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 篇1

一、“我的發現”:

感知反義詞,並通過反義詞認讀9個生字。導入採用了同學之間比高矮,通過學生自己發現,來讓學生初步感知反義詞的特點。相對來説,基本上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通過自主認讀幾組反義詞,發現反義詞的特點,並認識9個生字,兩兩合作認讀,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在識記生字時,通過多種形式的鞏固認讀,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生字記憶的更加深刻。但是,學生對於生字的識記方法還不能掌握,對部分後進生關注不夠,教師缺少了一定的示範,可把課堂多多交給學生,採用學生教讀來提高學生能力,對於生字缺少了一定的書寫來加強記憶。

學習反義詞過程中,採用了“師生對,生生對”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通過拓展,讓學生積累詞彙。但是,給學生自己發散思維,自由拓展的機會少了。

二、“日積月累”:感知近義詞,並能準確的運用。

讀讀説説:仿照例句説句子,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朗讀兒歌《我愛祖國》,擴大閲讀量,積累語言

採用了“找朋友”的方式選擇相近的詞,來讓學生初步感知近義詞的特點,通過拓展,進一步感知,理解詞語意思,從而學會把詞語運用到句子中,但是這裏,近義詞的連接詞用錯了,因為意思是相近的,就不能再用“對”來連接,並且缺少了板書。

仿照例句説句子時,過渡語不夠自然,導致教學流程不通順,在拓展寫句子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發揮空間,學生口語表達和展示的不夠,教師語言在這塊顯得有點囉嗦,佔用了一部分的時間,導致朗讀兒歌部分,出現了時間不夠的現象。兒歌的朗讀形式單一化了,也沒有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合理分配好每個環節的教學時間,教師語言要再簡練一些,過渡語要連貫通順一些;要讓學生多動手、多動嘴,夯實寫字,口語表達等基本功。

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 篇2

今天聽了吳老師上的《語文園地三》,我受益匪淺。這節課給了我今後如何進行語文園地教學的一個啟示,即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習語文,注意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進行拓展延伸。

“語文園地”除了幫助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系統地梳理,整合,鞏固以外,更注重在學生心中培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那麼,如何才能讓“語文園地”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呢?吳老師給了我很好的啟示:

一、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情境。

二年級的小學生,好動愛玩,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在他們的觀察和想象中,客觀世界是擬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個小動物,在他們眼裏,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的精靈。吳老師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組織教學,也就抓住了教學成功的關鍵。創設情境的做法尤為適用。創設了“我來做小老師”的情境,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激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輕鬆完成了鞏固識字、積累詞語的教學任務。

二、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延伸拓展。

教學中,吳老師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字、詞、句的規律,並進行遷移。如“我來找規律”,“我來挑戰”,“讀讀説説”等訓練,都引導學生在自主發現的基礎上認字、寫字、説句子,而後以教材為依託進一步將教學作必要的延伸。如“我來挑戰”的教學“快點動腦筋想一想,誰是它的反義詞?”這一環節的安排,意在喚起學生將學過的反義詞,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拓展性訓練。

語文教學的課堂越來越廣泛,吳老師大膽、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語文教學活動,這樣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 篇3

第三單元《語文園地》共分為“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我愛閲讀”五個部分。教會學生會認9個生字,熟讀識字中的詞語,區分形近字,根據偏旁,猜測字義。學會部首查字法,看到漢字會分析漢字的部首。瞭解中國的十二生肖傳統文化。培養愛閲讀的好習慣。

一、教學效果:先從教學目標的實施看,我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即通過舉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部首與詞意的聯繫,能通過部首猜詞意。通過對十二生肖的認讀,初步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其次,從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授來看,我基本上在這節課中解決了重點和難點,通過聯繫生活,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成功之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個性,讓學生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例如兩人合作讀,表演讀等方式。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朗讀為主線,在讀中感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創造性地學習。課堂中,我努力遵循倡導新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指導得也比較成功。如在指導學生體會小柳樹的美時,抓住柳樹的生長的過程與特點,運用多種形式將描寫小柳樹美的3句話一遍遍的在讀中感悟。同時,教會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抓住小柳樹的“美”,才能體會出她的得意傲慢自大;抓住小棗樹的樸實內斂,才能體會出它的謙虛。而感悟是由讀而來的。課文中出現的“得意”“跳起舞來”等詞彙,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狀態,他們都手舞足蹈起來,想象着自己就是小柳樹,在風中驕傲的樣子,自然就讀出了傲慢的語氣,從而很容易就説出了柳樹的自大。而小棗樹的樣子,不免讓人自卑,但小棗樹的謙虛也由着故事的發展有了改變。

學生在讀中體會到了不用的情感,不同的性格。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從而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印象深刻。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回答“小棗樹和小柳樹你喜歡誰?為什麼?”這樣的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再次細讀文本,抓住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語言進行不同語氣地朗讀、比較和體會。學生不僅在讀中感悟課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也體會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懂得道理後,我把這個道理引到了學生自身,看看周圍值得你學習的同學。讓學生懂得所有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該學會發掘並且更進一步,學會“取長補短”。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由此及彼,由這篇課文聯繫到之前的識字課的四字詞語。

三、不足之處:對文本的挖掘和解讀還不夠深,導課、引課還不夠順暢。課堂教學過於拘謹、緊張。對學生放手學習和合作學習做得還不夠,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對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重視不夠。教學中對學生領讀、多讀重視不足,課堂氣氛過於呆板,沒有讓學生放下包袱輕鬆學習。語言表達不夠精準到位,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好。面對聰明活潑的孩子,微笑和激勵就是一種最好的方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既是對他們潛能的開發,又是對他們個性的張揚,運用得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這一點本節課作的不夠好。

四、改進措施:應更多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看、讀、劃、問、説之中學得輕鬆自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kze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