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幼兒園中班遊戲《猜拳遊戲》的教案

幼兒園中班遊戲《猜拳遊戲》的教案

目標:

幼兒園中班遊戲《猜拳遊戲》的教案

1.觀察遊戲卡片上的圖案,理解遊戲中"石頭、剪子、布"相互剋制的關係。

2.在翻動、覆蓋、疊加卡片的過程中提高判斷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準備:

1.自制16宮格遊戲底板一塊。

2.用KT板自制的並用透明膠包起來的"石頭、剪子、布"單面圖案卡片各5張,另外增加1張"石頭"卡片,一共16張遊戲卡片,所有遊戲卡片的背面為白底。

3.每張遊戲卡片的大小與遊戲底板16宮格的格子大小一致。

玩法:

1.兩名幼兒遊戲。遊戲前,幼兒共同把"石頭、剪子、布"遊戲卡片打亂,然後將其圖案朝下,任意覆蓋在16宮格遊戲底板上。

2.遊戲時,一名幼兒先選擇翻開任意一張遊戲卡片,另一名幼兒也選擇翻開一張遊戲卡片,隨後,幼兒要快速判斷自己所翻的遊戲卡片能否剋制對方翻開的遊戲卡片。如果能夠剋制,則可以把自己的卡片疊放在對方的卡片上,覆蓋住它的圖案,比如"石頭"可以覆蓋"剪子","剪子"可以覆蓋"布","布"可以覆蓋"石頭"。如果兩張卡片不能形成互相剋制的關係,則保持原有的翻開狀態。

3.兩名幼兒依次輪流遊戲,幼兒每翻開一張卡片,都要觀察和判斷自己的卡片能否將遊戲底板上翻開的任意一張卡片剋制住。如果能剋制住,則馬上進行疊加,即覆蓋在那張或那疊卡片上;如果沒有能剋制住的對象,就讓卡片繼續保持翻開狀態。

4.當遊戲底板上的卡片被全部翻完時,遊戲雙方就用猜拳方法來決定每次誰先行動。每次猜拳獲勝者可以選擇將遊戲底板上任意一組形成相互剋制關係的卡片疊加在一起。

5.當遊戲底板上沒有相互剋制的卡片時,遊戲結束。

6.最後,兩名幼兒數數遊戲底板上的卡片數,每疊卡片分別由幾張卡片組成,比較每疊卡片的數量,多者為勝。

規則:

1.翻遊戲卡片時,每次只能翻一張。一次猜拳遊戲,勝出者也只能選擇疊加一次。

2.疊加後的卡片應在被剋制的.一方格子內整齊放置,如果卡片倒下或超出格子,則需要重新疊放。

3.疊加的遊戲卡片沒有數量限制,只要最上面的兩張卡片圖案能夠形成相互剋制關係,就可進行勘口。

評析:

"石頭、剪子、布"是一個傳統的民間遊戲。教師將16張遊戲卡片和16宮格遊戲底板結合在一起,通過翻卡片決定輸贏的方法,賦予了這一民間遊戲新的價值。幼兒只要實際玩過這一遊戲,就能理解"石頭、剪子、布"三者之間的相剋關係,就可以自主遊戲。

該遊戲的玩法設計頗有特色。針對中班上學期幼兒對輸贏結果敏感度不高的特點,本遊戲通過讓幼兒翻遊戲卡片的動作,產生觀察、思考和判斷。幼兒的觀察、思考和判斷是與"石頭、剪子、布"這一既靠運氣也需智力參與來完成的遊戲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為每次的遊戲結果都不一樣,這讓幼兒樂此不疲。在遊戲過程中,幼兒需要全面觀察遊戲底板上的卡片,快速尋找兩張卡片之間的相剋關係。為了把卡片疊加得更高,幼兒會盡量往厚的那疊卡片上疊加。

不僅如此,在遊戲過程中,教師還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遊戲規則,比如:"遊戲卡片放哪兒?怎麼玩?如果贏了,卡片放哪兒?出現什麼情況時表示不輸不贏?如果翻出的兩張卡片是一樣的怎麼辦?"從而引導幼兒通過動手動腦來增進對遊戲規則的理解。教師投放材料後,並沒有直接介紹玩法,而是讓幼兒重温"石頭、剪子、布"三物相剋的關係,並説説自己是怎麼記住三者關係的,鼓勵幼兒按"石頭、剪子、布"三物相剋的關係去探索玩法,去積累更多取勝的經驗。教師重在觀察幼兒是否能將自己理解和掌握的記憶方法運用於本遊戲中,教師重在引導幼兒提高自己的反應能力和判斷能力,逐步掌握遊戲規則和玩法。本遊戲讓我們看到,幼兒的"玩智"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與遊戲材料和同伴的互動中主動獲得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l3v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