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新課標數學三年級下冊《平均數》教學反思範文

新課標數學三年級下冊《平均數》教學反思範文

《平均數》是三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收集和整理數據能力基礎上,從生活實例出發,讓學生充分產生求平均數的需要,進而自主探究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並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實際問題,體驗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新課標數學三年級下冊《平均數》教學反思範文

本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教學難點是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相對於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更為關鍵。

《平均數》這一堂課,在本校上過四次,在商城小學也上過一次。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推敲、摸索,但是總覺得不盡人意。平均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怎麼使抽象的概念讓學生去理解、接受,這是需要不斷思索的。

教完這堂課後,覺得有以下收穫與困惑:

收穫一:情境的成功運用。課一開始,我創設了一個套圈比賽的的情境,引入新課。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興趣盎然,既而我拋出一個實質性的問題:是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認為男生組,有的認為女生組,學生各抒己見,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然後進行全班交流:有的學生用最多個體進行比較,有的學生用最少個體進行比較,有的用總數進行比較,還有的用求平均數的方法進行比較。這時候鼓勵他們將心中的.矛盾展示出來,讓他們充分地爭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合理性。當學生感受到要比較誰套得更準一些必須先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後,我並沒有急着讓學生討論或者講解平均每人套中個數的含義,而是讓學生用移一移,畫一畫的,或者用計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數。

收穫二:概念的建構認知。本課的大致知識能力層次如下:認識平均數的意義求平均數應用平均數。教學設計從由條形統計圖呈現數據,並利用條形圖中塗色方塊的移動揭示求平均數的方法,為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提供了感性支撐,然後,在學生已經學過總數份數=每份數的基礎上得出求平均數的方法是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整節課由具體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體,多緯度構建主體化的平均數概念。並在講解方法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滲透:平均數處於一組數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能反映整體水平,但不能代表每個個體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平均數這一概念的認識顯得更為深刻和全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k3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