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教學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教學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教學反思1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設計原則之一:計算與應用結合,體驗計算是有用。因此整堂課的教學流程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鞏固方法學以致用。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探討計算方法,使學生深刻理解為什麼要計算,切實體會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設計原則之二:主動探索計算方法,並進行優化,滲透化歸的數學思想。解決買24本樹需要多少元時,學生尋找了很多方法。有的用了拆數,有的用了連乘,有的用了課外學習的豎式。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侷限性的?教師應當肯定學生正確的想法,更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優化,尋找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設計原則之三: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並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關鍵是:①掌握乘的順序;②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結合具體情境,既能溝通橫式與豎式間的聯繫,又能有助於學生理解乘的順序(每一步的由來),對位的問題。脱離具體情境説説怎麼計算,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教學反思2

關注要點 把握關鍵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是多位數乘法的基礎,是筆算乘法的通法,是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為不需要進位,就一個例題,重點讓學生明白乘的順序和乘得的積書寫位置兩個問題就可以了。這部分內容看起來簡單,可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卻是很難理解的。

在備課時主要關注了以下幾點:

1.學生的起點。

學習這部分內容,學生應該具備的必要技能有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在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到這一起點,讓學生能夠在課伊始就能清楚地知道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過程及方法,特別是通過“24×2”用豎式計算的過程,由學生自己説出需注意的問題,然後把這三條貼在黑板上,以求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完整的筆算思路。為下面類推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也提供了方法基礎。通過課堂的實際效果看,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2.轉化思想的滲透。

從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練習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是把它們轉化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設計時想從這個地方開始就讓轉化在課堂中發揮作用,讓孩子能夠對轉化思想有一個切身的體驗;當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例題用口算做出來時,再讓學生感受到沒學過的內容可以轉化為學過的口算來解決;最後探究出用豎式計算時,總結算法,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原來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就是用第二個因數每個數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其實就是轉化成了兩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設想的過程是這樣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讓孩子從知道轉化這個詞,慢慢明白原來就是這麼回事,簡單易懂,不用非得描述出“轉化”是什麼,但是心中已經明白了“轉化”是為了幹什麼。

3.習題的設計。

像這樣的計算課,除了讓學生明白了算理,知道了算法,更多的功夫應該放在練習上,只有在大量的練習中,學生才能逐漸掌握計算的技能和技巧。因為是計算,如果只是一種形式的練習,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所以在本課的習題設計上,採用了多種形式結合,體現由扶到放的層次性。

第一道題就體現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對着畫有方框的豎式填寫計算的結果,然後再填寫後面的橫式結果,這是給學生固定出積的位置再填寫,在填橫式結果的過程中鞏固對算理的理解;第二個層次給寫好了豎式,直接計算;第三個層次只給橫式,自己寫豎式計算。

第二道題,依然還是列豎式計算,但是要求同桌為一組,每人完成兩個,然後互相檢查,反饋後全部做對了,每人都可以給自己畫一枚喜歡的標誌,這樣捆綁評價,可以調動起練習的積極性,忽略掉做計算題的枯燥感。

第三道題,給出算式和豎式中關鍵位置的積,讓學生根據豎式去判斷對應算式,這道題以遊戲的形式出現,裏面藴含着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法的理解,只要理解了如何去算,就可以輕易根據關鍵的幾個數找到對應的算式。想在趣味性十足的練習中加深對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在課堂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幾個關鍵:

1.知識基礎。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在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讓學生及時認真回顧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很重要,所以在教學中踏實進行復習。

2、乘的順序。

這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關鍵,讓學生深刻理解兩位數乘的順序很重要。所以在全班交流的環節不厭其煩地讓學生説自己怎樣計算的過程,就成了重頭戲。可惜在這個過程中,課堂上我處理地並不好。對學生的引領不夠科學有序,問題缺乏清晰的條理性,所以沒能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3.積的書寫位置。

在計算第一層積時屬於原來的知識基礎,學生不會有問題。當計算第二層積時,學生就遇到了困難,解決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如何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的過程,把握了這一點,學生自然就明白結果是幾個十就該寫在十位上。這一點容易理解但需要強化訓練才能熟練掌握,所以在探究交流完後的師生梳理時還要進行“重筆塗墨”,我啟動了一個問題“像説用個位上的2乘24那樣,説説用1乘24的過程好嗎?”這樣就給學生一個清晰的認識“用24乘十位上的1,過程跟用24乘個位上的2筆算順序和方法完全一樣”,只是跟個位上的4乘後的積應該寫在十位上,其他的道理都相同。不知是因為強化了這一點還是學生感悟能力強,從最後做的練習上看,正確率比我想像的要高。

我的感受:

忐忑。

在接到任務時因為是作為骨幹教師,同聯小教師同上這節課,很怕自己會有愧於這“骨幹引領”的任務,希望自己能夠呈現給大家一堂有自己風格的課,最好是能有所創新。但是這樣的課型平時評優課很少有人觸及,因為它不好創新,只能踏踏實實地去上,花哨不得。於是忐忑不安地進入了備課、思考的過程。時間很短,從接到正式通知到最後一共8天的時間,其中有周六、週日兩天學校組織去蒙山進行了拓展訓練。備課、研討、修改、試講,每天晚上都對着教參、教材和教學設計就這麼靜靜地坐在電腦旁,即使什麼都不幹,也哪都不去,就這麼靜靜地坐着,大腦卻一刻不停地思考:如何才能讓整個過程顯得更清晰、更有實效呢?忐忑不安中,最後決定既然創不了什麼新,那就把它上踏實,這才能體現課的高效和內涵。

迷茫。

課前的複習環節,進行了好幾次改動。最初設計了一組口算訓練,二是筆算訓練。作為這節課前的熱身,但是在做完這些題的時候我還想抽出要點分別總結概況它們的算法,以便為後來的學習奠定基礎,於是就顯得頭大了,修改。

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很出乎我的意料,本以為用口算的方式分解成三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課堂上孩子們並不是這樣的思維,他們多是上來就用筆算,不管對不對全是列豎式的形式。於是就把情境進行了分解,改成了台階式。利用情境第一步先解決筆算的基礎問題,第二步口算,但即便這樣,經過調查,學生使用口算來解決的依然不多,利用豎式的很多,但多數都不對,其中有用豎式的樣子,但結果其實是口算出來的.卻説不出筆算的過程。當遇到這樣情況的時候,讓學生表達説不出來,學生自己又提不出什麼問題,只能由老師來講,對此我真是迷茫了一陣。還是能力不夠,不能準確把握課堂,處理問題的隨機性不強,這些應該都源於自身業務水平還不高,還有待更進一步地去學習、去實踐,讓自己的能力再提高,爭取做一個真正優秀的數學老師。

遺憾。

那天上完課,我覺得特別遺憾。

在學生彙報交流環節,我的問題引領不科學,其實應該清晰地以兩個問題呈現:分了幾步算出來結果的?説出每一步是怎麼算出來的。當學生有240的0省略寫法時,提問:怎麼不寫0你也認為是240?這樣就可以了,至於24是怎麼按照乘的順序得出來的,可以放在師生梳理時強化,這樣效果可能比我當時的處理要好。

在處理學生錯例上,學生已經明確知道算法後,應該給一個糾錯的機會,不僅是對展台上展示的錯題,開始嘗試的錯誤都要有機會進行修正,這個環節漏掉了很遺憾。

在對估算結果的使用,準確結果算完後,沒有及時回頭看,使估算的結果僅停留在開頭的分析上,這裏需要一個驗證分析的過程,如果能有,會使課堂更有數學的理性美。

總之,還需要多學習、多鍛鍊,人如果不逼自己,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這樣的課原來我從沒想過可以上公開課,多數數學老師也不願意涉足這樣的課題,一個字“難”。但是經過這番嘗試,我竟然有點喜歡這樣的課了,這種課可以不上的華麗,但是可以上得很有味道,至少以後看到這樣的課型,我也可以對自己有信心了,因為我經歷了整個思考的過程……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教學反思3

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過程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主要是能解決這幾個問題,第二個部分積的末尾“0”能不能省?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省“0”後要注意什麼?

由於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説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

因此在探索檢驗過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題:31×1223×1341×2134×12前兩題主要是為理解算理服務的,後兩題是為了鞏固部分積的對位問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裏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從而從“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後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使今後學生面對沒出現過的題目、類型或其他生活中的問題,不再驚慌不已、束手無措也是我本節課要傳達給學生的。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課堂智慧的缺少,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在今天部分積“0”問題的處理上就花費了大量時間,並且出現了很多重複教學的情況。我想了有了失敗,才會去找原因,才會去思索,才會不斷去實踐,這樣在實踐反思中不段磨練自己,鍛鍊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zj0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