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古代神話教案

古代神話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代神話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代神話教案

古代神話教案1

內容預覽:

第22課《古代神話三則》精品教案

【教學構想】

神話是人類童年時代的產物。原始人不能解釋並掌握自然規律,在自然現象面前,感到恐懼和無力,於是他們通過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隨後又在生產勞動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這就是古代神話產生的原因。中國古代神話作品常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①歌頌勞動創造;②讚美堅忍不拔、自我犧牲的英雄精神;③謳歌反抗壓迫的精神;④對追求真摯純潔愛情的讚美。總之,中國神話富有濃郁的人情味,表達了人民羣眾的理想和願望,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本課的三篇神話就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反映了我國古代神話創作的一般規律,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查閲資料,瞭解神話的特點。

本課三個故事塑造了三個傳誦千年的動人形象。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善良、執著、勤勞、勇敢的傳統美德。不同的是:夸父和女媧屬於那種神力無比的神,他們的故事顯得非常壯烈;而精衞卻非常弱小,她的故事則顯得哀婉、執著和悽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比較閲讀的方法,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課文所描寫的形象的理解。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培養閲讀古代神話的興趣,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

2.瞭解神話的特點,學習比較閲讀的方法。

3.掌握走、堙、廢、濟、溺等實詞在文中的意思。

4.背誦三篇神話。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形象的精神品質。

難點:比較閲讀。

 [教學安]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要點:讀準字音,讀通文意。)

一、導人

現在,老師播放一段夸父追日的動畫,請大家看後猜一個四字詞語。

今天的課就跟這個詞語有關。請大家翻開課本,我們一起學習《古代神話三則》。這節課我們採用説讀的形式學習。説讀,就是讀讀説説,説説讀讀。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首先,請大家自由、大聲地朗讀三則故事,力爭做到讀得準確、讀得流利。

(多媒體提示:讀準字音有三種方法:①藉助文章下面的注音;②查工具書;③舉手詢問。讀得流利的標準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讀破。)

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三則故事。

3.全班齊讀。

(設計此環節,目的在於既培養學生讀文言文的語感,也使他們在聽和讀中瞭解故事的大意,為下面譯文打下基礎。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註釋和工具書。)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力爭做到讀懂詞義,讀懂文意。

2.將全班分成兩隊組織競賽。

①就文章字詞方面的問題考考對方,比一比,看哪一隊能考住對方,而不被對方考倒。

②兩隊先分四人小組輪流講述三則故事,再各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評選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適當想象,儘量忠實原文。

(競賽的形式和小組輪流講述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將枯燥的字訶學習和譯文變成生動的舌動,既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減輕學生對文言文譯文的畏難情緒。)

四、作業

1.熟讀三則故事。

2.積累文言詞語,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要點:1.體會人物形象。2.比較閲讀。)

一、檢查舊知

1.齊讀課文。

2.檢查個別實詞和句子的翻譯。

二、比較閲讀

1.小組合作,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則故事。體會三則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則故事塑造了三個傳誦千年的動人形象。他們身上有哪些共同點,又有哪些不同點?

(設計此環節,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課文所描寫的形象的理解。)

3.夸父、精衞、女媧三個人物中,令你最感動的人物是誰?説説他(她)令你感動的原因。

(學生學習語文,除了獲取語文知識外,最終還是要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環節的設計通過學生的交流對話,落實新課標的這一思想。)

三、拓展學習

1.夸父追日、精衞填海、女媧補天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話故事,除了這三則以外,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

學生自由發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織女、七仙女下凡

2.你知道勞動人民為什麼創造神話故事嗎?

提示:神話是人類童年時代的產物。古人不能解釋並掌握自然規律,在自然現象面前,感到恐懼和無力,於是他們通過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隨後又在生產勞動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3.請大家歸納,這些故事都反映了什麼樣的主題?

提示:①歌頌勞動創造;②讚美堅忍不拔、自我犧牲的英雄睛神;③謳歌反抗壓迫的精神;④對追求真摯純潔愛情的讚美。總之,中國神話富有濃郁的人情味,表達了人民羣眾的理想和願望,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

(這三篇神話反映了我國古代神話創作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了解神話的特點,有助於今後對神話故事的學習。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四、鞏固學習

在三則故事中選擇一則寫一篇400500字的讀後感。

古代神話教案2

教學目標

1、瞭解神話的知識,把握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學習想象和誇張的手法,理解離奇、曲折的神話情節,激發閲讀的興趣,強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指導學生利用註釋和相關的資料進行遷移和查找,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3、學習用現代漢語改寫或創造性地講述這六則神話故事。

教學重點

1、把握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點、思想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2、比較幾則神話情節的共同點。

教學難點

用現代漢語改寫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開天闢地先輩耀華夏,繼往開來後賢轉乾坤。”請同學們看這副對聯,説説它讓你聯想到哪兩則中國古代神話?

——“開天闢地”讓我想到了《盤古開天地》,盤古創世的功德可謂光耀華夏。

《女媧補天》,女媧曾平定了天塌地陷的災難,造福蒼生可謂“繼往開來後賢轉乾坤”。(或想到鯀禹治水等,合理即可。)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代神話六則》,看看我國古代神話中的英雄是怎樣開天闢地,又是怎樣扭轉乾坤,與自然災害和社會矛盾抗爭的。

二、讀《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藉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小組討論研究這兩則神話故事中重點語詞的含義。(重點詞語參考“教學設計(一)”)

三、在閲讀中瞭解神話的基本特點

1、《盤古開天地》探索的是什麼現象?《女媧補天》寄寓先民怎樣的願望?

——前者探索了宇宙生成、萬物產生之謎。

——後者寄寓了先民戰勝自然災害獲得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

2、在神話中,盤古和女媧具有哪些神力?

——盤古不但開闢了天地,還用自己的身體化育了世間萬事萬物。女媧更是無所不能,所有的災難都由她一人來平息。

3、我們的先祖不能科學地揭示宇宙生成演化之謎,也沒有能力戰勝重大的自然災害,那麼他們是怎樣解釋宇宙生成、萬物產生之謎的?怎樣寄寓戰勝自然災害獲得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的?

——藉助幻想、想象和誇張的力量。

4、請你概括一下什麼是神話。神話常用哪些創作手法?(言之成理即可)

——神話是人類童年時代的產物。原始人不能解釋並掌握自然規律,在自然現面前,感到恐懼和無力,於是他們通過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隨後又在生產勞動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這些故事就是神話。

——想象、誇張、擬人化的表現手法。

四、讀了兩則神話後,説説盤古和女媧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形象。(肯定學生合理的評價)

盤古是一位有着超凡神力的巨人,他有開天闢地的神勇,又與天地同生,並以身軀化育萬物,是死而不已、有着無私奉獻精神的神話英雄。女媧是上古先民憑藉豐富的想象力塑造的一位勇敢智慧的補天女神。在這段神話傳説中,女媧與“火”鬥,與“水”鬥,與“猛獸”“鷙鳥”鬥,與“水怪”鬥,同時她改造天地,具有過人的膽識和異常雄偉的氣魄。女媧形象正是上古先民積極征服大自然的可貴精神的象徵。

五、指導學生用現代漢語改寫文言神話的方法。

精讀下邊的材料,與課文進行比較,總結改寫神話的主要方法。

材料:

盤古開天闢地

袁珂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團。人類的老祖宗盤古,這個其大無比的巨人,就孕育在這混沌之中。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長着,呼呼地睡着覺,一直經過了十萬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過來。睜開眼睛一看,啊呀,什麼也看不見,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悶得怪心慌。他覺得這種狀況非常可惱,心裏一生氣,不知道從哪裏抓過來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這麼一揮,只聽得一聲霹靂巨響,大混沌忽然破裂開來。其中有些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濁的東西,沉沉下降,變成地。──當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這樣給盤古板斧一揮,劃分開了。天和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要合攏,就頭頂天,腳踏地,站在天地的當中,隨着它們的變化而變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長一丈。這樣又過了十萬八千年,天升得極高了,地變得極厚了,盤古的身子也長得極長了。盤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長呢?有人説是有九萬里長。這巍峨的巨人,一根長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撐在天和地的當中,不讓它們有重歸於混沌的機會。他孤獨地站在那裏,做這種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年代。到後來,天和地的構造似乎已經逐漸成形了,他不必再擔心它們會合攏了,他實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終於倒下了。

就在這時候,他周身突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口裏呼出的.氣變成風和雲,他的聲音變成轟隆的雷霆,他的一隻眼睛變成太陽,另一隻眼睛變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軀變成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變成江河,他的筋脈變成道路,他的肌肉變成田土,他的頭髮變成天上的星星,他渾身的汗毛變成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骨髓等,也都變成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温潤的寶玉,就是那最沒有用處的身上出的汗,也變成清露和甘霖。

總之一句話: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整個的身體使這新誕生的宇宙豐富而美麗。

——改寫的方法:

1、要認真閲讀原文,對原文的思想、情節、人物等細加揣摩,準確把握,抓住它的基本內容,根據自己的感受加以想象,重新擬定一個題目,並確定改寫要表達的重點內容,可以在原著基礎上增刪一些情節。

2、要注意詳略得當,一般內容一帶而過,而重點內容要詳寫,加以細緻描寫。

3、把文言改成白話,文言文的語言精練、不易理解,甚至一字多義,因此在改寫時不但要注意它的連貫,還要注意改寫的意思不要與原意有差錯。敍述故事情節要完整、連貫,可加上過渡的語句。

六、佈置作業

改寫《女媧補天》。

第二課時

一、導語

《女媧補天》是以人類與自然抗爭為題材創作的神話故事,想一想,在《古代神話六則》當中還有哪些篇目與其是相同題材?

——《精衞填海》《夸父逐日》《鯀禹治水》

那麼《刑天舞干鏚》屬於哪一類題材的神話?

——以戰爭為題材的神話。

編者為什麼將這幾則神話編輯在一課裏呢?這幾則神話有哪些共性呢?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二、指導學生結合註釋和字典閲讀文章,小組合作理解四則神話的情節。落實重點字詞的含義。(重點詞語參考“教學設計(一)”)

三、分析四則神話的情節設計、人物形象,進一步瞭解神話的特點。

1、這四則神話在情節安排上有哪些曲折離奇之處?

——《刑天舞干鏚》中“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一段文字,記述了一個有起因、有過程、有結局的事件,每個讀者讀至此處都會以為刑天徹底失敗了。可是作者卻以一“乃”字將其起死回生,並讓他“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搏鬥不息。這正是情節的離奇之處,也使故事再生波瀾,進入高潮。全文只有30個字卻能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令人歎為觀止。

《夸父逐日》中的“河、渭不足解其渴”,這實在誇張又離奇,更為離奇的是其死後還能“棄其杖,化為鄧林”。

《精衞填海》女娃死後化為精衞鳥。

《鯀禹治水》中男性的鯀“復生禹”,禹“化為熊”,塗山氏“化為石”,而且“石破北方而啟生”等。

2、這四則神話的主人公有哪些共同的精神特質?

——頑強抗爭,死而不亡,死而不朽。(禹除外)

3、對《鯀禹治水》中的兩個人物你是如何評價的?

——鯀為治理洪水,甘願替人民冒險,是為人民的安定幸福蹈死不顧,具有獻身精神的英雄。禹是公而忘私、義勇勤勞的英雄。

4、有人説《精衞填海》中的精衞和《夸父逐日》中的夸父做的是一些徒勞的事情,對此你是怎樣認識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遼闊無際的大海和力量微弱的精衞鳥之間在形體、氣勢和能量上形成巨大的反差。精衞對大海的抗爭顯然是徒勞的,但正因為她敢於以弱抗強,人們才如此敬佩和讚美她。因為形體龐大並不是強者的證明,意志的堅強才是強者的本質。精衞填海的頑強意志遂作為中華民族的自強精神而流傳千古。

在《山海經·大荒北經》和《列子·湯問》中都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的記載。給人感覺他是異想天開,自尋煩惱。但看看各國古代神話中因太陽酷熱給人類帶來災難而產生的人與太陽搏鬥的傳説,便會使人聯想到夸父此舉實際上是早期人類與自然搏鬥精神的抽象和概括。所以,他的異想天開不是一種無聊,而是一首人類無畏與自信的壯麗讚歌。

四、談談自己喜歡的人物和人物給自己的精神啟迪。(開放)

五、選擇文中的一則神話,用現代漢語創造性地講述故事。(鼓勵學生大膽創造)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熟讀背誦課文。

2、推薦閲讀《瑰麗的中國神話世界》(少年兒童出版社1998年出版)

3、課外閲讀《山海經》,準備在班級的“講故事比賽”中表演。

標籤: 教案 神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e34dm0.html
專題