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文言文《狼》的教學教案

文言文《狼》的教學教案

本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的第二則。寫的是兩隻狼與一個屠户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户,卻最終雙雙斃命於屠户的刀下。

文言文《狼》的教學教案

全文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敍事,寫屠户與狼相鬥的故事,環環相扣,緊張曲折。第一段寫屠户遇狼,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第二段寫屠户懼狼,兩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蹤,表現屠户的遷就退讓和狼的貪婪兇惡,這是故事的發展。第三段寫屠户御狼,表現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也是故事的轉折之處,屠户開始由被動轉入主動,雙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寫屠户殺狼,表現屠户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後一部分是作者的議論,點明故事的主題,説明狼無論多麼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

本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情節曲折,語言簡潔生動,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户和狼的形象,展開雙方的矛盾和鬥爭。在文中,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交代得很清楚。隨着情節的波瀾起伏,生動地表現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動的變化。綴行甚遠並驅如故等,表現了狼的貪婪和兇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徑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現了狼的狡詐;懼投以骨復投之等,表現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僥倖心理;顧奔倚弛持等,表現了屠户丟掉幻想準備抵抗的決心和行動,也表現了他的機智;暴起劈斃轉視斷等,表現了屠夫的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

方法闡釋

1、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能加深理解,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

2、疏通文義是必要的,但切忌煩瑣的講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確解。主要讓學生藉助註釋自行領悟,教師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簡要的講解。

3、本文敍事簡潔而又情節曲折緊張,引人入勝。可因勢利導,將學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對生動的情節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兩點: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議論。抓住這兩點,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關係。

5、進行比較閲讀,使所學知識內化,在超本閲讀中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閲讀能力。 目標定位 知識 1、瞭解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

2、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能力 1、進一步提高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小説的情節結構,體會其中藴含的道理。 情感 學會勇敢機智的與邪惡勢力作鬥爭。 重點難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教學輔助工具 電腦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二、 方法流程

1、朗讀課文。(去掉標點。)

2、知名示範朗讀

3、點評。

4、自由朗讀。

5、劃分句中節奏

6、理清結構。

7、為每一段加小標題。

8、找出主旨句

三、小組交流,翻譯課文

1、小組交流預習翻譯課文情況,重點解決疑難,串譯課文。

2、課堂交流,質疑答疑。

3、課堂練習,翻譯句子

4、完成文言文閲讀積累卡片。

5、學生自批。

6、自批反饋。

7、鞏固記憶。

四、深入研讀課文

1、本文異在哪裏,用課文中的'一個詞回答?

2、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狼的狡猾?

五、拓展延伸

1、閲讀《狼三則》之三。

2、説説本文異在哪裏。

3、完成練習。

六、總結

1、用蒲松齡《狼三則》最後的一句話作結。

2、通過學習這兩篇文章,你有什麼啟發?

3、小結。

七、作業

1、收集有關狼的成語

2、好書推薦:姜戎的《小狼小狼》《狼圖騰》。

學生記憶

學生思考後回答

學生完成後交流

學生翻譯理解

指名回答 意在分清文章節奏,為理解文章內容打下基礎。

明確文章的基本內容,

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成翻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質疑答疑,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通過知識卡片的建立,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建網,形成體系。

通過深入研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

通過拓展延伸,使所學知識內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別切通過想換內容的比較學習,進一步加強理解。

深入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情感。

拓展延伸,使語文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 案例評價:

本文是一篇情節比較簡單故事有趣的課文;串譯課文比較簡單,但常用實詞、虛詞較多,在教學中通過朗讀課文,尤其是對文章節奏的訓練、課文結構、主要內容的理解等環節設計,為突破本文教學重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文言文積累卡片的建立,又將所學知識進行了建網,不僅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同時也為將來運用知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狼三則》之三的閲讀,又進一步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運用知識提供了一個平台。本課授課效果良好。

標籤: 文言文 教學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g2ygy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