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乞丐》(北師大九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乞丐》(北師大九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乞丐》

教學目標:

1、瞭解作家和散文詩的特點。

2、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學習用詞準確的特點。

3、樹立人人平等的觀念,學會關愛他人。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內容,樹立人人平等的觀念,學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關愛他人。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題目解説

2、作者簡介

3、背景資料

屠格涅夫的作品大概是最早被譯成中文的外國作家作品之一。而他的散文詩又是他的作品中最早被譯成中文的,時為1915年,由劉半農用文言翻譯了四首散文詩《乞食之兄》(即後來譯為《乞丐》)、《地胡吞我之妻》(即後來譯為《瑪莎》)、《可畏哉愚夫》熀罄匆胛《傻瓜》或《愚人》、《小丑》牎ⅰ舵爍居氬酥》(即後來譯為《菜湯》)。從此屠氏的作品大量傳入中國,伴隨着新思潮一起發展,成為對中國文學最有影響的外國作家之一。  

在翻譯屠氏散文詩的隊伍中,有許多名家諸如沈穎、徐蔚南、王維克、鄭振鐸、韋素園、湯鶴逸、黃源、燕士、於道元、貝葉、巴金、羅森、李冰若、杜秉正、牛尖夫、李嶽南……等等,這一長串的名字還不是完全的,但他們對屠氏散文詩之熱心介紹和欣賞,已足以使人驚歎了。其中徐蔚南和王維克合譯的四十篇在1923年出版,是第一個以單行本形式問世的。後來又連續出現多個單行本,則以巴金譯的五十一篇最為流行。尤其是在四十年代間,竟一下子出現了四個譯本。不知為什麼到了1949年後,這樣熱鬧的情景沉寂下來了,似乎散文詩也犯了什麼忌似的。直到八十年代又悄悄地重新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先後出版了黃偉經譯的《愛之路》(屠格涅夫散文詩集,收有82篇,1981年版)前三次印行達十四萬多冊。張守仁譯的《屠格涅夫散文選》(收散文詩31篇,1986年版)也印行了二萬五千多冊。王智量譯的《屠格涅夫散文詩》(收散文詩82篇,1987年版)與同年重新出版的巴金舊譯《屠格涅夫散文詩》竟都以第一版就印行了二三萬冊的成績而暢銷。現在劉季星的新譯(83篇,另加作者小序)在世紀末的1998年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這幾位八九十年代的譯者都是我熟悉或比較熟悉的師長、好友。我為大家的興趣相投,都喜愛屠氏的作品而興奮。我也想起了不久前,看到一位當今走紅的作家的高論,説能稱為作家者就是指寫小説的,要評估作家的成就關鍵看他有沒有幾部長篇小説。幸虧屠氏是有幾部不朽的長篇小説流傳,但是他的散文詩在各國,也包括中國所受到的熱情不衰的歡迎和長期的流傳,説明一個真正可被稱為藝術上品的文學作品,是不以體裁大小論成敗高低的。屠氏散文詩的篇章很短小,一般漢譯都不到一千字,又不是小説,在那位作家眼裏當然不在話下了。但是它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  

屠氏的散文詩發表之初,不僅自己十分重視,也極受文壇注目。散文詩是屠格涅夫晚年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最重要作品,陸續在俄國、法國的刊物上發表。最初,他寄出稿子以後,有點惴惴不安,怕評論家不喜歡,讀者看不懂。後來,漸漸發現在讀者中,尤其在知識分子中得到了好評,甚至受到托爾斯泰的讚揚,使他十分高興。在他參加的晚會中,人們也朗讀他的某些散文詩來歡迎他。他的散文詩發表不久,就陸續被譯成法文、意大利文、捷克文、德文以及其他文字,廣為流傳。  

對這些短小篇章的散文詩,長時間受到不同國家的讀者的熱情歡迎,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祕密呢?為什麼至今仍然還有如此的藝術生命力,在中國擁有如此眾多的讀者?也還有那麼多的專家、教授孜孜不倦地研究,句斟字酌地精心翻譯,一而再地出版新譯,是什麼在吸引着他們呢?  

二、閲讀全文,整體感知

三、問題探究

1、我為什麼要向乞丐請求原諒?

我一時無法在物質上給乞丐以幫助,為此深感內疚、自責,老人是物質上的乞丐,自己是精神上的乞丐,自己的人道主義精神渴望得到老人的理解,我在內心裏把老人當作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待,為不能在物質上幫助自己的兄弟而不安。

2、結尾句説:“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裏得到了賙濟。”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我從老人那裏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堅持我生活信念的力量。

四、對比閲讀、拓展延伸

1、《我的叔叔于勒》和《范進中舉》有哪些相似之處?《我的叔叔于勒》鐘的“母親“所説的哪些話和胡屠户特別相似?

(見教材全解44頁)

2、《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男孩與《孔乙己》中的小夥計,在小説中的作用有什麼相同之處?如果換作別的人物好不好?為什麼?

(見教材全解44、45頁)

3、《乞丐》中的“我”對待乞丐的態度和《孔乙己》中人們對待孔乙己的態度有什麼不同?如果是你,會怎樣對待這樣的“可憐人”?

(見教材全解45頁)

附:板書設計

路遇可憐老人行乞

乞丐     “我”身無分文真難堪    平等、愛心、理解

互相握手錶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nxp7e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