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一起玩積木》教案(精選9篇)

《一起玩積木》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起玩積木》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起玩積木》教案(精選9篇)

《一起玩積木》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藉助熟悉的物體,使學生正確用數表示20以內這些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根據11至20個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善於思考的能力、教學重點:十幾加幾、減幾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小捧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一)搭積木(出示圖片:説一説1)

1、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搭積木的遊戲嗎?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兩摞積木在列算式時遇到了困難,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3、根據圖意誰能列出相應的算式?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教師板書:10+5=15 16—2=14

4、為什麼這樣列算式?説一説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三塊,明明又放上了兩塊一共是十五塊,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十八塊,拿走了兩塊是十四塊,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結

我們通過觀察畫面,動腦思考幫助明明和丁丁解決了他們搭積木情況,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積木的塊數,你們真聰明。

二、活動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

(一)動手操作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個十(畫圖、用學具盒裏的東西或其它物體都可以)。

2、請你任意添加一個圖或其它物體的個數,組成一個算式,看誰組的多。

3、小組內交流,説一説圖意和算式是怎樣組成的(出示圖片:小棒、三角形)。

4、任意舉出一列説一説計算的方法

一個十添加一個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個十和一個一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一根還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十根還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師小結

我們通過動手操作,列出這麼多的加減法算式,這充分體現了你們善於動腦思考的結果。

三、活動三:整理歸類。

(一)找規律

1、根據我們列出的算式進行整理,你們能找到這些算式計算的規律嗎?

2、小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體反饋。

4、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二)教師小結

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揮集體的智慧,同時找到了這些算式計算的規律及方法,你們真了不起,希望你們繼續發揚這種探索精神。

《一起玩積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嘗試在遊戲情境中進行有目的的構建,探索發現積木因不同的連接方法而呈現的奇妙變化。

活動準備

積木若干、毛毛蟲圖片、絨布毛毛蟲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搭建。

1、回憶與交流:你用積木搭過什麼?

2、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自由搭建。

3、欣賞作品。

教師分析

從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導幼兒關注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積木的多變性。

二、搭毛毛蟲

(一)遊戲一:搭一條毛毛蟲

1、(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其特徵,並提出搭建要求)也用7塊積木搭一條毛毛蟲。

2、(幼兒交流)你是怎樣搭毛毛蟲的?怎樣把毛毛蟲的身體連接起來?

(二)遊戲二:毛毛蟲變長了

1、(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比較,看看誰的毛毛蟲最長)

2、(教師提出搭建要求)讓你的毛毛蟲變得更長。

3、(幼兒“修改作品”後,再次比較並交流)你的毛毛蟲是怎樣變長的?

小結:積木連接的孔越少,毛毛蟲就越長。

(三)遊戲三:會扭動的毛毛蟲

1、(教師出示絨布毛毛蟲玩具)請大家觀察一下,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和絨布毛毛蟲在形狀上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是直的,絨布毛毛蟲是可以扭動的。

2、(教師引導並提出搭建要求)讓你搭建的毛毛蟲扭動起來。

3、(幼兒再次“修改作品”後交流搭建體會)你是怎樣讓毛毛蟲扭動起來的?

小結:兩塊積木只要各連接一個孔,毛毛蟲就可以扭動了。

教師分析

先讓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搭建一條能連接在一起的毛毛蟲,目的在於引發幼兒搭積木的興趣;然後再用幼兒自己搭建的作品,通過比較來發現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可以使毛毛蟲變得更長的祕密;最後用柔軟的絨布毛毛蟲來啟發幼兒思考硬硬的積木能否搭出一條也能扭動的毛毛蟲。三個環節步步推進,始終在引發幼兒產生認知衝突,從而激勵幼兒大膽探索,在體會積木的多變性的同時體驗遊戲的快樂。

《一起玩積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鍛鍊觸覺。

2、學習看圖拼搭積木。

3、感知平面圖形與幾何體的關係。

活動準備

1、用稍大的紙箱做成“魔箱”。

2、小型積木人手一套。

3、教師事先用小型積木中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構成各種操作底卡,有些圖案沒顏色,有些圖案上的顏色與積木上的面的顏色一致。

4、準備學習包《主題活動·搭積木》。

活動過程

一、遊戲《神祕魔箱》

1、摸一摸:出示裝有小積木的“神祕魔箱”,請一幼兒伸手進去摸摸看箱子裏裝了什麼寶貝。

2、猜一猜:請幾個幼兒分別從箱子裏摸積木,讓幼兒先猜猜是什麼形狀的積木,再摸出來看看是否猜對。

二、遊戲《堆積木》

1、交代遊戲規則:選擇一張操作底卡,從摸箱中摸出相應積木拼搭出底卡上要求的形狀。

2、幼兒自由選擇操作底卡,分組摸積木拼搭。

3、鼓勵幼兒選擇沒色彩的操作底卡進行操作,並將操作結果記錄在底卡上(為操作底卡塗色)。

三、總結分享

展示幼兒的建構作品。

請幼兒分組介紹自己搭建的作品。

四、引導幼兒操作學習包《搭積木》

活動延伸

將各類積木投放到建構區讓幼兒練習搭建。

將若干積木投放到科學區供幼兒分類、排序。

《一起玩積木》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藉助熟悉的物體,使學生正確用數表示20以內這些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根據11至20個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善於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具準備:

掛圖,小棒,算式卡片

一、複習鋪墊

1.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玩具?(展示積木)想玩嗎?不過老師要先考考你們。

2.出示算式卡片。學生口答。10+5= 10+8= 4+3= 5+1= 6+2= 1+7= 7-2= 8-3= 7-4= 9-4= 6-3= 8-1=

3.誰能用積木表示13?請小朋友們想一想,誰來試一試?其他人用小棒代替擺。

4.用算式怎樣表示?10+3=13 3+10=13説一説你是怎樣算的?

5.小朋友們可真聰明呀!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活動一:觀察思考解決解決問題

1.(出示掛圖)你們看,笑笑和淘氣也來搭積木了,他們在列算式時遇到了困難,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2.根據圖意誰能列出相應的算式?

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3+2=15 18-2=16

3.為什麼這樣列?説一説你的想法。

生:左邊是十塊,右邊是三塊,又放上了兩塊,一共是十五塊,所以就是13+2=15

生:先是搭18塊,拿走了2塊是十六塊,所以就是18-2=16

4.誰還有不同算法的嗎?

生:我是接着往下數的,13,14,15,所以13+2=15

生:我是用擺小棒數的。

5.小結

我們通過觀察,動腦思考幫助笑笑和淘氣解決了他們搭積木情況,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積木的塊數,你們真聰明。

三、活動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1.試一試

14+5 =()

17-6=()説説你是怎樣擺的

生:先用小棒擺出14,一捆零4根,再擺5根,一共是一捆零9根,所以14+5=19

生:先擺一捆零7根小棒,再拿走6根,還剩下一捆零1根,所以17-6=11

2.你們真是太棒了!笑笑還遇到了一個難題要請小朋友們幫幫忙。(出示小棒圖11 18)請你任意添加或拿走小棒的個數,組成一個算式,看誰組的多。

3.小組內交流,並記錄下來

4.小組彙報,上台展示。(得到的算式有:11+1=12 11+2=13 11+3=14 11+4=15

11+5=16

11+6=17 11+7=18 11+8=19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5.任意舉出一列説一説計算的方法

6.教師小結

通過動手操作,列出這麼多的加減法算式,這充分體現出你們善於動腦子思考的結果。

這麼多的算式的計算,只和哪個數位有關?(個位)

四、活動三:結合實際鞏固練習

師:你們幫笑笑這麼大的忙,要帶你們到遊樂場玩“碰碰車”。

(一)出示圖片:説一説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得到什麼結果?

2.根據相碰的情況列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

3.每小組選一組來做

4.小組彙報結果

(二)摘蘋果遊戲

1淘氣小朋友要請你們吃蘋果,但是有條件,誰算對了才能“摘蘋果吃”。

2出示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算式卡片,師生遊戲。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高興嗎?我和你們一樣高興,因為,我們在玩中也學到了一些數學知識,可見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一起玩積木》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係,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

二、活動準備:

1、一個紙盒,內裝若干長方體、正方體積木,正方體積木若干。

2、ppt。

3、作業紙和筆。

三、 活動過程:

(一)複習幾何形體的特徵

1、出示一口袋,玩“摸摸奇妙盒子”遊戲。

師:老師想請小朋友在口袋裏摸一摸,看看這個口袋裏有什麼?(積木)。 師:説一説:我摸到一個積木,它是長方體(正方體)的。

2、取出幼兒所摸的積木,全體幼兒驗證。

3、出示ppt,玩“看圖説圖形”的遊戲。

(二)學習數立方體。

1、出示若干正方體積木,並堆成樓房。

師:這座樓房是由什麼形狀的積木堆成的?那它有多少塊呢?請小朋友先自己來數一數,然後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

2、將“樓房”拆開,讓幼兒數一數,並説出總數。 重點讓幼兒觀察藏在後面的立方體。

3、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

師:圖上有多少立方體呢?請每組小朋友互相合作數一數並把你們一組得到的答案填在老師發給小朋友的記錄紙上,如果有困難你們可以用老師發給你們的正方體積木按圖拼搭,再數數後記錄。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圖上的圖形是由幾個正方體組長的。

(三)幼兒操作練習。

1、幼兒每人一張立體圖形,看圖在括號裏記錄相應的數。

師:剛才數正方體時都是小朋友合作完成的,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自己來數數圖上的正反方體有多少,並把答案寫在括號內。

2、教師巡迴指導。

3、師幼共同點評。

《一起玩積木》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看圖理解圖意。

2、教育幼兒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

3、學習短句:“請你給我一塊積木,好嗎?”

4、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5、引導幼兒在圖片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出示圖片)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片,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有誰?(我們給他們取個名字:一個叫紅紅,一個叫鼕鼕)他們在幹什麼?

二、看圖學短句

師:這兩個小朋友在玩積木,看看紅紅搭的是什麼?她搭好了嗎?你知道她問鼕鼕什麼?(放錄音)

師:紅紅是怎麼説的?你們會説嗎?(幼兒集體説幾遍)

三、聽故事,理解圖意

師:紅紅和鼕鼕真是有禮貌的好寶寶,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樣記的。(教師講述故事一遍)

四、總結師:紅紅沒有積木,她沒有去搶別人的,她是問別人借的。我們小朋友以後沒有玩具玩,也可以向別人借,借到東西還要説“謝謝”,會懂得謙讓人,做個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搭積木》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知道與小朋友遊戲時也要使用禮貌用語,友好地玩遊戲。孩子們現在已經熟悉幼兒園內的生活了,玩玩具並不陌生,可是總有孩子出現爭搶玩具的現象,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學會觀察圖片,並能用簡單的詞彙講述圖片內容,知道與小朋友遊戲時也使用禮貌語言,友好地玩遊戲。重點提醒了幼兒使用“謝謝!”“別客氣!”“請你給我…好嗎?”等短語和別人交往。

《一起玩積木》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通過讓幼兒有目的地拼搭動物、房子、交通工具等,鍛鍊幼兒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營造幼兒團結友愛,和諧相處氛圍。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力。

[活動模式]:

室內活動。

[活動教具]:

四套“巧虎奇趣積木組”。

[活動歌曲]:

搭積木兒歌。

[活動過程]:

一、介紹積木組:

H形積木5個,梯形積木1個,扇形積木1個,圓柱形積木四個,推杆一個,繩子兩條。

二、基礎造型拼搭

1、搭小貓:

①一個紅色H形積木作底座,一個H形小貓頭像積木跨放上方。

②一個綠色H形積木作底座,一個H形小貓頭像積木跨放上方。

③在小貓頭上積木上方放一個圓形積木。

2、搭小狗:

①一個紅色H形積木作底座,一個H形小狗頭像積木放上方。

②一個綠色H形積木作底座,一個H形小狗頭像積木放上方。

③在小狗積木頭上放一個小球。

3、搭小象:

①一個藍色、一個綠色H形積木並排作底座,一個H形小象頭像積木單跨放在藍色(綠色)積木上方。

4、搭火車:四個紅、黃、藍、綠H形積木首尾相連側放,扇形積木側放於紅(綠)色H型積木旁。

三、幼兒活動,分組拼搭。

四、教師巡視,分組指導。

五、教唱兒歌:

奇趣積木組,好玩不辛苦。搭個小狗汪汪叫,搭個小貓喵喵喵。搭個小象能喝水,搭個火車四處跑。

六、小結:

表揚造型搭的快、搭的好的小朋友和配合協作好的小組。提示小朋友基礎造型積木顏色可根據小朋友喜愛任意搭配,無特殊要求。

《一起玩積木》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業、本、平、書”4個字,認識新偏旁“ㄔ”;

2、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積累詞句。

3、通過看圖,結合生活實際、自讀自悟等方式開展學習活動,懂得從小要關心別人。

4、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重難點

1、認字和朗讀課文。

2、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學法指導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喜歡玩積木嗎?老師小時侯也很喜歡。今天我們要來認識的小朋友平平他正在高興地搭積木呢!看,他開心嗎?

二、合作展示

1、各小組展示自學成果。

2、提出疑問,大家探討,老師適時點撥。

3、教師指出易混淆的字知識。

4、不理解的問題,分組討論解決,教師點撥引導

三、組織研討、引導建構。

1、組織整理、傾聽提高。

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學生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同的方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2、幫助指導、構建知識網絡。

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3、適當點評,解決疑難。

四、鞏固練習

通過有層次的練習,使學生能夠較好的鞏固所學知識,開拓思維。

五、歸納總結。

有必要提醒學生對知識進行課後複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盤點所獲

引導學生説出在本節上學會了什麼生字,理解了什麼詞語。

《一起玩積木》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

2.仔細觀察立體圖形的形態,可以提高空間知覺能力和推斷能力

3.體驗數形關係,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1、一隻口袋,內裝若干正方形的積木,畫有立體圖形的圖紙每人一分。

2、《幼兒思維畫冊》

活動過程:

1.找相同的積木

(1)出示畫有立體圖形的圖板,玩“找相同積木”的遊戲。

老師這裏有一張用積木拼起來的幾個圖形,現在要讓小朋友找找哪個圖形和老師拼的圖形是一樣的。

教師利用方形積木拼個立體圖形,圖例出示讓幼兒找出相同的變換角度後的圖形。

(2)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張積木搭的圖形,請認真觀察左邊的積木堆,然後從右邊圖中找出同樣的積木堆,圈起來。

(3)讓幼兒獨立完成作業,和幼兒一起談論,用積木驗證對錯。

讓幼兒自己嘗試驗證

2.找相同的四邊形

(1)出示四邊形的圖例

老師這裏還有一張特別的四邊形,它和我們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

(2)把圖紙發到幼兒手裏

每個小朋友手裏都有一張畫着許多四邊形的圖形,這張特別的四邊形就藏在這裏面,它可能擺放的方向有所變化,但其實與圖例是相同的,就要請小朋友用你們火眼金睛的眼睛把他們找出來。

有兩排不同的四邊形,請小朋友把左右變換方向後相同的四邊行連起來。

(3)和小朋友一起驗證。

第一 第二組做找相同立體圖形

第三 第四組做找相同四邊形

第五 第六組做四邊形連連看(做完後再相互交換)

3.分析評價作業,結束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lo43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