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九年級地理複習教案

九年級地理複習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地理複習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年級地理複習教案

九年級地理複習教案1

知識目標

1.回憶已學中國區域地理基礎知識,同時獲取新知。

2.初步領會地理環境要素的綜合性和區域差異性及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係。

3.通過蒐集有關信息,明確中國的國情和世界的發展趨勢及中國與世界的聯繫。

能力目標

着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蒐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與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關心身邊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2.明確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3.關注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發展情況,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

4.瞭解全球的變化趨勢和麪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在世界中求發展。

在世界中求發展

小組活動法、讀圖觀察法、聯繫對比法等。

投影片、有關錄像片或VCD光盤。

一課時

[導入新課]

前段時間,我們班分成四個社會調查小組,按協商選擇的辦法分別對我們家鄉的自然、人文、經濟、教育等方面進行了認真詳細的社會調查,經過對調查材料的整理,寫成了較好的社會調查報告。現在請一位同學向全班彙報一下調查結果。然後,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分析一下家鄉的區域發展有什麼優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為什麼要促進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呢?

一、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1.區域差異很大

出示掛圖:引導學生邊觀察中國地圖邊回憶所學知識:同學們還記得在中國區域地理中我們學習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區域嗎?它們有什麼差異或特點呢?(請男女同學輪流回答,區域特點把握不準的,教師激勵評價後加以點撥補充)

教師講解:從地圖上,從同學們的回憶中可知,我國國土遼闊,東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區(或區域)差異很大,可以説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由此可見,我國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區域差異很大。(教師在適當位置上及時板書)

2.區域發展不同

過渡:不同地區或區域的特點不同,發展的方向、途徑和所走的發展道路也不盡相同。

投影:《東北平原》(圖9.1)引導學生讀圖,瞭解東北平原糧食生產情況。

東北平原面積廣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較低,適宜大規模機械化作業,已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提問:從圖9.1上可以看出東北平原的地形地勢有什麼特點呢?可以想象出東北平原的土壤、農業生產有什麼特點呢?

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後指出:東北平原地勢平坦、面積廣大,是我國的平原。此外,東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稱,人口密度較低。這是與其他地區相比東北平原的一大優勢。利用這些優勢條件,進行大規模的農業機械化生產,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糧,而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提問:看過東北平原因地制宜發展地區經濟的例子,我們來看看自己的家鄉發展經濟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條件?(輪流請男同學説不利的地理條件,女同學説有利的地理條件,教師簡練地為學生板書)

過渡:大家在找出我們家鄉發展經濟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條件的基礎上,想一想應如何因地制宜地發展我們家鄉的經濟呢?

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帶着上述問題分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

評價點撥:(小組討論,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激勵評價後點撥)大家剛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地理條件時都提到我們地區的人口問題,不利方面認為人口多,人均資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勞動力充足。針對這一矛盾,有同學提出在本區發展需要較多勞動力發展簡單的加工工業,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而且可創造更多的產值。可見,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也就是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

提問:我國的平原——東北平原與我們自己家鄉的發展情況相同嗎?(學生:不相同)

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後指出:正是由於兩個區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條件不同,因此區域發展的方向、發展的途徑和發展的道路也不盡相同。可見,區域發展不同(教師在適當位置及時板書),也是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過渡:怎樣才能促進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呢?僅僅依靠本區域的有利條件就能促進本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嗎?(學生:不能)那該怎麼辦呢?(學生:與其他區域合作)

教師:回答得有道理!促進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區域合作。

教師講解:發揮了我們的優勢,是否就可以發展好了?如果東北平原生產的糧食沒有地方需要,如果我們加工的產品沒有地方銷售,優勢也就無法實現。因此,我們的發展,需要與其他區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目前我國這些重點工程的實施,可以説都是區域合作的結果(教師及時板書:區域合作),離開區域間的合作,任何一項國家重點工程,都是難以實施、難以完成的。

播放錄像:引導學生收看有關“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的專題錄像,搞清這些工程的概況,明確區域合作對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對國家各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義。

投影:“三北防護林的分佈圖”,然後,引導學生讀圖判斷三北防護林地跨我國哪三北和哪些省級行政區?

九年級地理複習教案2

1.引導學生閲讀長江沿江地帶工業分佈圖和長江沿江地帶自然資源分佈圖,分析四大工業基地的形成條件。説明工業部門和工業中心的分佈。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幫助學生認識自然資源分佈與工業分佈的聯繫。

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目前自東向西已經形成四大工業基地。

由滬寧杭等城市形成的工業帶是我國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工業部門齊全。形成了以加工工業為主體的強大的工業體系。其特點是:①以加工工業為主體。其原料來自於廣大腹地;②依靠便捷的交通條件,輸入區外礦產原料發展冶金,基本化工工業;③各部門、各城市間協作關係密切;④發揮經濟、技術、科研方面的優勢,發展技術密集型工業。

上海是全國的機械製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業成套設備製造中心,也是全國的量具和精密儀器儀表製造中心。汽車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多。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最發達的紡織工業中心。上海的紡織業歷史悠久,已形成棉、麻、毛、絲、化纖等部門紡織及印染等配套的紡織工業綜合體系。是上海市出口產品數量、創匯最多的工業部門。

上海是全國重要的鋼鐵基地,寶山鋼鐵公司是我國第一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其建立一是靠近市場;二是臨海港,礦石進口運輸便利)

上海是我國近代化學工業發祥地。目前是全國規模的綜合性化工基地。江蘇化工產品產值居全國第一,南京是化學工業基地。

以武漢為中心的工業帶是我國鋼鐵、輕紡工業的重要基地。本區交通條件優越,長江、京廣鐵路交匯於此,以它們為主幹的綜合交通運輸網已有較好基礎,水資源豐沛,礦產資源豐富,經過多年開發建設,已成為以鋼鐵、機械、紡織、建材為支柱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大冶的鐵礦是武漢鋼鐵工業發展的基礎)

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冶金等工業基地。本區位於長江中、上游咽喉,有長江和焦柳線交匯於此,水能資源極其豐富,且開發條件好;以葛洲壩、三峽以及三峽大壩為主的風景旅遊資源優勢突出;工農業均有一定的基礎。三峽工程樞紐建成後,將會促進冶金等高耗電業發展。

以攀枝花、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是以六盤水豐富的煤炭資源和攀枝花的鐵礦資源發展起來的工業基地。

2.舉辦小型分組競賽。讓學生以鋼鐵企業和汽車品牌為例,説出長江沿江地帶中主要鋼鐵工業基地和汽車生產基地,認識沿江“鋼鐵工業走廊”和“汽車工業走廊”的分佈概況。

活動前在教師指導下分組,選出組長。可將學生分為四個組,每兩組一個問題。①長江沿江地帶鋼鐵企業分佈。②長江沿江地帶汽車工業分佈。活動前由組長抽籤領取問題,在組長的組織下,全組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得出結論。然後每組派一名學生代表在黑板上寫出鋼鐵企業名稱和分佈或寫出汽車“品牌”及產地。看哪個組寫的又快又準確。要求學生寫時要從長江沿江地帶的東部上海為起點向西寫。

教師在學生競賽的基礎上,進行講評總結歸納。

沿江地帶有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重慶、四川攀枝花等鋼鐵工業基地,構成了“鋼鐵工業走廊”的雛形。

沿江地帶有上海(桑塔納、別克、賽歐)、南京(依維柯)、武漢汽車工業基地以及重慶汽車摩托車基地(慶菱、嘉陵),構成了沿江“汽車工業走廊”的雛形。

3.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83頁活動,認識長江沿江地帶相互協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長江沿江中上游地區水能豐富,有二灘、葛洲壩、隔河巖等大型水電站。三峽工程建成後,電力更加充足,但因地處內陸,對外經濟的往來受限制,信息不暢,缺乏資金和技術。

長江沿江下游地區經濟發達,耗電量很大,有些工廠因為缺電,開工不足,設備閒置。用煤發電容易污染環境,從華北運進煤炭,又給運輸帶來極大壓力。

下游地區產業密集、技術先進、科技教育力量雄厚。

因此,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下游地區在積極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聯合行動、共同發展”的原則。把中上游地區豐富的電力資源、市場廣闊的優勢和長江下游地區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優勢結合起來廣泛開展多形式、寬領域、全方位的聯合協作,形成長江經濟帶新的發展優勢,共創新局面。

承轉過渡:世界大河流域內大規模的開發治理,往往容易改變流域的生態環境,引發生態問題。長江沿江地帶的開發,也遇到了類似問題。

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治理保護

考慮到學生對長江沿江地帶生態環境問題已有一定的瞭解。可將學生分為四組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1.課前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分組,選出組長。

2.課前公佈四個探究性問題——長江上游地區大規模毀林開荒的原因、環境危害及對策;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澇災害形成原因、直接損失、環境危害及對策;長江干流地區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環境危害及對策;長江沿江地帶及其附近地區三大酸雨區的形成原因、環境危害及對策。

3.課前由組長抽籤領取探究性問題。

4.在組長的組織下,全組學生蒐集資料並進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5.課上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介紹各小組的研究報告。

6.課上其他同學可針對代表的發言提出質疑,由被質疑的小組學生解答問題。

7.結合學生研究報告,發表自己的看法。

8.教師對每組研究報告進行講評,並總結。

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人口眾多,城市化程度高,經濟發展快,但環境整治差。由此造成環境與發展不協調,產生了許多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災害嚴重,影響了可持續發展進程。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有:

①水土流失。長江上游地區經濟較落後,人們為了眼前利益,毀林開荒、陡坡墾殖,造成森林面積不斷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庫淤積,降低了水庫發電,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導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積,加劇了洪水災害。

②洪澇災害嚴重。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洪澇災害頻發區。1949年以來,雖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澇災害仍然不斷髮生。1998年長江洪水,受災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經濟損失嚴重,湖泊淤塞、圍墾,造成調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減弱,加上防洪工程標準低,年久失修,險工隱患多。因此,加強水利建設,從根本上防治洪災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③環境污染加重。長江沿岸工業及生活廢水年排放總量約130億噸,約相當於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一,廢水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每年達100億元以上。許多城市自來水水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影響飲用水質量。一些水廠取水口被迫移向江心。無錫、蘇州等城市近年來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來水被迫短期停產,影響城市居民生活及工業生產。

酸雨影響範圍日益擴大。酸雨是大氣受污染的一種現象,通常將pH小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霧、露、霜等)統稱為酸雨。酸雨可導致水體、土壤酸化,對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酸雨影響地區從西南擴展到長江流域廣大地區。目前,長江流域及其附近受酸雨影響嚴重的地區有:華中酸雨區,它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範圍、中心強度的酸雨區。西南酸雨區,是僅次於華中酸雨區的酸雨污染嚴重區域。華東沿海酸雨區,它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針對上述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加快進行生態建設。

①加強水土流失地區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護好現有森林,積極封山育林與退耕還林,嚴禁開墾大於25°的坡地,已開墾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還林還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營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地和人工草地。開展小流域和山區綜合治理,調整農業結構;改良土壤、推廣免耕法等農業技術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②結合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項目建設,對長江河道及平原湖區進行綜合治理。對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庫、堤壩進行加固,提高防洪標準。抓好清淤疏浚、恢復河道防洪能力。嚴禁圍墾湖泊、侵佔江河、灘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亂採江河砂石的行為。

③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做好環境整治工作,對現有污染源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達標。對新建項目要做到生產與“三廢”防治同時規劃,同步建設。對上海、武漢、南京、長沙、南昌等工業聚集程度高的地區,做好城市規劃工作,把環境保護和環境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

[課堂小結]

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長江沿江地帶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發展經濟同時沒能同環境保護同步,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因此,發展地區經濟必須同環境保護同步。

一、知識要點與檢測

二、沿江地帶的紐帶和輻射作用

以為軸線的沿江地帶與貫穿南北的,以及,構成了英文字母“H”的格局。

三、沿江地帶的城市

目前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其中,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和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ype072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