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四季》第二課時教學案例與反思

《四季》第二課時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學目標】

《四季》第二課時教學案例與反思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徵,感受四季的美,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師:上節課我們讀了《四季》這首詩歌,知道了一年有四個季節,它們是──(春、夏、秋、冬) (課件出示四幅課文插圖,看圖):

師:草芽和小鳥是(春天)。

荷葉和青蛙是(夏天)。

穀穗是(秋天)。

雪人是(冬天)。〈括號中答案由學生説出〉

2、師: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到大自然中找找春、夏、秋、冬,你們想去嗎? (生:想去!)

師:但是可沒那麼容易,要先來闖關,敢不敢?(生:敢!)

評:學生都有好勝的心理,以過關的遊戲形式來複習舊知導入新課。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激發學生人人想參與,人人想表現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輕鬆偷快。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朗讀理解課文

〖第一關認讀生字:〈課件出示生字〉

師:上節課我們在課文裏認識了好多的生娃娃,誰能把這些生字娃娃的名字全叫對,我就帶他去。〈指名讀。〉

師:你們能全讀對嗎?〈齊讀〉。

〖第二關讀課文:〈課件出示四節詩〉

1、 師:誰能把課文讀正確。

師:我們聽聽他們是不是把每個字音都讀對了。 (讀後請學生評價,主要針對字音方面。並請讀錯字的學生再讀一次,讀正確。)

師:這四位同學經過努力都能夠把課文讀正確了,你們能做到嗎?

(齊讀課文。)

2、師:聽你們讀得那麼津津有味,老師也想讀,我們合作好嗎?我讀半句,我停下來你們馬上接上來,好嗎?(好)(師生合作讀課文):

草芽(尖尖),他(對小鳥)説:(我是春天。)

荷葉(圓圓),他(對青蛙)説:(我是夏天。)

穀穗(彎彎),他(鞠着躬)説:(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頑皮地)説:(我就是冬天。)

(括號中的話由學生讀)

師:讀了這四節詩,你有沒有發現他們的共同點? (點擊課件紅色顯示相同部分)

生1:都是尖尖、圓圓,這樣兩個字一樣的。

生2:都有他對誰説。

生3:都有我是什麼天。

師:你們真有火眼金睛,能發現這麼多一樣的地方。

師總結:這四節詩都寫了:(什麼)(怎麼樣),他(怎麼樣地)説:我是(什麼)。

評:通過師生合作讀課文,學生很快能發現四節詩這間的共同點,這為後面背誦課文作了鋪墊。

〖第三關背課文:

師:你能不看書,看着課件上的圖和這個句式把課文背下來嗎?

自由準備──指名背──齊背

背誦是讀書內化的重要過程。通過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材料,增長知識,同時可以全方位地積累語感經驗。設計的這一背誦環節,不僅是想讓學生積累語言,更主要是想讓學生更好地把握這首詩的基本框架為後面創編詩歌作好鋪墊。通過背誦詩歌,規範的書面語言反覆進入學生的口語。這會自然地同化、改造學生的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重構語言形式。

〖第四關感情朗讀課文:

師:課文你們會背了,老師總覺得你們讀書的聲音少了點什麼?你們知道少了些什麼嗎?

生:我們讀書還不夠好聽。

師:對呀,你們讀書時少了點表情,少了點動作,少了點用心讀書的味道。所以就沒那麼好聽了。

師:這樣吧,選自己喜歡的一節讀一讀,可以給它配上動作。看誰能讀得讓大家都聽得哈哈笑。

自由準備,可以一個人,也可以和別人一起。 ──指名錶演:

1、師:春天那麼美,誰來表演讀春天的詩? 〈生上台表演〉

師:我看到你給他鼓掌了,為什麼?

生:他讀得很好聽。

師:我們光説好聽還不行,要説出哪裏好聽。

生:他尖尖讀得很輕,很好聽。

師:你呢,你給他打幾分?

生:9分。

師:為什麼,那一分扣在哪裏呢?

生:他沒有動作。

師:你能給他加上動作嗎? 〈生表演〉

師:怎麼樣?(全班鼓掌)我們學着他的樣子一起來讀一讀。

評:表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受到感染。

2、師:誰來表演讀夏天的詩?〈指名上台讀〉

師:誰來給他打打分數。

生:他沒有動作也沒有表情,打8分。

師:誰能打10分。 〈再指名讀〉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他哪裏讀得特別好?

生:他夏天的夏讀得特別重。

師:是呀,讀得多好呀,你們能跟他讀得一樣嗎?

生:能!〈齊讀〉

評:這種給朗讀者打分的朗讀評價方式,學生較易掌握而且也比較喜歡參與,這使學生能很好地去傾聽別人,提高自己。

3、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誰來讀讀秋天的詩。 (指名讀)

師:你有什麼問題嗎?

生:他沒有把鞠着躬表演出來。

師:你能表演嗎? 〈生表演〉

師:他表演得怎麼樣?

生:好。

師:你們有什麼想問這根穀穗的嗎?〈師指着台上的學生〉

生:你為什麼要鞠躬呀?

師:是呀,你為什麼要鞠躬呀,小穀穗?

生:到了秋天,我身上長出了好多的穀子,很重,所以我就鞠躬了。

師: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呀,你們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我們來齊讀這一節。

評:這裏通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和學生之間展開對話,不僅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給了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充分自我展示,自我評價,自我完善。

4、 師:冬天調皮的雪人娃娃要來和我們做朋友了,誰來讀讀冬天的詩? (指名讀)

師:你給他打幾分?

生:9分,因為他讀得不夠頑皮。

師:你能讀得頑皮嗎?

生:不能。

師:我們班誰最頑皮?

生:楊青山

師:楊青山,你能來讀讀嗎?〈該生不肯上來〉

師:看來他有點難為情了,他以後不想再頑皮了。

師:我來讀讀這節怎麼樣?

生:好! 〈師表演讀〉

評:教師以商量的語氣與學生交談,師生關係是平等的,但又沒失去首席的作用。

師:我讀得怎麼樣,你們給我打幾分?

生:10分(生齊答)

師:分數這麼高呀,我真高興,我哪裏讀得好呀,你們能跟我説説嗎?

生:你大肚子一挺讀得好,而且動作也做出來了。

生:你讀得很頑皮。

師:噢,那你們學着我的樣子讀讀好嗎?

生:好!(生齊讀)

評教師的範讀也很重要,具有很強的感染作用,更有利於把學生帶入情境。

三、感受四季美,創編四季詩

1、師:剛才你們過了四關,表現得很不錯,老師決定帶你們去大自然中去找春夏秋冬,帶上你的照相機,帶上你的錄音機,(師用手比劃眼睛和耳朵)我們出發了!

課件播放四季風景畫面及配好的音樂,師結合畫面配朗誦:

春天到了,你們看,花兒紅了,草兒綠了,柳樹發芽了,蝴蝶也飛舞着趕來參加這春天的聚會,你們聽小鳥嘰嘰喳喳地叫着,春天的音樂多美呀!

轉眼夏天到了,太陽為辣辣地照射着大地,蟬兒唱起了歌,知了,知了,小朋友們熱得受不了,一起到海邊歡快地游泳!夏天過去,秋天到了,你們看空中飛舞的是黃色的小鳥還是紅色的蝴蝶,噢,不是蝴蝶,不是小鳥,是紅葉舞,黃葉飄,像秋姑娘發來的電報,告訴我們秋天已經來到!

秋天過去,冬天來了,北風呼呼地吹着,白色的雪花在空中飛舞,小朋友們圍上圍巾,戴上帽子,到雪地時愉快地劃雪。

2、師:你們看了春夏秋冬的景色,你有什麼想説的嗎?

生:四季的景色真美呀!

師:是呀,真的很美。

生:我想去那裏過冬天,可以劃雪。

師:我們南方很少下雪,要到北方去才能看到這麼大的雪。

生:我要感謝這些美麗的景色。

師:説得真好。是這些美麗的景色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你真是個有心人。

評:採用了現代化手段,使教師的朗讀、畫面的展示、音樂的渲染合為一體,創設了極佳的情境。讓學生不僅知道了四季的特徵,也產生了表達情感的慾望。

3、師:你們知道老師想幹什麼嗎?

生:你想唱歌。

師:不是,老師想學着課文中作者的樣子噹噹詩人,來寫寫這四季的景色,你們覺得怎麼樣?你們猜是老師寫的好,還是課文中的作者寫的好?

生:你寫得好。

生2:作者寫得好。

師:那麼多人相信我,我很高興,但我還需要你們的幫助,你們能幫我嗎?(能)等會兒我寫不出來的時候,你們就幫我接上,好嗎?(好)

師:桃花(紅紅),他對(燕子)説:我是(春天)。〈括號處由學生補充。〉

師:經過我們一起努力,我們寫出的詩一點兒也不比書上的差。

師:剛才我寫了春天的詩,你們能去寫寫夏秋冬的詩嗎?

(課件出示剛才的四季景色,讓學生看圖編詩。)

師:誰已經編好了。把你的詩讀出來。

生1:知了吱吱,他對大樹説,我是夏天。

生2:太陽熱熱,他對大地説,我是夏天。

生3:樹葉黃黃,他對小朋友説,我是秋天。

生4:樹葉飄飄,他對穀穗説,我是秋天。

生5:雪花飄飄,他對北風説,我就是冬天。

生6:北風呼呼,他唱着歌説,我就是冬天。

師:今天我們班出了好多小詩人,你們真棒!

評:教師的欣賞與鼓勵,可以生成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樹立了他們的自信心。)

評:正因為有了前面語言的積累,情感的體驗,才有了這些精彩的創新和運用!

評:這裏創設了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主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四、唱四季歌,繪四季景

1、 師:老師覺得你們的詩寫得太好了,我想唱歌,你們想聽嗎?

〈課件播放音樂〉師把課文改成歌,也可把學生編的詩改成歌唱給學生聽,生跟着唱。

3 1︱3 3 1︱3 4 5 6︱5 - ︱6 6︱5 5 3︱5 5 3 1︱2 - ︱

草 芽 尖 尖,他對小鳥 説, 我 是 春 天,我是 春 天。

谷 穗 彎 彎,他鞠着躬 説, 我 是 秋 天,我是 秋 天。

3 1︱3 3 1︱3 3 5 6︱6- ︱1 6︱5 5 3︱2 2 3 2︱1- ︱

荷 葉 圓 圓,他對青蛙 説, 我 是 夏 天 我是 夏 天。

雪 人 大肚子 一 挺, 他頑皮 地 説,我就是冬 天。

(師生同唱四季歌!)

評:多樣的形式,讓學生一直沉浸在歡樂之中。

2、師:這節課我們讀了四季詩,看了四季景,編了四季詩,還唱了四季歌,你們過得愉快嗎?(愉快)是呀!四季多美呀,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由這四季組成的,我們的生活多美呀!回家畫畫四季的景色,畫畫我們美好的生活。畫好後貼到我們的畫欄裏,(好)好嗎?下課

【教後反思】

這節課教學效果不錯,如果説有什麼奧祕的話,我想那就是我讓學生大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具體表現如下:

1、快樂來源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兒童有意注意時間很短,無意注意佔優勢。興趣可以把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是這樣激發學生的興趣的':

利用多樣的形式,如過關、表演讀、當評委打分、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夏秋冬、當小詩人、把課文改歌唱等形式,不斷給學生新的刺激,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利用生動、激勵的語言,如一開始我就對學生説:今老師要帶你們到大自然中找找春夏秋冬,你們想去嗎?這讓學生情緒高漲。我又説:但是可沒那麼容易,要先過關,你們敢嗎?學生都有股不服輸的勁頭,一個個高聲喊到:敢!這樣就創設了一種很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很快進入到學習情境中去。再如當學生順利過關時,我對學生説:剛才你們表現得很不錯,老師決定帶你們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夏秋冬,帶上你的照相機,帶上你的錄音機,我們出發了!我這裏是想提醒學生注意認真看,仔細聽,孩子一聽到我的話,馬上做好準備,孩子喜歡聽這樣兒童化的語言。

2、快樂來源於美:

新課標提出了新的三維目標,其中一點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課時的目標其中一點就是要讓學生了解四季的特徵,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如果教師光告訴學生什麼季節有什麼是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真的去看,去聽,去感受,而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把四季的景色放在同一個時空的,於是我藉助了多媒體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沒逼真的情景,再配上教師美的朗誦,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從而讓學生體驗到快樂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所以後面有學生能説出我要感謝這些美麗的景色這麼有深度的話,這都是因為有了美的體驗,才有美的創造!

3、快樂來源於成功:

這節課學生自已當小詩人創編出了美妙的詩歌,這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其實這些成功是因為有了前面語言的積累。學語文的目的就是為了用語文,這節課,我很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如讓學生用不同形式反覆去讀詩歌,讓學生去發現四季詩的共同點,又上學生去背詩歌,這樣,不僅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而且規範的書面語言反覆進入學生的口語。這會自然地同化、改造學生的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重構語言形式。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積累,後面學生才能自己創編出這麼多優秀的詩歌。

4、快樂來源於平等:

在這節課中我和學生的對話沒有居高臨下的感覺,都是以真誠、平等、徵求的語氣,如:我也想讀,可以嗎?我來表演怎麼樣?需要你們的幫忙,你們能幫我嗎?另外我還讓學生給我打分,傾聽學生的評價──所以學生學得非常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mep2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