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設計三篇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設計三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設計三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設計三篇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設計三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較合拍地做律動《小手爬》。

2、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學習仿編歌詞和動作。

3、能較積極地參與仿編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合拍做動作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複習律動《拍手點頭》

1、集體複習,教師與幼兒隨着音樂做動作。

2、仿編,“拍拍小手點點頭很快樂,我們拍拍小手還可以幹什麼呢?”(教師可請仿編出新內容的幼兒當小老師,帶大家做新動作。)

二、教師示範。

1、教師以較慢的速度邊唱邊示範。

2、幼兒説説小手先爬到哪裏?後來又爬到哪裏?

三、幼兒學做律動。

1、和着教師的歌聲,一拍一下地拍手。

2、跟着教師邊唱歌邊拍手。

3、教師與幼兒以較慢的速度邊唱邊做動作。

四、幼兒仿編律動。

“小手向上爬,還能爬到什麼地方?小手向下爬,又爬到了什麼地方?”

1、教師與幼兒一起做幼兒仿編的新動作。

2、幼兒做小老師帶大家做仿編的新動作。

五、複習活動。

“喵!小花貓發現小老鼠了,我們都來做可愛的小花貓吧!“邊唱歌邊表演《咪咪小花貓》然後走出教室。

 課後反思:

我根據音樂的特色及歌詞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及對事物的好奇心設計了這節課。制定了兩條活動目標:第一條是感受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樂趣,第二條是能隨音樂旋律的上行與下行。合拍的做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動作。我把我活動的第一個目標做為了我活動的重點,第二個目標就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的活動準備是幼兒每人一個小手寶寶,課前學會小手爬這首歌。我的活動設計是始終以小手寶寶為客人的方式貫穿其中,以小手寶寶要表演節目為鋪墊,引發起幼兒的表演慾望,從而體驗到小手爬的樂趣,來完成我活動的第一條目標。通過提問及文字描述,感知上行與下行,來完成我活動的第二條目標。互動部分來完成了我活動的重點。最後的互動環節,由於我的引導不到位,個別幼兒沒有體驗到相互爬的樂趣,這是我在今後的學習中需要加強和努力的。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設計三篇2

一、教學目標

1、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雞和雞媽媽的喜愛之情。

2、在唱唱玩玩中學習做音樂遊戲《小小雞》。

二、活動準備

1、情景課件

2、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聽賞過歌曲的旋律。

3、創設在遊戲中學習的氛圍。

4、準備雞媽媽頭飾一隻,音帶,錄音機。

三、活動流程

1、引出課題:聽小雞叫,問"誰來了?"幼兒回答,打開課件引出小雞及音樂。

2、看小雞、聽節奏、做動作。

①引導幼兒看小雞,模仿學做各種小雞的動作,激發幼兒的興趣。

②引導幼兒欣賞音樂,並學做小小雞。

四、聽歌曲,講解遊戲規則。

1、教師聽音樂,表演小小雞,讓幼兒模仿。

2、引出雞媽媽。教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遊戲規則)

3、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遊戲,遊戲是有規則的。(幼兒表演小小雞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種動作,雞媽媽來找小雞,按音樂旋律進行遊戲)

五、幼兒遊戲

1、邊聽音樂,邊哼唱歌曲進行遊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遊戲規則,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2、在遊戲中結束本次活動。

六、活動反思

《小小雞》是我們根據外國樂曲創編的一首幼兒歌曲。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遊戲情景中學習。因此,設計小小雞到草地上玩和允許媽媽找小雞的遊戲情節。在遊戲中讓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小雞,在唱唱玩玩中,反覆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了玩中樂,玩中學。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設計三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A段與B段旋律不同的情緒,初步瞭解作品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2、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3、體驗小狗嬉戲的快樂。

重點:感受A段與B段旋律不同的情緒,初步瞭解作品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難點: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條自制的"尾巴";《小狗圓舞曲》的音樂、小狗的叫聲;相關的PPT

經驗準備:和家長一起了解小狗的生活習性和小狗喜愛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音樂欣賞A段。

1、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一遍,感受快速、活潑的音樂情緒。

2、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二遍,初步感知旋律與音樂形象。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開心嗎?""音樂是快快的還是慢慢的呀!"(快快的)

3、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三遍,初步感知音樂形象

提問:"其實,這段音樂裏還藏着一隻小動物,會是誰呢?你們來聽聽。"

4、請幼兒用動作表現,請其他幼兒模仿跟學。

二、音樂欣賞B段。

1、播放B段音樂,感知音樂變化。

提問:"小狗玩累了,這個時候它會幹什麼呢?"(播放B段音樂)

〇幼兒用動作表現。

提問:"你怎麼知道的?你從哪裏聽出來的。"(音樂裏)

"那這個音樂是變快了還是變慢了?"

2、隨樂集體表演。

三、再次欣賞——A段。

再次欣賞A段音樂,體驗音樂得再次速度變化。

四、欣賞《小狗圓舞曲》,並提供自制"尾巴"讓幼兒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1、邊完整欣賞音樂,邊遊戲。

2、介紹音樂名稱及作者。

五、結束部分

完整播放《小狗圓舞曲》,在結束部分引導幼兒隨着配班教師離開活動現場。

延伸活動:提供自制樂器、傳統樂器讓幼兒嘗試隨着節奏演奏,細細品味樂曲的旋律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活動反思:

音樂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其中藴涵着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因而在欣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仔細地聆聽樂曲,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廣泛的時間,空間裏遨遊,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從中找出的答案。

1、如在欣賞課《小狗圓舞曲》中,初聽時,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再聽時,讓學生按節奏的變化區為樂曲分段,並辨別哪兩個部分基本相似。

2、分段聽時,分析比較兩個主題在旋律進行及節奏上的特點,聯想這兩個主題各描寫了小狗怎樣的形態,並隨着音樂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態,動作;接着分小組討論,可用哪些形式來表現樂曲。

3、於是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有的創編故事,有的創編小品,有的用繪畫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現樂隊員後出示一條旋律,學生仔細觀察後找出提示中的旋律進行及變奏規律,進行創編樂曲。

4、然後分別視唱改編前後的樂曲,再次體驗旋律,節奏等因索與樂曲情緒的關係。這樣經過在不同層次上的反覆聆聽及親身體驗,合作參與後,使學生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得出音樂的旋律進行及節奏變化與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之間的內在聯繫。

5、最後通過再次合作,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這樣的欣賞教學,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實踐能力均有提高;思維及反應能力較前敏捷;自修心增強;研討氣氛形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km9p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