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有趣的螃蟹》教學反思

《有趣的螃蟹》教學反思

一、大閘蟹來啦!

《有趣的螃蟹》教學反思

“大閘蟹來啦!”當一隻只揮舞着大鉗子的大螃蟹出現在幼兒面前時,他們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注意力忽的被這幾個外來客牢牢抓住了。

“今天,大螃蟹到我們班做客,讓我們一起看看它們長什麼樣,好嗎?”“好!”孩子們呼啦一下各奔自己的小組而去。

分析:幼兒高度的興奮也將帶來高度的好奇與關注,讓他們與螃蟹親密接觸,此時教師沒有宂長細緻的問題設置,而是通過一個寬泛的問題,讓幼兒帶着自己的好奇從外觀去觀察螃蟹的外形,因為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説,當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時,他們是無法細細去探究問題的。

二、第一次觀察後的發現……

“你看,它有八條腿。”“它有兩個大鉗子。”“它的殼硬硬的……”孩子們憑自己的直接感官發現着螃蟹的祕密。

“我們一起來説説自己的發現吧。”

當大家的觀察逐步開始渙散的時候,我及時組織孩子們離開桌子圍在中間討論。--空間的轉換能讓孩子們靜下來細細交流。

幼:“我發現螃蟹的腳上有毛。”

師:“它的腳有幾節?除了腳上有毛,哪兒也有毛?”--兩個問題一個指向細緻的觀察能力;一個進行螃蟹身上共同點的提煉,併為下面的雌雄蟹的辨別打下伏筆。

幼:“大鉗子上有很多毛。”“有的大鉗子上毛少一點。”“我知道,(大鉗子上)毛多的是雄的,少的是雌的。”--幼兒進行着經驗的分享。

師:“雌雄螃蟹除了大鉗子不同,還有什麼不同?”--老師將問題進一步引向深入。

幼:“我發現它們的肚子也不同,雄的……”

分析:看似鬧哄哄的場景,實則為孩子們創設了自主探索的空間,他們盡情地觀察與交流,進行着人與蟹、人與人的互動,教師適時的點播讓自主的探究變得更有意義。

三、第二次的觀察與交流……

師:“你們看得都很仔細,有的小朋友還發現了螃蟹的眼睛,那麼它的眼睛能動嗎?有什麼用?它的嘴巴又藏在哪裏?”--在第二次的探究中,教師直接用問題將探究向縱深挺進。

再次的觀察之後,幼兒發現螃蟹的眼睛雖然小小的,但是卻長在最前面,它的`嘴巴藏在眼睛下面的一堆小毛毛中。

幼:“我發現它還吐泡泡呢?一個一個圓圓的。”“螃蟹為什麼要吐泡泡?”

幼:“因為它要喝水。”

幼:“因為它掉到水裏了,它在呼吸。”

分析:細緻的觀察過後,孩子們由對螃蟹的外形特徵的關注轉移到對它生活習性的大膽推測。此時目標中提到的“瞭解螃蟹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學習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發現。”已在悄無聲息中步步落實了。

四、感悟:

由以上的課堂實錄使我想到:一些年輕教師在組織觀察性的科學活動時,往往會出現課堂鬧哄哄,目標無落實,甚至被孩子牽着走的現象。那麼在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因勢利導。並有條理地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梳理,形成內在的科學活動思維脈路,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了順應幼兒的興趣,才能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慾望,才能讓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去發現、猜測、爭執,進行思維的碰撞,發現新的有意義的探究價值點。相信這樣的科學活動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l03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