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高屋建瓴--我從羅丹得到的啟示》(七年級必修説課)

《高屋建瓴--我從羅丹得到的啟示》(七年級必修説課)

《我從羅丹得到的啟示》不過是一篇觀後感。寫觀看羅丹修改女塑像的感想。感想不過是專心與熱忱,普通之極。可是斯蒂芬茨威格寫來一唱三歎,引人入勝。

《高屋建瓴--我從羅丹得到的啟示》(七年級必修説課)

首先是巧設懸念。“我那時大約二十五歲,在巴黎研究與寫作。許多人都已稱讚我發表過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歡。但是,我心裏深深感到我還能寫得更好,雖然我不能斷定那癥結的所在。

於是,一個偉大的人給了我一個偉大的啟示。那件彷彿微乎其微的事,竟成為我一生的關鍵。”

讀者不禁要問:“我”的癥結是什麼?一個偉大的人是誰?一個偉大的啟示又是什麼?那件彷彿微乎其微的事是什麼事?

其次是鋪陳渲染。要寫羅丹精心修改女塑像卻不寫,而寫作者與某畫家的爭論,寫作者與羅丹的第一次會面。終於寫作者與羅丹的第二次會面,記敍了羅丹精心修改女塑像的全過程。其實,寫作者與某畫家的爭論,是為了得到機會與羅丹會面。寫作者與羅丹的第一次會面,並受到羅丹的邀請。引出與羅丹的第二次會面。

僅僅如此嗎?不!寫作者與某畫家的爭論,高度讚美了羅丹的偉大:人與米開朗琪羅媲美--米開朗琪羅是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巨匠之一;作品與大理石一樣永垂不朽。看看作者眼中的巨匠“身材魁梧、闊肩、白冉的老人”,高山仰止,這是作者的偶像啊!

作者與羅丹的第一次會面,是寫偉大的羅丹生活上的平易近人。第二次會面寫工作中的羅丹專心致志。

第三是精雕細琢。這也是作品最傳神所在。文章通過羅丹精心修改作品的細緻描寫,抓住羅丹的神態動作、語言,表現他的專心致志,精益求精,如: 

(1)神態描寫,“他的眼睛閃耀着”,“時而,他的眼睛高興得發亮;時而,他的雙眉苦惱地蹙着” 

(2)動作描寫,“退後一步,仔細看着”“以一個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種温存關懷般地把濕布蒙在女正身像上”,“在他快走到門口之前,他看見了我” 

(3)語言描寫,“就是這肩上線條還是太粗”“對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記了,可是你知道……”

作者通過以上細膩傳神的描寫,我們彷彿目睹了羅丹那樸實親切,忘我工作的大師風采。可見作者煽情功力十足。

第四是嚴謹議論。“在麥東那天下午,我學得的比在學校所有的時間學得的都多。從此,我知道凡人類的工作必須怎樣做,假如那是美好而又值得的。再沒有什麼像親見一個人全然忘記時間、地方與世界那樣使我感動。那時,我參悟到一切藝術與偉業的奧妙--專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業的全力集中,把易於弛散的意志貫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領。於是,我察覺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麼--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熱忱,一個人一定要能夠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裏。我現在才知道,沒有別的祕訣。”

“知道做法,參悟到奧妙,察覺出自己的問題”之間邏輯性強。作者指出“知道凡人類的工作必須怎樣做,假如那是美好而又值得的。”即美好而又值得的工作才值得專心致志去做。而能夠專心的根源是熱忱。

也就是説,對美好而又值得的工作傾注滿腔熱忱,自然就會專心致志。

第五是運用對比。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給曉有成就的茨威格一個偉大的啟示!羅丹修改塑像是一個場面描寫,羅丹的“動”與茨威格的“靜”,“專心”地做,與“專心”的看。

總之,從羅丹所得啟示,影響了茨威格的一生,也將影響我們一生。大師的品格如此,告訴我們聽課、寫作業、做人等等,皆須專心熱忱,如此才能“走近大師”,成為大師!

作者是按時間順序娓娓敍來,最後水到渠成的得出啟示。我們也按人們的認識規律閲讀講授。首先由題目入手整體感知,我(茨威格)從羅丹(修改女塑像)得到(對美好而又值得的工作傾注滿腔熱忱專心致志)的啟示。

既然文章作者設了四個懸念,那麼我們就像偵探一樣把謎底揭開吧。只不過要把3、4懸念調換位置--“我”的癥結是什麼?一個偉大的人是誰?那件彷彿微乎其微的事是什麼事?一個偉大的啟示又是什麼?

“我”的癥結是什麼?由“我心裏深深感到我還能寫得更好,雖然我不能斷定那癥結的所在。”得出:我還能寫得更好,但實際卻不能--寫作出現瓶頸,困惑。

一個偉大的人是誰?當然易解答--羅丹。那麼我追問,如何偉大?閲讀分析3--16段。寫了三件事,第一件總寫偉大;第二件寫生活中的羅丹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第三件寫創作中的羅丹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如此才是一個3D的、有血有肉的羅丹。

請閲讀第7-16,段重點分析微乎其微的事--羅丹修改女塑像。 文章通過羅丹精心修改作品的細緻描寫,抓住羅丹的神態動作、語言,表現他的專心致志,精益求精。

文章可以小結為:一篇文章,兩點啟示;兩個人物,三件小事;四個懸念。

最後點一下記敍和議論的關係。一是畫龍點睛。記敍是畫龍,議論是點睛。二是皮存毛附。記敍是皮,議論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們學習文章首先學習文章的思想,再就是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學習本文使我明白對美好而又值得的工作傾注滿腔熱忱,就會專心致志,事業有成。寫法上巧設懸念,鋪陳渲染等等--原來觀後感也可這麼寫。

其實不然。

                                                                 陳述強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日

北京市豐台區王佐學校陳述強,手機:1324179957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3ye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