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課後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課後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教學反思是新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它既是教師教學常規工作的一項工作要素,更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步驟,還是教師真心研究教學、真心謀求進步、真心對待學生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學管理過程中必須關注特別是積極引導與評價的必要環節。

課後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實質

教學反思對教師而言,不在於寫些什麼而在於想不想、想些什麼特別是想到何種程度。落實到教案上是為了對所想內容的強化與記憶以及對備下一課或調整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的提醒。如果為了應付教學管理而寫,則積極作用為零。特級教師於漪每教完一篇課文總會寫一寫下次再教這節課應如何做,因此她的課常教常新、爐火純青。她説:“教育是細水長流,積涓滴成小溪,成小河,成江,成海,把點滴閃光的思想、有效的做法彙集起來,就會領悟到許多教育的道理,就能產生只會”。

二、教學反思的基本要求

1、教學反思的基礎是備課的積極與認真。

2、教學反思的出發點和內容是教師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回顧以及教師對教學目標達成情況與生成性目標實現情況的內心評價。

3、教學反思的常態化主體是執教者自己。

4、教學反思的目的是自我警醒與自我完善。

5、教學反思的`重點是目標達成狀況的自檢,特別要着眼於學情評價。

6、教學反思的歸宿是圍繞課堂教學實效,自己“想”與整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7、教學反思貴在堅持永久,成於切入要害找到根源,毀於應付差事,敗於有始無終或時斷時續,精於言簡意賅。

三、教學反思的思考形式

作為非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專業人員的一般性教師,從教學論的角度作理論性反思,站在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的高度用理論去檢索實踐,整體上比較困難,也是難為大多數教師。基於此,只從實踐性體悟角度,立足於操作層面,歸納如下:

1、系統反思式。

第一,反思本節課教學理念確立與應用的得與失;

第二,反思本節課備課過程的得與失:課程內容分析(地位、聯繫、作用等)與處理、學生情況分析、材料準備、課程資源開發、教學場所選擇與利用等。

第三,反思本節課教學設計的得與失:三維目標確立的適度性、全面性與科學性,教學重點確定的準確性,教學難點選擇的適宜性,教學思路設計的適應性,教學材料準備與利用的充分性,教學過程中教學原則應用的科學性特別是新課程理念或者課標體現充分性與適度性等。

第四,反思教師自己的“教”:導入、點撥、調控、激勵(合作、質疑、學困生等)、板書、生成性引導、學習技能培養、習慣塑造、思維訓練等。

第五,反思學生課堂上的“學”:教學有效參與率、學習效率、思維積極狀態、技能(合作、操作、質疑等)練習情況、學困生表現、等等。

第五,反思教學實效:教學目標達成率、教學重點完成狀況、教學難點突破程度等。

第六,整體感想與體會:對本節課自己最深刻所得的概述。

説明:這種反思形式比較全面,也很複雜,適用於對教師個體意義較深遠的課例(最成功或最失敗)的系統思考,它對教師影響很大,建議教師每個時間段都要針對這樣的課例進行一次此類性反思,常態化是不現實的。

2、四步反思式

第一,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貼近學生,產生共鳴)

第二,反思教學效果。(自己教的情況、學生學的情況)

第三,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設計目標和生成性目標)

第四,總體感想與體會的提煉。

説明,這是比較適當的反思方式:即不繁瑣也不脱離教學實際,更主要的是圍繞常規性教學關鍵環節而展開,比較適用於單元性的反思。

3、重點反思式

第一,教學設計的反思。(與教學過程對照,找得失)

第二,教學效果的反思。(與目標達成情況對照,看得失)

説明,適用於每節課的反思,教師在從教室回辦公室的路上即可進行思考,簡便由不失關鍵,易於操作,但不適於常態化,要階段性穿插前面的兩種方式,以避免公式化和形式化,發揮教學反思應有的作用。

4、應急式

圍繞本節課教學的整體感想和體會進行。

即可從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而展開,也可從成功與缺欠層次而展開,還可從教學過程的某一突出環節而展開,等等要結合給自己產生教學感觸最突出的環節重點進行,但無論從哪一點入手,都須結合教學實效去思考,教學的實效性就是教學質量,質量低的教學即使設計得再好、過程再精彩基本上也是失敗的教學。

這種形式適用於思考時間與空間不足的緊急狀態,不可多用,更不可常用。

四、教學反思需注意的問題

對農村中小學特別是小學教師,由於肩負的學科種類較多,不是專科化,教學受檢性常規任務較重,造成了“注重備課批改、瞭解學生、瞭解教學技法、把握檢測”等剛性指標的落實上,不注重反思或僅侷限於自身已有的經驗,造成教學效率與效益低下,因此,倡導並注重教學反思,改進教學工作,獲得教學專業成長,在反思中學習教與學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反思教與學經驗或教訓,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方式,實際是促進自身成長的最有效的途徑。

農村教師的教學反思,可以從課堂教學事件入手,抓住成功或失敗之處,思索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與教學效果,從中找原因;可以結合所教學課,把大問題細化為幾個小問題,從小問題中尋找最關鍵的因素,加以研究並探索解決的辦法。

教學反思絕不是一般的教學回顧,更不是教學檢討給別人聽(看),教學反思是思維過程,是追問過程:我的教學存在哪些問題,急需解決的關鍵是什麼?怎麼進行嘗試性解決?

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學研究的過程,是教學研究的內容之一。是對教學所遭遇問題與困難的積極應對,所以對自己的靈感、設想的及時紀錄很關鍵,不要想想就拉倒一會就忘記,之所以需寫下來記載於教案上不是應付檢查,而是對自己研究的記錄與提示,所以教學反思不要想完就拉倒、寫完就拉倒,應形成日看、周覽、月結、期末歸納的慣習,這個過程就是教師的科研過程——教學論文的出處:把自己的困惑、思考、做法寫下來,這就是教育隨筆、教育敍事、教學課例;圍繞課例與問題解決的個人研究過程與成果,就是教學論文。

教學反思的前提是自己的行動。光反思不改進,反思就無效;只反思不試驗,反思的準確性、科學性就沒有保障,説到底,反思的目的在於改進反思中發現的問題,在於發揚反思中發現的經驗——行動是反思的結果。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有一句名言:“教育是靈魂的回頭,是頓悟的藝術”。教學反思能夠使教師從習以為常的教學慣性與惰性中超脱而出,賦予自己不迷茫、不懈怠、不盲信、不盲從、不盲動的教育思維品質,在隨波逐流的時勢中獨樹一幟,用身心去感悟課堂教學的思想的尊嚴和樂趣,就如特級教師於永正所講的那樣:“如果一個教師每天都能用一小時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那麼五年後,他不能成為全國特級教師可以由我負責”。

“誰在努力分析自己的課的優點和缺點,分析自己跟學生的相互關係中的問題,那他就已經取得了一半的成功”。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我們的忠告與期望。

標籤: 反思 課後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dy7dr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