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有餘數的除法》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的知識,《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本着教材是知識的載體這一原則,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我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本節課的教學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建構。

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來自生活、迴歸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聯繫生活實際,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把教學歸樸於實踐,歸樸於生活,所以導入的時候,我拿出了7根棒棒糖,讓同學們幫助我將這些糖分給同學們,每個同學分三根。看看能分幾根。這樣學生就運用了上節課學到的知識,輕鬆解決了問題。這樣的導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而且能較好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很自然的引出新課。我們將要繼續學習《有餘數的除法》。

導入新課後,我將所有的學習內容放手給了孩子,如果源於生活的導入是本課的亮點化,那下面的學習新課的過程更是本課的另一個亮點。我結合學生的實際,創設了“動手擺一擺”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體驗新知。因為每個小組的同學用的小棒的根數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擺出的結果,列出的算式也是不一樣的,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更好的發揮接下去的組研和升研。當自學結束後,就是我對教材深挖重組。我認為“有餘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的教學包括兩個層面的教學。第一層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讓學生在分實物的過程中理解什麼是有餘數的除法,並根據這一過程整理表格,發現算式的共同點。這裏的商和餘數都是通過分得到的,而不是計算出來的,第二層次,與第一層次不同,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就會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在通過論證得出餘數小於除數的概念。所以我讓同學們以小組單位進行整理,小組長將結果統計在指定的表格中,然後通過整理的過程,發現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後提出疑問。進而順利進入下一個學習流程,深入探究有餘數的除法。

我將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篩選,然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兩個問題。並充分發揮同學們的自主能力,我讓同學們自由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探究。經過學生的討論、舉例、論證,老師的巡視、點拔。學生共同得出一個結論餘數比除數小。讓學生明白是因為不夠分,所以這些小棒不能正好分完,這個剩下的“1”就叫餘數。如此建立餘數概念,不僅準確,而且學生印象深刻。使學生再次明白只有分到不能再分時所剩下的那個數,才是餘數。

學習到尾聲的時候,隨着學習目標的完成,學生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因為整節課從導入到例題的整理,發現新知餘數比除數小。都是在同學們實踐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論證得出的,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完成了對學習方法的引導。並設計了一些課堂檢測。來檢驗學生學習的情況。

整體學習過程比較順暢。是按我課前預設而來。亮點也很多,但仍然存在不足。

一:教師教學機智不夠,在導入時,我讓學生分將七根棒棒糖,每三個分給一同學,看看能分幾人,學生列的算式是7 ÷ 3=2﹍﹍1,而我做在課件的算式卻是7 ÷ 2=3﹍﹍1,當時我説了一句老師打錯了。過後,我進行了反思,如果此時我能讓學生根據這個算式。在來動手分一分,不更能體現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嗎?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對於學生何其重要,它不僅能機智靈活地處理各種偶發事件,開發學生的潛能,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二:留給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太過倉促。初入探究和深入探究這兩個學習環節的小組自主交流中,思維敏捷,表裏能力好的優生能充分的進行交流,但那些學困生就沒有更好的發揮出來。如果這塊的時間在稍微長一點,學困生就能在小組長的幫助下。老師的引導下闡述出自己的想法,充分的發揮“四研”互助式教學的作用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034x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