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

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着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實驗教材強化了幾個幾的實際含義,簡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不再區分乘數與被乘數,“×”讀作“乘”等),刪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義、“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等抽象用語)。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一開始列了一節' 乘法的初步認識' ,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我認為整個設計思路應該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時必須突破難點。而難點就是在幾個幾相加上。在教學時我一直讓學生一個幾,兩個幾,三個幾這樣數,在數的過程中學生理解並掌握了幾個幾,很容易地看到圖就用這樣的方法去數,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不會混餚。但是由於過於“扶着學生”學本領,而忽略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去發現,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思緒萬千,在以後的教學中,作為教師,如何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運用怎樣的方法手段,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非常重要。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2

由於同年級老師十一過後要講公開課用我們班學生試講,我將此部分內容進行前置教學。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遊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為認識乘法作準備。接着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本節課是初次認識乘法,所以我們這節課的設計就要從加法入手。先出示情境圖,根據發現的信息來提問題,分別從開小火車的有多少人,做碰碰車的有多少人及跳繩的有多少人,這些問題入手,大部分孩子都能列出加法算式來,教師板書,繼而同學們來觀察這幾個加法算式有無共同的特點。引導學生髮現這些算式都有相同的加數。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主要注重對孩子們語言表達上的培養和行為習慣上的養成。另外,在總結乘法算式的過程中,利用我們之前的發現使學生們意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計算。換句話説,只有有着相同加數的算式才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在學習把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的過程中,使學生們認識到如:4+4+4+4+4這5個4相加既可以寫成54也可以寫成45,因為之前老師在暑假作業上有一項要求整理背誦99乘法口訣表,有的學生知識單純的去記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至於我讓轉換其他的加法算式為乘法算式的過程中出現了濫用乘法口訣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首先向同學們解釋了何為乘法口訣:為了方便人們記憶9以內的乘法整理編排出來的一個便於記憶的口訣,他並不能代替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會分不清加數和個數,比如3+3寫成乘法算式,有個別同學會寫成33,針對這一情況,我會重新讓學生去回憶並理解幾個幾相加就是幾乘幾。

這一節課是認識乘法的起始課,使學生學習並運用乘法口訣的基礎,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在平時計算過程中經常見到幾個幾相加,卻並未真正的運用過。所以,這一節課就是培養學生認識到加法與乘法關係的一個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學生們的掌握總體不錯。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3

《認識乘法》是二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教學時間4課時。

本單元的核心內容,是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一、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幾個幾”的表達方法。

二年級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雖然經常見到“幾個幾”的現象,但很少用“幾個幾”來進行描述;而在課堂教學中,是首次認識“幾個幾”這種表達方式。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具體情(1)看圖。

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主題圖,引導學生概括:小兔每2只一組,每組就是1個2只,兩組就是2個2只,三組就是3個2只……

(2)操作。

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並説一説:每幾根小棒一組,一共有幾組,也就是幾個幾根小棒?

(3)畫一畫。

每5個圓圈一組,畫3組,就是幾個幾;你能用三角形畫出2個4嗎?

(4)遊戲。

根據老師拍手的次數,説説看,老師一共拍了幾個幾下?

同桌同學一起玩拍手遊戲。

讓學生運用手、眼、耳、口、腦,通過觀察、操作、想象、聽、説多種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二、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

通過教材第二個例題“一共有多少台電腦”這個實際問題,自然引出乘法,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

有關乘法各部分名稱、讀寫方法等數學常識,通過讓學生看書自學和集體交流來教學。

本環節的重點是溝通乘法算式意義與“幾個幾”之間的聯繫,儘管沒有明説:“一個乘數是相同的加數,另一個乘數是相同加數的個數”,但要引導學生思考並口述乘法算式的含義。如。

四乘二就表示4個2,為什麼其中一個乘數是4呢?因為加數2有4個;為什麼另一個乘數是2呢?因為相同的加數是2。

從而使學生對乘法的意義逐步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

三、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乘法計算的價值,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通過加法和乘法算式的對比,在強烈反差中,使學生認識到求幾個幾用乘法算式表達比較簡便,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例如:請學生列式計算9個2的和,看誰寫得快。

四、加強對比,避免加法運算的負面干擾。

剛剛接觸乘法計算時,學生容易把加法和乘法混淆。

例如把2個5相加,寫成5×5;把5和4相加寫成4×5;把2乘3的積算成5。

這樣的錯誤是很正常的,在課堂上要有意識第通過一些對比練習,讓孩子儘快弄清二者之間的區別。

五、抽象過程循序漸進。

由於二年級學生是初次接觸乘法,認識“幾個幾”,接受新知有個過程。

在教學中,必須通過不同的情境,大量的實例,幫助學生積累足夠形象感知,才能讓學生領悟到這些不同實例的相似之處,從而在腦中建立起乘法意義。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4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讓學生體會到“幾個幾相加”。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有的運用已有數數經驗按羣數或逐個數,還有的説出了幾個相同數連加的算式。雖然在10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是兩個數相加和三個不相同的一位數連加,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沒有接觸,但生動有趣的情境喚醒了學生的有關數學現象和經驗的積累,自覺地把知識遷移,在解決幾個相同數相加的問題中獲得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體驗。

在看圖按羣數出雞、兔的數量,列加法算式計算數量後,又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各算式的異同,再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等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幾個相同數連加算式的含義,加深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算式的理解。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更是如此,動手操作是他們思維的源泉與起點,通過動手操作,把活動中積累的經驗轉變成豐富的表象,是促使學生自主探索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認識了“幾個幾相加”後的試一試中,安排了“擺一擺,填一填”,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在操作和觀察中進一步感知“幾個幾相加”的含義。經過一節課數下來,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看圖得出幾個幾相加,並正確列出乘法算式。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5

本課一開始是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首先組織學生按羣數出雞和兔的數量,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通過解決“一共有多少台電腦”這個實際問題,在數數、連加等方法後,自然引出乘法,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然後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及讀寫方法,課中參插的練習讓學生從直觀中體會乘法的含義,引導學生根據加法算式的和推得乘法算式的積,進一步溝通加法和乘法的內在聯繫。

粗看整節課,學生的活動基本上是在教案的預設中進行,但是從練習的情況來看,發現問題還是不少,如部分學生對乘法結果的由來比較混淆,有的同學甚至會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我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還是要引導學生考慮加法算式2+2+2+2=8,為了簡便,我們把這樣的4個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還有一些比較後進的學生,看了圖還是不能正確的寫出圖中有幾個幾,我就讓他先在圖的下面先寫好有幾個,在每個圖的下面都寫好數字,然後再來數一數有幾個相同的加數,再來寫出幾個幾。還有學生碰到《補充習題》第2頁中的畫幾個幾時,錯的特別多,把2個5畫成5個2,學生對於幾個幾還是沒有理解,可以看出我們在備課時,對於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夠全面。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6

這節課我設計瞭如下幾個環節:

一、在導入階段,我出示遊樂園主題圖來創設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並有意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髮現加數都相同的加法,為理解乘法的意義做好鋪墊。

二、在探究新知階段,我設計擺小棒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合作交流能力,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生生、師生互動的交流過程。學生在動手觀察思考的活動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取新知識,感受成功的體驗。同時又讓學生體驗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進一步溝通了相同數相加與幾個幾相加之間的內在聯繫。

三、在鞏固練習階段,做一做和遊戲來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體現了學生快樂中學習,印象更為深刻。其中更重要的是通過“找不到朋友”來強化“相同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

四、在拓展延伸階段,通過聯繫生活中事例,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乘法。

這節課存在不足的地方:

1、由於小學數學課堂授課經驗的不足,我沒能很好的組織課堂部分環節,如學生討論次數的過多,一些不必要的'討論造成時間的拖延。

2、在探究新知階段,前半部分時間的拖延影響了這一環節從相同數相加過渡到乘法時太過倉促,沒能按預先的設計實施課堂。

3、在動手樂園這個環節,學生根據擺小棒的情況列各加法算式時,算式的對比不夠強烈,不夠全面,對乘法的引出沒有一個思維的碰撞過程,而是教師直接口頭引出乘法。乘法的過渡引出本是教學設計中的一個環節,但還是由於時間限制,只能草草收兵。

4、在學生感知乘法過程,由於事先給學生的定位太高,導致很多學生沒有真正理解乘法的基本意義。

5、我和學生的語言都出現了不少的漏洞,我的數學語言不夠準確,而學生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是我在今後的課堂上急需解決的問題。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7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在方案設計時,遵循 “導、學、議、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本課的教學環節上,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由於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加上新學期剛剛開始,學生的精神不在狀態,課始我簡潔的導入學習情境直奔主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這樣教學設計為認識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學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在解答的過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算式的特點。

2.經歷乘法概念的形成過程,努力建構數學模型。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基礎出發,放手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並用已有的方法解答問題。從3個2相加,到4個6相加,再到8個4相加……,這一系列的算式隨着加數的越來越多,學生逐步認識到像這樣的問題用加法來計算太麻煩了。親身體會到加法解決這類問題的侷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並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後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強調乘法中因數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關係,明確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用乘法非常簡便。

3.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發展空間,培養創新精神。我安排了學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部分教學環節。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是用合併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便短了。還有的學生想到用符號、用語言敍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們的想法是那麼的可貴,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創造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只要能夠創造出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揚。

不足之處:

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學生就説出了用乘法解決問題。因為這個班的學生比較聰明,可能從各種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乘法的意義還不是真正理解。我沒有靈活的順着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説出想法。應該靈活的順學而導,在“導”上下功夫。所以今後我應該在備課時就精心的備學生,精心預測課堂上學生的各種情況,靈活處理課堂上的生成資源。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8

《數學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堂課之所以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以為主要是把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當作數學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功。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首先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圓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然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分別列式求數量,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教學中,學生通過看圖數數—操作體驗—比較感知,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2)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通過解決"一共有多少台電腦"這個實際問題,在數數,連加等方法後,自然引出乘法,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至於乘法各部分名稱,讀寫方法等,讓學生通過看書自學和交流來解決。數學概念的教學容易陷入枯燥灌輸的泥潭,因此要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合作與共享的意識。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是以貼近學生實際的遊樂園情景導人,裏面藴含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乘法做準備,然後,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引導他們觀察思考,體會乘法意義,並進一步結合生活中的問題,鞏固對乘法意義的理解與運用。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探索動機

在教學中創設情景,可以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本課中的遊樂園情景圖導入,使學生覺得貼近生活,生動有趣。教者再引導學生從圖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索動機,自然而然地驅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鼓勵合作,培養交流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實踐也證明:小組合作把個人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點拔等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提供了讓學生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如:以小組為單位看圖提問題,解決問題,再全班交流反饋;讓學生擺自己喜歡的圖形,並交流成果……這樣讓學生最大可能的説一説,數一數,學生在做中,玩中愉快的學習。在學生需要幫助時引導學生交流合作成果整體會集體的力量。

三,抓住課堂生成資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讓學生擺圖形列出算式後,以黑板上較長的算式3+3+3+3+3+3+3+3+3+3=30為例,引導學生討論:有什麼辦法能使算式變得簡短一些在這一學習活動中,學生得出多種答案。如:6+6+6+6+6=309+9+9+3=306+12+12=3010個3,沒想到3×10=30的算式也出現了,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馬上決定不動聲色,還是引導他們進行交流,討論,説出自己的看法。但在談3×10=30這一方法時,特別注意引導全班同學參與思考補充,教師在他們已知部分的基礎上加以點撥,讓他們有種知識是自己探索發現的感覺,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不同小組的相互提問,相互質疑,相互評價,使他們在交流,爭辨中獲得啟迪。從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四,重視反饋,合理評價

反饋教學的過程是對信息反饋的及時調控,有利於提高課堂質量的途徑之一。因為學生有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有成功的機會,也存在着失敗的可能性,由於學生能力的差異,有些學生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所以教師要注重課堂的反饋,對成功的學生給予表揚肯定,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進步,促進他們提高學習的熱情。對失敗的學生,教師要發揮情感的力量,排除學生因失敗所帶來的消極因素,增強學生繼續探索的信心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長算式:3+3+3+3+3+3+3+3+3+3=30如何變短的方法,由於教師的啟發,誘導,合理的評價,使探索活動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在融洽,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敢想,敢説,敢做,敢於質疑,為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供了適宜的平台。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0

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無論在內容還是呈現形式上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學中已不再強調乘數與被乘數這方面的知識,同時出現了兩個乘法算式。教學時我把教材做了一個改變,在二(2)班上課時我開始就説今天我們先來作一個遊戲,學生馬上很來勁,連着問我做什麼,我説做一個擺小棒的遊戲。看誰擺的又多又好。學生開始動手擺,圖形各種各樣非常富有想像力。我看到有幾個小朋友擺了幾個一樣的圖形心中大喜。機會來了!我趕緊提問你們能提出數學問題並計算嗎?創設情境,開展擺小棒遊戲。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學生用小棒創作出了美麗的作品,讓學生提出問題並計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從而列出許多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

通過觀察這些加法算式,並讓學生想像:如果繼續擺下去,擺 100個圖案,所列的加法算式會怎麼樣?使學生充分感知到這種加法算式記錄起來很麻煩,於是產生想要簡化的願望。在對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並通過小組合交流,探究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然後再根據學生研究探索的情況、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由教師引出乘法。這樣教學避免了教師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的情況。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簡化加法算式,創造新的表示方法,學生在充分參與簡化的過程後,教師再適時地引出乘法。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數學學習的主人。

接着我把教材所展示的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並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繫。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有關乘法的場景。學生興趣很高,並且也有很多小朋友説出乘法和他所代表的意義,充分體現出學生的思考、個性和創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整節課在孩子們的主動學習中比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1

乘法的基本含義是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用乘法計算寫和算都比加法簡便,這也是乘法的實質。但是如何能夠讓學生理解掌握的更好,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收穫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學生的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和持久,所以在教學本節課時,我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看魔術表演,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自始至終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探究學習。

二、注重知識間的遷移。

因為在上個信息窗中,學生學習掌握了求多個相同加數和的知識,所以本節課我主要組織引導學生從看魔術表演這一具體的且存在大量的藴含同數相加的問題情境出發,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這樣,學生學到的數學是活的數學。如,把課本上“變葫蘆”由8個5相加,擴展到20個5相加、100個5相加,強化了學生用加法解決一些現實問題比較麻煩的感受,從而產生探求用新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產生於現實,加強了學生對“寫乘法算式比較簡便”的感受。認識了乘法以後,又利用主題圖,解決共有多少隻小鳥的問題,再一次比較加法與乘法,進一步體會乘法意義。

三、注重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瞭解和開發利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瞭解了學生的學習起點,據我所知,班上已有學生會做乘法題了,而且這樣的同學還不止一位!所以我想讓這樣的同學噹噹小老師,把他們已有的經驗介紹給還不會的同學,同學間的互相交流,既讓教的同學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又讓學的同學感到親近易學,效果果然不錯。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2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法的意義,掌握了100 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單元,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應用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認識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與加法的關係。乘法源於加法,而加法分為相同加數和不同加法相加兩種情況。讓學生體會到相同加數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簡便,從而產生乘法產生的必要性,理解其意義。

上課時,首先給出3 幅圖:(1 )每組2 個圓片,有5 組;(2 )每袋有5 顆星,有3 帶;(3 )每盤3 個蘋果,有4 盤。先讓學生説説圖意,數數有幾個幾,求一共有

多少個?列出連加算式並進行計算後,及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3 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體會這些加法算式的加數都相同,老師引導説出都是加數相同可以説成是相同加數,這些算式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當加數相同時,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介紹方法:先找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再數有幾個相同加數,中間寫乘號。也可以先寫有幾個相同加數,再寫相同加數。改寫幾道算式後。老師説明:當加數相同時可以寫加法算式,也可以寫乘法算式。那要是100 個2 相加的和是多少?你寫加法算式還是乘法算式呢?為什麼不寫加法算式呢?看來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使學生體會到乘法的必要性。

本節課首先出現了大量的同數連加,接着讓學生體會同數連加的特點,為認識乘法產生的必要性做準備,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

其次,在引導學生進行相同加數求和的計算,遇到100 個2 相加是多少的問題,使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到多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瑣碎性和乘法產生的必要性。

唯一的不足是,這節課忽視了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時間,再後面的教學中,還要多用小獎品刺激、鼓勵,讓學生的注意力更持久、更集中。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3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着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一節概念課,內容比較抽象。在以往的教材中,特別強調被乘數和乘數的位置關係,位置不能顛倒,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無論在內容還是呈現形式上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我認為降低了一定的難度。我在備課時,注意在體會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數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數學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這一過程,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經驗,去自主開展活動。

首先,通過主題圖讓學生觀察遊樂園遊戲項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體會“幾個幾”。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通過例一的主題圖為情境先解決問題,再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的反饋和學生解決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讀法,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在教學完後,再整理思路覺得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

1、在教學時必須突破難點。而難點就是在幾個幾相加上。在課的開始主題圖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讓學生體會,並沒有明確地説出“幾個幾”,這為學生在後面説乘法的含義時設下了阻礙。應該在這個環節中很明確地解讀“幾個幾”,那麼學生在操作小棒時和説出乘法含義時就會困難小得多。

2、在擺小棒的操作活動中,沒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這句話中的分類思想,只是把擺小棒作為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含義的一個促進活動。應該有遞進地設計擺小棒活動,通過學生擺小棒的情況分類得到有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

3、在比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論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簡便,學生並沒有實際體驗。因此,對於乘法簡便性的體驗,應該設計一個情境性的練習讓學生自己通過體驗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4

實踐新課標,用活新教材

1、實踐操作,初步感知

教學片段:

師:課件出示花,2朵2朵逐次出現。要求學生動手操作。

生:用手中的棋子擺一擺。

師:6個棋子,2個2個擺,要擺幾次?擺了幾個幾?

生:需要擺3次,擺了3個2。

師:還可以怎樣擺?

生:3個3個擺,擺2次。

反思: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創設了一個動手操作的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存在相同加數的數學問題,並在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類,幫助學生在“做”中循序漸進地參與“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幾個幾”等數學知識的“再創造”活動,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動態過程,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做好鋪墊。

2、引導探究,瞭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片段:

師:出示獅子頭。幾個2相加?

生:6個2相加。

師:請把連加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生:寫乘法算式。

師:拍手遊戲,我拍了幾次?

生:寫乘法算式。

師:3×2怎樣拍手?

生:上台拍手。

反思:教學不是一種告訴,而是要讓學生在實踐,體驗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出現了乘法這種新的運算方法時,教師先讓學生嘗試寫乘法算式,然後再讓他們討論、交流,怎麼從加法算式改寫乘法算式,從中讓他們體會乘法的意義。再以不同形式的練習來讓學生了解乘法的意義,最後讓學生用上台拍手來表示乘法的練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思維來理解乘法的意義。

值得審視的問題:

1、扶得多,學生自主不夠。

教學片段:

師:從2開始,2個2個數到10。

生:數數。

師:從3開始,3個3個數到18。

……

反思:教師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學生主動不夠,倒不如設計一個“遊樂園”,小朋友在玩小火車、摩天輪……,讓學生自己説出有多少人在玩,師問:你是怎麼數的?學生可能會説我是2個2個地數,3個3個地數……這樣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知相同加數相加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變被動為主動。

2、乘法優越性,學生體驗不夠

教學片段:

師:把3+3+3+3+3+3+3=21改寫成2個乘法算式。

生:寫乘法算式。

師:比較兩種算式,哪種比較好?

反思:教師舉的例子數字太少,學生表面説加法不方便,是否真正體會了乘法的簡便呢?可以設計兩個環節讓學生體驗①編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如:同桌一學生説15個3相加,另一學生説加法算式,一口氣説算式很累,甚至説不清;②寫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書寫時,又實在太長。這樣,在説與寫的活動中,學生親身感受到相同加數連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確實很麻煩。

《認識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5

1、《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是二年級數學上冊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並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按照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幅公園的情景圖,然後和學生一起欣賞公園裏的美景。學生髮現公園裏有小朋友在用小棒擺圖案,看到他們創作的美麗的作品,聯想到自己會擺的圖案,激發學生也想擺一擺的願望,進而讓學生用小棒創作作品。讓學生通過開展擺小棒遊戲,提出問題並計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從而列出許多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通過觀察這些加法算式,並讓學生想像:如果繼續擺下去,擺 100個圖案,所列的加法算式會怎麼樣?使學生充分感知到這種加法算式記錄起來很麻煩,於是產生想要簡化的願望。在對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一種簡單的表示方法,然後我再根據學生研究探索的情況引導他們推出乘法的算式,而不是直接給學生灌輸乘法的知識。學生在主動接受的情況下感知乘法的原始產生。這樣設計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數學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出學生的思考、個性和創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

3、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時,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小組活動中,有的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用合併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短了,有的學生竟然擺出不同的圖形,得出了不相同的加數,由此學生質疑:這組圖形能用乘法計算嗎?我適時引導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而加數不相同是不能用乘法計算的。如果讓我再上這一課,我會在小組活動時明確每個小組的活動任務,要求學生擺出相同的圖形,這樣才能得出相同的加數,讓學生充分感知乘法的真正含義,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課前預想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問題後學生可能的答案,這樣可以更好的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另外就是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用一句完整的話表述。在課後練習中充分開展動手操作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注意練習的層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lw7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