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通用5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通用5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1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其情景(境)性特點,我們面對許多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各種隨機性偶然性變化,這些變化和情況是具體的確切的並且是不能迴避的現實,它要求我們必須作出某種判斷和選擇。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教學創新的基點在於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應當扮演引導者、啟發者、諮詢者的角色。教學創新意味着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同時也意味着教師團隊的形成。歸根結底,意味着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三個方面得到轉變:從單純道德説教轉變為確立人格楷模,從灌輸現成知識轉變為共同建構知識,從提供標準答案轉變為共同尋求新知。

在這節課裏,我自己感覺到,如果一味地傳統的方式來利用幻燈,播放幻燈,然後再讓學生看幻燈,或許學生只會發出幾聲對畫面的驚歎聲,除此之外可能不會對這節課留下任何印象,可是,我這樣一來,不但讓學生思維得到了發展,而且也起到了動手的能力,在一讀、一找、一畫中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真像新課標中提倡的那樣:注重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步發展時要注重學習領域的綜合,“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2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了我國黃山風景區的許多奇形怪狀的巖石。課文用親切、自然、極富想象力的語言描繪了各種巖石的特點,再配以插圖,生動的再現了黃山奇石的奇妙之處。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

一、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年齡小,大多數學生沒有到過黃山,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上課伊始,我通過自己製作的課件,讓學生伴隨着優美的音樂和老師一起去領略黃山的神奇風光,學生的興趣極其濃厚,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非常想看黃山的奇石,學生帶着好奇心,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

二、細心朗讀,尋找著名的黃山奇石。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三、抓住重點,從優美的文字體會黃山奇石的“奇”。

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使媒體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處。如在品讀“猴子觀海”這塊奇石時,有的學生雖然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雲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峯上看到的雲霧,但“翻滾的雲海”到底是一幅怎樣令人心醉的畫面呢?學生很難體會的到,這時,若單靠我的講解,無論講得多麼精彩,學生也很難體會、理解,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悟,我適時地發揮多媒體特有的功能,及時地播放了“翻滾雲海”的動態畫面,學生看着如此美妙的“雲海”,都紛紛發表自己對“雲海”的獨特見解。有的説“雲海”真是波濤洶湧,有的説“雲海”波濤滾滾,還有的説“雲海”真是人間仙境,怪不得猴子在這麼高的山崖一動不動,它是看得着迷了!

多麼精彩的發言啊!學生對“翻滾的雲海”有了深層次的感悟。這樣,不但能使課堂教學的難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學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的思維活動向獨立、主動、深刻、全面發展,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3

新課程理念提倡開發語文資源。語文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因此,當上完《黃山奇石》這課時,我決定在今天的語文活動課上,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畫一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來體會文章的`情感,驚歎黃山的神奇,也驚歎大自然的偉大。體會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的創造。但我細想一下,學生會不會就只畫狗、獅子,完全沒有石頭的橫跡。那樣不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嗎?學生是最好的潛在資源,嗨,試一下吧!

於是,我説道:“同學們,你們畫之前好好看看書,好好看看圖。”我帶着幾分不安,等待着結果。沒想到畫一出來,雖有學生果真就只畫只狗,或畫只獅子,但卻有不少的學生畫的卻是幾塊石頭拼成的,那“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也很逼真。我故意問:“你這怎麼是一塊一塊拼的呀?”“因為它是石頭呀!”孩子的回答讓我欣慰。是呀,語文課堂是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自由縱橫馳騁的天地。語文課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授,語文教學要善於挖掘課本的潛在資源,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努力開發語文資源,這樣的課堂沒有終結,語文課堂便不斷豐富、延伸。語文課堂實現着與生活的通聯,可以説,語文課堂因生活而豐富,學生的生活因語文課堂而精彩!而我們則要不但地應用開發語文資源。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4

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基於以上情況,我對本課的教學做了以下反思:

課件的使用恰當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根據課文內容,在情景導入、奇石探究、課文朗讀等方面適時使用了課件,效果較好。如在欣賞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塊奇石後,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課件,再現了黃山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調整好準備上課聽講的愉悦的情緒背景,更重要的是為整堂課做好主題鋪墊,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定向於授課內容上。另外,調動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想看黃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產生了對黃山“奇石”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使學生產生深入學習課文內容的熱情,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黃山奇石》教師教學反思5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課文,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了黃山石的神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難點是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並能把黃山石介紹給更多的人。學習本課時,配圖的三個自然段,我準備採取看圖學文的方法,第五自然段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自畫“金雞叫天都”。最後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當“小導遊”介紹黃山的奇石。

一、圖片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黃山風景秀麗神奇,中外聞名,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山”。但很多學生沒有去過黃山,對黃山的風景沒有形象的認識。因此,上課伊始,我用黃山優美的圖片、“四絕”的神奇把學生帶入黃山,領略黃山的神奇風光,學生的興趣極其濃厚,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二、突出重點,品賞奇石。

課文中介紹了七塊黃山奇石,其中詳細介紹了四塊,三塊配圖。在學完第一段後,我引導學生“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你從課文中找一找,文中介紹了幾塊怪石?學生饒有興味地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知道“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寫得詳細。我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猴子觀海”,通過看圖、做動作等理解“猴子觀海”的有趣,但效果並不是很好。

課後,我聽了張莉老師的課,我覺得如果這樣引導,會不會更好一些?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悟,我可以適時地發揮多媒體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滾的雲海”的美麗畫面,學生看着如此美妙的“雲海”,肯定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此時再讓學生説説這是什麼樣的雲海?學生對“翻滾的雲海”有了深層次的感悟,在理解猴子為什麼“一動不動”就容易多了,怪不得猴子在這麼高的山崖一動不動,原來它是看得着迷了!這樣,不但能使課堂教學的難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學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的思維活動向獨立、主動、深刻、全面發展,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但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下:

1、學生個體的朗讀效果得不到保證,語文課堂上,琅琅的讀書聲最美。讓學生在與文本一次次的朗讀中不斷加深體會,只有多讀才能使靜止的文字表現他的情感,讓文字成為一幅幅鮮活的圖畫。所以,教師在課堂中的示範是非常必要的。由於學生之前未接觸此類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讀的陋習。所以,造成了班級中學生朗讀水平下降。

2、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味,相當多的學生能讀通順,但讀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讓學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讀,不考慮,學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體的引導,點撥,也是徒勞。這裏就要求教師掌握豐富有趣的教學手段,如:讓學生們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現的景觀。使文中的客觀文字,變的豐富真實,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必要的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讓學生對“景”瞭然於心。否則,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nlvk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