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古詩三首的教案範文

古詩三首的教案範文

1.學習《暮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瞭解詩所描寫的景色。

古詩三首的教案範文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暮江吟》,感受其自然美和語言美。

幻燈片、古箏曲。

一 複習舊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又積累了兩首古詩,我們一起背一背,好嗎?在背的過程中,我想同學們的腦海中一定出現了詩中描寫的畫面。的確,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詩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絕句,看看它帶給我們的又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二 導入新課

1.解題導讀。

板書題目:暮江吟

同學們看看老師寫的這個“暮”字,上面是“莫”,下面是“日”。有人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嗎?(“暮”指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對,從詩題中看出了時間。你們還能看出什麼呢?讀讀詩題,強調“吟”的讀音。什麼是“吟”呢?請你們從老師的朗讀中體會體會。(教師範讀)

誰體會到了?

(生1:“吟”就是有感情。生2:“吟”就是聲音大。生3:“吟”就是有節奏。)對了,有節奏。下面,我們就一起有節奏地把這首詩讀一讀吧!(在事先板書好的詩句上,加上表示停頓的間隔線。)

2.自主學習,合作解疑。

請同學們充分利用書中的註釋和手中的字典、資料,自學這首詩,遇到有疑問的地方,自己解決不了,就在書上做記號,我們一會兒一起討論解決。(學生靜心自學)現在,哪位同學願意跟大家説説自己學習後的收穫?

(學生紛紛發言。預計學生藉助註釋能讀懂詩句的大致意思,在學生髮言的過程中,教師再予以深入的點撥和講解。)

(1)一道殘陽鋪水中

生初步理解後,教師追問:“一道”是個數量詞,我們現在常常説一道彩虹、一道光束,為什麼白居易在詩中説“一道殘陽”呢?

(“一道殘陽”指的是西沉的紅日發出的照在江面上的光。)

討論:為什麼用“鋪”字,“鋪、照、射”有什麼不同?

(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詞義的不同,準確理解:“鋪”字説明陽光幾乎是貼着地射過來的,恰到好處地照應了“殘陽”的特點。進一步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是啊,秋天的夕陽光線柔和,平緩地鋪在江面上,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學生自由練讀)

(2)半江瑟瑟半江紅

補充講解:瑟瑟,本是珍寶名,它的顏色是綠的,因此借它來指碧綠色。這裏是用來形容背陰處江水的碧綠色。

共同探究:詩人説“半江瑟瑟半江紅”。他是説江水一半綠色、一半紅色嗎?江水顏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麼清楚嗎?這個“一半”應該怎樣理解?

(“半江瑟瑟半江紅”抓住殘陽照射下江中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呈現兩種顏色變化: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反射着陽光的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江水本身的碧綠色。)

在情境中誦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勢,美美地吟誦起來。

(3)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設問:這兩句詩中,哪些字、詞的用法和含義與現在不同?(可憐——可愛)(真珠——珍珠)

如何理解這兩句詩的含義?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説一説。

參考説法:更讓人喜愛的是九月初三涼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彎新月彷彿一張精巧的弓。這兩句是寫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

多美的景象啊!用心體會,放聲讀出來!

現在,我們配上音樂,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體會白居易的內心情感,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膾炙人口的《暮江吟》吧!(配古箏曲《春江花月夜》)

放音樂,學生開始吟誦。

三 拓展閲讀

白居易這樣的`寫景詩詞還有很多,如這首《憶江南》,同學們可以對照《暮江吟》,體會一下它們的相同與不同?

出示幻燈片內容:

憶 江 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分析】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春色。一個既淺顯又圓活的“好”字,寫盡了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篇尾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一個“憶”字,既道出了身在洛陽的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懷念之情,又頓生出一種蓬蓬勃勃的韻致,把讀者帶入美不勝收的境界中。

1.小學古詩教學很容易成為教師的一言堂,為了避免一言堂的出現,教師在教學初設計了這樣的環節:關於李白的詩我們學了很多,通過這些詩你覺得李白是個怎樣的人?同學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説他是個豪邁的詩人;有的説他是個浪漫的詩人;有的説他是個大氣的詩人;有的説他是個非常有才氣、敢大膽想象的詩人等。以詩人的詩風作為突破口,既學了詩,又加深了對詩人的進一步的瞭解。

2.《山行》這首詩比較易懂,大部分詩句都能通過註釋讀懂,於是在學生熟讀了詩以後,就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來解決。教師結合詩的內容再讓學生補添板畫內容:“石徑斜”“白雲生處”(體會與“白雲深處”的不同之處。“白雲生處”更有動感),幫助學生生動又輕鬆地理解了詩中字詞的內涵。

3.教學《暮江吟》這節課的“吟誦入詩境”的環節時,以幽靜空靈的古箏曲《春江花月夜》作背景音樂,輕訴古詩的情境,使學生把畫面上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融為一體,體會到黃昏夕陽殘照的空曠、瑰麗和夜晚新月初升的靜謐、安寧,從這情境中感受到美,認識到美,從而理解了美,達到了“言有盡而意不盡,意有盡而情不盡”的更高境界。

1.看拼音,寫詞語。

2.先解釋句中加點的字的意思,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出:突出。 孤帆:孤零零的一隻帆船。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一隻小船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2)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坐:因為。 於:比。

停車只因喜愛楓林傍晚的景色,霜染的楓葉比二月的春花還紅。

(3)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憐:可愛。 真珠:珍珠。

更讓人喜愛的是九月初三涼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彎新月彷彿一張精巧的弓。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望天門山》前兩句側重寫 ,後兩句側重於寫 。詩中表達了 的感情。

(2)《山行》這首詩是 代 寫的,這首詩藴含着這樣一個道理: 。

(3)《暮江吟》是 朝詩人 寫的著名詩篇,它描寫了從 到 時候的景色。日落前的景色從可以 看出,夜晚的景色可以從 看出。

4.請給下列詩句填上表示顏色的詞。

(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3)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4)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一 作者資料庫——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多才,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二十五歲起離川,長期漫遊祖國的大好河山,寫出了許多描繪祖國山河的壯麗詩篇,充分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其詩風多雄奇豪邁,感情奔放,充滿豐富的幻想,形象鮮明,語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詩中多用誇張和神話,富於浪漫主義色彩。李白是繼屈原以來最具個性和浪漫精神的詩人,有“詩仙”之稱。流傳下來的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

二 李白醉賦《清平調》

相傳唐開元年間,有一次皇宮禁苑的牡丹花開得非常繁豔,玄宗騎馬,楊貴妃乘步輦跟從遊賞。玄宗讓名絕一時的李龜年唱歌,並説:“賞名花、對愛妃難道能用舊樂辭嗎?”就命李白作《清平調》三首,當時李白酒醉未醒,仍援筆立就三首詩。李白超凡的文才可見一斑。

三 作者資料庫——杜牧

杜牧(803~853),唐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文宗大和進士,官終中書舍人。杜牧詩文並茂,其詩長於寫景抒情,多清俊生動。與當時的李商隱齊名,有“小李杜”之稱。有《樊川文集》。

四 作者資料庫——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做過諫官,因與當時的太監和官僚發生尖鋭的矛盾而遭迫害,被降職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任司馬,以後又做過杭州和蘇州的刺史。在地方任職期間做過許多有益於人民的事情。他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歎世事、反映民生疾苦的詩篇。他的詩通俗易懂,相傳老嫗能解。有《白氏長慶集》。

五 唐代文壇上的“雙子星座”

在唐代文壇上,齊名並稱的文人很多。李白、杜甫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人稱“李杜”。王維和孟浩然都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在詩歌題材上風格相近,後世並稱“王孟”。柳宗元與韓愈因倡導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劉禹錫與柳宗元唱和頗多,世稱“劉柳”。元稹與白居易兩人很友好,而且有共同的創作傾向,一起開創了“元和詩體”,因此並稱為“元白”。李商隱和杜牧這兩位詩人代表了晚唐詩歌的最高成就,所以世稱“小李杜”,以區別於李白、杜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vyqr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