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詩經>兩首》教學反思(通用6篇)

《<詩經>兩首》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經>兩首》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詩經>兩首》教學反思(通用6篇)

《<詩經>兩首》教學反思 篇1

《關雎》和《蒹葭》在內容、表現手法等藝術特色上都有相同之處,所以《關雎》擬重點講授,《蒹葭》則教師設問引導,學生自學領悟為主。在學習《關雎》基礎上進一步熟悉相應文學常識,有利於學生識記古代文言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運用多媒體,有利於課堂上創設優美意境,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氛圍,特別是情景賞析中,對學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將學生帶到優美的詩境中。所選的圖畫音樂一定要輕柔歡快,讓人充滿憧憬。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的情景尤為重要,有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撞擊學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學生的情操。

《<詩經>兩首》教學反思 篇2

《關雎》這首詩描寫一位君子愛上一位採荇菜的美麗姑娘,卻又“求之不得”,只能將美好的願望寄託在內心的敬羨與想像之中,這也許就是“單相思”。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敗了,但你有沒有發現,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為都是積極健康的,是令人感動的。你看,雖然為想那位河邊的“窈窕淑女”而“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但他能嚴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為,他覺得只有用自己的才華和品德才能贏得姑娘的芳心,於是他採用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文明之舉去努力打動、吸引姑娘,這位小夥子不愧是真正的“君子”。難怪古人把“用詩歌來教育感化人”稱之為“詩教”,它讓人變得文明禮貌、温柔敦厚。

這首詩很短又很完整,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作為一首愛情詩,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確有一定見地。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詩經>兩首》教學反思 篇3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淨。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遊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痴情的少年千迴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于于淨淨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詩經>兩首》教學反思 篇4

(1)課堂結構有些亂。學生預習的展示很零散,也不夠充分,於是就出現了預設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沒解決好,比如詩經裏面比興的用法,重章疊句感覺也沒有講明白。

(2)對詩經的解讀太膚淺,欠缺深度和對整部作品的整體把握。本想讓學生學了這節課之後能有一部分會喜歡上詩經,於是,儘管之前讀了蘇櫻的詩經解讀版,可是,還是自己文化底藴的欠缺。

(3)老師課堂不在場。其實,講到詩經裏的愛情,對愛情的主張“摯而有別” 符合了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愛情也要有個度,學生對所謂愛情的種種過度的表現,比如為談戀愛就不顧一切違紀,可是話就在嘴邊也沒説出口,心裏總覺得他們不需要我這樣説,我也不想説。還有桑榮生的回答,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菜之,芼之,應抓住這句話深入的分析一下君子的追求過程和對淑女感情的深入,也恰當的講了重章疊句,可是問題沒抓住。

(4)拓展提升部分的材料用的不好。本來應該和學生簡單分析,然後讓學生讀了這些材料之後在來寫賞析,形成文字,可是,沒有分析,沒讓學生讀讀背背

(5)心靈的温度決定了生命的狀態,也決定了課堂的狀態。其實,一直是以初四為藉口讓自己低頭往前走,缺少了思考也缺少了行動的熱情。

《<詩經>兩首》教學反思 篇5

對於誦讀欣賞類的課文應該怎麼上?説起來其實很簡單,不就是一誦讀二欣賞嘛。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老師卻對誦讀欣賞類的文章不予重視,總覺得這些內容只是在試卷的默寫題中會出現,知識點比較呆板,只要學生背誦出來了就可萬無一失。於是,這類文章的上法就變得很簡單化,教師往往草草開頭,疏通串講一下文意,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背誦就匆匆收場了。“賞析”的訓練真是少之又少。

針對這種狀況,我選擇這篇課文作為公開課,意在與同行們探求誦讀欣賞課文的上法。在備課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讀的方面,交給學生讀的方法,自由讀、齊聲誦,示範讀、聽誦讀,對這兩首詩歌學生讀的確實很多,以至於他們當堂都能背誦出來。但在“賞析”方面,雖然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賞析,但學生的表現卻很不給力。今後應從字詞的運用、語言的優美、意境的深遠等方面引導學生訓練學生。

《<詩經>兩首》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生學完《詩經》中的《氓》和《采薇》之後,經過深刻的反思,我認為我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優點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高中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先秦至南北朝時期的詩歌作品。而《詩經》中的《氓》和《采薇》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我在教學這一課時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品讀法、探究法等。主要運用的是朗讀法,這是因為在《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誦讀古代詩詞,要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以讀為主,讀講結合”的教學思路,具體採用的方法是:

(1)朗讀法,在詩歌教學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

但我以前在詩歌的教學時分析過於理性,過於瑣碎,把整個課文象“解剖麻雀”一樣,解掉了詩歌的神韻和完整性。而這一次我改正了以前的做法。首先,我採用了教師範讀法。因為近幾年來,隨着現代教學手段的引入課堂,教師的範讀漸漸淡化、逝去。其實,我認為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能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強烈的閲讀慾望,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聞其聲,悟其情,讓學生領略教師範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一步體會課文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我採用了學生朗讀法。目的是訓練學生的閲讀層次,讓學生們在朗讀中體會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讀懂意思。為此,我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讓他們在讀中生疑,讀中釋疑,讀中釋義,讀中品味,從而得到一種賞析古典詩詞的能力,得到一種欣賞古典詩文的方法。總之,學生的朗讀要經過一個從機械朗讀到理解朗讀再到表情朗讀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不是孤立的,它是伴隨着教師的啟發、引導、提問、解説等活動一起進行的,以朗讀帶動講解,以講解促進朗讀。這就是我這節課的主要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

(2)討論法、點撥法。

在教學生學習《氓》和《采薇》時,我要求學生理解詩的內容、學習詩的藝術手法的運用和體會詩的美感,這既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又是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教學這些環節時,我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並給每組都下達分析鑑賞任務,學生討論過程中,老師適時給以點撥。討論結束後,及時展開交流,以其中一組為主,其他組加以補充或評價,最後老師作小結。

(3)重視自主學習,自我探究。

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初讀課文時,我讓他們在自己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再自己尋找問題,然後自己解決問題。堅持讓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主動構建知識結構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學習過程。最後再適時的運用多媒體。因為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有利於在課堂上創設優美環境,能將學生帶到優美的環境之中,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氛圍,特別是在情景賞析中,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這節課由於偏重朗讀而忽略了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學生所掌握的人物形象相對要淺顯的多。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該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學生給予點撥和幫助,以利於學生更深層的掌握文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4qwd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