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範文五篇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範文五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範文五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描寫了家鄉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深和綠及冒不完的水泡。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觀讚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熱愛的感情。

課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湧動的特點,以及”我”對家鄉泉水喜愛的順序寫的。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課文開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寫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頭鑲嵌,青苔、綠草、野花環繞,就像一個大花環。泉水色綠且深,清可見底。第三自然段講從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陽光下呈現一串串多彩的珍珠。第四、五自然段講這就是自己家鄉的珍珠泉,表達了家鄉孩子對珍珠泉的喜愛之情。本課表達上的特點是抓住有特點的景物,描寫細膩生動,用詞優美。同時對家鄉的感情充溢其間,富於感染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感悟讀、做句子卡片等方法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同時積累課文優美語言。

3.讀中欣賞、感悟珍珠泉的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及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品味珍珠泉的美。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基本操作程序 教學調整

一、揭題導入:

師板書課題:珍珠泉

師: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課文,我們感受到了燕子的可愛,

荷花的美好,知道了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作者用手中的妙筆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大自然的美好景物,那麼珍珠泉又有什麼特點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好好地去領略一番吧,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生自由讀課文,理解字詞。(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不懂的字詞)

2.梳通文脈

⑴整體感知課文的寫作順序

⑵重點了解課文寫珍珠泉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課文2.3.4自然段)指説這3個自然段依次介紹的內容。(師隨機板書)

三、咀嚼珍珠泉的水泡,感受水泡的特點

⑴師:讀了課文,令你感受最深的是珍珠泉的什麼呢?(指説)

(重點品讀第三自然段,感受珍珠泉水泡的可愛、活潑)

⑵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劃出寫水泡最有趣的是句子。

⑶交流:

出示:開始,水泡很小,搖晃着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後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

師:喜歡嗎?你最喜歡它哪一點(引導學生抓住 “小、越升越高、越來越大”這幾個詞感受水泡的變化。)

師:原來水泡還是在變化的呢?真有趣!

⑷師順勢引導學生從”搖晃、綻開、撲哧一笑”這幾個詞語中感受水泡的可愛、有趣、調皮……

師:這些小水泡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可愛,作者是把它們當作人來寫了。小水泡多麼活潑啊,你彷彿看到它們在幹什麼呢?(指説)這麼活潑、可愛的小水泡就要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作者可真有點捨不得啊,誰能通過朗讀把可愛的小水泡留在我們的教室裏呢?(指讀)

齊讀:可愛的小水泡們,一起讀。

⑸作者不僅看到了水泡的樣子,還聽到了水泡的聲音呢。課文中表示水泡聲音的詞是哪個?(一嘟嚕一嘟嚕)誰能把好聽的聲音帶給大家?(指讀 “一嘟嚕一嘟嚕”)現在你能把這個句子來讀好嗎?(指讀)

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

⑹師:小水泡的聲音好聽,樣子好看,把這麼可愛的小水泡送給你的同桌吧,把這兩個句子讀給同桌聽。(同桌讀)

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開始,水泡很小,搖晃着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後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

⑺師:小水泡不但在變化,而且在陽光的照射下,還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呢。找到寫水泡顏色的句子,讀讀。

出示:

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着;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變化的原因。

3、感悟語言的魅力。

 重難點、關鍵:

1、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變化的原因。

2、感悟語言的魅力。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學生字詞

生字:紳士一枚硬幣魔力

詞語:

木然:呆呆的樣子。

佝僂:脊背向前彎曲。

襤褸:(衣衫)破爛。

俯身:低下身子。

詢問:徵求意見,打聽。

欣慰:喜歡而心安。

魔力:使人愛好、沉迷的吸引力。

風燭殘年:比喻臨近死亡的晚年。

襯托: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陪襯或對照。

二、導入新課

1、自由讀課文,初知文章的內容。

2、講一講文章內容。

生講後師歸納。

中午,一個街頭乞討的老婦人立在寫着“我什麼也看不見”的牌旁,什麼也沒得到,一個詩人給了她錢,並在牌子上加了“春天到了”,晚上,老婦人收到了許多銅幣。

三、理解課文

1、分組討論:中午和晚上老婦人的所得為什麼會有不同?

2、彙報討論結果。

教師歸納:“春天到了,我什麼也看不見!”告訴來來往往的人們:春天來臨了,百花齊放,百綠崢嶸,生活是這樣美好,而“我”卻什麼也看不見,“我”能看見的只有黑暗、陰沉,能感受到的是飢餓、貧寒,“我”是多麼不幸啊!請幸福地生活在春天裏的、能感受花開樹長鳥飛水流的人們施捨“我”一點吧。看到藴含着這樣深刻意義的詩句,誰不動惻隱之心呢?誰會不掏出一點錢施捨這位可憐的人呢?所以詩人在“我什麼也看不見”之前寫的“春天來了”具有催人動心、感人心肺的作用,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3、請同學們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什麼是同情心,什麼是幸福?

生髮言後教師歸納:“同情”是一種美德,它縮短了幸福之人與苦難之人的距離,它是伸出的雙手,它是温馨的花香,它是春日的暖風,它給苦難送去幸福,給憂傷送去歡樂,人人都獻出一份同情,這世界會變得更美好。“幸福”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比如寒酸的小職員看到“春天來了,我什麼也看不見”就會覺得自己看得見春天是多麼幸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會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福。

 四、小結

加了一句話,就“讓什麼也看不見的老婦人”令人同情,這就是襯托的力量,春天的美好襯托出老婦人的悲慘,更令人一拘同情,這就是語言的魅力。讀了這篇文章,希望大家要會運用語言,學會用語言去打動人心。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寫4個生字,理解“焚燒、千錘萬鑿、粉骨碎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竹石》。

3.藉助註釋和詩歌背景,瞭解詩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4.瞭解詩人的崇高志向和節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以及堅韌不拔、不怕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瞭解詩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件出示馬圖)

馬,在中國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戰場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詩人生平寫了幾十首有關馬的詩歌作品,馬對他來説有着怎樣的特殊意義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首古詩,去探索李賀的精神世界。(板書課題:馬詩)

二、簡介作者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説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詩鬼”。李賀因長期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時英年早逝。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通詩句。

2.誰來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一聽?(教師隨機指導,出示詩的朗讀節奏)

3.指名再讀,評價。

4.教師範讀,學生跟讀,最後全班齊讀一遍。

5.通過剛才的朗讀,請大家思考:詩題中的“馬”是指哪種馬?(戰馬)

6.從哪裏能看出這是一匹戰馬?(大漠、金絡腦)

7.理解字詞。

大漠:廣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這裏借指邊塞。

鈎: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何當:何時將要。

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踏:跑。此處有“奔馳”之意。

師小結:通過了解字詞的意思,我們可以判斷這是一首邊塞詩。

四、品味古詩

(一)學習第一、二句。

1.朗讀第一、二句詩,小組討論:

(1)這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這是什麼描寫?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3)作者為什麼特意描寫“大漠”“燕山”這些地方?這對錶現馬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2.小組派代表彙報。

3.結合註釋,思考這兩句詩寫了什麼樣的場景。(引導學生想象)(空曠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連綿的燕山上,月亮像彎鈎一樣。)

4.“沙如雪”是從哪些角度來寫沙子的?(觸覺:冰涼的;顏色:白色。)

5.為什麼沙會是如雪的白色?(因為月光的照耀,所以是潔白的。)

6.第一、二句所描寫的景色給你帶來什麼感受?(空曠寂寥,清冷荒涼)

7.師補充:“鈎”在古詩中一般指吳鈎,是春秋時的一種兵器。“月似鈎”不僅寫出了月亮的形狀,同時也是一種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

(二)學習第三、四句詩。

1.為什麼作者會期盼給馬戴上金絡腦?(給馬戴上金籠頭,説明這匹馬很貴重,很受重用,作者明寫馬受到重用,實際暗指自己渴望受到重用,上陣殺敵。)

2.詩人想借“快走”“清秋”表達什麼?(“快走”是快跑的意思,寫出了馬馳騁的樣子;“清秋”是深秋的意思。表達出詩人渴望馳騁疆場,肅清敵人的志向。)

3.那詩人的願望有沒有實現呢?(沒有)從哪裏看出來?(“何當”説明沒有實現。)

五、理解情感,學習寫法

1.再讀本詩,作者通過寫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渴望建功立業,但是又不被賞識,無法實現夢想的無奈。)

2.這與“馬”又有什麼關係呢?(詩人把自己想象成戰馬,將自己的感情寄託在馬身上。)

3.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表達他的感情的?(託物言志)

4.講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李賀的《馬詩》,領略了古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感受到古人報效國家的愛國熱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賀一樣,不忘初心。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的古詩《馬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指名説)

2.指名背誦《馬詩》。

3.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古詩《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學生自學、彙報為主)

1.認識生字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瞭解詩的意思。

2.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交流彙報。

(二)學習《石灰吟》。

1.逐句理解詩意。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千錘萬鑿:指用鐵錘擊,用鋼釺鑿。這裏形容開採礦石非常艱難。等閒:平常。這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的石頭,把烈火焚燒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時,要碎散成粉末。渾不怕:一點也不怕。渾: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節操。這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懼怕,只要將高尚的節操留在人間。)

2.整體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三)學習《竹石》。

1.逐句理解詩意。

(1)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這句詩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決不放鬆,竹根扎入破裂的山巖之中。)

(2)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磨:折磨。堅勁:堅定強勁。任:任憑。爾:你。這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讓它屈服。)

2.整體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首詩的意思。)

三、品讀古詩,感悟感情

1.這兩首詩,分別描繪的是石灰與竹子,説一説石灰與竹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石灰:開採石灰時非常艱苦,石灰燒製時要面臨嚴峻的考驗。(學生朗讀,讀出石灰面對各種考驗時的泰然自若。)

竹子:長在高山巖石中,高大挺拔,經受各種磨難仍永不屈服。(看圖,感受竹子的堅強。學生朗讀,讀出長在巖石中的竹子那種在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仍然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

2.再讀古詩,思考:詩人僅僅是在讚美石灰、竹子嗎?聯繫作者寫詩時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組討論,看看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彙報)

(1)《石灰吟》:抓住“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來感受,重點體會“清白”,“清白”到底指什麼。(“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顏色,隱指高尚的節操。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是拿石灰自喻,説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達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教師小結:這種寄意於物的手法就叫作“託物言志”。

(2)朗讀,把詩中“物”的形象與所藴含的精神融合起來,讀出作者的情感。

(3)《竹石》呢?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引導學生舉手説)

①《竹石》也用託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詩人的情感。作者借讚美巖竹的頑強,説明做人要有骨氣,不能隨風倒。(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這做人的道理)

②再聯繫詩人的時代背景,我們也能看到詩人對當時黑暗、污穢的社會不妥協的鬥爭意志和高尚節操。(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詩人所言的志向)

四、總結

1.同學們,我們這兩節課學的三首古詩,它們具有什麼共同特點?(託物言志)

2.在學古詩時,我們不僅要從字面上理解古詩的表面意思,還要結合作者生平與時代背景來理解古詩隱含的意思。這種方法你學會了嗎?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從馬良用神筆幫助老百姓懲罰中,受到啟發。把故事講給家人聽聽。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學習第一部分課文內容。

讀第1~8自然段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馬良看什麼看得出神?他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説的?大官和畫師什麼表現?他們怎麼説?怎麼做?從此,馬良怎樣做呢?找出重點詞句。馬良為什麼盼望有一支筆呢?(理解:盼望)

學習第二部分課文內容。讀第9~16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馬良的筆是怎樣得到的?為什麼説它是神筆呢?馬良有了這支神筆是怎樣做的?他幫助老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學習第三部分課文內容。讀17~28自然段,主要説了什麼?大官讓畫師用神筆畫什麼?結果怎樣?大官怎麼辦的?馬良為什麼答應了?他先畫什麼?再畫什麼?然後畫什麼?最後畫什麼?説説大官的不同表現?

1、大官的下場什麼樣?説明什麼?

2、從馬良懲治大官的過程中,你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二、總結課文。

1、馬良沒有筆的時候是怎樣畫畫的?説明什麼?

2、馬良有了神筆,對窮人和大官的做法有什麼不同?説明什麼?

3、你喜歡馬良嗎?為什麼?

三、作業。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課文,講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來的上學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大膽想象,能與同學交流未來的學習生活可能的樣子。

教學重點

快速默讀課文,講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來的上學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學難點

大膽想象,能與同學交流未來的學習生活可能的樣子。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2155年時,孩子們還要去學校上課嗎?他們會不會視紙質圖書為古董?讓我們跟隨瑪琪的故事,一起去暢想一下美好的未來吧。

二、自主閲讀讀,檢索信息

1.快速默讀課文,講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來上學方式和今天有什麼不同。

2.學生交流。

①“呀!”托米説,“我想,這樣的書一讀完,就得扔掉,多浪費呀!我們的電視屏幕一定給我們看過一百萬本書了,可它還能繼續給我們別的許許多多書看,我可用不着哪天把它扔掉!”

②在這個熒光屏上,所有的課文都現出來了,還跟着沒完沒了地提問題。這倒也無所謂,最讓她厭煩的是那個槽口──她非得把作業和試卷塞進去的那個口子。她總是要用那種打孔文字像編程序似的把作業和答卷寫出來。她還只有六歲的時候,媽媽就讓她學會用這種語言和機器教師對話了。

3.瑪吉喜歡未來的學習方式嗎?找到相關語句。

瑪琪失望極了,她本來希望他把這個機器老師拿走。他們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師搬走了將近一個月之久,因為歷史那部分的裝置完全顯示不出圖像來了。

4.你喜歡未來的學習方式,還是現在的?或者在你的想象中,你覺得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三、合作交流,展開想象

1.請同學們大膽想象,未來生活還會發生哪些變化?

2.學生交流。

(學生不再需要每天到學校上課、每個人都是一個空間穿梭機,可以穿梭到任何一個地方、與別人交流可以用代碼,或使用腦電波直接交流......)

3.把你想象的未來生活畫下來,做成一張海報。

四、課堂總結

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交流了未來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讀完《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文章,你是不是對現在的學校、厚厚的課本有了一點珍惜感呢?把你的感想記錄在寫作本上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n344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