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歸田園居》教案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歸田園居》教案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歸田園居》教案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知識能力目標:1有感情朗讀課文,熟讀並背誦。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過程與方法目標:1、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2、通過點撥、討論、分析講解,鑑賞詩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

一、導入

中國是詩的國度,在中國古代詩歌這條道路上出現了不少名家,詩歌寫作的體裁也得到不斷拓展,由此產生了許多風格迥異的派別,比如:

1、浪漫派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代表人物李白《月下獨酌》、《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

2、現實派, 詩歌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代表詩人杜甫《三吏》、《三別》、《兵車行》

3、山水田園詩派,體裁多為青山綠水,自然風光,風格多為恬靜淡雅,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山居秋瞑》、孟浩然《過故人莊》等。

4、邊塞詩派,體裁多為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衞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戍守邊疆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嚮往與情懷。代表人物有高適《別董大》、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維《使至塞上》等。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也是古詩,請同學打開課本《詩四首》,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這些古代名作。

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嚮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詩,進一步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是我國田園詩的開山鼻祖,寫了大量歌頌田園風光和農村生活的詩篇,他曾經做過幾任小官,41歲辭官而歸,從此居住在農村,參加田間勞動,63歲去世,這首詩是在他辭官的第二年寫的。

三、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

2、學生正音、劃節奏並自由朗讀課文。你們在這首詩裏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四、合作探究

(一)自主學習

1、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寫的是哪個季節的勞動生活情形?

(從“種豆”“草盛”“夕露”可以看出是農曆三四月間,即春末夏初)

2、詩人到田間幹什麼,用了多少時間?

(鋤草,從“晨興”“帶月”可以看出他幹了一天。)

小結:詩的前四句寫了給豆鋤草一事,交代了種豆的地點,“南山”指廬山,是人家住柴桑,是廬山之北,故以廬山為“南山”,第二句交代了鋤草的原因,草長得茂盛,把土裏的營養都吸收走了,豆苗長不起來,非鋤不可,第三句説作者一大早就去鋤草,“興”,起的意思,“晨興”就是早早起來;“理”清理,清除, “荒”,雜草,“穢”田間的雜草,第五句説自己歸家之時已是月兒初升之時,“荷”擔的意思。

3、第五句中“道”是怎麼説的?為什麼開頭不説,在這裏才説它狹而草木深?

(詩人的歸途)(為了引出下一句,表明是詩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服被露水沾濕)

4、作者為什麼要寫夕露沾衣呢?

(借夕露沾衣突出詩人整日勞作的艱辛,烘托出詩人堅定的歸田願望)

小結:詩人寫勞動生活,也是為了表明他終身歸隱的願望,儘管勞作一整天,也不感到辛苦,歸途中夕露沾衣就表現了他的意願,生動的表現了詩人自然樸素的風格。

(二)探究學習

1、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 

(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着;自己的田園之樂。)

2、“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的是什麼? 

(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在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

3、、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閒適的心情。)

4、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 

(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着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六、佈置作業

預習《使至塞上》

 

周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v7z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