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彙編六篇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彙編六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彙編六篇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暖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

應會:能畫一幅以暖色為主的畫。

2隱性內容與目標

瞭解暖色知識,體驗暖色帶來的感受.提高學生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識,並能根據觀察或回憶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景象。

難點:以暖色為主的畫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三)學習材料

教師:色卡、暖色為主的圖片、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學生優秀作業、繪畫用具…?

學生:暖色為主的圖片、繪畫用具。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佈置課前準備內容:

1、準備2~3張以暖色為主的圖片。

2、你認為暖色給人什麼樣的感受?

3、你喜歡冷色還是暖色?為什麼?

組織教學

出示色卡,將暖色與冷色分開。

學生選擇區分冷色與暖色。

認識暖色,瞭解暖色特點:對比中產生冷暖。

播放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

你發現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麼場合使用暖色?

研究活動

組織學生研究活動:

1、分析自已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

2、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麼作用?

3、介紹一幅畫的名稱、也.彩以及給你的感受。

小組活動:

分析自己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

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麼作用。

介紹一幅畫的名稱、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藝術實踐

分析名家名作《紅色的房間》表現方法,談談給你的感受。

仿照馬蒂斯《紅色的房間》,選用與其不同的暖色改畫一幅作晶。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線條的平直與彎曲,會使人產生動或靜的感覺。平行的線條,會使人聯想到平直的地平線,有靜止的感覺,而彎曲的線條,會使人聯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動的感覺。充分運用線條的各種造型,已經成為重要的表現手段,而且對美化畫面和深化主題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導學生髮現存在於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中的線條,並能巧妙地利用它們去塑造形象,從而賦予作品鮮明的藝術感染力。從教材的例圖中,我們可以深切地體會到線條能賦予畫面的生動性和悦目性。

教學目的:

1、觀察平行和彎曲的線條,使學生認識線條的曲直在視覺反應上產生的靜止和流動的感覺。

2、運用線條和色彩進行作畫練習,表達靜止或流動的感覺。

 教學重點:感受線條的動與靜。

 教學難點:用不同的線條表達流動和靜止的感覺。

教具準備:課件、作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複習以前學過的《點、線、面》中的線條的種類。

師:板書——線條有粗、細、曲、直。

2、請同學説一説線條給人的感受,引出課題(板書)——線條的動與靜。

三、講授新課:

1、欣賞課件(流動的河流、靜止的公路、地平線等),説一説,看到了什麼樣線條,給人什麼感覺?

師:流動的河流展現的是曲線,有動感,而公路和地平線是靜止的直線。

2、請同學回憶大自然中還有那些靜態和動態的線條,它們各是什麼樣子。

師:平直與彎曲的線條會使人產生動與靜的感覺。

以直觀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線條的曲直與動態的關係。

3、請學生欣賞課本範例,進一步感受線條的動與靜。

想一想,線條在繪畫中的作用。

4、教師結合上節課所學的知識《色彩的冷暖》講解線條與色彩在不同畫面中的運用。

(1)暖色和曲、直線的配合,產生的視覺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

暖+曲=熱烈、歡快

(2)冷色和曲、直線配合

冷+曲=寧靜、幽遠(如蜿蜒的河流)

冷+直=單調、呆板

通過欣賞範圖、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該如何更好的應用線條。

四、作業佈置:用平行或彎曲的線條,表達靜止或流動的感覺並上色。

五、學生作畫,教師指導。

倡導學生在作業中的創新意識,對學生的創新畫法給予表揚,及時鼓勵好的作業。

六、作業展評:

1、個人分析畫的內容,畫面好在哪裏?

2、同學互評,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幅作業,説一説它的優點?

3、教師簡評。

七、拓展

教師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請學生欣賞。

八、課堂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九、教學反思

有一種材料叫“毛根”性質柔軟,利用它在課堂上講解示範線條的曲與直非常的直觀,所以課堂中選擇一種好的教具至關重要,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課題:

有趣的鞋

課時:

1課時

課堂類型:

設計應用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欣賞並發現各種材料製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風格特徵及民族特色。

2、通過觀察討論,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徵與組成部分,學會用各種材料,使用各種方法設計製作一雙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嘗試各種不同材料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各種材料製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運用廢舊材料美化教室的環境。

教具學具:

舊畫報、舊掛曆紙、剪子、膠、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欣賞教師帶來的各種鞋子,引導學生通過“看”,“想”,“説”,瞭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點及組成部分。

2、發展階段

以小組為單位,在欣賞與聯想的基礎上,對各種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圖形和色彩的分析,討論。訓練學生敏鋭的造型感覺,採用大膽的表現形式,獨立完成一雙有趣的,用料獨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組為單位,對各種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討論,分析,提示學生仔細觀察,大膽聯想,找出根據各種材料製作鞋子,注重在質地,圖形或色彩上產生不同效果。

(2)繪畫製作鞋子時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製作效果的協調,鼓勵學生製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圖形,可以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過直覺進行大膽隨意的創作。

三、學生製作,教師輔導:

學生做作業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由學生自由選擇製作方法。使用彩色廣告紙,彩泥裏,可以利用其鮮豔,強烈的色彩感覺,突出表現鞋子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四、教學拓展

1、可以使用各種廣告紙,舊畫報,採用碎紙粘貼的形式,產生馬塞克式的效果來製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尋找各種不同顏色,圖案的小布片,採用“剪”,“貼”,“縫”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創作。

3、用摺紙製作立體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顏料添加花紋,顏色。

4、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一組鞋子的設計製作作品,並粘貼在廢舊的紙板上,同時為版面確定主題,美化設計,進行展示,評比。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花邊,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什麼是花邊”,瞭解花邊的裝飾性及在生活中的應用,並能用剪紙的方式設計製作花邊。

2、能夠聯繫生活,回憶起日常見到過的一些花邊並學習製作出有裝飾效果、色彩美麗的花邊。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造型設計能力以及在花邊圖案的組合、變化中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和民族自豪感,並學會觀察生活,留心身邊的美。

教學重點:認識花邊並製作出花邊。

教學難點:能夠通過理解設計製作出與眾不同的花邊。

課前準備:佈置學生收集有花邊的東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瓶子、布娃娃等)。剪刀、彩色紙、多媒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小夥伴,請大家唱着兒歌來迎接他們吧。(學生唱《小白兔》兒歌,教師剪小白兔花邊)

快看,小白兔來了!小白兔還會變魔術呢!(拉開花邊,兩隻,四隻……)你們想學一學嗎?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漂亮的花邊》(板書課題)

二、欣賞花邊:

教師組織學生展示收集的各種有花邊的東西。(教師提問、學生欣賞相結合)

1、你喜歡自己收集的東西嗎?它漂亮嗎? (引出花邊具有裝飾、美觀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單調的物體更加美觀、豐富。)

2、這些漂亮的花邊造型選用了什麼材料?

3、你能發現這些漂亮的花邊,有什麼樣的規律?(引出圖形的不斷重複排列延伸知識點,教師可適時作簡單演示。)

師: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老師也蒐集了一些,請大家趕快來欣賞吧。(出示生活中的花邊)

1、古代服飾上的花邊。

領口、袖口、長袍、鞋子等地方都有花邊。

2、古代建築上的花邊。

好多的古代建築的門上、牆上、窗户上等地方,有好多的花邊。

3、陶器、瓷器上的花邊。

在一些陶器、瓷器上的花邊都很漂亮,尤其是青花瓷。

3、好看的生活用品的花邊。

筷子上、盤子上、傢俱上、牀上、褲子上、被子上、生活用品中太多了,他們都有好看的花邊。

4、大街上的欄杆和圍欄。

有各種單位的圍欄, 綠化帶的圍欄, 各種欄杆的樣式都很美。

5、民族服飾中的花邊:少數民族的民間手工藝製品以及服飾上隨處可見漂亮的花邊。

三、探索研究:

師:圖案從一開始就從屬於器物、建築、服裝等被裝飾物上,用花邊來裝飾身邊的事物,使它們變得非常地華麗、精美,圖案的設計注重形式感,強調平面感,強調形象的裝飾美感。他是我們生活中的朋友,他能美化我們的環境,讓我們這節課探討一下美麗花邊的製作方法。

我們知道花邊是一種向兩邊重複延伸的圖形,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製作花邊?

(學生:畫的、剪貼的、蓋印)

教師示範:1、連續圖案剪法:1).取一張長寬合適的長條紙,從中間連續對摺數次成一小方形;2).在摺好的紙上畫上要剪的紋樣(紙兩邊的點不要剪斷,一定要有物與物連接的地方);剪掉空白處,留下色彩花紋展開為延接的圖案花。

2、數張紙重疊剪出的單個圖形(不連接)進行排列組合,也能做出漂亮的花邊。

五、設計製作:

1. 學生練習,教師適時指導

2.選一件周圍的物品進行裝飾。

六、作業展評

全班學生進行作業展評,並可以加上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和評語。表揚製作精美的花邊圖案,可做花邊展示秀。

七、拓展建議:

同學們雖然現在你們手中只是一些普通的花邊,但只要我們肯動腦,勤動手,這些花邊可以裝點整個世界,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大家回家去試試吧,下課。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培養熱愛熱愛祖國的情感

2、畫面主次分明,讓人一目瞭然

3、色彩配全了新聞的內容

教學重點及難點:

1、畫面主次分明

2、色彩和諧

電教、教具、學具準備:

範畫數幅,錄象

教學過程:

一、看新聞,説新聞

1、觀看新聞:新聞聯播

2、説新聞

師:我們一年年更加懂事,越來越關注這個世界。討論一下,近來的重大新聞。

(1)學生小組討論

(2)交流發言

二、欣賞範畫,以供欣賞

1、出示各種範畫,以供欣賞

(1)《抗洪救災》

(2)《彩票》

(3)《冬季奧運會》

2、評論

(1)畫面是否主次分明,讓人一目瞭然。

(2)色彩配合了新聞的內容。

(3)畫面精彩。

三、學生作畫

1、選一些重大新聞來表現

2、老師巡迴指導

四、作業

1、作業展示

2、學生互評、自評,教師綜合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大家都來做是一節造型與表現相結合的課程,大家都來做學生通過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進行排列、組合來表現具象與抽象事物,也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大家都來做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石子、沙子,瓶蓋、罐子或一些體育用具,集體排列立體圖形。

2、啟發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表現具象與抽象物體的造型。大家都來做體驗材料的美感。

3、強調在排列創作過程中,發揚集體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觀察各種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大家都來做引發對工具和材料的聯想。

教學難點: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1、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可樂罐、沙、石、瓶蓋、體育用品等排列材料。大家都來做

導入新課:

師生共同交流所準備的物品,及所帶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體和造型。

講授新課:

1、思考與討論階段

分組展示自己所具備的物品,引導學生思考座談、開展積極想像,怎樣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組集體一起排列出新穎的立體造型。

2、發展階段

人人蔘與,把瓶罐重疊或向四周擴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種抽象或具象的圖案與造型。通過組與組參觀,相互補充,拓寬思路,瞭解自己小組所設計排列作品的優點與不足,進行修改。

3、收拾與整理

作品完成後,督促學生收拾整理好工具與材料,保持環境清潔衞生。

課後拓展

1、運用所學到的排列方法,在課後回家利用各種物品進行排列組合各種圖形的練習。

2、在排列時,要大膽想像。造型的內容,材料的運用應更豐富更廣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g2207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