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如何上好認識風這一課的教學反思

如何上好認識風這一課的教學反思

“認識風”是大班每年必選內容。根據以往的經驗,幼兒對這個內容還是挺感興趣的。怎樣在興趣的基礎上,‘發動幼兒對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動地學習,成了我們着重思考的問題。我們一改往日教師講授為主、幼兒配合操作的辦法,採用合作研究式的教學,從製作風車,觀察風車轉動情況人手,支持、幫助、引導幼兒圍繞“風”這個主題一步步深人研究:怎樣讓風車轉起來?怎樣讓風車轉得快?風是怎樣形成的?風有什麼作用?如何測量風向?

如何上好認識風這一課的教學反思

要製作風車首先就要選擇製作風車的材料。(在以前的教育活動中,都是老師事先準備好材抖、幼兒只要製作就可以了。孰不知,這並既增加了老師的工作,又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其實,如何選擇實、用、可用、美觀的材抖本身就包舍了豐富的學習內容。)為此,我們全班展開了討論:風車是用什麼製作的?“塑料和棍子。”我們幼兒園沒有塑料怎麼辦?”紙也行。”棍子一時找木到l可木可以用筷子來代替?我們按孩子的想法找到一些舊筷子,孩子們用大頭針往筷子上扎,可是筷子太硬;大頭針扎不進去,怎麼辦?用泡沫棒一個孩子的想法啟發了大家。於是孩子們紛紛找來了袍沫棒,試了一下,果然大頭針很容易就扎進去了。找來的泡沫棒有的很髒,而且不好看,於是孩子們給它纏上漂亮的彩紙。對自己選擇的材料孩子們很喜歡,製作風車的過程非常順利。

怎樣讓風車轉起來?

做好風車後,孩子們都很興奮,爭先恐後地讓老師欣賞他們的作品.我逐一肯定後,問他們‘“你們覺得風車在什麼地方最好玩?”孩子們異口同聲:‘操場!”來到操場,我還沒有來得及佈置任務,,孩子們就包經四散跑開丁拿着自制的風車玩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都陸陸續續地跑過來,説:“我的風車在滑滑梯時轉得快”,“我的風車在地上走時轉得慢”......有的孩子風車壞了,來找老師修理。拿着風車跑來的張又馳對周宇説:“嘿,你那風車釘反了,讓風輪朝上才行。在同伴的幫助下,他試着把自己的風車正過來,朝着風一試,風車轉了!很自然地,孩子三五個人圍成一堆,蹲在地上,尋找着風車不轉的原因奮很快,有的孩子發現自己的風車釘反了,有.的孩子發現釘得太緊,有的發現沒有讓風車迎風……

孩子們在操場上自由玩了一會兒後,我把他們集中起來,提了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夠讓風車轉起來?(户外活動過程中,孩子比較興奮,很難在概念水平上把握住操作、疑問、假設、論證過程中的發現。這時教師高質量的提問,有利於孩子的發現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統化。)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我拿着風車轉圈,風車就能轉起來字”;“我順着滑梯往下滑,風車就轉起來了”;‘“我在操場上跑,風車也能夠轉起來…看來只要有風,風車就能轉。-霍然小朋友的總結引來了大家的掌聲。然後,我讓孩子們帶着怎樣才能夠使風車轉得快的問題散開玩。孩子們帶着問題,玩得更有意思了。他們在玩的過程中,還不時交流着經驗,“從滑梯上往下滑,風車轉得快”,“站在高的地方風車轉得快”……孩子們玩了一會兒後,我們進行了集體討論。有的孩子説,“我跑得快,風車就轉得快”;也有的説,“從滑梯上往下滑,風車轉得快”……其中錢王的發現—“正對着風的時候,風車就轉得快”,引起了小朋友的疑問。為什麼正對着風時,風車就轉得快呢?還是讓我們來試試吧。每個小朋友拿着自己的風車迎着風跑了一次,結果有的小朋友的風車轉得快,有的小朋友的風車轉得慢乙是什麼影響了風車轉動的速度呢?我和孩子們一起做了一個小實驗:用嘴對着風車吹氣。(在表達經驗的過程中,孩子間的質疑引出了幾個孩子的問題。通過每個人的親身經歷—逆着風跑一次沁使這一問題成為全班孩子的問題。對於孩子的問題,老師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藉助於小實驗讓孩子自己發現答案。)我要求孩子分別對着風車的正中心和風車的側面吹氣,看看有什麼不同。孩子們從自己的實驗中發現:對着風車的正面吹,風車也能轉,但不如對着側面吹轉得快;使勁吹時,風車就轉得快,輕輕吹時,風車就轉得慢。孩子雖不能總結出風車的轉動是受風力和風向影響的,但孩子對風力和風向已有了一些經驗。

風是怎樣形成的?

在户外玩風車時,幼兒有的跑,’有的吹,有的拿着風車從滑梯-上往下滑,都在想盡各種方法,使自己的風車轉起來。、只有手堯奉奢風車站在那早,不一會兒,他大聲説:“老師,快來看,我站在這兒不動,風軍也能一轉!”果然灘站在那裏,手裏的風車在快速轉動着。其他幼兒聽到他的話也都圍了過來,可這時偏巧天公不作美,風車不轉了。我問:“為什麼風車剛才自己會轉,現在又不轉了?”子堯説不出來,前來觀看的周宇説:“因為剛才有風,現在沒風了。”那風是怎麼形成的?“是樹上刮下來的”,“是天上吹下來的”……那在屋裏會不會有風呢?有的説有,有的説沒有。於是我們從院子回到教室,讓小朋友接着試,看在屋裏風車能不能轉?孩護和馬上選擇了用嘴將風車吹轉起來獷我問:“為什麼屋裏沒有大樹,外面的風也吹不進來,風車還會轉呢?”“是我們吹的。”你們用嘴吹就形成了風,風車就轉了。那你們吹的是什麼呢?有的孩子説:“空氣。”那好,現在每人拿一個塑料袋到你認為有空氣的地方,“捕捉”一袋。很快孩子們在教室裏、卧室裏、院子裏,“捕捉”起來。孩子們發現:我們身邊到處都有空氣。為什麼吹空氣就形成了風呢?“因為一吹,空氣就跑了,就形成了風。”除了用嘴吹可以形成風,還可以用什麼辦法使空氣流動形成風?孩子們開始在屋內屋外找起了風,室外的幼兒發現,一跑就能產生風,站在那兒不動也有風……室內的幼兒發現用扇子可以煽出風,用紙板也能煽出風,撩裙子還能形成風,電風扇也能吹出風.

風有什麼用途?

為什麼我們要用電風扇來吹風呢?“我們熱時洲電風扇吹風就會涼快、”看來,風能幫我們做事。風除了讓我們涼快,還能幫助人們做些什麼?“風能把毛巾吹乾”,“快下雨時,一颳風,就把烏雲颳走,雨就不下了’,‘……風到底能為我們做些什麼呢?我建議孩子們自己看書,來解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以往孩子遇到問題,一般都是直接找老師尋擇答案,老師直截了當地把問題的答案告訴幼兒。如今,他們可以通過小朋友間的相互切破、探討尋術問趁的答案,還可以查閲資料,在書中尋找問題的答案,當然也可以手求老師的帶助。教師一改往日的.做法,支持、幫助、引導幼兒自己發現問題的答案。孩子在閲讀的過程中,以先前的經驗為基礎,理解了書上原來餚不懂的東西,對書產生了興熬,對自己產生了自信;同時書上的內容又引起了孩子繼續探索的慾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提高了探索、查找資料的能力。)孩子們對圖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邊看邊進行討論。一龍指着書上的一幅咫風圖片問:“老師,這是什麼風啊?”“這是颶風。”“什麼才算是颶風?”“要·12級以上才算颶風。”少哎呀,真厲害!”“它能把房子吹倒。”旁邊的子‘堯説。“看,我這書上有樹,它能擋住颶風。”孩子們還從書中瞭解到,風還可以幫助人們做很多事情,傳播花粉、發電…… 在看書的過程中,錢王等幾名男孩子對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特別感興趣。他們要求我為他們講這個故事,聽完故事後,他們問:“除了東南風還會有什麼風?”“為什麼要借東南風?”“怎麼才能看出風的方向?”孩子們一口氣,提出了好幾個問題。我沒有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建議全班小朋友回家問問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查查資料。

如何測量風向?

第二夭,我們全班一起討論:“除了東南風還會有什麼風?”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説,“還有南風”,“北風”,“東北風”,“西南風”怎麼才能看出風的方向呢?“可以聽天氣預報”,.“也可以看職着的旗子”……“那我們怎麼想辦法測出風的方向呢?”經過討論,大家決定製作一個風向儀。於是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教師使自己的教育意圖物化在材抖中,孩子在不同材料的選擇、比校、操作中,瞭解了材料的質地、特徵、形狀、大小及其與風的關係):薄布、厚布、薄紙、厚紙、紙條、整張的紙,還有許多的輔助材料,如小棍、筷子、線、繩、膠條、膠水等。 小朋友在製作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怎麼把紙或布固定一在小棍上。有的小朋友用膠布,有的小朋友用膠條,還有的孩子開始不知怎麼辦,看看別的小朋友,於是也拿來了膠布、膠條。思遠開始用膠條把布固定在棍上,可過了一會兒布掉下來了。他跑過來阿我:“老師、怎麼才能呆住?”“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們用線拴上,然後出去試試,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再改。”思遠經過幾次嘗試,高興地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我用膠條粘上,然後再用線繫上,·這樣布就不會掉下來了。”

九思在外面玩了一會兒,愁眉苦臉地進來對我説:“老師,我看不出紙動不動。”我身邊的小宇説:“這我能看出來,我的布特別薄。”一龍説:“我這也是布,怎麼就飄不起來?”“你這布太厚了。”“那你們看看為什麼九思的雙不起來?’,“你這個,紙太硬”,“你的紙也太小了”九思來回又試了幾次,最後,用大的、薄的紙製作的風向儀終於雙了起來。

丹寧也過來找我:“老師,我的風向儀也測不出風來,怎麼回事?”

我看了一眼,心裏有了底,問他:“你覺得,為什麼你的風向儀測不出風來?”“我覺得我的紙太硬了。”“那你換一張軟的、薄的紙試試。”她找來了一長條皺紋紙,然後用剪刀從上面剪下一小段,粘在小棍上,看了看我。我説:“你出去試試。”過了一會兒,她跑回來對我説:“老師,還是不行。”“那是怎麼回事,你可不可以去看一下,別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一會兒,她舉着自己的風向儀,很興奮地告訴我:“老師,看我的風向儀能測風向了。”“那你以前的風向儀,為什麼不能測風向呢?”“以前,我的紙太短了。我看了一下,別人的都很長,我就剪了一塊長的皺紋紙,出去一試,還真行。”(只要老師為孩子創造同伴相互學習的機會和條件,他們不僅能在相互模仿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且學會欣賞同伴的能力與長處;同時,感受和學會如何與同伴交往,如何向別人學習,如何在相互合作中解決問題。)

就這樣,孩子們製作完風向儀後,就拿出去進行嘗試,試完之後,他們又回來修改。他們一會兒用紙,一會兒用布,每個人都投人自己的製作和試驗之中(在孩子合作研究的過程中,老師的控制減少了,但並沒有出現所謂的紀律問題。在我們的教育中,經常是孩子感到任務對他們或者太難,或者太易,從而厭煩,坐立不安,出現紀律問題。在合作研究的過程中,老師和更有能力的同伴在活動的情景中,一直為孩子提出處於他們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同時又允許孩子用多種方式嘗習,因此孩子一直注意集中,保持興趁。)在此基礎上,我們全班舉行了一個經驗分享會,讓每個小朋友都講講自己的發現。

孩子們經常舉着自制的風向儀測量風向,一還時常互相交換意見。一天,霍然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我們這個風向儀得用手舉粉才能側出風向來,要是我們能把它固定在一個地方就好了。”於是,圍繞着霍然小朋友的問題,我們全班進行了一次討論。固定在什麼地方呢?“可以固定在紙盒上”,“還可以固定在泡沫上,··…那怎麼就能知道今天是東風、南風、西風還是北風啊?“我們可以寫上”,“我不會寫字,我用圖畫代替行不行?”……我拿來一個大紙盒,問孩子們東、南、西、北寫在紙盒的什麼位置?有的孩子亂指,九思説:“我知道,在家看地圖時,·我媽媽説在地圖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我在紙盒上寫下了東南西北四個字,問孩子們在兩個方向之間叫什麼?由於以前討論過這個問題,孩子們沒費勁就知道了風的八個方向。這時,孩子們已迫不及待地想改造自己的風向儀了。

他們從活動區找來了固定風向儀的底座,有的孩子把小棍往泡沫板上一插就固定住了,有的孩子用的是紙盒,怎麼也固定不住,這可怎麼辦?錢王想了一個好主意:把小棍插在紙盒裏,然後在小棍上粘上橡皮泥,再把橡皮泥粘在紙盒上,這樣小棍就牢固地枯在了紙盒上。錢王的好辦法引來了幾個小朋友的爭相效仿。

又馳找來了四個小管(一個粉色的、兩個藍色的、一個黑色的),把它們分別固定在泡沫板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上。我問:“你用這四個小管幹什麼?”“代表東西南北。”“那怎麼有兩個藍色的?”“噢!”他又換了一個綠色的小管。做完了之後,他出去試了一下,回來説:“老師,我還是不知道今天刮什麼風。”“你知道哪個顏色代表北嗎?要是別人借了你的風向儀後,怎麼知道那是北?”“我可以寫字。”他把四個小管拆下來,在上面寫上東、南、西、北,其中南不會寫,我給他寫了一個樣子,他照着寫(畫)了上去。有的孩子直接在底座上寫上了東南西北砰個字;有的畫了圖畫,在旁邊註上東南西北。

在製作過程中,不時地聽到孩子們從外面進來説,“今天是西北風”,“今天是東南風”,“今天是西風”……孩子們差不多都製作完了,我們就一起來到了操場上擴讓孩子們用自制的風向儀測測今天是什麼風。孩子們説什麼風的都有。我沒有肯定誰的對,誰的不對,而是問孩子們:“大家看看你們的風向儀是怎麼放的?風向儀應該怎麼放?”“風向儀上的東西南北應該和實際的東西南北一樣才行。”“可哪是北呀?”“小朋友看,你們對着我的方向就是北(這時老師站到全班小朋友的北邊。”)“那我們這邊就是南!”周宇説。對,你們這邊就是南。這樣,孩子們都放好了自己的風向儀。

那今天是什麼風?“東南風”,孩子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説。為什麼説是東南風?“因為風向儀上的小旗子是往東南方飄的。”對孩子們的回答,我沒有給予評價,而是告訴他們,人們是這麼稱呼風的,從哪兒來的風,就叫什麼風。比如説從東邊吹來的風,就叫東風,從西邊吹來的,就叫西風。現在咱們做一個小實驗,你們用嘴從你們風向儀的東邊吹風,看看上面的小旗子是往哪邊職的,“往西邊飄”。你們再從你們風向儀的西邊吹風,看看上面的小旗子是往哪邊飄的,“往東邊飄”。我們明白了,今天是西北風。

就這樣,孩子們每天用自制的風向儀測量風向。在測量的過程中,我們還利用太陽來確定我們的方向,遇到陰天我們就用指南針幫助我們找準方向。孩子們還發現:樹葉、小旗子被風吹的方向與我們風向儀的方向是一樣的,這樣即使忘了帶風向儀也不用着急,也能知道今天是什麼風。從此之後,我們班的氣象站每天都有了孩子們輪流畫的今日風向圖。(從如何讓風車轉起來,到如何讓風牟轉得快,到風是怎麼形成的,到風與人的關係,到最後的如何瀏出風向,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相應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表達自己的“理論”、作出假設、試驗,還學會了在與同伴、教師的交流合作中解決自己的問題,驗證、豐富、提升自己的理論。孩子們從中體驗到的,是發現的快樂和解決問題後的喜悦。在活動過程中,老師的作用似乎不明顯,但非常重要:藉助於“為什麼不找別人幫幫忙”的建議,為孩子的合作創造了廣闊的空間;藉助於支持與鼓勵的“你試試”,讓孩子體臉探索的過程,嘗試探索的艱辛與快樂;藉助於“如何讓風車轉起來”“空氣是怎樣形成的”“怎樣才能自己測出風向”“風向儀應該怎樣放”等等高質量的提問,使孩子零散的、感性的、操作水平上的經臉,得以在概念水平上系統化;藉助於提供材料,為孩子的學習提供儘量多的機會與可能;藉助於小實驗,使孩子的假設得到驗證,經驗得到整理與提升。

標籤: 一課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8lzz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