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鄉下人家》,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1

《鄉下人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組課文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屋前搭瓜架、門前種鮮花、屋後春筍冒、院裏雞覓食、河中鴨嬉戲、門前吃晚飯、夜靜催眠曲”的田園風情。在教學中,我從增強學生主動性入手,以閲讀為主要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引起共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總體氛圍創設的比較好,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產生了對農村生活的嚮往。

2、多媒體創設情境。我精心選擇了部分非常貼合課文內容、富有美感的圖片製作成課件,利用多媒體展示鄉下風光的美景圖片,不但讓學生對鄉下生活有了初步印象,而且使學生儘快進入了情境,給了學生以很強的視覺衝擊,產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此外,在課件中配以優美的音樂,為學生朗讀和入情入境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抓重點詞語品讀,知識點的教學比較紮實。這篇課文可謂是“段段是風景,句句是畫面”。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圍繞中心句的“獨特迷人”展開學習,先找出文中“獨特迷人”的畫面,從上課的情況看,學生比較會讀書,關鍵詞語都找到了。學生也能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學習,領悟到了文章的表達方法,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4、運用多種朗讀方式。在這篇課文的朗讀教學中,我運用了師生合作讀,同桌互讀,男女生賽讀、自己感悟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這方面做的還是比較到位的。

5、課堂中時間的控制還不是很好。開始部分的課前鋪設耗費了時間,而後面的讓學生讀讀、想想、説説、寫寫中的説和寫展開的不夠。讀了課文,欣賞了圖片,其實學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達的,但由於時間關係,我給學生自我表達、展示的空間不夠。

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總體氛圍創設得比較好,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一節課下來,師生對“鄉下人家”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3、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教學重點】

1、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片斷

2、瞭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題

1、出示古詩《過故人莊》讀一讀,説説詩所描繪的意境:

總結:詩中描繪的是一幅非常樸實的田園風景畫。誠摯親切的友情,典型農家生活場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於一爐,可以看出詩人的內心世界的和諧。

2、想去看看孟浩然描繪的鄉下什麼樣嗎?讓我們一起去遊覽一番吧!

(在音樂聲中欣賞鄉下人家特色的畫面)

3、導入:

這樣自然親切、優美恬靜的鄉村風光,用文字來描繪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讓我們一起隨着作家陳醉雲,來學習第21課《鄉下人家》。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要求:

⑴ 課文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

⑵ 你對鄉下人家有什麼樣的感覺?

⑶ 作者的最直接感受是什麼?用──劃出來。

2、師生交流:

⑴ 檢查字詞學習情況。

⑵ 説感受。

⑶ 找到中心句。

① 獨特、迷人什麼意思?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② 齊讀句子。

作者筆下的鄉下生活很美,讀着讀着,一幅幅生動親切的畫面就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感受美,品味美。

三、研讀品味,感受鄉村生活的美

1、合作學習,感受美:

⑴ 用簡短的語句概況作家寫了哪些白天的畫面?

⑵ 畫面:

屋前搭瓜 架門前種鮮花

屋後春筍 冒院裏雞覓食

河中鴨 嬉戲

⑶ 同桌一起細細品讀課文:你最喜歡的是哪個畫面?試着説説自己的理由,並找出有關的段落美美地讀一讀。

2、畫面逐個分析:

(由學生挑選喜歡的,相機出現,理解)

畫面一:屋前搭瓜架

⑴ 看圖片,想象説話:

這美麗的色彩彷彿要告訴我們什麼?

⑵ 這裏有一句話很難,讓我們一起來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看你能想到什麼?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① 在這裏別有風趣的裝飾指的是什麼呢?

(農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綠綠的藤和葉子,點綴其中的青的紅的瓜,色彩明麗,生活氣息濃厚,別緻親切可愛,純樸自然,春種秋收,夏可遮涼)

② 為什麼説這些都是別有風趣的裝飾呢?(特殊、不同,與城裏的房屋門前不同)你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嗎?

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① 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一般是什麼地方能看到的?(城市裏)想象一下什麼樣?(生想象)會給人什麼感覺?(威嚴,冷漠)

② 出示圖片,比較三者,填空練習

花兒落了的時候,結出( )的瓜,像( )似的掛在房前,襯着( ),它不如高樓門前的石獅子那樣( ),也不如旗杆那樣( ),卻是那麼( )。

⑶ 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鄉下人家的可愛嗎?

畫面二:門前種鮮花

眼前除了綠綠的瓜架還有什麼,對,有紅花。怎麼描寫的?誰來讀讀?我們大家邊聽邊想象畫面,你眼前出現了什麼畫面?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理菊,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一句。

樸素和華麗本來是相對的,為什麼課文中卻説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鄉村風光本是樸素的,鮮花的開放卻使之增添了許多明麗的色彩,所以)

(雖然是很常見的花,但是它們開得是那麼的漂亮)

依着時令順序開放,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都高興呀,這真是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畫面三:屋後春筍冒

我們從門前來到屋後,那裏有什麼?竹!怎麼讀?

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⑴ 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春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春天的鄉下生機勃勃)

⑵ 理解探換成長──這是調皮的娃娃想和你捉迷藏呢!讀─這是些好奇寶寶急切地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呢。作者多喜愛他們啊,把他們當成了人來寫,再讀讀,體會一下!

⑶ 想象雨後春筍的畫面

畫面四:院裏雞覓食

⑴ 剛才我們眼前出現的畫面都是植物,這裏還有小動物呢,誰來讀讀描寫雞覓食的一段,誰描寫鴨戲水的一段。聽聽從他們的朗讀中你聽出了什麼?

⑵ 你為什麼會這麼讀?

(媽媽帶小雞覓食)雄雞呢?這雄雞聳着尾巴,大踏步地走來走去它在幹什麼呢?心裏會怎麼想?(鬥志昂揚的將軍,盡職盡責的丈夫)。

畫面五:河中鴨嬉戲

⑴ 那河中的鴨子呢?誰讀讀?

⑵ 你從哪些詞中讀出了什麼?

(從遊戲中讀出鴨子們生活的很自由很快樂;從從不吃驚中知道了這種自在、輕鬆、和諧的場景在農村是很常見的。)

⑶ 帶着我們豐富地想象再讀讀這段話。

四、總結全文,提升

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發現生活中那些平凡普通的事物也藴涵着獨特而迷人的美。正如大雕塑家羅丹所説: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現在,就讓我們伴着柔美的音樂,讀1~4小節,感受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

2、拓展:

⑴ 當個小詩人,有感情地背誦你最喜歡的畫面。

⑵ 當個小作家,請你發揮想象,寫一段描寫鄉下人家冬日獨特、迷人的風景。

【板書】

鄉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門前種鮮花 獨特

屋後春筍冒

院裏雞覓食 迷人

河中鴨嬉戲

【教學反思】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並強調了人文精神對各個學科的滲透,這是我們教育思想一次偉大的解放,它的現實意義遠遠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關注人的自然發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尊重個性的健康發展,重視情感的薰陶感染,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

一、自選方式,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興趣需要學會選擇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形式,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特點,或圈點,或查寫,或操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學會面對陌生領域,自已去搜集,篩選資料,尋求答案。

在教學《鄉下人家》一課時,我帶學生進入課文,讓他們通過自學瞭解課文內容,並用上恰當的詞語概括地説説你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通過初步的概括後,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課程標準》語)。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悦、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説、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鄉下人家》一課中,從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己讀,自己學,自己彙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

三、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四、體悟情感,給學生課外延伸的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

《鄉下人家》一課教學結束時,我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實踐活動,噹噹小畫家,噹噹小作家等,學生又一次熱情高漲,在不同的實踐歷程中,他們的思想情感受到薰陶感染,他們的個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張揚。這樣就讓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讓他們的思維有了一個更廣闊空間。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3

《鄉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瓜藤攀檐、鮮花輪綻、雨後春筍、雞鴨覓食、院落晚餐、月夜睡夢幾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在讀中識字,讀中把握多音字的讀音,讀中鞏固識字,讀中設疑;再讀課文,想象畫面,讀出獨特感受;個性閲讀,融入情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中學會了生字,培養了語感,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反思自己《鄉下人家》第一課時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1、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閲讀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因此,在指導朗讀時就要針對學生這一點,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例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場景融入自己的感情讀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憤異常活躍。

2、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

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鄉下風光的美景圖片,不但讓學生對鄉下生活有了印象,而且使學生儘快進入了情境,給了學生以很強的視覺衝擊,產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朗讀和入情入境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多層次的讀和指導,學生提高了朗讀能力。

每讀一遍課文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⑴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2)默讀。自讀自悟,想象畫面,讀出感受。(3)朗讀喜歡的部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學生通過讀,披文入境,融情於聲,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4、本節課重視生字教學。

在識字教學的環節,首先讓孩子自由讀課文,在讀中發現疑難、在困惑中思考、然後再給予對應的指導和幫助,以學定教,以孩子為課堂的主體。寫字環節讓學生觀察生字字形,説出自己應要注意的地方,不但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在説的過程中鍛鍊孩子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促進生字的記憶,讓枯燥的生字學習變成一種自主的、快樂的活動,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學生對鄉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體的體驗。在整節課中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不過在教學中還有一定的不足,如最後的寫字環節,能有展示和評價就更完美了。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4

這是一篇寫景的散文,文中所描述的鄉下人家,看似很貼近生活,但,真正細細分析下來,針對只有中段學習經歷的孩子來説,無論是學識水平還是生活閲歷,都不及真正體會到作家所描述的那種浸潤心扉的迷人,如果只是單單讓孩子生硬剖析字詞,那便又會演繹心口兩張皮的現象,這是語文的悲哀,因此,從“情緒”導入,讓其自然而然的順心入境,與文字接軌,自然無痕。

文章表面看似簡潔易懂,但絲絲縷縷,縱橫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散文式“形散神聚”,讓人有無從下嘴的尷尬。找到教與學,文與人,長與幼的幾處對接點,實屬難點,經過抽絲剝繭,終於從“種”字中提起經脈主線,順線而下,枝、莖、根、葉一蹴而就。頓有豁然開朗之式。

教學過程中更有動靜結合,生活與文本相結合的圓潤構式,使得整個課堂情緒激昂,氛圍活躍,學習過程輕鬆自如。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5

《鄉下人家》是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青瓜綠藤、鮮花盛開、雨後春筍、雞鴨覓食、院落晚餐、月夜睡夢等六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尋找美——品讀美——感悟美——發現美”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讀中賞詞、品句,讀中積累、感悟,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反思自己《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一、一條主線

陳醉雲的《鄉下人家》結構清晰,語言樸實自然,讀起來有清風拂面之感,這篇文字沒有較難理解的詞句。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二、多種方法

四年級下冊有一個學習要求,即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閲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等等。在教學中我注重了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課文。“青瓜綠藤”畫面中,學生在石獅子和瓜藤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的對比中,感受到別有風趣一詞的含義。“雨後春筍”一段抓住一個“探”字,通過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如果你是小筍芽,從土裏探出頭來,看見了什麼?會説什麼?”使學生體會到擬人化手法運用的巧妙。

 三、朗讀再現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課伊始,我安排學生自由讀,邊讀邊劃説體會,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品讀感悟環節通過指名讀、賽讀、對比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齊讀、引讀等方式交錯使用,最後的品讀、展示讀,把讀貫穿由於整個教學的始終。這樣不同層次的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也提高了朗讀能力。

在課堂上,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評價語要有提升,這個是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去積累的項目。雖然備課時冥思苦想出好多評價語,但是真正站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的能力還是很欠缺。其二,學生的讀後感悟能力比較強,但朗讀再現的能力較弱,要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提升。其三,板書規範性不強,應該提前設計、規劃、佈局好,使其美觀。

課堂的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如何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的特點,凸顯自身的教學特點,體現新形勢下的教學理念,這將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6

《鄉下人家》描寫的是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那房前順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綠的藤蔓,門前空地上依着時令開放的美麗的鮮花和屋後伴着春雨從土裏探出頭來的嫩筍,那覓食雞羣,那嬉水的小鴨,那鄉下人家在門前的樹陰下邊吃晚飯,邊閒話家常,其樂融融,夜裏伴着紡織娘美妙的歌聲甜蜜的進入夢鄉……這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使人如臨其境,彷彿在與鄉下人家一起享受鄉下人家生活的樂趣、這篇文章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下面,我來談談教學體會。

我所在的學校本身就處在農村,因此班上的同學大都來自於農村,但是他們有種“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覺、也就是説,對於鄉村田園風光,他們都習以為常了,所以就不太在意、儘管這樣精美的文質,也不能夠深深地吸引他們、但我還是試了一下。這節課的一開始,我就先讓同學樣讀通課文,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接着,我帶領着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讀文感悟,學習寫法。所以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通過“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方式展開教學。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多多少少地體會了自己深處鄉間的一種幸福感。

讓我感到遺憾的是:課堂中時間的控制還不是很好。開始部分的糾正字音耗費了太多的時間,而後面重點的讓學生讀讀、想想、説説,就展開的不夠。讀了課文,看了圖片,其實學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達的,但由於時間關係,我幾次打斷了學生。因此,我想課前預習的效果是很重要的,它直接關係着課堂教學的效果。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7

《鄉下人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用散文的手法,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生活的美好品質。在教學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抓住主線,層層深入。

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閲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

二、抓取重點,扶放結合。

在這篇課文中羅列了六個不同的鄉村生活場景:門前的瓜架,屋前的鮮花,屋後的竹子,院落的雞,小河的鴨,人們夏日晚餐和秋夜睡眠。因為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有選擇地講讀。這些場景中包括兩處植物,兩處動物,兩處人們生活的描寫。因此,我分別抓取了一處植物、一處動物、一處生活描寫作為教學重點內容進行引導,其餘的內容根據他們自己的愛好,自由朗讀,做到了扶放結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啟發想象,發展思維。

因為大多學生沒有親眼見過鬱鬱葱葱的瓜架,也沒有親自到過鄉間田園,因此,我藉助多媒體手段,展示鄉村獨特的風景。同時啟發他們談談:如果你來到這裏,最想做的是什麼?鄉下人家在這裏都幹些什麼?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帶着想象出的情緒來朗讀課文,效果很好。

四、反覆朗讀,深入理解。

在教學本課時,我採取自由讀、想象讀、體驗讀、配樂讀、分工合作讀等形式讓學生感受鄉下那樸素的美、和諧的美和充滿生機的美,並通過朗讀來表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課堂效果非常好。

五、補充資料,激發情感。

學生大多是城裏孩子,對鄉村生活了解不夠。我在教學文本內容之餘,補充了關於鄉村四季風光、生活勞作、童貞童趣、傳統風俗等資料圖片。使課堂氛圍得到了昇華,激發了學生了解鄉下風光,體驗農村生活的慾望。

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感覺效果比較理想。我在課堂學習中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和引導,整節課學生都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的興趣也濃厚,收穫很多。美中不足的是,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一直引領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沒有引申到農民勞作的辛苦。若再引導學生感受農村生活的勞苦與艱辛,那麼學生對鄉下人家的生活了解得就更深入了。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8

《鄉下人家》,美得就像一幅幅鄉村風物圖。庭院前紅瓜綠藤、庭院後的鮮花竹筍、自在的雞羣鴨羣、展現了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

如何讀出這樣的畫面,我在第一課時的初讀課文時主要分為兩步。一是在詞語的出示,我分為以下幾組:第一組為鮮花植物組。第二組是動物活動的一組,如覓食、搗衣、率領覓 歸巢催眠……第三組是詞組,如別有風趣的裝飾、鮮嫩的筍、碧綠的藤、綠綠的濃蔭、獨特的風景……讀準字音、讀出自己的理解。為下文理解課文奠定情感的基調。

二是初讀課文後,我讓學生找出全文中那一句概括鄉下人家的特點。學生立刻找出:“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我問:“那作者筆下,都為我們描繪了哪些迷人的風景呢?”

有學生舉手:“有些人家,還在……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你能用簡潔的詞語來概括嗎?”

“門前種着許多花草。”

“就按你説的,門前種花草。”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

學生紛紛受到鼓舞,在位置上討論開來。我接着讓學生舉手講。(後來想想,這時讓學生自由討論,更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接下來,屋前搭瓜架、河中鴨嬉戲……一幅幅富有生機的畫面在孩子們的嘴裏蹦出來。

把課文讀成一幅幅畫,正是語文畫中有文,文中有畫的體現。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9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通過空間、季節和時間的交替描寫,展現了“屋前搭瓜架、門前種鮮花、屋後春筍冒、院裏雞覓食、河中鴨嬉戲、門前吃晚飯、夜靜催眠曲”的田園風情。在教學中,我從增強學生主動性入手,以閲讀為主要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閲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反覆閲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後交流品味。這樣學生學習起來興趣濃厚,效果也不錯。

課文描寫鄉下人家的每一個段落,每一個畫面都很美。在學習了課文之後,在課堂上利用時間,進行寫話訓練。

鄉下人家,在屋前搭一瓜架,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先讓學生把課文中的內容用以上句式寫下來,這樣即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鞏固,又訓練了學生説話的能力。然後,給學生三張課外的圖畫,讓學生用以上句式練習説話,並想想鄉下人家還有什麼什麼風景,這樣啟發學生想地球已經調至震動狀態象,發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引起共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10

《鄉下人家》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的的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想要讓學生通過朗讀,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作者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表達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由衷的熱愛、讚美和嚮往。在本次研修中,我認真聆聽了元老師的課,收穫頗豐:

1、圍繞主線,展開教學

在課堂開始之前,元老師能主動親近學生,跟學生進行交流,為課堂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整堂課始終圍繞“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一條主線來進行教學,給每一部分起小標題,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脈絡十分清晰,學生也能明白整堂課學習的重點,緊緊跟着老師的思路走,學習效果不錯。

2、指導朗讀,以讀促悟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鄉下人家的詩情畫意,元老師在朗讀指導上下了不少功夫。在課堂上,學生採用多種方法朗讀課文,比如指名讀、合作讀、評價讀等等,通過不同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最為關鍵的詞語和句子,針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反覆朗讀,在朗讀中領悟作者的用意,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積累到自己的知識寶庫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元老師用心地將文中具有特色的內容與圖片聯繫到一起,邊讀邊播放,創造出一個美好安逸的鄉下人家的情景,更好地幫助學生領悟課文內容,讀出該有的情感。

3、適時評價,關注學生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最活躍。在課堂當中,元老師始終以鼓勵、讚賞、期待的態度對待學生,在學生朗讀過後,給予適當的評價,並將方法穿插其中,使學生獲得表揚的同時,明白怎樣朗讀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恰到好處的語言,營造出了和諧、美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豐富內心的情感體驗。

4、現代手段,豐富課堂

雖然我們的孩子生長在鄉下,由於年齡有限,也有看不到的鄉下美景。於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論是導入還是學習過程,元老師都輔以精美的圖片,讓鄉下美景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在導入創設情境中,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精讀品析過程中,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孩子們的閲讀興趣,讓孩子們看到了平時沒有看到的鄉下田園風光,孩子們的眼界開闊了,個性張揚了,為生活在鄉下而感到驕傲了。

總之,整堂課教學目標明確,關注學生實際情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輔以恰當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了一幅生動優美的鄉下人田園風光圖,使學生在朗讀的同時注重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以及熱愛生活的感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都應該從課文中發現美,使學生感受美,讓語文學習成為一種美的享受!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11

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春遊,參觀貝爾科普基地的情景。貝爾科普基地在關外,途中經過一片莊稼地,地裏種着時令蔬菜,長勢正旺,放眼望去就像一塊塊碧綠的翡翠。我情不自禁地讚歎:這蔬菜真新鮮,好一派田園風光!看到此情此景,孩子們的表現更讓我感歎:他們大呼小叫:老師,快看!生菜居然長在這裏,啊!那是我吃過的菜……是的,鄉村生活對他們來説是遙遠的、陌生的。莊稼地留給他們的印象似乎超過了科普展。他們彷彿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的興奮,津津樂道,滔滔不絕……

因此在《鄉下人家》這篇課文備課時,我就想應該抓住學生對鄉下生活的好奇、嚮往,抓住田園風光的獨特、迷人的特點,通過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和諧的農家畫面,通過城鄉對比,讓從未接觸過農村生活的城市孩子從平凡的事情、普通的場面體會出的鄉村生活的美。細節的感受體現在具體的教學中:

一、提問導入,輕鬆自然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生活在什麼地方?”

生:“我們生活在深圳。”

師:“你能用一兩句話説説深圳的特點嗎?”

生:“深圳是個現代化大都市,很繁華、有許多高樓大廈……?

師:“我們生活在大城市裏,對城市的生活不陌生。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去體驗一下另一種生活,我們一起去《鄉下人家》看看,去感受一下鄉村生活。

(板書課題)

(説起自己生活的環境,孩子們能夠抓住城市的特點描述,如:城市的繁華、城市的高樓大廈、城市的現代化等等;提起鄉下生活,孩子們眼中就流露出好奇、興奮……在他們的腦海中就會有一個疑問:鄉下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恨不得馬上就去看看。這樣既輕鬆自然地引入了課題,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感受到不論上什麼課,如何引入是很關鍵的,就像蓋樓建房,開始地基不大好,整棟房子就沒法蓋了。引入得不好,整堂課就會散亂無章,猶如一盤散沙;好的引題,就如一堂課有了骨架,剩下的血、肉就看你如何去填滿,想豐滿圓潤、想挺拔苗條、想威武強壯……都可以達到。)

二、聽文觀景、如臨其境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的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

那房前順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綠的藤蔓,門前空地上以這是令開放的美麗的鮮花和午後伴着春雨從土裏探出頭來的嫩筍,那覓食的雞羣,那嬉水的小鴨,那鄉下人們在門前的樹蔭下邊吃晚飯,便閒話家常,其樂融融,夜裏伴着紡織娘美妙的歌聲甜蜜景如夢鄉……

(此刻多媒體課件起到了語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嗅到了濃郁的泥土芬芳,聽到了熟悉的蛙吵蟲鳴,感受到瓜棚月夜下的情趣,彷彿在與鄉下人家促膝談心,一起享受鄉下人家生活的樂趣。)

三、梳理整合、濃縮場景

1、小組討論交流:

課文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每人選自己喜歡的一個場景説説,再把描寫這一場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讀給大家聽聽。

2、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每一個場景:

⑴學生髮言,教師指導點撥:

(瓜藤攀援圖鮮花輪放圖雨後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

⑵小組為單位輪渡一至六自然段:

(在這個環節上,學生能夠拓展思維,通過對比的方式來描述鄉村生活,如城市裏的雞鴨生活和鄉下的雞鴨生活對比,城市的繁華、節奏快和鄉下生活的質樸、悠閒得比較,但在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場景時,感覺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四、品味語言,學習寫法

1、幾場春雨過後,到哪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擬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覺生動、自然)

2、青、紅的瓜,碧綠的藤荷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者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對比的手法使人感覺別緻生動、親切可愛)

3、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體現了寧靜、和諧的農家生活畫面)

4、……(品味語言,在朗讀方面還要加強指導,通過讀體會鄉村生活的純樸自然、富有情趣,指導前與指導後應有區別)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學生們對鄉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體的體驗,在整節課中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還要加強學生朗讀的指導。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12

《鄉下人家》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一共7個自然段,前6個自然段寫景,最後一個自然段抒情,描繪了鄉下獨特,迷人的風景.仔細閲讀後發現,前面6個自然段中,1,2兩個自然段描寫的都是鄉下人家房前屋後的靜態景物,如長長的瓜架,美麗的花朵,碧綠的竹林;3,4兩個自然段描寫的則是鄉下人家常見的家禽:慈愛的母雞,可愛的小雞,神氣的公雞和悠閒的鴨子;5,6兩個自然段花則描寫了鄉下人家生活的場景,如夏天院落晚餐,秋天伴着紡織娘的歌聲入睡.也就是説,整個鄉下人家景色的描繪看似無序,實則有序,這序不但體現為描寫的景物是從靜到動,從物到人的,也體現為從描述鄉下人家景色獨特迷人到鄉下人家生活自然和諧.文章按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描寫,展現了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理清內容後,我又細細地讀課文,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優美,活潑風趣,處處流露出作者對鄉下人家的喜愛之情,這份喜愛甚至可以説是偏愛,想必作者也是久居繁華喧囂的都市,因而對寧靜,質樸,悠閒,舒緩的鄉村生活充滿了嚮往和留戀.我也帶着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引領着學生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1,交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在上《鄉下人家》這課時,我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找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給大家推薦,在推薦之後,肯定也有喜歡同一個地方的孩子,之後一起交流,討論,這又體現出一種合作.

如有學生喜歡"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一句.

生1:我喜歡"成羣",這説明嫩筍很多.

生2:我覺得"探"字用得好,這些筍就好像是小娃娃一樣偷偷地從土裏探出頭來,看上去真可愛!

生3:"探"字用了擬人的手法,就像一個個淘氣頑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樣從土裏探出頭.

師:如果你就是這些小竹筍,那麼快想探出頭來幹什麼呢鮮嫩的小春筍們,你們探出你們的頭來吧,把看到的景象説一説.

生1:我看到了紅花綠葉,聞到了空氣中淡淡的花香;

生2: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竹子,青的竿,綠的葉,投下了一片濃濃的綠蔭.

生3:我聽到了黃鸝的歌聲,真動聽.

……

整節課都是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決問題.而老師只是一個課堂學習中的組織者,引導者.

2,教給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四年級下冊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既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閲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等等.本課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閲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反覆閲讀,能夠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課文的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處處講,處處讀,這就要有選擇的讀和講.對於較難理解的,對於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都要重點來學習,來讀.如:作者通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對雞的描寫,紡織娘唱歌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形象,不僅要充分的讀中感悟,還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朗讀.在閲讀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評,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如: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1)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2)細讀.質疑後,邊讀邊想邊議,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把握文章結構,梳理文章脈絡.(3)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學生通過讀,披文入境,融情於聲,以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一節課下來,學生對鄉下人家嚮往不已,有的學生説:"那真是世外桃源!"有的學生説:"我真想去那兒度假!"更有學生説:"那兒簡直是人間天堂!我樂意去!"

讀着課文,我和孩子們彷彿嗅到了濃郁的泥土芬芳,聽到了熟悉的蛙吵蟲鳴,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彷彿在與鄉下人家促膝談心,一起享受着鄉下人家生活的樂趣.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13

《鄉下人家》 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 ,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通過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我感覺以下幾個方面有些收穫與大家共享:

一、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閲讀方式。

在學習第五、六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場景,喜歡讀的同學就練習有感情的讀,喜歡背誦積累的就練習背誦。彙報交流時,不僅讀給大家聽,還要説出就喜歡的理由,説後又帶着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讀,每個人都不一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題氣氛異常活躍。

二、給學生學會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四年級下冊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既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閲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等等。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閲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反覆閲讀,能夠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課文的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處處講,處處讀,這就要有選擇的讀和講。對於較難理解的,對於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都要重點來學習,來讀。如:作者通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對雞的描寫,紡織娘唱歌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形象,不僅要充分的讀中感悟,還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三、多層次的讀和指導,讓學生在評、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每讀一邊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 初讀 ” :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細讀”。質疑後,邊讀邊想邊議,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把握文章結構,梳理文章脈絡。

“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讀出味道。

“自由讀”學生通過讀,披文入境,融情於聲,以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14

《鄉下人家》是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屋前搭瓜架、門前種鮮花、屋後春筍冒、院裏雞覓食、河中鴨嬉戲、門前吃晚飯、秋夜催眠曲等七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先讀;再找關鍵詞;然後去體會”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讀中賞詞、品句,讀中積累、感悟,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反思自己《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一、一條主線

作者陳醉雲的《鄉下人家》結構清晰,語言樸實自然,讀起來有清風拂面之感,這篇文字沒有較難理解的詞句。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詞語和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二、多種方法

四年級下冊有一個學習要求,即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閲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等等。在教學中我注重了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課文。“屋前搭瓜架”畫面中,學生在石獅子和瓜藤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的對比中,感受到鄉村的可愛。“屋後春筍冒”一段抓住一個“探”字,通過引導學生想象畫面,使學生體會到擬人化手法運用的巧妙。

三、朗讀再現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課伊始,我安排學生默讀,邊讀邊畫出作者對鄉下人家的感受,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品讀感悟環節通過指名讀、評讀、男女生賽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齊讀、引讀等方式交錯使用,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這樣不同層次的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也提高了朗讀能力。

在課堂上,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評價語要有提升,這個是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去積累的項目。雖然備課時冥思苦想出好多評價語,但是真正站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的能力還是很欠缺。其二,學生的讀後感悟能力比較強,但朗讀再現的能力較弱,要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提升。課堂的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如何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的特點,凸顯自身的教學特點,體現新形勢下的教學理念,這將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鄉下人家》15

《鄉下人家》是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課文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讀中賞詞、品句,讀中積累、感悟,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反思自己《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要有以下幾點:

一、抓住主線,結構清晰。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一中心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二、讀中感知、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

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在教學中,運用課件展示,讓學生快速進入作者所描繪的鄉村美景中,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從而產生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回顧整節課,學生都是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決問題。而老師只是一個課堂學習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而在課堂上,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評價語跟不上,這個是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去積累的項目。雖然備課時冥思苦想出好多評價語,但是真正站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的能力還是很欠缺。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逐步提高。

標籤: 反思 教學 鄉下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do39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