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唐詩遊子吟教學反思

唐詩遊子吟教學反思

《遊子吟》這首詩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所作。它刻畫了一位為外出的兒子精心縫織衣服的慈母形象。語言質樸簡潔,然而內藴深情,下面給大家分享遊子吟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唐詩遊子吟教學反思

遊子吟教學反思1

我國自古就有詩歌合樂的傳統,讓古詩詞歌曲成為孩子們的“新學堂歌”,讓孩子們更快樂地親近、學習和傳承我們祖先的經典文化,鮮明地體現了這一單元音樂學習的文化傳承價值。

《遊子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郊吟唱送給慈母的頌歌,通過日常很很普通的事情:母親為遊子縫衣服,充分表達了人類共有的母子之情,母親無微不至的愛,抒發了對母親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根據這首詩表達的情感,我決定走“母愛”這條人文主線。

在學習這首歌曲之前首先複習歌曲《大樹媽媽》,感受母親細膩温暖的愛。由母愛回憶古詩《遊子吟》,瞭解古詩創作背景,體會感情,再帶領學生按着節奏有感情的反覆吟誦詩歌《遊子吟》,加上動作表現出音樂旋律的走向。之後通過模唱、聽唱、對比唱等方式學唱歌曲,自主選擇、設計不同的表現形式來綜合表現歌曲,體會純真、樸實的母子之情,體悟原詩的意境。

整節課屬於綜合性的歌唱課,將唱歌、表演、誦讀等進行了較好的整合,形式活潑,內容生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1、突出了音樂的審美

本節課做到了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共同體驗,創設了良好的藝術教育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的興趣,從中獲得音樂審美、創造能力的鍛鍊。

2、以多種方式激趣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巨大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本節課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採用了説、看、吟、演等多種教學方法,激勵學生主動愉快地去探究。

3、面向全體,注重個性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同時也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發揮出集體的力量,為學生提供了個性發展的空間。

4、重視音樂體驗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應最大限度的給他們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去嘗試,無論成功或失敗,這樣能讓學生積累自己的經驗,去更好地處理音樂活動中的問題。本節課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較好的體驗平台,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音樂中的美。

不足之處:

1、在整體教學過程的把握上做得還不夠嫻熟。

2、評價對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用還不夠。

遊子吟教學反思2

《遊子吟》是三年級的一課時內容,這首歌的詞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他為了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愛和感激之情,寫下了這一首千古流芳的詩歌。作曲家頌今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好地表達這種感情,為詩歌譜寫了優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動聽的歌曲。

這節課好的地方是課堂導入我認為比較處理得好一些,我是這樣做的:談話導入:人世間最寶貴的是愛,而愛有多種多樣,其中最偉大的愛是什麼呢?母愛,自古以來媽媽給自己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那麼同學們能不能唱一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今天我們就學唱一下這方面的歌曲,我覺得這樣的課堂導入充滿了吸引力,並且還顯得很自然,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

另外反思一下這節課不成功的地方:

一:鞏固舊知識用得時間太長了。同學們朗讀歌詞後,就進入了複習鞏固舊知識和相關內容的環節,複習了調號。拍號,強調指出了唱這首歌的情緒,複習了四分音符和附點四分音符,複習了八分音符和附點八分音符,複習了十六分音符,反覆記號,終止線。總之,複習的內容過多,或者説複習的方式方法效果不好,使得用時過長,擠佔了新授課的時間,使講授的時間長促,導致同學們新的內容沒有掌握好。第一。二句沒有能夠唱得激動充滿感情,表達兒女報答母親養育之恩的心願;結束句沒有唱得意味深長。

二:新知識沒有掌握好,前倚音的教學失敗了。前倚音的教學是一個難點,前倚音是大音符的前邊,緊靠着一個小音符,就像媽媽和她的孩子緊緊連在一起,小音符唱四分之一拍,大音符唱四分之三拍,可同學們總是唱不準,要麼小音符唱長了,要麼小音符省略了。失敗的原因可能是教法不形象。

遊子吟教學反思3

膾炙人口的佳作。詩歌刻畫了一位為外出的兒子精心縫製衣服的慈母形象,抒發了詩人熱愛母親的真摯情感。語言質樸無華,然而內藴深情,真切感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句更是道出了天下為人子女者的心聲,成為歷代傳詠的名句。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中收有此詩,學生已早有接觸,大多能夠流利背誦。面對學情,如何在學生原有理解的基礎上,另尋切入角度以深化學生情感體驗呢?

我不由得想到現在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他們往往心安理得享受着父母對他們的照顧呵護,卻很少想到關愛父母,更難得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哺育自己長大的親人。這不是年齡大小的問題,而是一種責任觀念的喪失或行動意識的淡薄。於是,我決定讓課堂融入濃濃的情感氛圍,讓其親身感受母愛的偉大。

回顧本節課,認為以下幾個環節比較成功:

1、提供多種學習方法,適應更多的學生。在學習古詩時我一改傳統古板的學習方法,向學生提供了:圖文結合、反覆誦讀、以及其他等方法。這樣做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而且也擯棄了將一首內容豐富,意境優美的古詩,分割的支離破碎的弊病。

2、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在這一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小組探究。然後展開小組合作解疑,學生分組討論熱烈。在彙報時以小組為單位上台,做到每人都開口,答案各異。其他同學有不同的見解可以及時補充,學生參與性很強,閃光點不斷迸發。

3、關於讀的問題,我自己引起了重視,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升化情感。在每一次的讀的時候要有目的性,讓每一次的讀都有實效。

4、每一次的教學設計都要關注人文精神,注重學生情感的薰陶,對文章的感悟。要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環節要注意情感線連貫,這要才能有利於學生的思維和表達。

5、多媒體展示了感人至深的歌曲MTV,當時教室裏鴉雀無聲,一片靜寂。只有催人淚下的樂聲,扣人心絃的畫面給了學生心靈極強的震撼許多同學眼角泛起了晶瑩的淚光。看着同學們目不轉睛的眼神,我體會到了課堂上的靜的美妙與力量。在聯繫現實生活時,一位女生聲音顫抖地講述了與母親的故事,其他同學也深情述説了自身的感悟。儘管他們的語言還很稚嫩,但從動情的眼神,真誠的述説中,看得出,他們內心深處情感之弦深深顫動,無須華麗的詞藻,空洞的説教與表白,這一刻的感動讓他們體會到自己對父母的也擔負着一份責任。

反思着這節課,我醒悟到上好每一節語文課,不僅班級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提高更快,而且我也在體驗着課堂教學的快樂。

從教學技術層面上講,我覺得自己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進一步驟探索:

1、對於孩子們的發言,如何有效激勵評價需要思考;

2、個人教學語言需要在情感性、形象性、生動性等方面錘鍊;

3、對於學生難於理解的句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需要進行及時點撥。

這堂課,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把人字寫進課堂”通過“感悟、體驗、表達、抒發”等部驟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感謝同學,感謝他們陪我走過了這一節心靈之旅。最後,我想説的是,想讓學生感動,教師首先要又一顆常常被感動的心,不要讓一天又一天的粉筆灰濛蔽了我們的心靈。

遊子吟教學反思4

《遊子吟》一首詩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所作。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通俗易懂,歷來被人們所廣泛傳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豐富古詩積累。瞭解詩歌大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慈母的孝心,感受詩人熱愛母親的真摯感情。

本課的設計積極倡導“自由、合作、創新”的學習方式。營造一種“閲讀、感悟、創作”的自主學習氛圍,採用比較,欣賞的方式,得出詩歌寫作手法上的特點,讓學生在閲讀中感悟,在欣賞中比較,培養學生比較閲讀的能力和詩歌鑑賞的能力,選用同學們自己蒐集的詩歌,讓學生看到了自己預習的效果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就感。進一步昇華那份樸素的人性美,震撼人心的愛——母愛。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背誦訓練,教學中滲透了“母愛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內心體驗。《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課堂中,我逐步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分句品讀,隨機搭建朗讀擂台,調動學生有感情朗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客觀地相互評價,使得學生朗讀情深意切,十分投入。為了使不同的學生在本節課的朗讀中都能有所進步,或有新的收穫,我很中肯的給每個人以不同的評價,有針對性地進行及時幫助,朗讀指導的效果立竿見影。隨着對詩句的感悟,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生的體驗不僅使他們感悟了教材,促進了朗讀,而且豐富了教材的內涵,是對教材的提升和發展。

二、開發學生資源,培養學生想象練筆。為了拓展學習,豐富古詩課堂內容,我在引導學生理解古詩、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安排了一個“小練筆”環節,讓學生寫一個表現遊子即將遠行,母親在微弱的燈光下為兒子縫衣服的情景片段……

那麼學習古詩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就不單單是理解背誦,而且是一種研讀,在研讀的過程中繼承傳統文化,在繼承的過程中創新。

遊子吟教學反思5

《遊子吟》一首詩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所作。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通俗易懂,歷來被人們所廣泛傳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豐富古詩積累。瞭解詩歌大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慈母的孝心,感受詩人熱愛母親的真摯感情。

一、教學中,我首先以故事導入,講述《遊子吟》這首詩所包含的一個感人故事,再讓學生讀詩。

可是很多同學都興奮地叫起來,老師,我會背了。我首先肯定了他們積累的古詩多,真了不起,讓後叫會背的同學來讀,發現他的讀音不準,再引導學生吸取他的教訓,讀好每個字音,特別是本詩中的翹舌音要讀準。學生這才沉下心來朗讀。落實了讀準詩句的教學。

二、結合插圖,瞭解詩意。

看圖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詩中哪一句寫出了畫面上的內容。學生邊找我邊引導學生讀詩。可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感興趣,不會圖文結合理解詩意。我只好帶着學生反覆讀,直到背熟為止。

三、讀熟背熟古詩後,我問學生從這首詩中學到了什麼?

大部分學生都明白詩中的母親很愛自己的孩子,詩中的孩子非常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要報答母親的恩情。我再讓學生回顧自己的父母親愛自己的故事,講一講!

遊子吟教學反思6

《遊子吟》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深地愛和感激之情,立意深遠,通俗易懂。曲作者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歌聲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藴含其中的道理,用心用情編織了一曲依依不捨、飽含深情的“母子愛歌”。

在此課教學時,我先從媽媽平時對孩子生活學習説起,學生就會馬上聯想媽媽平時對自己的關心照顧。從而從心底流露出對媽媽的愛。

在學歌教學中,我始終把”情”放在首位,從模唱、到學譜,再到唱詞,處處都注重學生情感的投入。從模唱到唱譜,一切都很順利,學生能夠把歌曲中的情感哼唱出來。整個環節似乎比較順暢。在唱詞環節,發現難點和不足,改正了節奏、音高等難點後,我又再三強調了歌曲中所藴含的“感恩、感激、與感謝”,並引導學生如何唱好最後兩句。由於檢查學生小組完成資料情況,抽查小組準備的資料多教師沒能及時制止,時間花的有點長,正是由於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後面對歌曲的拓展環節,時間顯得很倉促。

在本課的教學中,情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無論在哪門學科的教學中,情感的教學,都有着不容忽視的地位。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但更是情感的藝術。在本課中,我在教會歌曲的同時,更是着力於學生“遊子”感情的體驗,將“情”融於音樂,在音樂中體驗“情”,這也是我本課的教學教學目標之一。

遊子吟教學反思7

《遊子吟》這首詩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所作。它生動地刻畫了一位為外出的兒子精心縫製衣服的慈母形象。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歷來被人們廣為傳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名句為情感主線,通過感知詩意、想象詩畫、品讀詩情、寫出詩感,引導學生體悟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讓祖國的經典文化和人類的美好情感植根於學生的精神世界。現就《遊子吟》教學設計做如下反思:

一、整體設計

從整體設計來看,體現了以下優點:

1、教學目標設計合理。教學目標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夠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以學生為本,因人施教,落實三位教學目標。

2、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揮教師的“引”的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鍛鍊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3、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以一個“情”字貫穿課堂始終。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利用多媒體課件渲染情境,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充滿激情的狀態中,滲透“母愛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不足之處是教學內容較多,時間安排有點緊。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確立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角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1、情境導入,激發情感。導課時採用回憶舊知、播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等方式渲染情境,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激發學生熱愛母親的情感,為後文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2、合作探究,感悟文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先讓學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解詩意,悟詩情。再組織全班學生交流、討論、質疑,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創造性。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説出自己的感受”這一具體目標。

3、課外延伸,走向生活。“母愛是一杯熱騰騰的牛奶,是一件禦寒的毛衣,是一句温暖的叮嚀……”教師飽含深情的語言描述,撥動了學生情感的心絃,學生在教師娓娓動聽的敍述中,回憶母親的辛勞,“課堂小練筆”這一環節的設計,把對文本的情感體驗與生活實際相聯繫,陶冶了學生高尚純潔的情感。

不足之處:這首詩的內容淺顯易懂,教學中間“解讀詩句”的環節鬆散,後面的“練筆”時間略顯不足。

改進措施:在理解詩意這個環節中節省出來的時間可用在感情誦讀和拓展延伸部分,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的運用

優點:

1、多媒體輔助教學。歌曲、圖片與文本結合,相得益彰,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更易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情景交融中,進一步體會到了古詩的思想內含,感悟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2、抓重點品評體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緊扣“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這一重點詩句,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體會慈母的情深,這樣以點帶面,有效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

3、拓展思維,發揮想象。遵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引導學生走進圖文情境,引導觀察人物的神態、外貌、動作等,拓展思維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領悟、體驗、表達,不僅使情感得到昇華,而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

不足:缺少延伸性閲讀。

改進措施:課前或課後佈置適量課外收集或閲讀的作業,如:收集、背誦讚揚母愛的詩歌,閲讀孟郊的另外一首詩《遊子》等。

遊子吟教學反思8

《遊子吟》是一首描寫孩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和無言的愛的抒情歌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突出母子情的主題,我這堂課主要以審美為核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感情教育。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在教學《遊子吟》一詩時,注重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髮揮想象力,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訓練,教學中滲透了“母慈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教學思路清晰,過渡自然。

一直以來,古詩教學都側重於理解詩意。而在設計這課教案時,我把古詩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朗讀與創設情境之上,教學模式也與一貫的古詩教學模式有較大的區別。我的古詩教學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要在讀正確、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感悟詩中所藴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熟讀成誦。所以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引——讀——解——賞——唱。每個環節銜接自然流暢,過渡自然,且能做到層層深入,使學生與詩人感情產生共鳴

二、以讀代講,層層推進

詩歌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情感。《遊子吟》以樸實的語言,生動的形象,真摯的母愛,而被廣泛傳誦。這首詩洗盡雕飾、語言自然明朗,感情真摯、深厚。根據詩歌的特點,教學中,我採用“以讀代講,層層推進”的形式進行教學。引領學生在誦讀中走進文本,在品味中體驗情感。比如。在引導學生體會深夜為即將出遠門的兒子縫補新衣母親的情感時,通過課件仔細觀察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朗讀時。學生的情感一浪高於一浪,如此偉大深沉而無私的母愛,我們無以為報,但可以通過聲音去讚頌母親,把自己對母親的愛通過深情朗誦把感情抒發出來,一時間,情感噴湧而發,聽着學生或是情深款款,或是激動萬分的朗讀,我也不禁熱淚盈眶。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對詩歌產生了獨特的感受、理解與體驗。詩歌的語言材料、作者的情感體驗,已款款走進學生的精神領域,積聚成情感的“核反應堆”。

、延伸意境,昇華情感,擴大課堂的容量。

《遊子吟》一詩內容簡短,理解容易,而母愛是博大的,從古至今,流傳着許多歌頌母愛的詩歌,並適時鏈接閲讀〈遊子詩〉,使〈遊子吟〉的詩畫得到了延伸,詩意得到了拓展,詩情得到了昇華。,讓學生在感悟母愛的同時,增加對其他作品的瞭解。

這一節課,我以教材為載體,層層深入地展示了人性美,展示了母親的偉大無私的形象。這節課中,學生既受到了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的薰陶,又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陶冶了學生的情趣。

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讓抓住孩子的心,調動每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我教學的重點。對於音樂老師而言,除了具備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2nxw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