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A】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創意説明: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景色描寫形象細膩,事情記敍完整生動,人物描摹惟妙惟肖。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這些特點,學習本文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豐富自己的語彙,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步驟: 

一、組織學生聽課文朗讀磁帶,並討論下列問題: 

1.從課文標題和文章看,全文寫了哪兩個地方?作者對這兩個地方各是什麼感情? 

2.文章的過渡段是哪一段?全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敍的? 

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體會作者童年時代在百草園的樂園生活。 

1.指定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2.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1)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是什麼? 

(2)這一部分寫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徵分別是什麼?請學生找出相關的詞語。 

(3)“雪地捕鳥”這一情節,哪些動詞運用得準確、生動? 

(4)“美女蛇”故事的插敍有什麼作用? 

(5)離開百草園,作者的心情怎樣?這一小節(第9小節)的內容在文章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是什麼? 

3.指導學生集體朗讀文章第一部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對百草園的喜愛和留戀之情。 

三、研讀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我”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的方方面面。 

1.指定學生朗讀課文第10、11小節,概括這部分的內容。引導學生體會“我”對先生的敬重之情,並找出相關的詞語進行分析。 

2.學習課文第12節至文章最後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1)這部分內容寫了幾件事情? 

(2)寫大家到三味書屋後面的園裏去自尋樂趣,除了表現孩子們的天性之外,還有其他什麼作用? 

(3)哪些內容的描寫表現了封建教育的陳腐與失敗? 

四、課後練習。 

1.認真朗讀並背誦課文第2小節,體會作者寫景手法的高妙。 

2.通讀全文,請説出你所認為的作者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説明理由,並與同學交流。 

【教學設計B】 

創意説明: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回憶了自己童年生活的趣事,將自己童年時代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進行了比較。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反覆理解課文,找出作者童年時代的樂趣表現在哪些方面,同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童年生活與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進行比較,找出異同。 

教學步驟: 

一、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使用對比手法的內容。 

1.兩種不同生活環境的對比,即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對比,一個是“樂園”,一個是“最嚴厲的書塾”。 

2.三味書屋和書屋後面的小園的對比,小園雖小,卻是一個自由的天地。 

3.先生入神讀書和兒童們偷偷遊戲的對比,表現了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 

二、組織學生討論對比手法的作用,分析“我”的樂趣表現在哪些方面。 

1.百草園的生活是快樂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 

2.三味書屋的生活枯燥乏味嗎?“我們”在三味書屋也能夠尋找到哪些快樂?如果你是魯迅先生的同學,你的樂趣是什麼? 

3.對比手法的運用,是為了表現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 

4.綜合全文來看,“我”的樂趣表現為對自然奧祕的探尋,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三、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説説自己童年時代的樂趣是什麼。 

四、課後練習。 

以“我和魯迅先生比童年”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教學設計C】 

創意説明: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早年生活的散文集,學習本文時,可以將《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等文章引入課堂,進行比較閲讀,從而讓學生更加明白作者童年時代對自由快樂、無拘無束的生活的嚮往,對舊式教育的厭棄。 

教學步驟: 

一、組織學生認真閲讀課文,引導學生討論交流下列問題: 

l.作者童年時代的追求是什麼?他的興趣愛好表現在哪些方面? 

2.作者是如何看待自己童年時代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的? 

二、組織學生閲讀《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等文章,分組討論如下幾個問題: 

1.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是什麼事情讓“我”對阿長“發生新的敬意”的?由此可見,“我”的興趣表現在什麼方面? 

2.在《五猖會》中,“我”在看戲前的心情是怎樣的?是什麼事情讓“我”對看戲失去了興趣?找出文中描寫人物心情的語句。 

三、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同樣是寫讀書生活,為什麼人物的興趣和心情有巨大的差別?主要是因為讀的書的內容有很大的差別,封建教育的內容和方式都不能適應少年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 

【資料整合平台】 

三味書屋的先生 

三味書屋的先生壽鏡吾(1849~1929年),名懷鑑,字鏡吾,浙江會稽人。他20歲那年,考取會稽縣的“學生員”(秀才),後因對現實的黑暗和官場的舞弊看不慣,不願再去參加鄉試,於是繼承父業,在三味書屋坐館教書,直至1929年7月30日80高齡去世,整整教了60年學。壽先生博學、正直,具有反帝的愛國思想,對清王朝喪權辱國的腐朽統治極為不滿,很同情義和團的反帝鬥爭。他甘於過淡泊的書塾生活,不願出去做官,一生不用外國貨,以免外國人騙錢。他為人耿直,和藹可親,對學生關心愛護,很少體罰學生。作為啟蒙老師,魯迅對他一直很尊敬。魯迅先生後來在外面學習、工作,每次回家都要去看望他,師生之間書信往來不斷。壽先生逝世後,魯迅還和先生的家屬保持聯繫。課文中,魯迅刻畫、描寫先生也是以尊敬的感情,寓批評於幽默之中。作者批判的是封建教育制度,決非自己一向尊敬的先生。 

課文擴讀材料: 

思,在百草園 

劉紹棠 

紹興的初春,乍暖還寒。踏着絢爛的晨光,走進了渴望已久的魯迅故居--百草園。 

儘管剛剛經受過肅殺的冰雪,百草園內卻依然一片蒼翠葱蘢。十來枝竹子扶疏搖曳,在初升的陽光下,灑出一片淡淡的影子,兩棵不太大的棕桐伸開巴掌,彷彿要對尋蹤環顧的瞻仰者數數這裏的家珍;據説還是魯迅先生兒時摘桑葚吃的老桑樹,雖然枝幹上被風刀霜劍鏤刻得瘢痂交錯,但仍顯得蒼勁傲然,生機勃勃。你看,枝條上冒出的嫩黃淡綠的芽苞,不正是譜寫春之歌的音符!園裏幾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樸的石井,頓使人感到幽靜沉寂,卻又滿目生氣。看來,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裏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卻是孕育,是萌生! 

儘管我來的還不是時候,沒能聽到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沒有看到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的情景。可單是那一堵還是當年的短短的泥牆,就給了我無限的情趣。 

泥牆齊腰高,十來步長。牆腳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草,大概就是因為這裏的草才命名了這個園吧。現在大都枯黃萎謝,可在這些草葉邊、草根旁卻已透出星星點點青翠欲滴的草尖--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騰,這是又一次對新的希望的追求。它們把綠色獻給大地,獻給人類,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給人們以奮鬥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寫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草呵,百草園的草呵,不正植被華夏,給進擊者以不盡的養料!我不由得彎下身去,摘一片草葉,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熾熱的愛和深沉的思緒卻落在草叢裏,落在這片土地上! 

當年的魯迅,就是從百草園走向一個決鬥場!向一切愚昧宣戰;和一切懦弱決裂,同一切黑暗決鬥;與一切腐惡較量。傾一腔熱血,拋七尺軀體,為振興中華而驅馳一生。儘管,他在殘酷的鬥爭中過早地耗盡了心血,還沒有來得及看到一個民族的樂園的落成。但是,他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園的草一樣,不為生命結束而消逝,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 

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華必將振興。現在真的有了風調雨順的氣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陽,有了清甜如許的泉源。 

站在百草園這堵矮牆旁,我看到紹興的一條街,人流熙熙攘攘,腳步早踏着早春的陽光。站在中國的土地上,朝外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飛船,世界在變革,星球在行進,我們不該像先生那樣奮力進擊,讓中華早一點振興起來,高高地崛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嗎? 

百草園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陽光和雨露的哺育下成長着。我不也是這個園中的一棵草嗎?不僅是,更是從百草園裏走出來的人! 

思,在百草園;在前進的大路上…… 

使用建議: 

本文沒有過多地去寫百草園裏有無限趣味的景和物,而是着力於從瞻仰魯迅故居和探訪百草園中,理解歲月,品味生活。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本文捕捉新穎的題材和獨特的感受,然後展開想象,把情景、哲理、虛實融為一體的寫作特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koq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