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滿井遊記》教案(通用6篇)

《滿井遊記》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滿井遊記》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滿井遊記》教案(通用6篇)

《滿井遊記》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一些生字詞。

2.體會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體會本文寫景的特色。

2.對比、反襯的手法及運用。

教學設想:以讀代講,讀中感悟,指導學生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遊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景區。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遊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作者借景抒感,給讀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袁宏道的足跡,去欣賞一下這美麗的早春景色吧!(板書課題、作者)

1.學生介紹作者(學生介紹不齊的,其他同學來補充,學生如再補充不完整的教師補充,並且積累)

2.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曆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寫閒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3.遊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蹟、風俗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遊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4.寫作背景

萬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閒,有空暇就遊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蹟。《滿井遊記》就作於此時。

一讀:

通讀全文,解決字音字義問題。

1.學生讀課文,同桌為一個小組,(有不認識的字和詞語,學生用筆在文章中標記出來,聽朗讀錄音的時候更正)

注意下列字的讀音:廿鵠鬣茗蹇髻鬟曝呷惡墮

學生聽朗讀錄音,用筆在文章中圈、點、勾、畫。

熟讀課文

1.將生字帶入文中,自由大聲朗讀一遍,熟悉生字。

2.同桌互讀互聽,可以將文章分開,一人讀一半,互相挑錯誤(可以從生字和斷句方面等。)

二讀:

1.指名讀(可以選擇一男生和一女生賽讀,剩餘男女聲側耳傾聽,注意長句的斷句。)老師強調長句的斷句:(1)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齊讀熟悉。

三讀:

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讀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1.譯讀:

每冒風馳行:馳行,坐車出行。

未百步輒返:輒,總是,就。

2.第2自然段。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

土膏微潤: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潤;滋潤,潤濕。

於時冰皮始解:於時,在這時。冰皮,河牀上結冰的表面。潑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鱗浪層層:鱗浪,像魚鱗似的浪紋。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詞詞尾。新開,剛打開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樣子。

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hui面,洗臉。掠,梳掠。

柔梢披風:披風,在風中散開。披,分開,散開。

淺鬣寸許:淺嫩的麥苗高一寸左右。鬣,獸頸上的鬃毛,這裏形容麥苗。

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詞活用為動詞。

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詞用為動詞,端起酒杯。

紅裝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為驢,用作動詞,騎驢。

凡曝沙之鳥:瀑,曬太陽。曝沙,在沙灘上曬太陽。

呷浪之鱗:呷,吸而飲。鱗,借代魚。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毛羽鱗鬣,鳥的羽毛,魚鱗魚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未始,未嘗。

2.自讀自譯方式:對着課文大聲説譯文,藉助註釋並調動原來的文言知識積累。

3.靜悟:老師讀譯文,學生看課文。邊聽邊領會。

4.齊讀鞏固

5.點畫重點註釋(老師自己決定)

四讀:(賞讀)

要求: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後學生作總結、歸納,學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閲讀思考:

1.北京一帶早春氣候有什麼特徵?

2.寫城中餘寒景象表達作者什麼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甦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麼描寫的?

4.第3自然段表達了作者什麼願望?

5.本文在記敍描寫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

試舉例説明:

1若脱籠之鵠: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釀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麥田淺鬣寸許:以物比物。

賞析、探究:

用欣賞的眼光讀課文,説出自己的發現或提出一個有發現意義的問題。

本文寫的是初春之景,初字在文中有哪些體現?

目的:體會作者那顆善感的心。

(2)你能試着發現本文在寫景狀物上有哪些特點嗎?試試看誰最具備發現的眼光!最具備科學家的頭腦!

目的:積累學寫景方法。

理清線索,強化記憶,爭取背誦第二自然段。

主題探尋:

這篇遊記描繪了北京近郊滿井一帶美麗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現了作者厭棄都市官場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懷。

《滿井遊記》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2、 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於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二)能力目標:

1、 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3、 體會本文擬人、比喻等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三)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 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 理解“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藴。

教學方法:

1、 討論點撥法。

2、 誦讀感悟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經歷了漫長的嚴冬之後,我們終於盼來了温暖的春天。昨日的一場小雨,讓我們想起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句。你能給大家描繪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嗎?(生答略)今天讓我們一起隨着明代文學家袁宏道的腳步到北京郊外滿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領略一下那時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課件出示幻燈片1----課題)

二、正課:

1、讓我們先來檢測一下同學們預生字詞的情況。(課件出示幻燈片2---掌握下列詞語的讀音。)(生按小組每人一詞輪答,出錯者由生自由糾正。)

燕地(yān);廿(niàn)二月; 花朝節(zhāo);呷(xiā)浪; 鮮妍(yán)明媚; 墮事(huī);惡能無紀(wū);飛沙走礫(lì); 曝(pù)沙之鳥; 淺鬣寸許 (liè)髻鬟(jì)(huán);靧面(huì);紅裝而蹇(jiǎn)者;脱籠之鵠(hú);汗出浹(jiā)背;罍而歌者(léi)。

2、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大聲地自讀課文,邊讀邊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標記,讀完之後互相交流一下,仍不能理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然後我們再來領略作者筆下的滿井春色吧!(課件出示幻燈片3---積累下列文言詞語。)

(1)一詞多義:

時:凍風時(經常)作 於時(這時)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開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嘗)無春 髻鬟之始(剛剛)掠

乍:波色乍(開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於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夠) 悠然自得(得意、滿足)

然:晶晶然(---的樣子) 然(然而)徒步則汗出浹背

(2)詞類活用:

名詞活用作動詞: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紅裝(穿着豔裝)而蹇(騎着驢)者

動詞的使動用法:作則飛(使------飛)沙走(使------走)礫

(3)重點虛詞:

之:若脱籠之(表修飾關係,可譯為“的”)鵠 侷促一室之(表限度關係,可譯為“以”) 髻鬟之(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始掠也

夫:夫(句首發語詞,可譯為“大概”)不能以遊墮事

(4)其它:

土膏(肥沃)微潤 惡能(怎能)無紀(同“記”)

3、就疑難語句交流釋疑。

4、在理解課文之後,老師想給大家朗讀一下這篇美文。但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想請同學們作評委,最終來給老師的朗讀進行點評。會聽的是好聽眾,既會聽又會評的就是好評委了。你們願意作評委嗎?師配樂範讀。(課件出示幻燈片4---全文,點擊音樂按鈕。)

5、生點評。穿插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將喜歡的語句用喜歡的方式大聲地朗讀給大家聽。

6、生放聲朗讀全文。

7、老師有感於作者筆下的滿井美景,於是嘗試着畫了幾幅滿井春色圖。你能根據畫面從原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嗎?看看誰是我的知音、誰找得快!(點擊超鏈接按鈕,連接到---滿井遊記圖。)

8、這一幅幅畫面都是靜止的、單個的,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滿井的全景?(生描述略)

9、如此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可作者為什麼要在開篇寫燕地的寒呢?

明確: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極寫燕地之寒、渲染被拘束的苦悶,為下文寫天暖出遊作了鋪墊,兩相比較之下,更突出出遊時的快樂、舒暢。

10、作者給我們描繪了滿井醉人的春色之後似乎應該結束全文,好給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卻又生髮了些議論,這是否有些多此一舉?為什麼?

明確:並非多此一舉。這正體現了作者厭惡官場生活,熱愛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間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作此記的緣由。

11、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輔助理解。(課件出示幻燈片5---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代文學家,湖北公安人。萬曆年間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為文學史上“公安派”的創始者。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寫閒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

寫作背景:萬曆27年(15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閒,有空暇就遊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蹟。《滿井遊記》就作於此時。

12、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作者筆下動人的滿井之春吧!希望這能對我們今後寫作遊記散文多少有些幫助。(課件出示幻燈片6---板書。)

《滿井遊記》教案3

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2.感受作品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資料助讀:

1.作者簡介:袁宏道,明朝著名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人。與兄弟袁宗道、袁中道並稱“三袁”,又稱“公安派”。鄙棄官場,淡與名利,曾長時間隱居田園和外出遊歷。本文曲折的表現厭倦都市官場生活和寄情山石草木的逸然情懷。

2.寫作背景: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本文就寫於這一年的春天。

預內容及方法指導:

一、摘錄字詞(標段序、讀課文,邊讀邊勾畫文中字詞,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解決生疏、多音、易錯字)。

二、文學常識(1.作者2.背景3.文體知識)(結合資料助讀書上批註)

三、朗讀(讀準字音、讀出句讀、 讀流暢)

四、翻譯(參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詞句,重點詞語的解釋在文中做出批註。)

五、文言知識整理:重點實詞、虛詞的解釋,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

1.重點詞語:

2.古今異義:

3.詞類活用:

4.一詞多義:

5.文言句式:

我的疑問:

探究案::

1.第①段中體現“燕地寒”特徵的語句是哪些?(書上批註)

2.從全文看,第①段採用了什麼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從哪些方面寫滿井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文中找出寫水、山的比喻句。

寫水: 。

寫山: 。

5.文中寫了哪些人?哪句話描繪了魚、鳥的神情?(書上批註)

6.畫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作者在這樣的景物描寫中滲透了怎樣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達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拓展延伸:蒐集摘錄一首描寫春景的詩歌,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其意境。採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檢測反饋:1.文學常識填空:《滿井遊記》選自 ,作者 , 代文學家,與其兄 、其弟 合稱為“公安三袁”。

2.給加點字注音。

燕地寒,花朝節後 如倩女之靧面 飛沙走礫 髻鬟 凡曝沙之鳥 若脱籠之鵠 呷浪之鱗 紅裝而蹇者

3.指出下列劃線詞解釋有錯的一組: ( )

A土膏(很稠的糊狀物) 娟然如拭(美好的樣子) 茗(茶)

B乍明(初、始) 曝沙之鳥(曬) 輒(就)

C披風(開、分散) 汗出浹背(濕遍) 呷(吸)

D晶晶然(樣子) 脱籠之鵠(天鵝) 鱗(代魚)

4.沒有用比喻修辭的一句是( )

A若脱籠之鵠 B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 D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5.選擇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 ( )

A.這是一篇記遊小品,北國的料峭春寒,非但不能阻止作者的遊興,反而給他帶來了許多新鮮感。

B.這篇遊記抓住了春天的景象,突出了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的特點。

C.選文較多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作者將初春曠野中的自己比作是“脱籠之鵠”,又如“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還沒有長高的麥苗。

D.選文采用了記敍、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寫出了郊遊的所見所感。

《滿井遊記》教案4

學目標:

1、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2、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重點:流暢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文章大意。

教法:點撥討論、自瀆法

教學用具:小黑板 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新課: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春天在人們心中是一個美好、充滿希望的季節。我們已學過一些描寫春天美麗景物的.散文。古人如何感受春回大地的氣息?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山水遊記就向我們呈現了一幅色調清淡、意境悠遠的初春圖。

二、作者簡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現在的湖北省)人,文學家。與兄宗道、第中道合稱“三袁”,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反對文學復古主張,要求“不拘格套,抒寫性靈”,他們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的語言來表現真實的思想感情。

三、結合註釋,掃清文字障礙,將課文通讀一遍。

請注意下列家點字的讀音與意義:

廿二日,天稍和:二十二日。

若脱籠之鵠:天鵝

泉而茗者:願意為茶,這裏是名詞作動詞,意為“煮茶”。

罍而歌者,願意為酒杯,這裏是名詞作動詞,意為“端着酒杯”

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願是跛足之意,引申為驢,這裏是名詞作動詞,意“為騎驢”。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倩:美麗的。

汗出浹背:濕透。

四、指導朗讀。

1、放錄音範讀。

2、學生齊讀課文。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五、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文中的景物,並用筆將課文中所描寫的初春美景畫下來。然後同學互相欣賞。

六、課堂練:

下邊三組短語中的“之”,有的要譯作“的”;有的可譯作“的”,也可省譯;有的起舒緩語氣的作用,用不着翻譯。試加辨析並説出所有短語的大意。

侷促一室之內

郊田之外

脱籠之鵠

倩女之靧面

髻鬟之始掠

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清新的寫景小品。生動的表達了一個“城居者”一冬都“侷促一室之內”,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籠之鵠”的歡快心情。寫景層次分明,比喻貼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細緻地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重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難點:體會融情於景的寫法。

教法:朗讀、想象,老師啟發、點撥。

教學過程:

一、復提問、引入新課:

説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若脱籠之鵠。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

麥田淺鬣寸許。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關於本文比喻句的作用。(結合課後練二進行)

教師明確:比喻是修辭格的一種。運用比喻可以把陌生的東西邊為熟悉的東西,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形象化。如本文的比喻的運用使寫景更加傳神、生動。

三、分析課文:

設疑:

1、這是一篇清新的寫景小品寫了滿井什麼季節的景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2、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段意。

3、分析第二段的層次。

總寫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

若脱籠之鵠——喜悦心情

分寫 水:水光的明麗

山;春山的娟淨可愛 (比喻)

滿井春色 柳條;將舒未舒

麥田:破土而出又齊整喜人

遊人:泉而茗

罍而歌 早春郊遊圖

紅裝而蹇

鳥魚 (擬人)

抒寫感受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四、學生總結主題思想:

這篇遊記描寫了北國初春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然、閒適自得的灑脱情懷。

五、歸納寫作特點:

1、白描的手法。

2、擬人的寫法。

3、生動的比喻。

六、把《滿井遊記》和 《醉翁亭記》進行比較。

課堂小結:

本文寫景層次分明,比喻貼切。閲讀本文,要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細緻的觀察生活,準確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滿井春色 總寫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

若脱籠之鵠

分寫 水 山 柳條 麥田

遊人 鳥魚 (擬人)

抒寫感受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滿井遊記》教案5

一、教學目標

(一)反覆誦讀,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彙。

(二)理清寫景的層次,體會描寫的精妙。

(三)領略滿井早春景色的清新秀美,感受作者“若脱籠之鵠”的歡快心情。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引導學生回顧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繪春草、春花、春雨的精美語句,導入新課:在朱自清的筆下,南方的春是温潤的,南方的春是醉人的。那麼,北國的春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明代的文學家袁宏道,一起去感受一下燕地滿井的初春氣息吧!(板書課題、作者、朝代)

(二)誦讀感受

1.對照註釋,運用工具書,學生自主試讀課文,掃除讀音障礙,揣摩語句停頓。點撥:

①補充注音:

輒(zhé) 髻鬟(jìhu2n) 掠(lüè) 夫(fú)能不以遊墮事(léi)

②難句停頓: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遊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餘之遊/將自此始

2.傾聽配音範讀,把握語調、節奏。(課前合成好錄音帶,背景音樂最好選擇清新舒緩的民樂)

3.播放背景音樂,讓一位學生伴着音樂誦讀,師生共同點評。

4.集體伴樂誦讀,感受滿井早春景色的清新秀麗。

(三)研讀探究

1.小組學,疏通文意。

2.學生質疑,師生合作解疑。

3.比較同一文言字詞在文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主要引導學生自主歸結,在積極思維中積累文言字彙)

(1)乍:波色乍明(始,初)

冷光之乍出於匣也(突然)

(2)鬣:麥田淺鬣寸許(獸頸上的鬃毛)

毛羽鱗鬣之間(魚鰭)

(3)始:於時冰皮始解(開始)

髻鬟之始掠也(剛剛)

始知郊田之外(才)

(4)而: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表承接)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表承接)

泉而茗者,而歌者,紅裝而蹇者(表修飾)

而城居者未始知也(錶轉折)

4.用圈點法,閲讀課文第2段。

(1)作者對滿井早春的總印象是怎樣的?用“____”在文中標出。(提示:“高柳夾岸,土膏微潤,一望空闊”)

(2)本段中描寫了滿井早春的哪些景色?用“~~~~”在文中標出相關的詞句。並説説這些景物各自的特點。(提示:“冰皮”、“波色”、“鱗浪”——河水,清澈亮麗;“山巒”,鮮妍明媚;“柳條”,柔美婀娜;“麥田”——麥苗,生機勃勃;“遊人”,怡然自樂;“鳥”、“魚”,喜氣洋洋。歸結:雖然還是“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但是滿井早春依然是春意盎然,絲毫不遜於南國春色。加着重號的字板書。)

(3)作者看到這些景色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請用“……”標出最能體現作者當時心境的一句話。(提示:“若脱籠之鵠”——喜悦、慶幸。加着重號的字板書。)

5.研讀課文第3段,討論:袁宏道的官職很小,也很清閒,可是他並沒有像《小石潭記》中的柳宗元、《記承天寺夜遊》中的蘇軾那樣,感到憂愁、憤懣。你能説説其中的原因嗎?

(提示:他並無被貶謫的遭遇;他淡泊名利,鄙棄官場;他的性情比較達觀;他真心向往大自然,專情于山水美景;他的思想不夠積極,消極遁世等等。本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多角度探究,只要合情合理,並無標準的、惟一的答案。)

(四)品讀玩賞

1.在清新、舒緩的音樂中,學生自由地誦讀課文第2段,體會文中寫景語句的精美。

2.組織賞析沙龍活動。(讓學生聲情並茂地讀出自己所讚賞的語句來,説出自己之所以喜歡這一句的理由。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修辭、意境、表達等方面進行多角度的賞析。)

(五)佈置作業

文中作者説:“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在生活中,你可曾有過類似的感受呢?課後製作一枚書籤,把你對這方面的感悟凝聚成精美的文字,用正楷或行楷寫在書籤上,送給你的同學或朋友。

板書設計

滿井遊記

(明)袁宏道

春意盎然河水——清澈亮麗

山巒——鮮妍明媚

柳條——柔美婀娜

麥苗——生機勃勃

遊人——怡然自樂

鳥魚——喜氣洋洋若脱籠之鵠(喜悦、慶幸)

《滿井遊記》教案6

一、 教學目標

1. 熟讀課文,正確掌握文中豐富的實詞的讀音、書寫和詞義

2. 體會文中記敍描寫中比喻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3. 理解作者抓住特點表現初春景象的寫法及其滲透的作者的感情

二、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一、二

三、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三

四、 教學方法

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

五、 教學步驟

(一)、教學導入

開門見山,介紹作者直接導入。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人,明代文學家。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學成就,被稱為“公安三袁”,其為領導人物。他一生寫了很多山水遊記,明張岱曾説寫山水名家柳宗元之後就當數他了。

今天,我們就來學他最具代表的山水遊記《滿井遊記》

(二)、朗讀課文,讀準子音,停頓

1. 教師範度,正音正字,學生聽讀,作好標記

燕 廿二日 土膏 鵠 髻鬟

淺鬣 蹇 呷浪 墮事 惡能無紀

2. 重點句子的朗讀停頓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如倩女之會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夫不能以遊墮事

3. 學生自由放聲朗讀一到兩遍,力爭讀熟

4. 生齊讀,老師再次糾正錯誤

(三)、默讀課文,正確掌握文中豐富的實詞的詞義,疏通文意

1.實詞 凍風時作 土膏微潤 娟然如拭

呷浪之鱗 冰皮始解 淺鬣寸許

髻鬟之始掠也 泉而茗 墮事

惡能無紀

2.虛詞 “之” 結合課後練三學

“而” 錶轉折 而城居者未知也

表修飾 紅裝而蹇者 如倩女之會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勾畫出難以理解的詞句進行交流討論。(可以以小組為學單位,共同學),文章雖有不少難解詞語,但課下注釋很詳細,再結合合作式學,疏通文意,也並不和困難。

(四)、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學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2. 選幾位學生髮言,其他同學補充,老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

明確:作者用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滿井春光圖:水、山、柳、麥、人、鳥、魚,人與自然相映成趣。

3. 提問: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此題要引導學生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來談)

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一致認為:本文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師予以肯定,並稍做點撥:請同學們思考文中關鍵語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及“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內涵。(此題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結合作者本人的性情,經歷來思考)

明確:前句是寫作者對城市、官場的厭棄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後句則表明自己與庸俗之人的區別,表達了他對官場、大自然、及人生的態度。

(五)、賞析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妙處。

學生閲讀課文,談談你認為本文寫景有那些精彩之處?

(學生可做小組學,將心得在小組內先進行交流,組內派代表進行發言)

教師小結:1。白描: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初春景物生動的形象,如寫水,“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將舒未舒,柔稍披風”,筆法極為簡練,卻又鮮明如畫。

2.文中多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將初春曠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籠之鵠”表現自己欣喜、舒朗的心情;以新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以新裝倩女比喻被雪洗過的山巒,生動又傳神。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動,讀來妙趣橫生。

3.文中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如寫魚鳥。説它們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氣,這樣寫,增加了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學生自由散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可背誦

(七)、佈置作業

1. 用自己的語言改寫課文第二段

2. 整理記憶本課重要的實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kmzr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