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班社會教案我長大了教案

小班社會教案我長大了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社會教案我長大了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社會教案我長大了教案

小班社會教案我長大了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衣服等活動,感受到自己的長大,增強觀察能力。

2願意較大聲、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小時侯的照片、錄象。

2各類嬰兒衣物等。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通過操作比較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活動難點:能夠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情境感知:

1、教師創設情景:以PPT的形式出示小朋友們小時候的照片。這是誰呢?怎麼和現在長的不一樣呢,哪裏不一樣?

3、小結:我們長大了,頭髮長長了,個子長高了,變瘦了,所以和小時候不一樣。

(二)操作比較:

1、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現在還穿得下嗎? (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

2、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講述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試穿、講述為什麼穿不下衣服。)

3、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説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三)觀察發現:

1、幼兒看錄象一:小時侯的寶寶。

提問:寶寶在幹什麼?為什麼要媽媽幫忙?

2、幼兒看錄象二:上幼兒園的寶寶。

比較:這兩個寶寶有什麼不一樣呢?

3、小結:第一個寶寶什麼事情都要媽媽做。第二個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引導討論:

(1)你們和兩個寶寶相比有什麼不一樣?你在幼兒園學會了什麼新的本領。

5、小結:我們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現在長大了會自己做各種事情,會希望小朋友們長大後學會更多的本領,比老師的本領更大。

活動反思:

小班年齡段的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事物都充滿着濃厚的興趣,所以在活動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讓孩子收集了能反映自己在成長的證據。如:照片、嬰兒時的衣物等為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小班幼兒意志還比較薄弱,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很難説服和強制他們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我採用遊戲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景,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嚴格的朝着目標和重點開展這節課,一環扣着一環,首先是通過觀察照片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從中發現自己長大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其次通過穿衣服活動讓幼兒發現自己身體的長大,這個環節進一步感知身體的成長讓幼兒知道自己真的長大了,教師用欣喜的語氣感染幼兒,對幼兒的成長表示肯定、欣賞,從而激發孩子對自己的長大感到快樂、自信和自豪的情感,再通過看圖片和討論以及幼兒自己實踐整理實物,對幼兒能力上成長加以肯定和讚揚,使幼兒對成長的感知由身體過渡到能力,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自己成長的自信和自豪感。本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重點。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比如:自己的語言不夠精煉,這個問題是我一直以來都比較困惑的,其實我也看很多名師上課,她們的活動給我一個最大的啟發就是“整個活動猶如和孩子之間一次輕鬆的談話,簡單、明瞭、清晰,同時在談話過程中也能完成整個活動預期的目標”,在我的教學活動中,我也嘗試很努力去找這種感覺,當然我知道“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我還需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讓自己能夠不斷進步。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活動的一些粗淺的認識,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評委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小班社會教案我長大了教案2

設計思路

已經是小班的小朋友了,但有些幼兒仍然十分依賴於父母親,對自己行為、能力缺乏信心,不願意嘗試接受新鮮事物。針對這一現象我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幼兒在通過自己觀察、發現、講述、總結等一系列活動中來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做許多事情了。

活動目標

1、幼兒樂於傾聽別人説話並能大膽講述。

2、幼兒願意與人交流,養成與人分享的好習慣。

3、幼兒在活動中能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懂得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的道理。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佈置好一個小型的嬰兒照片展。

2、教師自己幼兒時期的照片一張。

3、幼兒從家裏各帶了一張自己嬰兒時期的照片。

4、投影儀一台、屏幕、小鏡子人手一面。

活動過程

一、幼兒參觀照片展,激起活動興趣。

師生一起觀看照片展

引導語:“小朋友,今天劉老師想帶你們去參觀一個非常有趣的“寶寶照片展”,你們願不願意去呀?”。

二、察教師兒時照片和成人模樣,總結教師的成長變化。

1、通過投影儀將教師的照片投到大屏幕上和幼兒一起觀看。

(1)師:“剛才我們一起參觀了寶寶照片展,你們開心嗎?”。

(2)師:“今天劉老師帶來了一張劉老師小時候的照片,你們想不想看一下劉老師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2、觀看老師的照片,幼兒講述老師以前和現在的不同之處,討論為什麼會變得不一樣了。

三、過了解自己長大了,提出對自己的要求。

1、幼兒觀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與鏡中的自己進行比較,找出和現在不一樣的地方。

(引導幼兒發現長大了後自己的身體各部位有什麼變化,並鼓勵幼兒在集體中大膽講述。)

2、幼兒討論現在自己能做什麼事了,今後的生活中應該怎樣做一個能幹寶寶。(教師觀察幼兒的自由交談情況)

3、根據幼兒自由交談情況進行總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生活,組織形式也較新穎,在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參與度高,尤其是在講述自己長大的變化時都搶着講述,樂於與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長。所以這次活動開展得比較成功。

通過此次活動讓我深刻意識到:當今社會幼兒接受的新鮮事物多、想象力豐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與主張。過去的那種“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好奇、求知的慾望了也不利於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更願意和老師一起去發現、嘗試、探索,最後得出結論。這樣的活動進行起來師生都感到輕鬆、愉悦,幼兒接受得快、掌握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幼兒其實不是需要一個教師而是需要一個合作伙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vzowwg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