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高中生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高中生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高中生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的萬户,身綁土製火箭,要勇敢地飛向天空,雖然沒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萬户可以算是人類歷嘗試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們的航天人終於實現了飛天夢。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範的結構特點,進一步瞭解新聞稿的基本結構特徵;

2.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3.引導學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激發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

三、整體感知

1.寫作背景介紹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户,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着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着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2.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結構

【明確】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並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着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瞭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後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敍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這一部分所佔篇幅最長,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這就使得本文和同題材的其他新聞報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數新聞都是很詳細地描述火箭發射的經過,黨中央以及國人對於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幾筆。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敍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這一段回顧中,有幾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六是“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四、分析與探究

1.【提問】本文標題有什麼含義?

【明確】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

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

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2.【提問】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敍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於補充説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敍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敍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

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麼樣艱辛的歷程。

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閲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高中生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2

【教學目標】

1.鞏固新聞報道的一般結構,瞭解的層次與脈絡。

2.提高分析新聞結構的能力,嘗試寫作一般的新聞報道。

3.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的發展中的貢獻,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民族自豪感,樹立為祖國發展做貢獻的信念。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文章脈絡,瞭解新聞寫作的特點;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

瞭解新聞報道的特點,學會寫作。

【教學方法】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聞單元的最後一篇新聞報道,同時,課文是針對中國航天事業這樣一個重大題材的報道,既記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的壯觀場面,更着力揭示了幾代航天人近半個世紀的奮鬥歷程,凸顯了國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學中可以採取圖片激趣法、信息歸納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學習新聞寫作,關注國家大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運用圖片激趣法)

遠古神話嫦娥奔月,敦煌飛天壁畫,都反映了先民對神祕天空的探尋,直到萬户做出飛天嘗試,才拉開了人類挑戰蒼穹的序幕。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然而,只有到了這一天,隨着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這一天就是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載着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讓我們馬上進入《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學習,領略我們期待已久的“飛天”歷程。

二、回憶舊知

1、回憶新聞的一般結構:標題、導語、主體、結尾。

2、結合本單元的第一篇新聞《別了,不列顛尼亞》,理解並區分新聞中的“新聞事實”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結構、熟悉內容

1、對照新聞的一般結構,理清本篇新聞的結構,完成表格:(運用信息歸納法)

讀新聞析結構

2、重點學習“主體”部分(運用合作探究法)

解決思考題: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顧了哪幾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二、給主體部分擬個對仗式標題。

問題一,難度不大,讓學生先自己通過抓顯示思路的關鍵詞(時間詞)找出事件,然後小組討論,有分歧的討論解決,最後老師根據小組展示的結果板書出意義重大的事件即可。

問題二,結合剛學習不久的知識梳理課“奇妙的對聯”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既練習對聯寫作,也高度概括出中國艱難航天曆程的過程及其重大意義。

難度比較大,允許小組合作解決,先組內從內容概括和對仗要求兩個方面進行修改,然後,各組推薦出好標題板書到黑板上。

好標題展示:①數十載鑽研苦苦盡甘來,幾千年飛天夢夢圓神舟。(原標題是:數年鑽研苦苦盡甘來,百年飛天夢夢圓神舟。教師從內容和對仗角度點評並稍作修改。)

②半個世紀經風雨求索,幾代精英苦鑽研助飛。

教師擬標題:航天夢使舉國上下立志展翅,神舟行讓男女老少笑看蒼穹。

四、聯繫生活,激發情感

對照前面梳理的“背景材料部分回顧的幾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板書,補充出“神五”

飛天后我國的航天事件。

1、神舟六號(載人)20xx年10月12日9時整發射,115小時33分鐘後回收。地點: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回收地點: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載人數2人

執行任務宇航員:費俊龍

指揮長:聶海勝

2、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xx年9月25日10分從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xx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着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陸場。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鐘。

搭載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3、神舟八號於20xx年11月1日5時58分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不載人。

4、神舟九號飛船於20xx年6月16日18時37分發射,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組成飛行乘組,執行這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5、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於20xx年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註明:以上資料主要由學生完善,激發學生關注國家科技發展的熱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五、佈置作業

選取身邊的事情,依照新聞的一般結構寫一篇新聞報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v2p9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