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教案(通用6篇)

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教案(通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教案(通用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教案(通用6篇)

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教案1

【教材分析】

幼兒喜歡運動,運動需要在保持身體平衡的狀態下進行,否則就會摔倒。可以説,平衡能力是完成各種身體動作的前提,也是自我保護最基本的能力。幼兒對自轉小遊戲比較感興趣,在自由、自主活動中喜歡原地轉圈,但在旋轉過程中容易偏離原位。本次活動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物品, 通過“風吹風車轉”、“轉轉樂”、“我會變”等遊戲,帶領幼兒開展原地自轉、聽口令自轉、自轉後過障礙等活動,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活動目標】

1.能兩臂側平舉、閉目起踵自轉 5 圈。

2.通過模仿旋轉物體,能較熟練地掌握原地旋轉的動作要領。

3.善於動腦,大膽想象,發展平衡能力。

【活動準備】

1.會旋轉的物體圖片若干張(如風車、旋轉木馬、陀螺、車輪、溜溜球等),高低、寬窄不同的平衡木 4 根、易拉罐若干,音樂。

2.玩過“大風吹”等自轉小遊戲。

【活動過程】

1.玩熱身遊戲“定身術”,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發出口令,幼兒在指定範圍內根據教師的口令模仿動作,如鴨子走、青蛙跳、螃蟹行等,教師説“停”時,幼兒立即停止動作,保持靜止。

(2)幼兒熟悉遊戲後,教師不斷變化口令的速度,提高幼兒反映的靈敏性。

2.練習原地旋轉的動作,熟練掌握原地旋轉的動作要領。

(1)創設情境引導幼兒原地自轉:小朋友們看過風車嗎?風一吹,風車就會轉,今天我們就來玩“風吹風車轉”的遊戲。

(2)幼兒兩人一組,進行“轉轉樂”遊戲。

一個幼兒扮演風車,另一幼兒扮演風,當聽到“風”説“風來了” 時,“風車”就兩臂側平舉“風車”閉眼、踮腳自轉 5 圈(自轉圈數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而定)。“風”一邊吹,一邊在旁邊保護。然後,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3)教師、幼兒一起討論並小結動作要領:兩手舉平,抬起腳跟,膝蓋放鬆,小碎步轉圈

(4)教師扮風,幼兒扮風車,聽指揮集體練習 1~2 次,圈數可慢慢增多。

3.玩“我會變”遊戲,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1)講解遊戲玩法和規則:幼兒分別站在場地的大圓內,教師問“誰會變”,幼兒回答“我會變”,教師接着説“變成陀螺”。根據教師手勢或口令,幼兒原地轉相應數量的圈數,然後快速跑到圈外找出陀螺的圖片, 接着跑回來放在指定地點。教師發出指令讓幼兒變成不同的旋轉物體,繼續遊戲。

(2)幼兒熟悉遊戲後,在場地上設置適當的障礙,以增加遊戲的難度。例如讓幼兒轉完圈後通過平衡木、繞障礙等方式去取圖片,還可以跳和爬等。

4.創設“風兒吹來了”的遊戲情境,帶領幼兒進行快樂放鬆活動。

(1)在“風兒吹來了”的遊戲情境中,引導幼兒進行呼吸氣和全身放鬆活動。啟發幼兒想一想,風兒吹過大樹、小花、樹葉時候的樣子,用身體動作來模仿。

(2)收拾器材,離開場地。

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教案2

【教材分析】

中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動作協調能力活動過程中,鼓勵幼兒團結合作,初步掌握動作技巧,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體驗與小夥伴團結合作,克服困難遊戲的快樂,發展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目標】

1.掌握將物體舉過頭頂的動作要領。(重點)

2.學習與同伴合作將棉墊子舉過頭頂搬到指定的位置,遵守遊戲規則。

3.體驗與同伴齊心協力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爬行墊、拱形門、棉墊子、螞蟻頭飾若干。

2.音樂《健康歌》、粘貼。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進行熱身運動。

放音樂《健康歌》讓幼兒隨着音樂活動身體。

二、欣賞故事《螞蟻運餡餅》,引發運餡餅的興趣。提問:故事裏面都有誰?小螞蟻是怎樣運餡餅的?

三、學習遊戲:螞蟻運餡餅

1.幼兒戴螞蟻頭飾扮演小螞蟻,探索嘗試將棉墊子與同伴舉過頭頂。

2.請個別幼兒進行演示,教師總結動作要領。

3.幼兒與好夥伴合作運餡餅,練習動作要領:要用雙臂將棉墊子舉過頭頂,幼兒體會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完成任務。

4.組織幼兒玩遊戲。

介紹遊戲玩法:每隊幼兒先爬過“草地”,找到一個“大餡餅”。兩隻螞蟻合作將“大餡餅”舉過頭頂或用手抬,一邊念兒歌遊戲一邊把餡餅抬回家。

遊戲規則:在運餡餅的過程中,不能掉到地上,如果餡餅掉了要回到起點重新運餡餅。

5.幼兒再次自由組合成兩隊運餡餅,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螞蟻比賽:在規定的時間裏,哪隊運的餡餅多為勝,獲勝的一隊發粘貼以鼓勵。

四、放鬆活動。

螞蟻媽媽表揚合作成功的寶寶,並帶着小螞蟻相互捶背、拍肩膀做放鬆活動。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把大餡餅運回活動室,讓幼兒坐在上面或躺在上面休息。

附:

兒歌運餡餅

大餡餅,香又香。小螞蟻,快來搬。一二三,三二一,嘿吆嘿吆,搬回家。

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活動以“送信”為線索引導幼兒學習聽指令向指定方向走、跳、鑽、爬的動作技能。為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活動中我們創設了“郵遞員練本領”“郵遞員去送信”等情景,引導幼兒在情境中鞏固練習技能,並通過設計的四條不同的路線,引導幼兒聽信號到制定的小動物家中送信,鍛鍊了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及協調性。

【活動目標】

1.學習聽指令將信件送到指定的信箱,掌握聽指令向指定方向走、跳、爬、鑽的動作技能。

2.能聽指令按照不同的路線送信,鍛鍊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及協調性。

3.喜歡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送信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前製作送給小動物的.信,每人一封。

2.平衡木4根、跨欄4個、拱門4個、墊子四塊。

3.動物信箱4個

4.遊戲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在老師帶領下隨音樂做準備活動。

引導幼兒重點練習小郵遞員能夠聽指令走、跑、跳、單腳站立等動作。

二、通過“郵遞員練本領”引導幼兒學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爬、鑽、跳的技能。

1.引導幼兒自由練習走平衡木、鑽拱形門、跳過有寬度的繩子、爬過墊子,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練習跳和鑽的技能,發現問題及時的糾正。

2.請個別幼兒分享跳和鑽的技能。

3.以送信情景引導幼兒聽指令,通過每一個遊戲區域,觀察幼兒的反應能力。

三、玩遊戲“郵遞員去送信”,引導幼兒聽指令按照不同的路線送信,體驗送信的快樂。

1.介紹遊戲玩法

(1)幼兒拿到要送給小動物的信,並看一看是送給誰的信。

(2)路線安排:送信給小兔:爬過山坡(墊子)、跳過小河(繩子)、鑽過山洞

(拱形門)、走過獨木橋(平衡木);

送信給小熊:鑽過山洞(拱形門)、走過獨木橋(平衡木)、爬過山坡(墊子)、跳過小河(繩子)。

送信給小貓:走過獨木橋(平衡木)、鑽過山洞(墊子)、爬過山坡(墊子)。送信給小豬:跳過小河(繩子)、爬過山坡(小椅子)、走過獨木橋(平衡木)、

鑽過山洞(墊子)

2.幼兒聽老師指令,快速反應送信對象進行遊戲。提醒幼兒嚴格按照各種動物不同的路線送信,走錯的要返回原位重新開始。

3.根據幼兒的活動量和活動密度,引導幼兒交換送信對象繼續遊戲。在遊戲過程中,根據幼兒遊戲情況,教師及時糾正動作

四、創設“送信完回家”的情景,做放鬆動作。

幼兒合作放鬆,互相捶捶背、捏捏肩,體驗與同伴在一起的快樂。

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玩圈的興趣,嘗試多種方法玩圈。

2、練習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3、讓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活動準備】

1、幼兒用呼啦圈每人一個,平衡木一個,“山洞”兩個,懶洋洋頭飾一個,“狼堡”道具,灰太狼布偶一個。

2、背景音樂課件、動畫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設計背景帶領幼兒做熱身活動。

師:天氣真好,到草地上玩一會。(學鳥飛、鴨走、青蛙跳、大象甩鼻子、小兔跳)

二、嘗試多種方法玩圈,體驗玩圈的樂趣。

1、幼兒自由探索玩圈並互相學習。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呼啦圈)呼啦圈是什麼形狀的?(圓形)你們想玩嗎?咱們玩一玩吧。

師:你是怎麼玩的?(圈立着轉)呼啦圈轉起來像個陀螺,真棒,我們試一試。

師:你是怎麼玩的?(推圈)圈圈滾動起來像車輪子,我們玩一玩。

師:你是怎麼玩的?(跳圈),像小青蛙跳,我們來跳一跳。(一個圈跳進跳出)這個圈還可以怎麼跳呢?咱們像小青蛙排隊連續跳,幼兒依次跳過。

師:你幹嘛呢?(學小烏龜)老師帶領幼兒玩圈。

師:你是怎麼玩的?(方向盤,開汽車)師幼一起隨音樂開汽車。

2、師幼探索玩圈。

師:圈圈還可以怎麼玩?(師示範從頭向下套)你們試試。還可以這樣玩(師用腰轉圈)。

3、合作玩圈,體驗合作的樂趣。

(1)開火車。

師引導孩子把圈圈一個套在一個的身上。

(2)鑽圈。

a、兩個幼兒相互鑽圈。

b、鑽(地籠),進一步練習鑽的技能。

三、遊戲——拯救懶洋洋,讓幼兒掌握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看懶洋洋被灰太狼抓住的動畫,師幼組成救羊小分隊拯救懶洋洋。

1、師引導幼兒觀察遊戲場地,講遊戲規則。

2、師帶領幼兒遊戲。

四、結束部分。

師幼邀請懶洋洋跳舞,做放鬆活動結束課堂。

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發現大班的孩子雖然不會轉圈,但他們非常喜歡跟圈做遊戲。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以玩圈為主線,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先讓孩子自由探索,再集體練習。在玩的過程中不斷髮現圈的多種玩法,孩子們互相學習、分享,大大提高了孩子玩圈的興趣!這節活動比較成功。

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教案5

教材分析:

中班時期是幼兒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機能發展的重要階段。中班體育活動應以發展幼兒運動技能、培養動作協調性與靈活性為主要目標。本次活動指導幼兒練習根據同伴聲音信號的提示辨別方向走,提高反應能力和平衡能力。活動中設計3個層次的遊戲:一是“聽小動物叫聲走”,引導幼兒辨別方向走;二是“摸一摸”,加大難度,請幼兒聽聲音一起走並觸摸“小動物”;三是“過障礙”,請幼兒聽聲音繞過障礙物走。3個層次的遊戲活動,難度依次加大,增強遊戲的挑戰性、趣味性,促進幼兒身體協調性、靈活性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閉上眼睛能根據同伴聲音信號的提示辨別方向走,有一定的反應能力和平衡能力。

2、感受與同伴互相支持、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雪碧瓶、易拉罐等障礙物,貼在展示板上的小動物(可任意更換)。

2、場地設置:在場地中央擺放障礙物。

3、歡快的音樂。

活動建議:

一、帶領幼兒玩“小動物走一走”遊戲,進行熱身活動。

引導幼兒扮演小動物,隨音樂做上肢、下肢、體側等模仿動作,活動全身關節。

二、組織幼兒玩“聽聲音找朋友”遊戲,引導幼兒閉上眼晴,聽聲音辨別方向走。

1、教師扮演小動物,發出不同的聲音引導幼兒聽盧音辨別方向走,要求幼兒聽到哪種動物的叫聲就學哪種動物的動作走。

2、加大難度,要求幼兒練習用踮腳走、腳跟走等不間的方法走。

3、引導幼兒兩人一組玩遊戲,相隔一定距離站立,一個幼兒扮演“小貓”,説:“喵喵,我在這裏。我是小貓。”另一個幼兒閉眼睛站在場地上,聽到聲音後,向發出聲音的幼兒走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遵守規則,不偷看。

三、組織幼兒玩遊戲“摸一摸”,引導幼兒閉眼睛、聽聲音、跨越障礙走,進一步發展平衡能力。

1、一個幼兒睜着眼睛,一個幼兒閉着眼睛,睜着眼睛的幼兒向後退着走,拉着閉着眼睛的幼兒的手,幫助他(她)向前走,走到展示板前觸摸貼在上面的“小動物”。 2、提高遊戲難度,發岀指令的幼兒只能用語言提示同伴向前走,或者設置雪碧瓶、易拉罐等障礙物,由幼兒用語言提示同伴繞過障礙物走到目的地。

四、帶領幼兒玩遊戲“動物學樣”,進行放鬆活動。

教師或幼兒扮演不同的小動物相互學樣,隨音樂放鬆身體各部位。

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教案6

【教材分析】

在活動中通過有趣的螞蟻找食物的有趣情景,利用墊子,拱形門、獨木橋、蠶豆等活動器械為幼兒創設一個螞蟻找食物的自然場景,重在使幼兒進入角色、融入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小螞蟻找食物的情景,引導幼兒掌握手腳着地鑽爬的動作要領。(重點)

2.能靈敏、協調地側面鑽和手腳着地屈膝爬。(難點)

3.體驗競賽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墊子,拱形門、獨木橋、蠶豆,螞蟻媽媽及螞蟻寶寶頭飾。

2.準備活動及放鬆活動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提問引發幼兒思考:螞蟻寶寶們,現在是什麼天氣了?天氣越來越冷了,我們螞蟻需要做什麼了?

小結:螞蟻喜歡儲存食物,螞蟻媽媽就要帶着寶寶們到那片山上找食物,然後運回我們的家。可是找食物的路可不容易走,會遇到很多障礙。我們在出發前一定要做好準備。

二、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做熱身活動。

幼兒學蚱蜢跳、用胳膊學螳螂伸長的捕捉足等。引導幼兒用自己觀察到各種昆蟲的動作活動手腕腳腕、轉轉腰、高抬腿等,充分將孩子的關節活動開。

三、教師講解遊戲規則,幼兒進行遊戲。

1.教師通過小螞蟻突破障礙、找到食物的情景,開展遊戲。

教師通過故事情景,引導幼兒熟悉遊戲的玩法:螞蟻們要手腳着地屈膝爬過草地,走過獨木橋,鑽過山洞,跳過小山丘。

2.按順序依次演示遊戲動作要領。

(1)重點練習身體協調側面鑽的要領。側面鑽要求:從“山洞”下鑽過,不碰頭、手不能扶地。

(2)教師邊示範邊小結側面鑽的動作要領:身體側對山洞,屈膝伸

腿,低頭彎腰,移動重心,收腿站穩。

(3)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關注幼兒動作是否連貫、準確,進一步掌握動作要領。

3.提出遊戲規則:每隻小螞蟻每次只能領1粒豆子回家。教師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小結:小螞蟻們在草地時要雙手伏地,用腿的膝蓋向前爬行,在過獨

木橋時,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可已將雙手伸開,幫助身體找平衡。嘗試過“矮山洞”,鞏固練習側面鑽。

4.第一遍遊戲結束後,教師重點引導幼兒交流多種鑽的方式,如正面鑽、側面鑽,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示範側面鑽的動作,其他幼兒觀察。

四、進行小組競賽遊戲,小結並再次進行遊戲。

1.小組進行競賽遊戲。鼓勵獲得的第一名的螞蟻隊伍。

2.小結並提出新的要求:螞蟻們合作找到了許多的食物,可還不夠。需要小螞蟻們繼續努力找到更多的食物。這一次我們比一比哪隊小朋友找的多。

3.男女分組進行比賽,看哪個組的小螞蟻搬的食物最多,體驗競賽遊戲的樂趣。

五、放鬆結束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kn8g8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