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飛檐走壁的虎將》的教學反思

《飛檐走壁的虎將》的教學反思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是四年級詞語教學的重點。實踐中發現,學生在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時候,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如:語言表述不規範,意思不完整、不準確等。如何訓練學生聯繫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呢?現結合教學《飛檐走壁的虎將》這課的具體做法談談自己的體會。

《飛檐走壁的虎將》的教學反思

一、鑑別本義、文中義,提煉方法。

聯繫上下文對詞語的理解是建立在對本義理解的基礎之上,理解詞語的本義有很多方法,但最實際、最準確的方法是查閲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也就是説,詞語的本義是可以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在預習課文時就能夠解決的。但是,將詞語放回到文中理解,語言的表述肯定會發生變化。其實,大凡語文教師都很明白這一點,欠缺的是更進一步去提煉易於學生接受、理解、操作的具體方法,對學生進行規範化的表達訓練。

案例重現:

師:壁虎的本領可不是吹的,一自然段有個詞語説明了這一點。

生:名副其實。

師: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出示: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

師:文中指誰的什麼名聲?

生:壁虎虎將的名聲。

師:那“名副其實”在這裏是什麼意思?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

生:文中指壁虎虎將的名聲和實際相符合。(師出示)

師:讀讀本義和文中的意思,在語言的表達上有什麼區別?

生:有區別。文中的意思表述更具體,有了具體所指的事物。

師:説得好。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為大家總結出來的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出示:第一步:讀讀這個詞語所在的句子或段落,弄清楚詞語描寫的對象。第二步:自己提問思考,這個詞語描寫的對象怎們樣?幹什麼?怎樣乾等。

看似簡單的教學片斷,為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學生對本義,文中的意思語言表達有了清晰的.認識。注重過程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有質的提高。

二、方法實踐,遷移運用,提升能力。

案例重現:

師:剛才我們明確了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兩個步驟,現在請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中有這樣一個詞語——出其不意。

生齊讀2自然段

師:這個詞語描寫的對象是?生:壁虎。

師:壁虎出誰的不意?生:昆蟲……

師:趁昆蟲不注意幹什麼?生:發動突然襲擊。

師:連起來,用一句完整的話説説這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生:文中指壁虎趁蒼蠅、蚊子等昆蟲不注意就發動突然襲擊。

師:這個詞中的其不是奇妙的奇,但是它的意思變化卻非常奇妙。這個詞中“其”是指代蒼蠅等昆蟲。一起來看這個句子。出示:八路軍出其不意地向日軍發動了突然襲擊。

師:這裏的其指代什麼?生:日軍

師:完整地説説這句話的意思。

生:八路軍趁日軍沒有意料到就發動突然襲擊。

學生自主解釋“面無懼色,毫不在乎、不甘示弱”

俗話説:學了就用處處行,光學不用等於零。方法的優劣要在實踐中去驗證,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23v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