組織討論交流,目的是通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生成)轉變。

這節課,抓住課文的關鍵句“好一個安塞腰鼓!”設定話題。師生圍繞一個“好”字,生髮出三個子話題展開對話交流:“好鼓”,側重於對安塞腰鼓藝術形象的感知;“好文”,側重於對課文優美語言的品味;“好創意”,側重於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對話交流的目的在於達成新課標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勁”,體驗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潛移默化之間養成積極面對生活的情感態度和生命在於奮力搏擊的價值觀念。識別排比句,為其劃分類型,品讀排比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奏和激情,學生在朗讀感知的同時,語文知識得以落實,閲讀技能得以培養。由初讀感知,到品讀美句,再到解讀難句,逐步深入的“三讀”,既是教學內容呈現的過程,也教給了學生品讀賞析美文的基本步驟及方法。

當然,由於我教學經驗不夠豐富,課堂上也出現了教者目標預期與學生實際發展水平相差較大的情況,師生之間個性化閲讀體驗的交流落實得不夠理想。如果時間允許,我將讓學生交流一下他們從課文中讀到的體驗,這最能檢驗課堂對話的效果。二是在學生作品評點這個環節上還能做得更好:教師的評點由於是即興的,不見得準確、全面、到位;也應適當讓學生參與評價,進行生間互評;點評結束後,應對學生創意情況作一小結,從總體上肯定成績,指出不足,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此外,這節課還有其他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啟示我:

(1)學生的原有知識、情感體驗是其構建、探究、生成新知的基礎。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親近學生,瞭解學生,研究學生。

(2)課堂教學實踐是開展教研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平時工作要進一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聯繫,更多投身教學實踐,更加關注學生的學,更多研究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活動組織策略,努力促進學生的自我建構與自主發展。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成功,才是教學最大的成功。

《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 篇2

物換星移,迎來了本學期的教學研討課。剛好講到第三單元,覺得《輪椅上的霍金》不錯,思想性強,內容也精彩,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們展示奧妙無窮的宇宙和神祕莫測的黑洞。

決定了課題,還沒開始着手收集資料,一個早讀卻改變了我的初衷。那天早讀,孩子們一直讀到了第14課《安塞腰鼓》,沒有誰的指導,可他們卻讀得有模有樣,雖然説不上氣勢磅礴,卻讓我眼前一亮。

我有點動搖了,便在班級內公開徵求意見,孩子們竟然異口同聲地説:“選《安塞腰鼓》吧。”

那麼就選這篇吧,作為老師,應該培養他們的這份自主與自信。

《安塞腰鼓》是陝西作家劉成章先生的抒情散文名篇,文章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思想內涵豐厚。作者以飽含激情的文字,向我們展示了產生於黃土高原上的—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安塞腰鼓,她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那火烈的舞姿、隆隆的聲響、茂騰騰的後生,體現了黃土高原人民的粗獷、豪放、熱烈以及蓬勃的生命力。文章既是對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對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激昂、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每一次誦讀文本,每一次觀看相關的視頻、圖片,每一次閲讀相關的資料,我都被安塞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搏擊的生存狀態深深折服。這些文字打動了我,這些人們的生存狀態打動了我。我想,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對黃土高原、安塞腰鼓存在認知距離,若是能夠給予足夠的朗讀指導及感情渲染上的鋪墊,調動他們的認知情緒,那課堂上品味文字一定會更細緻,更到位。

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三個目標,即:1、瞭解黃土高原人民的生活環境及背景,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2、通過朗讀,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3、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掌握散文閲讀賞析的基本方法。圍繞這些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做了如下的實踐:

一、情境創設,走近腰鼓

在教學時,為了深化學生對安塞腰鼓的理解,我充分利用多媒體,以奔放、動感的畫面渲染烘托出激昂活躍的課堂氛圍,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感受黃土高原人民生命的激越有力,感受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和火烈,感受黃土高原後生粗獷、豪邁、開放的個性。在這樣的情感渲染下,最後再以“好一個安塞腰鼓!”這一主旨句的迴旋反覆來昇華主題,讚美黃土文化,讚美黃土高原人民與惡劣環境的搏擊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 篇3

《安塞腰鼓》選自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從標題上就可以看出這篇課文有豐富的資源進行多學科融合教學。《安塞腰鼓》是新時期的經典課文,他寫陝北高原,寫高原腰鼓,寫打鼓的人,展示高原的民俗民風,以及高原人奔放雄健的精神氣質,表現了陝北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學中,注重多學科融合,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瞭解陝北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的與眾不同。

一、教學思想的反思

《安塞腰鼓》是一篇自讀課文,是一篇帶有詩情畫意的散文,這種詩情是從黃土高原生長出來的,具有粗獷,豪放的特點,又是從高原上“一羣毛騰騰的後生”身上散發出來的,充滿生命的力量。

語文學科它的工具性比較強,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體現語文這門學科特點,教學學生識文解字,掌握其中的寫作方法,從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在課堂上只講語文知識,就顯得枯燥,單調,所以我們還要深挖語文學科以外的知識,看看文章中有沒有其他學科的融合,語文教學中有音樂舞蹈的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審美能力,語文教學中有史地的融合可以讓學生明史鑑,曉天下,語文教學中有理化的融合可以讓學生精準理性有邏輯的分析判斷事物,多學科的融合,既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可以增長見識,達到所有科目同步提高的效果。

二、教學設計反思

《安塞腰鼓》一篇地域性很強的一篇文章,在設計之前,認真研讀教材,查找資料,依據教師用書的參考建議,採用多種方式的多學科融合的教學方法,力求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課前讓學生蒐集安塞腰鼓的視頻,安塞的地理位置,黃土高原的地形特點,安塞腰鼓有關的.歌曲等,為上課做準備。

導入的時候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讓學生欣賞安塞腰鼓集舞蹈、音樂於一體的大型表演,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瞭解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做了詳細的介紹:“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也是陝北人民精神風貌的象徵。在古代既是激勵邊關將士衝鋒陷陣、浴血奮戰的號角,也是將士凱旋的歡迎曲。如今它已成為中華民族堅毅不屈、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象徵。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課中當學生問道“為什麼只有黃土高原才能生養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呢?”用地理知識來給學生講解黃土高原的地形特點,可以説只有厚重的黃土高原,才能生出一羣羣茂騰騰的後生,只有厚重的黃土,才有西北高原的漢子們,學生們對磅礴、壯闊、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就有了更深的瞭解。

課的結尾播放:李政飛演唱,孟海平作詞,孟海平作曲的《吉祥腰鼓》,在音樂的激盪中,把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再次顯現出來,也把本課推向高潮,學生在欣賞中結束本課,餘味悠長。

三、教學過程反思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又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反覆朗讀,在誦讀的基礎上掌握文章的主題,由於誦讀時間過多,在時間的把握上有點偏重朗讀,導致後面分析課文不細,也沒有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餘地,在學科融合過程中,由於教學資源缺乏,資料有限,雖然有其他學科的融合,但對深度融合欠缺,甚至是生搬硬套,在授課過程中沒有把握好量,導致重難點沒有凸顯出來。

四、改進措施

1、人文性和工具性極強的語文學科,融入其他學科的教學,是不是有點強學科所難,但是受課題的約束,我們不得不融入其他學科,但怎麼融入,怎麼銜接的融入,怎麼有機的嵌入,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的思考。

2、語文教師拿到一篇文章,我們要探討,如何傳道、授業、解惑,從那些方面入手,安塞腰鼓就是讓學生學習抒情散文的特點,學習安塞腰鼓磅礴、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進一步瞭解安塞腰鼓、黃土高原、西北漢子,學習集音樂、舞蹈於一體的安塞腰鼓,在誦讀中感受,在欣賞中審美,所以我要多角度,多方式,多思維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他學科,很好的的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

一篇文章,卻融合了地理、音樂,舞蹈等學科方面的知識,讓不僅學會了本課的有關的知識,還學到了地理和音樂等方面的的知識,受益匪淺。

《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 篇4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但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要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三個問題,

1、朗讀課文,體會安塞腰鼓激昂的氣勢,雄壯的場面和力量之美。

2、理解文中運用排比、反覆和比喻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

新課標認為語文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的理解是這揭示了閲讀教學的本質屬性——對話性。圍繞這一屬性,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三個注重,即注重情境創設,為對話營造氛圍;注重朗讀感知,為對話夯實基礎;注重內外勾連,為對話豐富內涵。

上課時,先播放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視頻,讓同學們對安塞腰鼓有直觀的感受,並且將自己的感受用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表達出來,然後教師對安塞腰鼓進行簡要的介紹。帶着這樣的感觸與瞭解讓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大聲地朗讀課文,即本次課的第二板塊:讀腰鼓。朗讀完成之後,小組之間相互展示、點評,第三板塊:品腰鼓。找出文章中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體會其作用。首先要求學生獨立勾畫,然後小組交流,並且討論:你所勾畫的語句或語段是怎樣傳達自己的感受的?(提示:可從句式、用詞、修辭手法等角度考慮)第四版塊:悟腰鼓。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作者借對安塞腰鼓的讚美,表達了對黃土高原人們那種奮發向上精神的讚頌以及對那種強大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讚美之情。最後,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句話或一段話,描寫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時《擊缶而歌》的場面。體會並運用作者鏗鏘有力、富有節奏感的語言。

教學中,展示視頻很好地將學生引入課堂情境,激發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對安塞腰鼓簡練的介紹使得學生對其有所認識,加深印象。但在讀腰鼓這一環節中學生是先讀課文,教師只是要求學生讀出節奏、重音,把握語速和語調。因為學生的朗讀,沒有涉及到作者寫作意圖的領悟,整個朗讀過程學生表現熱烈整個課堂氣氛看似熱鬧,但學生只是會讀但卻並沒有讀懂,顯得有些華而不實。其次,在品腰鼓的環節中,學生沒有讀懂,在勾畫出傳遞自己感受的句子,去品味那份屬於自己的感受時,語言就顯得蒼白所以這一環節有些遺憾。而且由於學生對句式等知識沒有接觸過,所以即使給出提示學生也很疑惑,以至於出現了短暫的冷場。所以這一環節應先給出示例,以便讓學生有所參考,這樣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很多。學生的仿寫環節,由於有了對安塞腰鼓宏大場面的感受,學生在看到由2008個擊缶隊員表現的同樣盛大、壯觀的《擊缶而歌》時,很容易被感染。挑一兩個句子或一段話仿寫,對七年級的學生而言難度並不大,因此這一環節我個人還是比較滿意的。

總而言之,這節課一個課時完成以上三個學習目標有些緊張,前兩個基本達成,但第三個目標由於時間緊湊,沒有很好的完成,學生並沒有真正感受到屬於安塞腰鼓和黃土高原人民的精神。

《安塞腰鼓》的教學反思 篇5

《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是一首生命的讚歌,力量的讚歌。文章用語激昂、酣暢淋漓、大氣磅礴,讓人激情澎湃。通篇貫注一個“情”字,既有對陝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讚美,又有對我們這個從沉睡中覺醒、邁着雄健的步伐,不斷走向繁榮的偉大祖國的禮讚!腰鼓其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生命的陽剛之美,作者對其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之、頌之。

通常散文教學是一個難點,學生常常是覺得散文語言很美但是就是讀完以後不知所云。

如何在一節課之內完成兩節課的內容,既要讓學生達到朗讀要求又要在字裏行間體會到《安塞腰鼓》對生命和力量的歌頌,的確有些棘手,考慮再三,我放棄了從結構入手而選擇了從情感導入的方法,抓住文章中標誌性的對安塞腰鼓讚美的句子-----“好一個安塞腰鼓”,我把這句話作為整節課的切入點,這句話在全文間隔反覆四次,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於是我設計了填空是思考題:好一個安塞腰鼓“好”在 你聽(看)

用了 修辭方法,表現了 。這樣的句式。讓學生能明白語文中咬文嚼字品味語句,教給學生品味語句的方法。學生通過填空就明白了課文通過哪四方面展現了安塞腰鼓的魅力以及妙用排比反覆增加語言氣勢的語言特點。學生在明瞭了中間部分的安塞腰鼓動態美的特點後,開頭結尾安塞腰鼓靜態美的特點和開頭結尾互相照應的特點學生能夠輕而易舉的領悟。

講課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結這一節課得失參半。

優點表現在1、整堂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2、強調讀的魅力3板書有特色

缺點1、有點趕課,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2、對某些問題的設計考慮欠妥。如:看完視頻後就讓學生回答腰鼓的總特點是什麼而且要用文中連續的三個詞語回答。這個問題有些突兀,學生對課文不熟悉,是很難回答出這個問題的,如果把它放到總結課文的時候就會水到渠成。總之有實踐、有總結、有反思才能有進步。行者的快樂就在於成長過程的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v8y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