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跳水》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跳水》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跳水》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跳水》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跳水》的教學反思1

《跳水》一課記敍了發生在一艘環遊世界歸來的帆船上的驚險故事。課文情節曲折,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敍了幾個過程:船員逗猴子,猴子放肆起來;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一、教學效果

1、逆向溯源,層層深入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激發興趣。

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到底是誰跳水?他為什麼跳水?(學生很容易就能説出由於孩子當時處境十分危險,船長用槍逼他跳的水。)

追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當時孩子處境危險?(學生抓住“橫木的一頭離桅杆一米多”“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杆”“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只要……就……”“即使……也……”“兩條腿不由得發起抖來”等重點詞句分析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

出示插圖,展開討論:為什麼説他拿到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引導學生觀察,猴子掛帽子時的動作和孩子取帽子時的樣子體會他根本不可能拿到帽子,再加上他當時已嚇得心驚膽戰,兩腿發抖,隨時都可能“直摔到甲板上”;退一步講,橫木那麼細,他又沒有任何輔助物,就是他拿到了帽子,也還是一樣的結果。

指導朗讀,體會情境。引導:孩子的處境太危險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也都繃得緊緊的,那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體會到當時那緊張的氣氛嗎?(學生朗讀)誰還能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形容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

二、成功之處

1、設身處地地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

讓學生説説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麼做的:想象一下,當時船長是怎麼想的?學生從而想到: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無疑;跳入海中,雖有危險,但有海水,還有生還的希望。用槍逼孩子跳水,是不讓他因懼怕而猶豫,因猶豫而拖延時間,拖延時間,有可能掉在甲板上,就意味着死亡。讀到這,我們不得不對船長的機智和果敢產生敬佩之情。

2、想象故事的結尾。

在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説説從故事中獲得的一些有益的啟示。孩子得救後,船長、水手、孩子可能會説什麼。學生有的説,水手會説:“累死我了,還好救上來了”。有的説,船長會説:“一個帽子拿走了不就算了,有這麼重要嗎?”有的説,孩子會説:“爸爸,我以後再也不敢了。”還有的説,孩子會説:“爸爸,我要學游泳。”從而體會到文中藴含的道理。

三、不足之處

在“自主讀識”—“檢測詞語”環節,在檢測課文詞語時相機教學多音字“咽”,此處我只是進行了口頭教學,沒有把多音字呈現在ppt上,也沒有進行板書。

在讓學生朗讀孩子處境危險時,雖然也找了幾個同學讀,但是有的地方讀得感情不到位,沒有充分表達出作者所描寫的那種情況緊急處境危險。

忽略了引導學生體會事情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四、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不足,我想可以:

1、提前把它顯示出來,學生掌握得會更加紮實。

2、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去引導一下,如當一個學生讀得不到位,根據學生回答出的感受,教師可以引導:老師聽出來了,水手們真緊張!

3、在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心裏變化過程之後應該順勢提出:孩子為什麼會遇險?找出推動事情發展的因素。水手、猴子、孩子缺一不可。猴子在水手的取樂中放肆起來,去逗孩子,而孩子在猴子的戲弄中,在水手們的笑聲中惱羞成怒、失去理智,最終將自己至於險境。

《跳水》的教學反思2

《跳水》是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述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一隻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杆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懸念疊起。整個故事始終在事物的聯繫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着。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角色扮演,理解船長的機智。

課堂教學中,在學生對文章重點內容及表現的主要思想有了深入理解後,我啟發學生“你有什麼辦法能救出孩子嗎”,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這時,學生們的積極性被完全地調動起來,有的建議拉張大網在下面,有的建議拿棉被墊,有的建議把救生圈放在下面……此時我請學生們來角色扮演,讓他們扮演船長拿着槍,出來打鳥,然後看到孩子已經站在橫木上的危急情景,這時我問學生:“作為船長,你會怎麼樣?”然後學生尋找文中的關鍵詞句,理解:按照常理,船長應該會比水手更加得慌亂,可是他很沉着;船長原本出來是準備打鳥的,現在發現這樣的情況,他“立刻”想到讓自己的孩子跳水來解決危機。風平浪靜,孩子會水,相對來説危險不大。如此短的時間,船長想了這麼多問題並且採取了有效的行動,船長沉着冷靜、機智果斷的形象就躍然紙上。這樣進行探究式的合作學習,學生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2、教學收穫(思得)

抓住動詞,自學自演。

在教學“猴子戲弄孩子”“孩子追猴子”這部分的內容時,我發現文中一連用了很多描述猴子的動作的詞語,準確傳神。我請學生讀一讀,找出動詞,提出問題,比較這些動詞之間的差異,然後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表演出猴子、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這種學生自演的學習活動,不僅有助於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這些詞語用於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具體含義,而且使學生明白,連用動詞避免重複,並要力求用得準確、傳神,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3、不足之處(思失)

反觀整堂課教學,仍有一些遺憾:

教學接近尾聲時,學生們看到課文插圖上畫的橫木,它並不在船的邊上,如果孩子跳下去,很有可能沒有跳到水裏,而是跳到甲板上,那麼高,摔下來不摔死也得摔成重傷。有學生説:“孩子已經發慌了,站在上面,方向也許都迷糊了,怎能保證他一定會跳到水裏呢?”面對學生的`突然提問,我當時不知從何着手引導學生理解船長的做法的正確性。

4、改進措施(思改)

在以後教學中,在指導學生朗讀孩子處境危險時,指導朗讀時引導語言要豐富,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引導。

《跳水》的教學反思3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入手,從情感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學習課文。

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掌握字詞,理清事情的先後順序後,鼓勵學生順着事情發展的順序自讀自悟、小組合作交流,品味重點詞句,進而感受到孩子處境的危險,理解情況的危急,再通過感情朗讀,從而體會情感。最後讓學生了解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麼做的,使學生感受到:跳入海中,雖有危險,但有海水,還有生還的希望。再通過多種方法的對比使學生對船長的機智和果敢產生敬佩之情。學完課文後讓學生説説從故事中獲得的一些有益的啟示。

二、教學中重視讀、重感悟、重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促思,讓學生隨着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專心地、投入感情地讀書,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從而體會孩子的處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在真切理解“絕境”的基礎上,引導孩子體會到船長的機智、果斷、了不起以及對孩子深切的愛。

三、拓展交流,瞭解船長。

船長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但是課文對他的描寫不多。為了使學生理解船長這一形象,理解他的品質,在體會孩子處於千鈞一髮的處境後,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快想想辦法,看你能想出什麼好的辦法救這個孩子?孩子們積極思考,想出了很多辦法。然後我再讓他們看看船長是怎麼做的,把自己的辦法和船長的做法進行對比,這樣他們就能夠深切體會到船長的沉着、果斷和機智,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拓展交流環節:

在拓展交流環節可以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在孩子千鈞一髮之際,其他人束手無策,船長卻這樣沉着,能想出“跳水”的辦法來呢?通過交流使學生就能進一步認識到這個船長是遠洋輪船的船長,而遠洋輪船在航行中是會遇到各種風險的,船長具有應付各種複雜情況的經驗,所以能臨危不亂,當機立斷。

在拓展交流環節還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萬一那孩子在船長命令發出後還沒有跳水,船長會不會真的開槍?他該怎麼辦?在交流中使學生的思維發生變通,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而這種訓練是與我們的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的。

《跳水》的教學反思4

課文雖然在船長出現之前,用了大量的篇幅寫了事情的發生、發展經過,但目的還是為了體現船長的機智,他的正確的思想方法,為了表現他的冷靜、果斷。

因此,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對事件的全過程及當時的環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抓住一些關鍵性的詞句,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語言環境,對這些詞句的弦外之音、未盡之意進行想象和理解,體會孩子、水手們的心情,從而使學生入情入境。

教完後,我啟發學生想想還有更好的辦法能救出孩子嗎,有的説叫水手爬上去救孩子,有的'説在船上放氣墊等等,我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探究,最後得出還是船長開槍逼孩子跳水,因海水有緩衝作用,尚有生還希望,這個辦法最好。

學生的思維在寬鬆的情境中任意馳騁,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倡導個性的弘揚。

《跳水》的教學反思5

週一,新的一週的開始!今天給五年級學生教授的是《跳水》一課。首先,我提前十分鐘開課,檢測週末古詩背默情況,從參與的孩子們來看,掌握情況較好。導入課題後播放課文朗讀,強調一下課前準備就進入轉播課堂。在轉播課堂中,“我會讀”的生字讓孩子們藉助語音發送到羣裏,“我會寫”的生字讓孩子們練寫。

胡老師在本課重點講授如何理解詞語意思,並且根據課文內容來舉一反三的給孩子們進行方法的指導。(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經驗)。因為上週提前觀看過“名校課堂”的網絡授課,所以我針對胡老師講授的理解詞語方法設計了針對性的練習題—讀意思猜詞語。

在課後練習中孩子們的正確率也是很高的。本節課跟孩子們課堂上有語音、圖片、選擇題等互動形式,不僅檢測大家的學習情況,而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但是在時間把握上有些超時,這也需要我提前備課時對課堂環節進行更合理的安排。

《跳水》的教學反思6

《跳水》是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文章,是一篇故事性極強的課文,情節跌宕起伏,學生樂於學習。課堂上因為環節設計的合理,問題提得精當,課堂上學生積極踴躍,課堂效果好。

亮點一:在課上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從情感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從起因、經過、結果三個方面複述故事內容。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孩子如何步入險境,我利用板書梳理了孩子、猴子和水手之間的關係,並且讓學生把描寫猴子動作的詞語畫下來,從而走進課文情境,獲取真實感受,並對文本中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得出孩子是在水手的笑聲和猴子的放肆中一步一步走入危險之中。為了使學生理解船長這一形象,理解他的品質,在體會孩子處於千鈞一髮的處境後,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們此刻在船上,你會怎麼去救孩子?孩子們積極思考,想出了很多辦法。然後我再讓他們看看船長是怎麼做的,把自己的辦法和船長的做法進行對比,這樣他們就能夠深切體會到船長的沉着、果斷和機智,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亮點二:教學接近尾聲時,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學生根據自己最深切的體會暢所欲言。有的説遇到危急的情況要像船長那樣冷靜果斷地採取措施;有的説開玩笑要注意分寸。當説到船長的兒子時,大家的看法就多了,有的説當一個人的自尊受到傷害時應冷靜處理不要意氣用事;有的説這個孩子的行為不是勇敢;有的説做事要想想後果;有的説一個人要學會為自己解嘲;有的説一念之差會成千古恨;有的説做錯了事要有回頭的勇氣……我為學生的精彩發言暗自叫好,我為自己閃光的創意感到慶幸。學生雖小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思想,雖然很多要求他們做不到但是不等於他們不理解不認同。認同就是最好的開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8dq9k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