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小老鼠與大老虎》教學反思範文

《小老鼠與大老虎》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老鼠與大老虎》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老鼠與大老虎》教學反思範文

《小老鼠與大老虎》教學反思1

《小老鼠與大老虎》這個繪本主要講了一隻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老鼠和一隻大大的強悍威武的老虎居然成了好朋友,這對很不相稱的好朋友之間因為一些小小的問題波瀾迭起,這些小小的問題其實也是存在於小朋友的生活當中的,比如故意踢翻朋友的玩具、和朋友一起分享的時候自己可能會多留一點的小心眼,這些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繪本故事的親近,他們在閲讀中可以經歷着相同的情感變化。而小老鼠大膽地和大老虎絕交,大老虎想盡辦法贏回小老鼠的友誼,最終獲得小老鼠的諒解的比較完美的結局會讓幼兒雀躍,從中也能學到和朋友友好相處的一些方法。我想這就是繪本的價值所在吧。

整個繪本還採用對比的方式把喜劇氣氛渲染到了極致,從玩遊戲時投降的“小老鼠”到角色互換後投降的“大老虎”,從“小老鼠”身上的創口貼到“大老虎”身上的創口貼。富有趣味的設計,一種頑童的幽默跳躍在字裏畫間,讓人自始至終忍俊不禁。

這堂課在我上之前已經看兩個老師上過了,第一個老師上的時候是完全按照繪本上的故事講的,然後讓幼兒一幅幅圖觀察,講,本身故事就很長,這樣分開像看圖説話一樣的形式講述,把整個繪本拆的很散,幼兒注意也不能集中。第二個老師注重幼兒的對故事本身的傾聽,她是以故事的形式講述的,將繪本中原來的對話以第三者的身份講了出來,這樣雖然整體性好了,但是,我覺得失去了繪本的意義,繪本最重要的是圖,如果以傾聽為主要目標,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圖就成了輔助。

結合本班幼兒喜歡錶演的特點,我在上課時將重點放在了學習圖中大老虎和小老鼠的表情、神態、動作上,然後讓幼兒體會繪本中兩個動物的心理變化,從而理解好朋友正確的相處方式。想的很好,可是由於我是新教師,對課堂的把握不好,導致上下來還是效果不好,我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師的應對策略。在這個活動結束後,我覺得在以後備課時,我必須讓自己想的更仔細些,比如如何跟進,是語言跟進,還是問題跟進;在語言跟進中是用過渡性語言還是總結性語言;在問題跟進中是追問還是反問,如何讓自己的提問不重複,回答有技巧;繪本的語言什麼時候該出現,是講述還是總結、提升這些都值得好好思考。

在課後再與其他老師研這節課後,我發現,我們現在的活動設計很死,將繪本上成看圖説話的情況很多,繪本,應該更多的給孩子自己閲讀的機會。而同樣一節課,上法可以很多,主要是制定一個適當的目標,然後圍繞這個目標設定一條線索,教師緊抓這條線索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學習,這樣才是一個好教師應該做到的。

《小老鼠與大老虎》教學反思2

這節課中,我不僅在引導反覆觀察插圖的過程中,挖掘並培養了學生細心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時教會了學生如何閲讀繪本圖書的方法,最後還引導孩子自己續遍故事。課上,我領着孩子們讀繪本,從讀中引導學生即興説感受,教師再加以觀察的提示和兒童式的`教師語言對配文加以補充。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的感性得到滋養,得到抒發。這個感情的線索就是對朋友的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愛的生長,故事的生長,教學的成長,教育本身的成長。當情感在老師精心的鋪墊下越來越激烈時,孩子表達的慾望被瞬間點燃了,於是表達就成了一種真正的“情動辭發”,“言為心聲”。

能在學習故事中讓學生學會表達,比如説學生看圖進行概括故事的內容,儘管一年級的學生只能説出簡短的一句話,甚至是一句話都難以説完整,但是通過教師的不斷反覆引導能逐步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故事習得道理。對於朋友的相處來説,向一年級的孩子講大道理顯然是效果不明顯的,但是通過該繪本故事的學習,相信孩子們在故事中學到了與人相處之道。儘管很多孩子在交流過程中只是簡單地説出:不能欺負同學,不能自己吃大的,讓同學吃小的等等簡單的話,但是相信孩子們在故事中已有所領悟。

當然,本次教學,自我感覺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最大的問題是課堂時間把握不準。由於在教學過程中怕時間來不及,在很多環節還是比較趕,沒有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時間,其次是在教學過程中自我感覺自己講的太多,學生講的還不夠。由於一年級識字量有限、朗讀能力較弱,因此在繪本教學過程中,很多內容都是老師在讀、演繹,而學生只是一旁的聽眾,沒有真正參與其中。這也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難點,也是我今後為之努力的方向!

《小老鼠與大老虎》教學反思3

1、過程緊湊,環節目標達成度高

首先,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講述小老鼠與大老虎之間的關係,引起孩子興趣的同時也為後面的活動作鋪墊。在這裏我做了兩手準備,一個是直接講述,一個是通過回憶先描述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樣子,再讓孩子思考當小小的小老鼠碰到大大的大老虎時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在跟孩子們初步接觸以後,我採取的是第二個方案。

其次,從閲讀封面,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一對好朋友的親密快樂。到聆聽小老鼠的獨白,猜測兩個好朋友之間的問題來逐步展開,在四個小問題的呈現環節,分別採用先聆聽後思考、先觀察後表達、猜測等方法層層展開,重點通過觀察小老鼠的表情、猜測小老鼠的心裏,感受朋友之間的不友好帶來的不愉快。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的傾聽比較好,能夠跟隨着教師的提問進行思考。

最後,難點的突破,主要通過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為大老虎提建議、分組選擇圖片講述以及後半部分的完整聆聽,體驗朋友之間和睦相處的快樂。

2、情感激發較好

情感是這個繪本發展的主線,因此在環節設計上,我牢牢抓住這一點來深入。在表達上用生動的語言帶領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在細節關注上,設計了體驗環節,讓孩子們和朋友一起做做親密的動作;自己扮作與朋友剛剛分開的小老鼠,讓孩子們用語言和動作來安慰小老鼠進一步體驗角色的感受,增進了孩子和我之間的感情。並在每一次的小結中注重情感的提升,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和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3、提問合理,迴應有效

每一次的提問都能夠針對畫面意思的理解以及情感的體驗來設計,儘量做到提問方式多樣,迴應不重複,注重迴應中幼兒關鍵經驗的提升。

4、關注圖片細節

讓孩子找一找、看一看之前小老鼠和大老虎的照片是怎樣掛的?最後封底又是怎樣掛的?也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間關係的變化。

總的來説這節活動還是比較成功,因為這節活動在3月份舉行的全縣“社會領域優秀教學活動展示”中我曾上過,當時效果非常好!得到了聽課教師的認可。

不足:

由於一些設備的關係,白板反光比較厲害,畫面不是很清楚。雖然引導幼兒去關注畫面的細節,但還不是很到位。

《小老鼠與大老虎》教學反思4

繪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主要是講述了一對好朋友之間發生矛盾、到矛盾爆發,最後和好的故事。本次活動一共分四個環節進行,首先請幼兒比較老虎與老鼠的差異,讓幼兒思考和猜測,他們之間會產生的問題。接着讓幼兒帶着問題進入第二環節,分段傾聽故事,理解小老鼠的心情變化,猜測故事的進一步發展。第三環節讓幼兒深入地體驗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剝筍式的問題,在分析交流中理解故事的內涵,從而讓幼兒感悟怎樣與同伴友好相處。最後請幼兒進行自主閲讀,感受故事的整體性。

本次活動我進行了三次試教,也做了很多的調整,在這次匯教中雖然較為完整的把活動順下來,過程中還是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

1.故事的主要線索是隨着老鼠和老虎的心理變化兩條線走的,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了感受理解老鼠從無奈—憤怒—高興這樣的一個心理變化上,但是在活動中對老鼠的心理理解的還不夠,僅僅只是在語言上對幼兒進行了提示與引導,如果能讓幼兒多模仿老鼠無奈的語氣,説一説、演一演,可能會更深入地感受到無奈的心情。

2.在第三個環節中讓幼兒看着圖片講述大老虎為了挽回小老鼠想的辦法時,雖然我提了要求:請你們像講故事一樣把大老虎想的辦法完整的講出來。可是在讓幼兒回答的時候我並沒有給具體的提示,如果在幼兒回答的時候,我能具體的要求下去,比如:那小老鼠在説的時候語氣應該是怎麼樣的?它的心情怎麼樣?大老虎呢?它的語氣又是怎麼樣的?可以幫助幼兒更好的體驗理解,這樣對大班幼兒語言講述方面的要求也就出來了。甚至如果幼兒理解的較好時還能請個別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3.在故事的最後,好朋友之間到底應該如何相處,包括繪本最後一頁出現三個朋友的時候又應該怎麼做呢?這裏我也比較着急,直接跳躍到了幼兒自主閲讀的環節,沒有進行較好的總結和提升,如果這個時候能夠點一下,整個繪本的中心會更加的明顯。

這是三個比較大的失誤,當中也不乏一些細小的問題,雖然問題多多,可是收穫也很多,每一次從磨課到開課,都能讓我成長許多,學到許多。公開課已經過去,但是留下的問題還需要細細的琢磨和修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qep3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