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趣味數學教案

趣味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趣味數學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趣味數學教案

趣味數學教案1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麼建築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彙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麼方向,為什麼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後,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説一説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場

教學樓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説一説教室裏東、南、西、北各有什麼?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説一説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説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難點:

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趣味數學教案2

學習內容:

“分梨”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2.嘗試學會用逆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發現、欣賞並學習同伴身上的優點。

4.提高加減乘除的口算能力。

學習重點:

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難點:

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過程:

1.老師考勤學生,點名。

2.認識新同學,每個同學進行1分鐘介紹自己。

3.學生自由組合選擇座位。

4.講解解決“分梨”的問題:一隻籃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其餘一半又一個給第二人;又取最後所餘的`一半又三個給第三個人.那麼籃內的梨就沒有剩餘,籃中原有梨多少個?

⑴先讓學生獨立思考

⑵小組內交流

⑶反饋交流,老師引導啟發思維。

⑷小結策略:逆推的解題策略就是從結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過程中總數是不變的,我們要能找出關鍵條件,即最後得到的數量入手分析。

5.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對應例題的反饋練習:一隻籃子裏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餘下梨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二個人;最後只剩下2個梨。問籃子裏原來有多少個梨?最後集體交流反饋。

6.進行撲克牌“24點”小遊戲。

學習內容:

“水桶和油桶”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增加對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的多種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數學計算的巧妙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現並驗證“水桶和油桶”問題的特徵,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於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簡便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

學習形式:

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引入

師:提出問題: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展台出示題目。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取出1號靶,認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

2.小組交流,探究解決。

3.請同學們取出2號靶,嘗試解決。(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果有的學生做出來,讓孩子展示,教師給予讚賞;如果學生做不出來,充分調動組內力量,探究解決。

4.請同學們按照組內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決。(小組合作,互相幫助)

三、課堂拓展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是不是覺得數學充滿了奧祕呢?課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絡上找很多有關“水桶和油桶”的知識,然後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嗎?

今後老師會繼續為你們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數學現象,這些數學方法更貼近你們平時的數學學習,有助於你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趣味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數數與記錄,在玩中學、學中樂,體驗數學遊戲帶來的樂趣。

2.掌握環形計數的方法,感受身邊環形排列現象的應用。

活動準備:

夾子每人10個,紙盤、光盤每人一個,做記號用的小星星若干,各種環形排列物品(雪花片、調色盤等每組各一人一個),操作時用的音樂,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流程

一、趣味導入

師:夾子有什麼用?(幼兒自由交流、討論。)

師小結:夾子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除了可以夾衣服、夾襪子,還可以玩好玩的遊戲。

二、遊戲:夾夾樂

(一)玩夾夾子游戲。

1.看數夾夾子,複習感知10以內的數。

(1)明確遊戲規則。

師: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各式各樣的夾子,我們先來玩個看數夾夾子的遊戲。老師出示一張數字卡片,小朋友看清楚卡片上的數字是幾,就將幾個夾子夾在自己的衣服上,身上的夾子數量要和卡片上的數一樣多!音樂一結束就停止遊戲,看誰夾的又好又快。準備好了嗎?

(2)幼兒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3)交流、分享。

師:請數一數你身上夾了幾個夾子?和老師卡片上的數字一樣多嗎?

師:和旁邊的小朋友互相數數,夾對了沒有?

2.看誰夾的多,複習比較10以內的數的多少。

(1)明確遊戲規則。

師:音樂一響你們就開始往衣服上夾夾子,音樂一停就停止遊戲,比比誰夾的又多又好。

(2)幼兒遊戲。

(3)交流、分享。

師:數一數衣服上夾了幾個夾子?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誰夾的多?

師:每一組小朋友比較一下,誰夾的多,誰夾的少,哪組小朋友的代表夾的.最多?哪組小朋友的代表夾的最少?

(二)學習環形計數的方法。

1.在光盤上夾夾子。

師:現在夾子要表魔術了。請小朋友們從1數到20,老師來夾夾子(在光盤上夾一圈夾子),看看會變出什麼?

師:老師變出的這個像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個……呢?老師播放音樂,你們夾夾子。音樂一停,就停止遊戲。(幼兒在規定時間內夾光盤)

2.學習環形計數。

(1)數光盤上的夾子。

師:請你們數一數,自己的光盤上有幾個夾子?

你是怎麼數的?怎樣才能不漏數?不重複數呢?(幼兒個別回答)

師小結:在任何一個夾子上做一個記號,順着一定方向按順序一個一個數,每個夾子只數一次,不漏數不重複數,最後數到記號旁的這個夾子,就能知道光盤上一共有多少個夾子了。

(2)引導幼兒探究各種環形數數的正確方法。

比如:認準一個記號,用手按住以示區別;用小星星來做標記,等等(啟發幼兒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

3.分組操作並嘗試記錄計數方法。

(1)教師出示收集的各種環形排列的物品(雪花片、調色盤、紙盤子、光盤等)提出操作要求及學習記錄方法的要求。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小結並延伸: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都是環形排列的,他們不僅整齊、而且實用,仔細觀察他們都有哪些排序的規律呢,怎樣能讓環形排列更美觀且有序呢,下節課我們再體驗吧。

趣味數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自由排序,讓幼兒在自由的探索活動中,嘗試和發現不同的排序方法,並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

2、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3、瞭解排序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並學習將排序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的盒子 小瓷磚 貼條

活動過程:

一:今天,我們來到了米老鼠的家裏來做 客,米老鼠他別高興,他給我們帶來了禮物盒, 引入主題

二:1、老師展示盒子——大盒子裏面套小盒子

師:讓幼兒按箭頭的方向把盒子擺一擺

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按從小到大的順序

2、第二份禮物——瓷磚

師:讓幼兒按照規律把瓷磚裝飾到房子上

瓷磚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

幼兒:都是正方形 顏色不一樣 大小一樣

師:可以按什麼樣的規律排?

幼兒:三個黃三個紅 四個黃四個紅…..

三:動手操作

讓幼兒到桌子旁,按貼條上的箭頭有規律的貼瓷磚

四:請幼兒把貼好的瓷磚裝飾到房子上,讓幼兒説一説自己是按什麼規律排的

五:第三份禮物——帽子

請幼兒每人戴一頂帽子,記住自己的顏色

師:可以按什麼規律排呢?

幼兒:紅——黃——藍

黃——藍——紅

聽老師的口令按箭頭方向排列

活動延伸:

根據帽子的'眼色按規律排好隊,旅行去啦,結束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正方形排在前面(排序)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正方形排在前面(排序)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按物體數量多少排序。

準備:

1.手鼓一面。

2.數卡1―10,每個幼兒一套。

3.圖片4幅:1)圓6個;2)正方形3個;3) 梯形4個;4)三角形5個。

活動與指導:

1.按順序出示圖片1―4,讓幼兒説出圖片中圖形的數量,並在圖片下方放上相應的數卡。

2.把圖形與數卡調換成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讓幼兒跟讀幾遍3、4、5、6。

3.教師分別擊鼓10、8、9、7、6、5、4次讓幼兒舉出相應的數卡。

4.讓幼兒把上面7個數卡由小到大排列,並且手口一致地點説3遍。

5.遊戲:數字填空

1)讓幼兒按照1―10的順序數數。正確選擇一個數填在空格里,並説出理由。

2)讓幼兒從任意一個數開始接數。正確選擇一個數填空,説出在…前,在…後,在…中間。

趣味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2、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分析:

重點:是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

難點:幼兒在感受過程中關鍵點是對於不同圖形中共用邊的感知與理解。

活動準備:

火柴棒若干根、記號筆、紙。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大家想不想學呀?

2、出示兩個三角形,提問:它是由幾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師變魔術

(二)教師啟發幼兒用火柴棍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徵。

1.請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兩個三角形。

2.請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3.請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

(三)幼兒操作活動,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1.出示記錄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進行指導。

3.活動評價。

(1)幼兒評價:拼得是什麼圖形?誰拼得好?為什麼?

(2)教師評價:表揚會應用公用邊的'原理、注意用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較多圖形的幼兒。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班級進入區域繼續利用我們的棒來繼續變魔術,好嗎?

活動反思:

1.讓數學變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為什麼學生喜歡這節活動課,因為這節課直觀形象,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數一數,像玩遊戲一樣,有趣好玩。所以,數學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數形結合,用動畫片中的人物創設情境,聯繫生活中的數學等就是讓數學變得好玩一點,學生積極性才高。數學教學應該向語文課學習,讓學生能感知數的靈動,讓數學教學變得豐富多彩。

2.數學要多讓學生操作。

數學教學中,儘量讓學生多操作,多動手。學生在操作中感受會更深。滾一滾,如果要對低年級的學生説是很難説清楚的,但學生動手滾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就是讓學生多操作。

3.要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

有人説感覺器官用的越多,記得就會更牢固。這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用手去摸,動手去堆,用眼睛觀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器官。

4.瞭解學生,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

低年級學生在用語言表達數學問題時,有時候不太準確,這時候就不要強求學生記住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可以等一等,現階段只要讓學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讓學生討論。

不要小看這些小孩子,他們思維活躍,想法多樣,只要你給他們一個舞台,他們就會精彩演繹。在搭一搭這個活動中,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可以搭出哪些物體,學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給與了肯定和表揚。

小百科:趣味,漢語詞彙。意思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興趣的特性;愛好。

趣味數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會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數數。

2.通過操作活動,聯繫實際生活,初步理解數的概念,並積累相關數數的經驗。

3.增強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幼兒對數數活動的好奇心和興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操作材料、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1.幼兒隨音樂《開火車》進活動室。引導幼兒進入活動主題。

2.師:森林裏的小動物們要搬家啦,這麼多的老師也都快來幫忙了呢,我們一起來和要去幫忙的老師們問聲好吧。

(二)基礎部分1.師:現在每位小朋友都變成了小火車的車廂,那你們清楚一共有多少節車廂呢?

幼兒報數,教師配合指導。

2.師:大一班的小朋友們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們數數都很厲害,你們都能數到幾?

我説一個數,你接着往下數3 個數字好嗎 ?

······3.出示圖片,幼兒觀察。

師: 森林國王説啦,要闖關成功後才可以去幫忙呦。那我要請你們幫我一個忙啦,看, 圖上有什麼?。(房子,樹)房子有幾間?有幾棵樹?幾隻小動物?你是怎麼數的?

教師小結:要數清楚物體的數量,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從上往下,或者從左往右,這樣就不會數錯了。

4.教師與幼兒互動,依次請10名幼兒上台,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5.出示圖片,觀察圖片上的圖形並正確的數出來。

師:看看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什麼?這是什麼?有幾個三角形?幾個圓形?······你是怎麼數的?還有什麼?這次你又是怎麼數的呢?

6.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小結:數不同的東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確的`數出數量,不僅要觀察仔細,還要按一定的順序數。

(三)結束部分:

師小結: 其實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密切的關係,是很要緊的,爸爸媽媽經常買東西的時候都要去看這個數字。那麼今天就請你有空的時候到家裏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東西上面有數字?為什麼要看這些數字呢?這些數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音樂再響,幼兒隨音樂《開火車》出活動室。

趣味數學教案7

一位來自阿肯色州的年輕太太格羅麗亞,正在加利福尼亞州旅行.她想在旅館租用一個房間,租期一週.辦事員此時正心緒不佳。辦事員:房費每天20元,要付現錢.格羅麗亞:很抱歉,先生,我沒帶現錢.但是我有一根金鍊,共7節,每節都值20元以上.辦事員:好吧,把金鍊給我.格羅麗亞:現在不能給你.我得請珠寶匠把金鍊割斷,每天給你一節,等到週末我有了現錢再把金鍊贖回.辦事員終於同意了,但格羅麗亞必須決定如何斷開金鍊的方法.格羅麗亞:我該三思而行,因為珠寶匠是按照他所切割和以後重新連接的節數來索價的.格羅麗亞想了一下,悟到她不必把每一節都割斷,因為她可以把一段段金鍊換進換出,以這種方式來付房費.當她算出需要請珠寶匠割斷的節數時,她幾乎不能自信。你想一想需要割開多少節?

只需要割開一節。這一節應是從一端數起的第三節.把金鍊斷開成1節,2節,4節這樣三段後就能以換進換出的方式每天付給辦事員一節作為房費。

啊哈!領悟到下列兩點才能解題.第一,至少需要有1節,2節,4節這樣三段(即其節數成二重級數的一些段),這樣才能以各種不同的組合方式組成1節,2節,3節,4節,5節,6節和7節.我們在藥品混亂問題中已經知道,這就是作為二進制記數法基礎的冪級數.

第二,只需要割開一節就可以把金鍊分成符合要求的三段.關於這個問題,若把金鍊的長度增加,則可以想出一些新的問題.例如,假設格羅麗亞有一根63節的金鍊,她想把金鍊割開,以上面那種方式來付63天的房費(價格不變).要達到此種目的只需要割開三節.你想出來了嗎?你能否根據金鍊的不同長度設計一個通用的解題程序,要求分割開的節數為最少?

有一個有趣的變相問題:若所經手的n節首尾相連的閉合迴路,例如説格羅麗亞有一串金項鍊,由79節相連而成,若每天房費為一節,試問最少需要分割開幾節才能支付79天房費?

所有這些問題都跟二進制記數法有密切的關係.比如格羅麗亞的63節金項鍊如何分割?只要將63化成二進制表示:等於111111即63=1+2+4+8+16+32只要將從第二節開始的兩節割開,再將從第八節開始的八節割下來,和從第32節開始的32節割下來即可,這樣就有了從1,2,3,4,5,6,直到63的所有節數.一般地,若有n節金鍊,n是形如2k-1類型的數,將n化成二進制表示,再將所有1的位置所代表的2的冪的數相間隔地割開即可達到目的.但是對於其他任意類型的數,卻不能奏效,比如對於格羅麗亞的79節金項鍊,79的二進制記數法表示為1001111.即79=1+2+4+8+0+0+64,這樣從1到15都能表示,可是從16到63都沒法表示,我把這個問題做到這裏,也一時糊塗起來,但這個問題畢竟不是很複雜,咱們也學一學閔科夫斯基在課堂上口出狂言要解決四色問題的勁頭,摸索着來解決一把.咱們可以這樣:你不是要求節數最少嗎?假設n=a+b其中a是已經找到的最大的那一節數,b是比n小的已經解決了的金鍊問題,由於b已經解決,因此b的拆分能夠表示從1,2,3,...b-1,b的所有金鍊節數,而再大一些的數就不能夠表示了,比如b+1,所以必須要a參加進來,如果n是奇數,可令a=b+1,這樣n=2b+1,所以b=(n-1)/2,a=(n+1)/2,這樣就找到了最大的一節的節數a,然後對b=(n-1)/2繼續應用如上的辦法,即可解決問題.如果n是偶數,可令a=b,這樣雖然a本身不能表示出b+1,但是可以從b的拆分中拿出一個1來(這個1是必須存在的,因為要表示從1,2,3,...b-1,b的所有數)與a組成a+1也就是b+1.所以n=a+b=2a=2b,a=b=n/2.這樣也找到了n為偶數時最大的一節金鍊的節數.對於b繼續如上的過程,就可以找到全部應該斷開的金鍊節數,我算出了從1到15的所有拆分如下:

1=1

2=1+1

3=1+2

4=1+1+2

5=1+1+3

6=1+2+3

7=1+2+4

8=1+1+2+4

9=1+1+2+5

10=1+1+3+5

11=1+1+3+6

12=1+2+3+6

13=1+2+3+7

14=1+2+4+7

15=1+2+4+8

對於上面的格羅麗亞太太的79節金項鍊,79+1=80,80/2=40,所以最大的一節就是40節,79-40=39,39+1=40,40/2=20,所以第二大的一節就是20節,39-20=19,19+1=20,20/2=10,第三大的一節是10節,19-10=9,9+1=10,10/2=5,又找到了一節是5,9-5=4,4的表示法如上已經列出來了:4=1+1+2.最後得到79節的'金項鍊的分割法:1,1,2,5,10,20,40.過去我也碰到過一道類似的題,是23節金項鍊,也能夠很容易地解決:23+1=24,24/2=12;23-12=11,11=1+1+3+6;所以23的分割法為:1,1,3,6,12.顯然,對於2k-1類型的數,用這裏的辦法與用二進制記數法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

從上面所列出的拆分法可以看出,如果2k=2k+1,那麼n一定要用k+1個數來表示,即:n=a0+a1+a2+...+ak.

可以用數學歸納法很容易地證明這是正確的.那麼還有沒有比這更少的分割法呢?可以證明沒有了.從我們的分析方法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構造性的推理過程,假如還有比這更少的分割法,那麼相當於在表達式n=a0+a1+a2+...+ak.中進行了某些組合,比如將a1+a2合併成新的a1,那麼原來的有些組合就表示不出來了,例如a0+a2,就沒有辦法組合了.當然,一個數的拆分不是唯一的,前面的23節金鍊還可以分成1,2,3,6,11.你可以試試,這種分割法照樣能滿足要求.前面的分析中也可以把(n-1)/2留下來作為最大的節數,但是這樣分出來的節數就不一定都是最少的了,例如把15這樣分割,會得到:1,1,2,4,7.雖然能夠滿足付房費的要求,但是就不是最優解了.最後總結一下,把前面的算法過程公式化可以得到:

k-1r-1k-1

n=(n+c0)/2+{[n-cs2s+cr2r]/2r+1}+[n-cr2r]/2k

r=1s=0r=0

其中c0,c1,-1等等是1或是0取決於每一步得出的數的奇偶性.其實最後一項等於1,這樣可以得出:

k-1

n-2k=cr2r

r=0

a0=(n+c0)/2

i-1

ai=[n-cs2s+ci2i]/2i+11(i=1,2,3,...k-1)

s=0

ak=1

當然,編成計算機程序還是用遞歸程序比較簡單.這裏列出這些公式是為了保留存照。

趣味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在學生初步瞭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後,尋找曆法與撲克之間的關係。

教學目標:1、通過對"撲克"有趣的研究,培養起學生對生活中平常小事的關注。

2、調動學生豐富的聯想,養成一種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撲克"與年月日、季度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這個你們一定見過吧!這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撲克"。誰願意告訴我們,你對撲克的瞭解呢?

生:......

(教師補充,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師: "撲克"還有一種作用,而且與數學有關!

生:......

二、新課

1、桃、心、梅、方4種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陽 小王=月亮 紅=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數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閏年的天數

5、撲克中的'K、Q、J共有12張,3×4=12,表示一年有12個月

6、365÷7≈52一年有52個星期。54張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

7、一種花色的和=一個季度的天數

一種花色有13張牌=一個季度有13個星期

三、小結

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只是我們大家沒有注意到。請大家都要學會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趣味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生活實際情景,體驗“改商”的過程,數學教案——秋遊。

2、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某學校要秋遊啦,同學們紛紛在做準備,四(1)班有41個學生,老師想讓同學們戴上紅色的帽子,這樣好識別自己班上的學生。超市裏有8元、9元、10元的紅色帽子,而班費只有400元,請你幫老師算算,可以買那種帽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購買方案)

二、建立模型,教案《數學教案——秋遊》。

1、同學們都準備好了,來到了大操場,電腦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學生根據情景圖,提出有關除法的數學問題。

(1)説一説了解了哪些已知條件。

(2)學生獨立試做,然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 討論估計試商。 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幾輛車

(3)全班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明確把除數“34”看作“30”來試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啟發學生想一想,怎樣試商?會發現什麼技巧。 (學生自由發言,或者小組內互相説一説。什麼時候商會小?)

3、由學生髮現提出並解答:積大了説明什麼?為什麼會大呢? 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怎樣確定商?

4、繼續完成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由學生髮現提出並解答:積小了説明什麼?為什麼會小呢?

5、引導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後再進行計算。

三、知識應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説一説商的大小情況。 第2題:認真觀察,小組內説一説,解決五年級學生如果都坐大客車,需要幾輛?

3、完成“練一練”,可以適當擴充。

四、小結本課

五、佈置作業

趣味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解題,使學生了解到數學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養學生勤於動腦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趣味題

師:老師這裏有一些有趣的問題,希望大家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1、小衞到文具店買文具,他買毛筆用去了所帶錢的一半,買鉛筆用去了剩下錢的一半,最後用去剩下的8分,問小衞原有( )錢?

2、蘋蘋做加法,把一個加數22錯寫成12,算出結果是48,問正確結果是( )。

3、小明做減法,把減數30寫成20,這樣他算出的.得數比正確得數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結果是10,正確結果是( )。

4、同學們種樹,要把9棵樹分3行種,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幾種

辦法來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給小剛2本後,兩人本子數同樣多,小剛原來

有( )本本子。

二、小組討論

三、指名講解

四、評價

1、同學互評

2、老師點評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趣味數學教案11

大班數學活動《趣味排序》

內容分析:

本次教學內容是排序活動,排序是將由兩個以上組成一組的物體排出序列。幼兒可根據大小、形狀、顏色、數量、名稱等排列物體,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規律的排序方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數學認知目標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在5-6歲具體表現為:能發現事物簡單的排列規律,並嘗試創造新的排列規律。根據大班幼兒思維特點,我在設計中突出讓幼兒感知發現、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以故事“綠毛龜”為主線,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幼兒從發現規律——模仿規律——創新規律——生活運用,層層遞進。

活動重點為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嘗試用有規律的方法進行操作;活動難點是創新的排列規律。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協調個體與小組、個體與集體之間的關係,我將採取語言引導、動作提示、同伴互助等方式進行指導,使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教學目標:

1.發現和體會事物間的排列規律。

2.嘗試創造性地按某種規律進行拼擺活動,發展思維能力。

3.感受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教具:PPT課件、青蛙、烏龜圖片各四張

2.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板、各色吸管若干

教學過程:

一、發現規律

(一)聽故事,找規律。

1.在《綠毛龜》這個故事中,當聽到“綠毛龜”三個字的時候馬上坐下。

介紹玩法:綠毛龜有個最大的愛好:收集小朋友的凳子。如果你聽到我的故事裏出

現了“綠毛龜”三個字就馬上坐下,不然它會把你的凳子收走。

2.出示青蛙和烏龜的圖片:小朋友發現了什麼?它們是怎麼排列的?

3.小結:像綠青蛙和綠毛龜這樣一個接着一個重複的排列,我們就叫它有規律的

排列。

(二)觀察PPT,討論,分析,推理,發現按物體名稱、數量、方位的差異進行排序的規律,並想象續排。

師:綠青蛙和綠毛龜已經想好要去找誰玩了,你們覺得它們來到了誰的家裏?

1.介紹小兔——小兔是隻特別喜歡有規律生活的動物,它身邊的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小朋友發現什麼是有規律的?

2.孩子們討論交流發現的規律,並續排。

(1)可愛的小動物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如果繼續的話你知道後面會是誰嗎?

(2)漂亮的向日葵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下一棵是怎麼樣的?

(3)小魚,它是什麼樣的規律排列的,繼續排列的話後面會是怎麼排的?

(4)天空中飄來了氣球,氣球后面會有白雲,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氣球的數量不變,白雲每次增加一朵重複的排列,我們叫它遞增規律。)

3.小結:小兔家裏這麼多有規律的東西,有的是按照事物的名稱,如:小雞、小狗、小猴這樣排的。有的是按照大小、高矮來排的。有的是按照方向:上下、左右這樣排的。還有的是按照數量的變化:遞增、遞減。都可以排出一些有規律的東西。

二、模仿規律

根據PPT中的規律讓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續排,體驗按順序排列隊伍的有趣。

(一)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和向日葵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1.師:高的大的向日葵,我們給它設計一個好看的動作,你會設計什麼動作?矮的`小的向日葵你又會設計什麼動作呢?

2.幼兒體驗:我們來試一試和向日葵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3.小結:有規律的排列不但能讓我們猜出下一個是什麼動作,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美的享受。

(二)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和小魚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1.師:我們也來給小魚設計一下動作,頭向上的小魚你會設計什麼動作?頭向下的小魚你設計的動作又是什麼呢?

2.幼兒體驗:我們也和小魚一樣有規律的排列。

3.小結:和小魚一樣有規律的排列,我們的隊列有規律又好看!

三、創新規律

(一)幫助綠毛龜和綠青蛙鋪小路。集體討論,如何創新規律。

師:綠毛龜和綠青蛙遇到一個問題,需要小朋友幫它們解決。

1.介紹操作材料。

2.啟發幼兒討論:用只有一種顏色的吸管要怎樣擺成有規律的、與眾不同的小路?

(二)第一次操作,要求:有規律、與眾不同。

1.幼兒操作,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創新排列規律。

2.作品展示,師幼總結創新之處——從物體數量、方位等方面的變化。

(三)第二次操作,運用總結的經驗再次創新排序。師:小朋友鋪的小路都有自己的規律,我們知道別人是怎麼擺的就學習到了又一個方法,這一次,小朋友可以自己重新設計也可以找好朋友合作擺出更有創意的小路。

1.幼兒再次操作,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次創新排序。

2.再次分享,交流。

3.小結:小朋友的第二次創新更大膽,在數量、方向上都做了一個更大的變化。我們為綠青蛙和綠毛龜鋪設的小路就更豐富多彩了。

四、尋找生活中的規律,感受規律的美。

1.師:今天我們做了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用各種各樣的規律幫助綠青蛙和綠毛龜鋪路,綠青蛙和綠毛龜都特別的高興。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有規律的排序,請小朋友欣賞欣賞(PPT)。

2.小結:像這樣四季的輪迴,還有生活中用的、穿的、吃的、玩的等等都用到了有規律的排序,排序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麗多姿。

延伸活動: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是有規律的?我們一起在幼兒園裏找一找吧!

趣味數學教案12

猴子搬香蕉

一個小猴子邊上有100根香蕉,它要走過50米才能到家,每次它最多搬50根香蕉,(多了就被壓死了),它每走1米就要吃掉一根,請問它最多能把多少根香蕉搬到家裏?

解答:

100只香蕉分兩次,一次運50只,走1米,再回去搬另外50只,這樣走了1米的時候,前50只吃掉了兩隻,後50只吃掉了1只,剩下48+49只;兩米的時候剩下46+48只;...到16米的時候剩下(50-2×16)+(50-16)=18+34只;17米的時候剩下16+33只,共49只;然後把剩下的這49只一次運回去,要走剩下的33米,每米吃一個,到家還有16個香蕉。

河岸的距離

兩艘輪船在同一時刻駛離河的兩岸,一艘從A駛往B,另一艘從B開往A,其中一艘開得比另一艘快些,因此它們在距離較近的岸500公里處相遇。到達預定地點後,每艘船要停留15分鐘,以便讓乘客上下船,然後它們又返航。這兩艘渡輪在距另一岸100公里處重新相遇。試問河有多寬?

解答:

當兩艘渡輪在x點相遇時,它們距A岸500公里,此時它們走過的距離總和等於河的寬度。當它們雙方抵達對岸時,走過的總長度

等於河寬的兩倍。在返航中,它們在z點相遇,這時兩船走過的距離之和等於河寬的三倍,所以每一艘渡輪現在所走的.距離應該等於它們第一次相遇時所走的距離的三倍。在兩船第一次相遇時,有一艘渡輪走了500公里,所以當它到達z點時,已經走了三倍的距離,即1500公里,這個距離比河的寬度多100公里。所以,河的寬度為1400公里。每艘渡輪的上、下客時間對答案毫無影響。

變量交換

不使用任何其他變量,交換a,b變量的值?

分析與解答

a = a+b

b = a-b

a= a-b

 步行時間

某公司的辦公大樓在市中心,而公司總裁温斯頓的家在郊區一個小鎮的附近。他每次下班以後都是乘同一次市郊火車回小鎮。小鎮車站離家還有一段距離,他的私人司機總是在同一時刻從家裏開出轎車,去小鎮車站接總裁回家。由於火車與轎車都十分準時,因此,火車與轎車每次都是在同一時刻到站。

有一次,司機比以往遲了半個小時出發。温斯頓到站後,找不到

他的車子,又怕回去晚了遭老婆罵,便急匆匆沿着公路步行往家裏走,途中遇到他的轎車正風馳電掣而來,立即招手示意停車,跳上車子後也顧不上罵司機,命其馬上掉頭往回開。回到家中,果不出所料,他老婆大發雷霆:“又到哪兒鬼混去啦!你比以往足足晚回了22分鐘??”。温斯頓步行了多長時間?

解答:

假如温斯頓一直在車站等候,那麼由於司機比以往晚了半小時出發,因此,也將晚半小時到達車站。也就是説,温斯頓將在車站空等半小時,等他的轎車到達後坐車回家,從而他將比以往晚半小時到家。而現在温斯頓只比平常晚22分鐘到家,這縮短下來的8分鐘是如果總裁在火車站死等的話,司機本來要花在從現在遇到温斯頓總裁的地點到火車站再回到這個地點上的時間。這意味着,如果司機開車從現在遇到總裁的地點趕到火車站,單程所花的時間將為4分鐘。因此,如果温斯頓等在火車站,再過4分鐘,他的轎車也到了。也就是説,他如果等在火車站,那麼他也已經等了30-4=26分鐘了。但是懼內的温斯頓總裁畢竟沒有等,他心急火燎地趕路,把這26分鐘全都花在步行上了。

因此,温斯頓步行了26分鐘。

付清欠款

有四個人借錢的數目分別是這樣的:阿伊庫向貝爾借了10美元;

貝爾向查理借了20美元;查理向迪克借了30美元;迪克又向阿伊庫借了40美元。碰巧四個人都在場,決定結個賬,請問最少只需要動用多少美金就可以將所有欠款一次付清?

解答:

貝爾、查理、迪克各自拿出10美元給阿伊庫就可解決問題了。這樣的話只動用了30美元。最笨的辦法就是用100美元來一一付清。

貝爾必須拿出10美元的欠額,查理和迪克也一樣;而阿伊庫則要收回借出的30美元。再複雜的問題只要有條理地分析就會很簡單。養成經常性地歸納整理、摸索實質的好習慣。

一美元紙幣

注:美國貨幣中的硬幣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這幾種面值。

一家小店剛開始營業,店堂中只有三位男顧客和一位女店主。當這三位男士同時站起來付帳的時候,出現了以下的情況:

(1)這四個人每人都至少有一枚硬幣,但都不是面值為1美分或1美元的硬幣。

(2)這四人中沒有一人能夠兑開任何一枚硬幣。

(3)一個叫盧的男士要付的賬單款額最大,一位叫莫的男士要

付的帳單款額其次,一個叫內德的男士要付的賬單款額最小。

(4)每個男士無論怎樣用手中所持的硬幣付賬,女店主都無法找清零錢。

(5)如果這三位男士相互之間等值調換一下手中的硬幣,則每個人都可以付清自己的賬單而無需找零。

(6)當這三位男士進行了兩次等值調換以後,他們發現手中的硬幣與各人自己原先所持的硬幣沒有一枚面值相同。

(7)隨着事情的進一步發展,又出現如下的情況:

(8)在付清了賬單而且有兩位男士離開以後,留下的男士又買了一些糖果。這位男士本來可以用他手中剩下的硬幣付款,可是女店主卻無法用她現在所持的硬幣找清零錢。於是,這位男士用1美元的紙幣付了糖果錢,但是現在女店主不得不把她的全部硬幣都找給了他。

現在,請你不要管那天女店主怎麼會在找零上屢屢遇到麻煩,這三位男士中誰用1美元的紙幣付了糖果錢?

解答:

對題意的以下兩點這樣理解:

(2)中不能換開任何一個硬幣,指的是如果任何一個人不能有2個5分,否則他能換1個10分硬幣。

(6)中指如果A,B換過,並且A,C換過,這就是兩次交換。

趣味數學教案13

大班數學活動按規律排序

活動目標:

1、能夠細緻觀察並發現排序的規律。

2、能夠自創、合作創設另種或兩種以上的規律。

活動準備:

1、各色圖形卡片若干(幼兒操作用),16張長條白色卡紙(上面畫有曲直不同的線)展示板一張。

2、音樂(軍民大生產)、課件

3、五彩塑料夾若干、硬紙卡圓形4塊、地墊若干

活動流程:

一、初步感知有規律排序(激趣)

1、自身感知:

(1)敲小鼓(XX)孩子拍手轉圈、跺腳進入→“剛才小手小腳是怎麼做遊戲的”?發現規律→小結:原來這是按規律延續的舞蹈動作。

(2)“小手小腳能跳舞,胳膊有沒有這個本領呢?我們來試試看”(嘗試)“根據孩子的表現(......動作..)寶寶能不能排成一排有規律的把這兩個動作做出來呢→(展現)”真厲害!老師獎勵你“(拍手:拍手、大拇指、雙拍手、大拇指......)

(3)“你看,小手、小腳、胳膊都能有規律地來遊戲,我們可不可以學小貓和小狗的叫聲來進行有規律地聲音排序呢”先和同伴商量一下怎麼排?現在小貓和小狗一邊叫一邊做回小凳子。(喵..汪汪...喵...汪汪.喵...)

小結:剛才小朋友做的遊戲,都是一組一組有規律延續下去的,這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2、拓展感知:

“現在老師請你做小小偵查員,四下偵查一下活動室裏有沒有按規律排序的東西?我給你1分鐘的時間,可以邊走邊找,但是要注意輕聲慢步不要影響到別人。(找→坐回→敍述→認同)有規律排序的物體真的在我們活動室有好多啊!

現在你再回憶一下,在家裏、在路上、在廣場和公園裏有沒有按規律排序的地方?(想象、回憶→課件:生活中有規律排序的場景)

小結:有規律排序的物品真是無處不在啊,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麗、更方便!

二、操作感知有規律排序,引導幼兒探索發現不同的排序方法。

“剛才小朋友做了小偵查員和小小觀察員,我不知道你的建築能力怎麼樣”?文盛家園又新蓋了一棟50號樓,就在我們幼兒園的樓後邊,物業管理處把設計小花園的任務給了我們班的小朋友,今天我們先設計圖紙,設計好了送給他驗收,你有信心完成嗎”?

“好,現在我們先進行一個小任務,用各種顏色的“石頭”設計花園的圍牆,圍牆必須是按規律排序的,爭取設計的和別人不一樣,有創造力的人才是最好的.建築師”(設計→師觀察發現→展示點評,突出:按形狀不同排列、按物體量的差異的特定規律排列、按不同形狀物體數量遞增規律排列等排序特徵)

教師小結:原來同一種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規律進行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驗證操作:合作感知多種規律排序的有趣方法。

1、“有了漂亮的花園圍牆,我們進行下一個“大工程”鋪兩條長長的路,鋪的路不僅要美觀而且要通往花園的各個地方。(1)、現在請自己找8個好朋友一組(2)1分鐘商量好設計方案(3)到材料處領好“大理石地面磚”開始鋪路。

2、巡視發現有意識引導→評價(孩子敍述地面磚的排列規律)

結束活動:“工程設計完成我們來慶祝一下吧:敲小鼓隨節奏做拍手跺腳各種動作,現在,我用相機吧咱們的設計圖拍下來,給物業管理處送過去,他們肯定會很滿意。同時我也要把設計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發過去,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寶寶有多厲害!走吧!

趣味數學教案14

一、指導思想:

趣味數學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這學期通過趣味數學校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學習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趣味數學》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系列數學故事、益智問題和數學遊戲。這些問題和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數學奧祕的機會,學生在參與這些數學遊戲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價值,鍛鍊數學智慧,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在探索解法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了數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數學方法的創造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了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嚮往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願意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於質疑,樂於討論探究生活中各種現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樹立攀登科學高峯的志趣和理想。

5、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敢於質疑、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知道有付出才會有回報,並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活動措施:

1.選好人才

先初步設定趣味數學興趣小組人數,各班主任利用班會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讓學生自由報名,再根據各班的報名人數從中選出具有一定愛好數學的學生作為學員。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學好數學,掌握數學的`思維方式,是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活動中,通過

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題目,逐步培養大家的“數感”,引導大家喜愛數學,以至於達到自覺學習數學的目的,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注重思維能力培養

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設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着重培養和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

4.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趣味數學教案15

一、設計意圖:

在平常的生活中,小班的孩子已經能夠初步感知一組物體的相對大小,但是對於系統的概念並不完全瞭解,在完整的表述物體大小的語言能力還存在個體明顯差異。在操場玩耍時能指認出哪個是大球,哪個是小球,個別孩子可以抱起大球説:這個是大球,大部分幼兒不願開口或者合着同伴説這是大球或者小球,但本身並不理解、熟悉。因此我開展本次活動,本設計以系列生活遊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玩遊戲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並學習按物體的大小特徵進行簡單分類。

二、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認識並區分物體的大小。

2、嘗試用一句話正確表述物體的大小。

3、能主動參與,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

小朋友夏天喜歡吃什麼水果呀?幼兒一起回答:西瓜 教師引出PPT 上的第一張幻燈片:兩個西瓜

(一)兩個西瓜入場,初步感知大小的變化。

老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的客人,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提問:小朋友有沒有發現兩個西瓜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

小朋友 喜歡吃什麼水果? 蘋果、橘子、梨子

引出第二張幻燈片:蘋果

(二)腦子轉一轉:在我們看的動畫片中,回憶回憶,都有哪些動畫 人物,你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動畫人物?

老師:小嘴巴閉起來,轉動腦子想一想,舉手回答,和其他小

朋友分享。

幼兒:米奇、喜羊羊、海綿寶寶、天線寶寶、蜘蛛俠、奧特曼、

大黃鴨

老師: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哪些動畫人物?引出幻燈片

老師:這是什麼呀?它們誰是媽媽?誰是寶寶呢?

幼兒:舉手回答

老師: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以為客人,小朋友鼓掌歡迎它出

場。

老師:這是什麼呢?它兩個誰是老大?小朋友向他兩個學習

一下,笑一笑哇,我們小朋友都和他們一樣,非常的開心。

看誰在跳舞呢?是海綿寶寶在跳舞嗎?老師遇見了一個問題:

老師總是分不清他們誰是哥哥了,誰能告訴我呀?

(三)找一找:熊爸爸和熊寶寶的熊掌丟了,幫熊爸爸熊寶寶找一找 他們的熊掌

提問:這上面有幾個熊掌?

幼兒上來自己操作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熊掌。

(四)遊戲送禮物:大大和小小難得來我們這做客,我們送些禮物給他們吧。(初步認識大小標記,知道從一堆東西中先找到同類的兩種物體再進行大小的分類。)

1、認識大小標記

老師:“這裏有一些東西作為禮物,要送到大大小小的.家裏去。你們看,大大的家有一個門牌號,它的身體大大的,它叫大標記。小小的家也有一個門牌號,它的身體是小小的,叫小標記。”

2、師:我們一起來找找哪些禮物是送給大大的,哪些禮物是送給小小的。送給大大的禮物放在大標記的籃子裏,送給小小的禮物放到小標記的籃子裏。

3、教師與幼兒一起指認禮物送給誰。

(五)結束活動

老師:我們禮物可真多,我們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好不好。

五、活動延伸:

在家裏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大衣服小衣服。

趣味數學教案16

《早餐的學問》(3課時)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類,知道科學營養早餐有利於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規律。

2.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並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學會配置一些科學、合理、有營養的早餐菜譜,做一名“小營養師”。

二、活動準備

1.調查一下自己家或學校附近哪裏有早餐車

2.跟家長買一次早餐

3.教師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選題與確立主題

(一)制定活動方案

一、創設問題情境,確定研究課題。

1、師生交流。

同學們好。早上吃飯了嗎?(交流)前兩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張統計圖,是小關我們小學生早餐情況的,想看嗎?

2、分析柱形統計圖(早餐內容)。

課件出示統計圖。

師生觀察,師可以相機指導學生看圖。

師: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麼?

預設:(生1)都是我們平常早上會吃的東西。

(生2)早上吃雞蛋的人最多。

(生3)吃雞蛋餅和包子的人也挺多的。

(生4)早上大家幾乎都喝牛奶或者豆漿,喝粥的人比較少。

(生5)好像大家早上吃的東西都差不多哦,除了喝豆漿吃雞蛋餅就是喝牛奶吃雞蛋加麪包,像麥片粥啊、麪條啊、蛋炒飯、糕點什麼的,都很少人吃。

(生6)我還發現一個問題,早上幾乎沒有人吃炒菜。

關於這個發現,師應相機鼓勵,並適當引出“炒菜一般來説會是什麼?”也就是説,早上一般沒有人會吃蔬菜和肉。

……

師小結:大家的觀察能力真強。我們平時的早餐內容是怎麼樣的?(交流)有這張圖裏沒有出現的嗎?(交流:沒有或很少)這説明,我們的早餐內容,豐盛嗎?(不)對,很單一。(課件強調:單一)

3、信息分享。

師:這兒還有一則官方消息:(課件出示)中山醫科大學營養系曾對兩所小學10歲左右的學生做了早餐的一個對比試驗。第一組每天吃的早餐和大家差不多。第二組吃的早餐則是中國營養家協會推薦的營養早餐。一週之後對兩組進行測試,結果如下。大家會看到,在數學運算、創造力和耐力的對比,第二組明顯好於第一組。

4、現場統計飢餓時間。

師:説到現在吃的,你餓嗎?(交流)這麼早就餓了呀?現在是第三節課,已經有這麼多同學感覺到餓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説他第二節課就已經餓了。

5、引導學生髮現早餐的重要性。

這則消息,對比那張統計圖,再加上我們剛剛交流的內容,有沒有什麼發現?師生交流:(預設)

(生1)早上吃不好早飯,很快就會餓。

(生2)我們的早餐幾乎總是那幾樣,內容很單一。

(生3)吃有營養的早餐很重要,對我們頭腦的發育有好處。

師相機評價:大家不僅觀察能力強,發現問題的能力也很棒哦。還有什麼發現?

(生4)我們不僅要吃飽早餐,還要吃好早餐。

(生5)我平時一直以為,早上時間特別緊張,隨便吃點兒什麼,只要吃飽就行了,沒想到,吃個小小的早飯,還挺有學問的呢。

師抓住時機引導:嗯,説得好,看似不起眼的、經常被大家忽略的一頓早飯,居然也大有學問在裏面。既然早餐很重要,又暗藏那麼多學問,那麼,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早餐的學問,好不好?(好)都同意了?(同意)

6、確立主題:早餐的學問。

師:那好!我們就以“早餐的學問”為主題進行本期的`綜合實踐活動。

第二課時:確定研究內容,組建活動小組,制定活動計劃。

1、交流研究內容。

師:關於早餐的學問,你們想要研究些什麼?把你想要研究的內容展示到“小問號收集站”上來吧。

(事先讓學生準備卡紙,在卡紙背面貼雙面膠,用大大的字寫下來,便於粘貼)

預設:早餐吃什麼、幾點吃、吃多長時間、怎麼樣等等。

2、確立研究小課題,組建活動小組。

師:同學們的思維可真開闊,一下子,我們的小問號收集站就收集了這麼多的問題。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全部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好像太繁雜和瑣碎了,我們能不能把它們歸納一下呢?(能)關於歸納問題的方法,上節課我們已經實踐過了,只需要?(生:把類似的問題圈在一起,再簡煉結合一下。)

學生歸納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歸納出了幾個問題?

(1)不吃早餐的危害

(2)早餐吃什麼最好

(3)各國吃早餐的講究

(4)早餐的起源

(5)

……

師:為了更好的完成我們的活動,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最想要研究的問題進行研究,選擇同一個問題的同學,可以組合成一個小組合作研究。

學生自由組合,確定子課題。

(擬寫活動計劃)師:確定好了研究課題,我們可以制定一份活動計劃。

你們看老師這裏有一個共享欄,一個是一份現成寫好的方案可參照,一個是白紙可自己設計,一個是表格式方案,一填就可以了,但是在開展活動時也可以進行方案的修改。

(學生自由選擇設計方案。)

(預設情況一)師: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同學可能沒寫完,但是大家可能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結合我們剛才説研究問題的初步打算,你們還有什麼問題需要我的幫助嗎?

學生針對自己的想法提問,教師給予回答,補充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簡單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網絡,書籍,報紙,電視,廣播以及詢問專業人士等。

學生在指導後繼續完成自己的活動方案。

(預設情況二)師:設計完成,交流一下所設計好的活動計劃。

學生評價:你認為他們小組這個活動計劃,好的地方在哪裏?不適合於實施的地方在哪裏?

三、小結

教師總結,研究的問題要小一點,要多方面獲得問題的答案,比較總結得出正確結論。

第三課時:調查整理

1、各小組根據各自的研究課題,在一星期內在社區、家庭、學校進行調查訪問。

2、分組整理調查結果。

學生根據自己一星期對早餐用餐情況的調查,進行整理、統計,製成統計表或統計圖。

例如:

a.調查早餐價格定位問題。

《學生早餐價格統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計時間:20xx年月日

b.調查早餐營養問題。

《學生早餐營養統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計時間:20xx年月日

c.調查早餐用餐時間問題。

《學生早餐用餐時間統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計時間:20xx年月日

d.調查附近“放心早餐”的銷售情況。

《“放心早餐”銷售統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計時間:20xx年月日

(有可能可製成條形或扇形統計圖)

(三)討論思考

1、分組討論統計結果。

學生對他們各自統計的結果(百分比)進行討論,思考為什麼會有的所佔比例大,有的所佔比例小。是否科學合理?

例如:早餐時間一般起牀後半小時吃比較科學,起牀後就吃不利於健康,在路上、校門口吃不衞生。

早餐營養方面D類蔬菜或水果吃的人較少,營養搭配上不合理科學,不利於學生的身體發展。

2、分組提出科學合理意見

各小組根據討論結果,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可參閲有關的資料,寫成一份富有建設意見的報告

(四)交流報告

1、彙報成果。(可選)

每組根據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設意見的報告,在班上進行彙報。

2、學生答辯。

每組彙報後,全班學生對每組的研究課題,可進行提問,小組派代表進行答辯。

(五)做一名“小小營養師”

根據前面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對早餐的重要性有一定認識,經常不吃早餐對生長髮育、學習工作、營養攝入、身體耐力有一定影響。另外還知道理想早餐的條件依次為營養均衡、口味口感好、衞生和方便。

趣味數學教案17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常規分析,得出解題思路,經歷提出問題,自探問題,應用知識的過程,自主總結出解題辦法;

【教學難點】

找出題目中的可有可無的已知條件,説一説為什麼可以這樣認為

【教學過程】

問:以前學過的有關路程,時間,和速度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你能寫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出示例題:甲、乙兩地公路全長352千米。汽車原來從甲地到乙地要11小時,建成高速公路後,汽車每小時速度是原來的2.5倍。現在汽車從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時?

分析:要求現在汽車從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時,那麼先要求出汽車現在的速度,而汽車現在的速度是原來的2.5倍,那麼還得先求出汽車原來的速度。根據`甲乙兩地公路全長352千米。汽車原來從甲地到乙要11小時,可以求出汽車原來的速度。

學生寫出解答過程:汽車原來的速度:352÷1=32(千米); 汽車現在的速度:32×2.5=80(千米)

現在的時間:352÷80=4.4(小時)

問:用比例的思路該怎麼樣理解這道題目呢?

分析:甲、乙兩地的'公路長度一定,汽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成反比例。因為現在的速度是原來的2.5倍,所以原來的時間是現在的

2.5倍。即:11÷2.5=4.4(小時)。

這樣解答使得`甲乙兩地公路全長352千米成了多餘條件,但是又不影響解答問題。

 【我們來探索】

一批零件有240個,王師傅單獨做需要6小時,李師傅的工作效率是王師傅的1.5倍,那麼如果讓李師傅單獨做這批零件,需要幾小時?

 【總結】

在解答應用題時要善於應用不同的思路和技巧,巧解問題

【作業】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4小時,王阿姨的速度是丁阿姨的,那麼如果由王阿姨打這份稿件,需要幾小時?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要4小時,王阿姨的速度與丁阿姨的速度比是4:5,那麼如果由王阿姨打這份稿件,需要幾小時?

趣味數學教案18

一、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2、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分析:

重點:是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

難點:幼兒在感受過程中關鍵點是對於不同圖形中共用邊的感知與理解。

二、活動準備:

火柴棒若干根、記號筆、紙。

三、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大家想不想學呀?

2、出示兩個三角形,提問:它是由幾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師變魔術: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還剩幾根?出自:大;考.吧"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兩個三角形,你們信嗎?

4、誰看出了其中的祕密?為什麼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兩個三角形?(因為它們有一條公用邊,它叫“公用邊”)

(二)、教師啟發幼兒用火柴棍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徵。

1.請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兩個三角形。(個別幼兒示範)

2.請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個別幼兒示範)

3.請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個別幼兒示範)

三、幼兒操作活動,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1.出示記錄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個正方形。

(2)將你搭出的圖形畫出來。

(3)記錄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數量。

2. 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進行指導。

3.活動評價。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班級進入區域繼續利用我們的棒來繼續變魔術,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個三角形。

活動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上的數學的實踐活動課。這堂課學生學得很開心。在我的指導、組織下,學生們分組活動。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在拼、搭的活動中加深對立體圖形特徵的認識與理解。教材先安排學生用相同的立體圖形拼出各種各樣的組合圖形,再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拼搭出又高又穩的組合圖形,其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在拼搭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的特徵;二是在“看誰搭得又高又穩”的活動中,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在這個環節裏,我首先引導學生讀題和看圖意,並提出“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的問題,以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審題和仔細觀察的學習習慣。接着,讓學生在小組裏討論:“你想怎樣搭呢?”讓學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搭的遊戲。

在搭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小組難以把球放穩,於是問:“小朋友,你們在搭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當學生提出很難把球放穩時,我抓住時機,讓成功了的小組介紹經驗,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使其他學生在傾聽、交流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然後讓學生再次嘗試,以驗證方法。最後向學生提出:“有什麼辦法能知道誰搭得高?”引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中兩種搭法的差異,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環節中,由於之前我沒有向學生明確要求,且學生一看到了那些積木,就控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都爭着、搶着來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動前,要向學生明確每一個操作活動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時,必須讓學生注意聆聽,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並想盡一切辦法調控好課堂紀律,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趣味數學教案19

活動目標

1、瞭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徵,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並準確解答。

2、藉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悦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徵與解答方法。(情感)

活動重點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係,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活動難點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係分析問題的優越性。

活動過程

一、課前遊戲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徵: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大數與小數)

寫數猜數: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的和與差。填入統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全班猜數,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教師填寫後兩列的和與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質疑:當和與差比較大時,還能猜嗎?有必要去尋找方法.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徵: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和小數。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為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二、創境新授

(意圖:藉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是蘋果,小數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彙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

啟發:這兩種方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後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後將總數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用7-2算出桔子個數。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範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差=小數的2倍,再除以2=小數

小數+差=大數的2倍,再除以2=大數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2)理解列式:假設爸爸少25歲就和小強年齡一樣,小強和爸爸的年齡和45歲就變成了是45-20=20歲。20歲表示是兩個小強的年齡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強的年齡。知道了小強的年齡,爸爸的年齡又怎樣算呢?完整口述假設過程,上台板演,學生欣賞

(3)再次強調求和差問題的方法:解答和差問題你最感欣賞的方法是什麼?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

回到猜數遊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與小數: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數據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的方法,對後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的方法。

三、探究變化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學分數。理解平均分數的意義。

A、數學:(96+8)÷2=104÷2=52(分) 語文:96-52=44(分)

語文:(98-8)÷2=88÷2=44(分) 數學:96-44=52(分)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B.數學: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語文:192-100=92(分)

語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數學:192-92=100(分)

C、數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2、認真選擇(機動題):大強和小強共有300元去買書,大強給小強50元兩人的錢就一樣多了,你知道大強和小強各有多少錢?

藉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麼?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轉化成小數,(和-差)÷2=小數;或者將小數轉化成大數,(和+差)÷2=大數;巧用平均數移多補少等。

五、欣賞變化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課堂延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着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趣味數學教案20

教學要求:

1、在觀察人民幣以及換幣、取幣等活動中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培養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3、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勤儉節約的教育。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題第一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2、提問:你們從圖中看到些什麼?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要用什麼?各個國家的錢都有不同的名稱,誰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麼?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你們認識人民幣嗎?請你從盒子裏找出認識的人民幣,介紹給本組的小朋友聽。分組活動。

組彙報: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逐一介紹面值不同的'人民幣,教師隨機補充,並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分別展示出來。

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讓學生辨認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的思想教育。

提問:小朋友,你們能把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嗎?請學生拿出盒子裏的人民幣,小組合作分類。

學生彙報分類情況,並説説分類的依據。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幣的種類有:硬幣、紙幣;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2、例題第二幅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

提問:圖中的小朋友想買什麼?(手錶)

買手錶該付多少錢?(1元)

請學生從盒子裏拿出1元錢,比一比誰的拿法多。

學生彙報拿1元錢的不同方法。當出現拿一個1元的和10個1角的時候,引導學生建立“元”與“角”之間的進率關係:1元=10角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1元=10角”,那麼1角等於幾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試一試:一張1元的人民幣可以換幾張5角的?幾張2角的可以換1張1元的?同桌互換。

請學生説説互換的結果,以及為什麼要這樣換。

三、應用拓展

1、連一連。(“想想做做”第1題)觀察並説説圖上畫了些什麼?每種物品的價錢是多少?有幾種面值的人民幣?分別是多少?

請學生把要買的物品和對應的人民幣連起來。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説説每個題目的意思,再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説説是怎樣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

思考:用一種人民幣怎麼拿?兩種呢?三種呢?

遊戲:購物。(“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貨架:橡皮(每塊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鉛筆(每枝4角),自動鉛筆(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請小朋友用1元錢購物,想一想,説一説,可以買哪幾樣東西?應找回多少錢?

四、總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認識元角分)知道了什麼?(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1元=10角、1角=10分)關於人民幣,小朋友們還知道什麼呢?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幣,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nkk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